造车(校对)第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556

  “这王八长这么大,估计得要20年,都快成精了。爱国,你快把它放下,这可吃不得。年轻人不懂事,过两天找个好日子到水库把它放了。”
  经过韩永福这一次意外,王桂芬是愈发迷信。当初她在菩萨面前可是求了好久,期盼奇迹的出现。现在终于如愿以偿,王桂芬必须信守自己当初许下的诺言,多积功德。
  庞爱国没想到自己费了好大心思找来的大王八,刚一亮相就被王桂芬要求放生了。
  他第一念头是望向韩皓,看他的意见如何?
  见韩皓点头示意他照办,庞爱国于是赶紧把网兜解开,把大王八放到院子的大水缸中。
  “妈,您找个好日子,到时我亲自开车跟你去放生,免得大仙怪罪。”
  吃和放之间,庞爱国收放自如,这一切都取决了韩皓的眼色。
  无形中,韩皓已经在整个家族里处于话事人的位置,超过了父亲韩永福的影响力。
  大家一起看了春晚开头,庞爱国刚出生3个月的女儿就哇哇大哭,似乎要准备回家睡觉了。韩雨捞起衣裳准备喂奶都不管用,小外甥女就是嗷嗷哭着。
  “行了,你们先回去吧,孩子都累了。”
  韩永福见状,准备打发女婿一家走人。
  “哦,我差点忘了,小宝还没有名字,我说想让家里唯一的大学生帮忙取名。”
  庞爱国突然想起妻子对自己说的事情,想让韩皓帮忙女儿命名,这样可以拉近跟小舅子的关系。
  故意说大学生,一是显示要文化高的人来取名,二是跳过韩永福这一关。毕竟一般都是长辈取名,有了大学生的名头可以名正言顺找韩皓。
  “我?”
  韩皓也没想到这个任务会落到自己头上。
  看到一家人都盯着自己,他想了一下硬着头皮说出了个名字。
  “庞思雨,怎么样?”
  “庞思雨——”
  在场众人都在心里默念,感觉名字朗朗上口,符合女孩子特征。加之又蕴含着庞爱国思念韩雨之意。
  “好,果然不愧是大学生,就是有文化,以后小宝就叫庞思雨了!”
  这个名字确实好听,又是韩皓亲口确定,庞爱国就把女儿的名字定了下来。
  神奇地是,听到母亲用庞思雨这个名字叫自己,刚才还一直大声哭闹的小外甥女居然睁大眼睛四处张望,对着韩雨莫名地笑了起来。
  辛苦了一整年,韩皓终于在最后一天迎来了难得的放松时刻。
第五十七章
擦肩而过
  不出意外,韩皓的学业继续挂科,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他又处于放养自学状况,期末考试又挂了5科。下半年原本以为会空闲一些,没想到自从去了天京,韩皓的工作行程安排更加忙碌。
  眼见挂科如此严重,韩皓都不好意思,他打算正式休学,待有时间再继续学业。实在不行就辍学吧,也算是大学肄业,至少当了半个大学生。连世界首富盖茨都是中途辍学,韩皓心想有他起了坏头,自己跟在身后不算丢脸。
  “不用着急,你的情况我们系里专门讨论过,像你这样的优秀学生在课程要求上可以适当放松。你先回去复习复习,补考时系里会考虑你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毕竟像你这样的优秀创业青年中途辍学,社会影响多不好。许多年轻人可是以你为榜样,作为有责任的企业家你得带个好头。”
  系主任江昭平一听韩皓要退学,赶紧阻止,好不容易出了知名企业家学生,哪能让他就这样溜走。江昭平已经跟系里专业老师打了招呼,让他们适当放水,毕竟韩皓能从浙海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大家脸上都有光。放水标准就按文艺、体育特长生的标准处理,只要不是太过分都可以正常毕业。今后韩皓的事业做大,当然会回报母校的培养。作为一个普通本科学校,非重点大学,出一个全国闻名的企业家很是难得。系里现在正大张旗鼓宣传韩皓就是在读学生,招牌刚打出去就自己打脸,多不合适。
  就这样,在大家都欢度春节喜气洋洋拜年之时,韩皓更多的时间花在了看书补习身上。他得抓紧有限的时间,争取补考通过。他心里有一个计划,就是下学期专门把系里专业老师请到虎山来,为他一个人授课。届时他费用全包,只求能尽量抽出时间学习,不然老是挂科真是说不过去了。
  华夏厂现在发展很猛,大有后来居上超越钱江厂的势头,虎山书记丘孟桐很是满意。尤其年末虎山经济指标统计上了一大台阶,GDP指标几乎翻了一倍,大部分都是由华夏厂这个龙头带动了一大批零件配套产业发展得来。因此,对华夏厂这样的支柱型企业,县里要大加保护。不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华夏厂犹如白花花的唐僧肉,许多政府部门单位都想来化缘一二。这种政府部门单位的骚扰是韩皓最为头疼的事情,蚊子腿虽小,但所有能插一脚的部门单位加在一起,数目可不是小数字。
  幸好丘孟桐有远见,华夏厂这猪都还没长大,一群屠夫就虎视眈眈在一旁盯着准备下刀,这怎么行?身为虎山一把手,他规定了凡是涉及华夏厂的举动,都要县纪委批准,谁乱来就撤谁的职!这才刹住了伸向华夏厂的黑手,让韩皓能有一个宽松安稳的发展环境。
  因此,过年期间韩皓特地打电话向丘书记拜年,感谢他一路来的照顾。
  由于华夏厂的优异表现,县里、市里都准备年后把其列入重点保护企业行列,为这样的纳税大户保驾护航。
  韩皓为何热衷出席一些会议和颁奖典礼,以及加入企业家协会、工商联、政协等机构,就是知道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跟其他企业家抱团,共同抵御来自外界的侵扰。所以,县里准备推荐他为人大代表,韩皓并未拒绝,身上有人大代表的政治身份,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对企业有裨益。
  如果到时丘书记调走,换了一个书记不再对华夏厂提供足够保护,那至少自己得有自保之力。所以,韩皓在为个人套上政治保护衣的同时,还在天京尽量结交一些政商界的知名人士。有时候高层的一句话,顶得上底层无数人的忙碌。
  但韩皓也有一个底线,就是不和某个政府官员发生金钱上的业务往来。这是胡一鸣一再强调的地方,要跟政府关系好,而不是只跟官员关系好。只要企业做好了,政府自然会把你奉为座上宾,因为你可以提供税收和就业,这并不会随着官员的离任而改变。
  总之,如何处理好政商关系,还需要韩皓一路慢慢琢磨。在被誉为全世界最有控制力的政府管控下,国内企业必须善于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不然容易半路翻车夭折。
  小县城过年还挺热闹,去年大家都挣到了不少钱,因此走亲访友的人流明显多了。在县城大街小巷上,能见到不少华夏牌的踏板车穿行。毕竟地处生产基地所在,供货量远非外地能比。庞爱国大年初一就开门迎客,趁大家有空逛街正好来店里看车预定。
  坐在店里,看着顾客盈门,庞爱国盘算着明年这个时候自己就能换上四个轮了。两轮摩托再好,还是比不上四轮小车有面子,他在盘算着自己明年该买什么车的时候,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
  “要是华夏厂也生产小轿车该多好!”
  既然摩托车能做好,那小轿车应该不成问题吧?如果到时生产小轿车了,那自己不就可以售卖小车了?
  庞爱国看了看自己现在的店面,心想面积肯定不够,找机会得到县城四周看看,有好的地方可以先占下来。倘若要买小车,那么买土地的钱就肯定不够,到底是买车还是买地,让庞爱国一时半会无法决定。他决定还是老样子,听一听小舅子韩皓的意见,他让怎么做就怎么做!
  李玉梅已经在收拾打包东西,不出意外的话大年初六她们母女就会正式搬离虎山县,去市区里工作居住。因此,萧芊妤趁仅有的几天时间,回到自己自从有记忆的地方开始一一重温过去,以此留下纪念。
  幼儿园,小学,中学……
  一路成长,一路求学,在校园里萧芊妤获得了许多荣誉,留下许多美好的时光。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校园,再来到虎山高中。往日时光,一一浮现在自己眼前,恍如隔世。
  走在虎山高中的校园内,看着校园内的一草一木,萧芊妤发现自己眼下印象最深刻的居然是韩皓的自我介绍。
  “我叫韩皓,韩信的韩,皓月当空的皓,简而言之就是月下追韩信。”
  她有些想不起来韩皓到底长得如何,只记得他的肤色黝黑,给自己的感觉是身上带着一股土味。
  反倒是紧张的高三生活似乎没有什么印象,只记得自己一心要考上好的大学,为了今后出国留学深造。
  走出校门,沿着街道绕着县城走,萧芊妤发现一处店铺人声鼎沸。仔细一看,原来是华夏摩托的专卖店。
  她想了一会,决定进去一看究竟,到底久闻大名的华夏摩托是怎么一回事。
  “小姑娘,慢慢看,我们华夏品牌的摩托车性价比最高,还在央视打广告。”
  庞爱国看到一个挺漂亮的小美女进店,不由招呼了两句。
  围在一群人中间,萧芊妤看到大家纷纷煞有其事地在讨论,她也听不懂,总之感觉店里生意挺好,因为就在她进店区间就有两位顾客爽快掏钱下了单。能让顾客心甘情愿等上一个月提车,想必华夏品牌的车子自有独到之处。
  既然看了店,萧芊妤也循迹来到虎山工业园。
  一到地头,就看到气势磅礴的华夏摩托广告牌耸立在路边。朝工厂方向走去,发现道路名字也已经改成了“华夏路”,看得出华夏厂在县里的重要地位。
  来到厂门口,发现现代化的厂房尽收眼底,不时有工人进出厂区。过年时间华夏厂放假,但依旧有一些工人没有选择回家,而是留在了工厂宿舍过年。看到这些工人放假还穿着厂里的工作服,脸上一副自豪的神色,想必他们都为能在华夏厂工作而骄傲吧。
  想不到眼前的这一切都是自己曾经的英语学生,自己一直瞧不上眼的男生创立,若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萧芊妤一定认为是天大的谎话。但事实清清楚楚摆在眼前,萧芊妤不由不相信。她突然间有一种冲动,想要当面问问韩皓到底是如何弄出如此大的局面。但这种冲动很快就消失了,她不可能主动去寻找他,因为某些只有两个人知道的原因。
  自己跟韩皓之间的过往纠葛,萧芊妤谁都没有告诉过,没有第三个人知道两人曾经关系靠得如此之近。
  就让这一切都尘封在自己的记忆中吧,萧芊妤毅然转头大步离开,不再留恋过去的时光。
  当萧芊妤转过十字路口时,一辆桑塔纳开了过来,韩皓正好低头把音响的开关按下,谁都没有发现对方的身影,两个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中彼此擦肩而过。
  “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
  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
  谁把它丢在风里
  ……”
  伴随着音乐声,韩皓往东,萧芊妤往西,两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直至再也不见。
第五十八章
出国考察
  1994年,中国摩托车产量达到了522万台,比1993年的335万台增长了44.6%,大大出乎了业内专家的预计。尤其产销率达到了97%,库存19.25万台,呈现出产销两旺态势。像嘉陵、建设这样的大厂,产销率超过了99%,基本处于零库存状态中。
  想不到国内摩托车市场如此巨大,国民对摩托车的消费需求一下子迸发出来。这跟我们国家经济形势好转有关,从1992年邓公南巡要求进一步改革开放开始,中国GDP产值连续以13%的速度年递增,1994年达到了4.8万亿人民币规模。
  人民手中有钱了,首先解决的就是衣食住行问题,在出行方面汽车依旧高不可攀,因此摩托车就成为广大国人的首要选择。
  摩托车高额的利润自然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他们纷纷想方设法进入这一关领域。虽然国家对摩托车生产进行了目录管理,不能够上目录的企业不允许生产摩托车整车,但由于有买卖目录的产业链存在,加上地方保护主义,这个目录管理模式相当于一纸空文。
  渝州上百家发动机企业大小混战,在1994年一共生产了60万台90CC发动机,技术基本一模一样,因此价格战打得此起彼伏。在渝州,90CC发动机已经实现了中药照单抓药的功能。没有图纸,没有机器不要紧,只要到市场转一圈所有零件都能够现时采购配齐,然后在熟练工指导装配下,一台90CC发动机就能顺利诞生。
  大家技术一样,产品也一样,要争抢销路只能是进行残酷的价格战优胜劣汰,所以1995年农历新年过完,渝州的发动机生产企业已经消失了一半。三五人一户,数百人一家的存活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苟延残喘。不过他们依旧凭借有限的利润在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动机,其中也诞生一批实力强劲的民营企业,被称为新的渝州摩帮势力。
  正因为有这样一帮90CC发动机企业,把发动机价格一降再降,带动了沿海苏吴省、浙海省、南粤省等地整车企业的悄然兴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