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556

  想不到韩皓如此年轻,身后一群人恭恭敬敬地跟在他后面,怪不得被誉为中国未来的企业家代表。藤原三郎初次见面,对韩皓做出了初步评价,他的确拥有成为大人物的气场。因此,在负责接待方面,日方态度更加亲切和诚恳。
  按照约定好的安排,韩皓一行人将参观铃木公司的摩托车工厂,以整车制造流程上走一遍。
  坐上日方准备好的大巴,一行人来到了铃木摩托车工厂。
  远远望去,硕大的铃木LOGO印在工厂办公楼上,相邻就是摩托车生产车间。整个工厂看上去面积并不大,在外观上甚至比不上华夏厂的现代化规模。但韩皓知道,铃木工厂里面的设备和工人,是华夏厂现在无法企及的高度。
  走进车间,井井有条一尘不染,铃木工厂的管理做到了5S的极致。里面机器很多,有工业机器人在自动工作,普通工人数量很少。从钢板冲压开始,韩皓一行人依照摩托车生产流程开始参观铃木工厂。看到新奇的事物,或者对比华夏厂面临的同样处理流程,以余航为代表的技术人员跟日方进行了坦率开放的交流。
  如果说华夏厂现在基本实现了半自动加人力生产,铃木工厂就是全自动化生产,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规模上都要略胜一筹。
  “藤原君,请问我们能否参观一下你们的开发设计部门?这一次出访,我们希望能跟像你们这样的先进企业进行技术开发方面合作。”
  韩皓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他开口问道。
  “由于参观行程没有安排,所以我得向上头请示后才能答复,毕竟这事关商业机密,希望韩皓君能够谅解。”
  不得不承认,日A本人在礼仪上传承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形式,待人处事方面让韩皓等人如沐春风。
  中国近一百多年都倍受凌辱和内乱,仓廪实而知礼节,韩皓相信随着中国的发展,礼仪之邦迟早会恢复往日的荣耀。
  “劳驾!”
  看着藤原三郎走到一旁拿出手机打电话请示,韩皓耐心等待结果。
  “抱歉,让你们久等了。我们铃木修会长说,你们中国客人来一趟日A本不容易,可以允许你们参观我们的设计开发部门。但不得拍照和记录,只允许现场观看,毕竟我们开发的新产品还没有上市。”
  日方很坦然地同意了韩皓的要求,想不到铃木公司这次如此好讲话。
  跟中国流行125CC家用摩托车不同,现在日A本流行的都是150CC以上的大排量摩托车,更加强调个性和生活方式。简而言之,就是中国人还在把摩托车当成工具,日A本人则把它当成了玩具。
  因此,在铃木工厂,韩皓看到许多像赛车跑车一样的摩托车产品,国内现在流行的踏板车和铃木王GS125赫然已经被日方淘汰,属于过去式的产品。
  走进铃木的研发团队,韩皓才第一次真正见识一辆摩托车是如何设计生产出来。
  先从纸上草图讨论,到电脑绘图出成品,再到油泥制作出来的成品样车。油泥样车经过修改基本定稿,通过三维扫描仪把油泥样车实景扫描到电脑,再通过CAD软件进行模型设计定稿。
  然后电脑数据连接到数控机床,直接压铸ABS塑料件成型。车身结构、动力系统、辅助系统和车身外壳等一一组装起来成为整车。
  整车出来后还要进行风洞试验,最后由试车员到场地上进行跑圈测试,经过一系列数据收据完善,一部摩托车才能推向市场。
  一整套的开发流程,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是国际一流水准。韩皓看了大为动心,心想要把这样一套东西搬回国内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藤原君,你们铃木公司技术水平很高,我们要虚心向你们学习。”
  韩皓看完后,心悦诚服地对日方表示了敬佩,毕竟铃木进入摩托车领域已经将近50年时间。
  简单用过午饭,华夏厂一行人来到铃木博物馆参观,了解铃木公司如何从一家生产纺织机的企业,抓住机遇进入了摩托车行业,然后又跳入了汽车领域的过程。
  日A本四大摩托车企业巨头,铃木、本田、雅马哈、川崎,只有铃木和本田进入了汽车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
  韩皓注意到,铃木公司对技术的投入巨大,依靠掌握核心技术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
  铃木的成功经历给了韩皓很大信心,就是华夏厂在摩托车站稳脚跟之际,也要进入汽车领域发展。因为依照国际通行的换算标准,中国的人均汽车占有量远远还未起步达标。只要中国能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那么汽车一定会迎来异常巨大的市场。摩托车现在国内大城市开始限摩、禁摩,将来的成长空间有限,而且门槛不高进入的游戏者太多。汽车则不同,门槛很高,玩的人不多,说明机会很大。到这一刻,韩皓正式立下进军汽车行业的战略目标,因为他坚信中国巨大未成熟的市场能给以自己足够的成长空间和土壤养料。
  跟丰田、本田相比,铃木主要在微型车领域发展,国内长安、昌河、五菱等微面基本都是引进仿制铃木的车型技术发展而来。还有风靡南北的奥拓车型也是出自铃木,现在是国内许多人第一辆轿车的首选。
  中国市场上的微面、微轿基本都被铃木所垄断,看得出铃木修早早进入中国市场战略的成功。
  晚上,韩皓终于见到了铃木集团的掌门人铃木修。白白的头发,个子不高,精神矍铄,走路带风,他一双睿智的眼睛仿佛能看穿人的内心。
  “铃木桑,感谢您今天的照顾,我们十分满意今天的参观行程,您的善意我会永远铭记于心。”
  对这位日A本商界领袖前辈,韩皓还是给以了足够尊敬,要不是他,华夏厂一行人估计只能走马观花看看外围,无法看到许多实质性的东西。
  “哈哈,国安君是我的好朋友,他向我大力推荐了你,说韩皓君是中国未来的青年才俊。今天我接到了藤原的电话,说你主动提出要参观我们的设计研发团队,我就知道国安君说的不错,你确实是一个很有眼光的年轻人!其他中国人来找我们合作,更多的是观看某一种车型,而你却慧眼识金找到了我们最值钱的地方。”
  韩皓虽然年轻,但铃木修却在他眼中看到了一种坚定和自信,这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备的气质,跟年轻的自己很是相像。
  眼前正有艺妓表演,铃木修在一家私人高级会所宴请了韩皓一行人。日式文化的熏陶中,韩皓正和铃木修进行非正式的会谈。
  “很抱歉,你提议跟我们一起在中国研发适合本地市场的摩托车新产品,我个人觉得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由于我们已经在中国拥有了几家合作伙伴,所以我们不能不顾及他们的感情和利益来和你们单纯技术合作。不过,今后我们铃木公司不排除跟你们华夏厂进行其他方面的合作。”
  对韩皓提出技术合作的方案,铃木修还是拒绝了。现在铃木公司已经在中国东南西北都布局完毕,暂时不用担心市场份额问题。虽然他赞同韩皓的观点,但屁股决定脑袋,他不得不保证一定时期内日方企业对中国市场具有技术领先优势。铃木不会背叛跟其他三家摩托车企业私下达成的约定,至少在2000年前不对华进行颠覆性技术输出。
  像华夏厂希望得到的整车开发流程,硬件、软件以及人力培训,这些都是日企的核心竞争力,暂时不会对外输出技术。
  “虽然遗憾,但我只能接受这个结果。以前我们中国曾是老师角色,现在我们必须摆正好心态做好学生,去向你们这样的老师学习,靠拼搏、靠时间、靠发展,赶上你们的步伐,找回我们中国人曾经拥有过的辉煌和荣耀。”
  韩皓表达了自己的失望,但依旧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如果将来我们华夏厂准备进军汽车行业,能否像其他厂家一样从你们这里进口微型车的生产线?”
  “你们也要进军汽车领域?看来韩皓君你果然不愧是中国未来的企业家代表,看问题很有战略性。如果光是某一车型的生产线,只要不是最新的车型,我想我们能够坐下来慢慢协商。不过据我所知,你们中国要生产汽车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得到政府部门的审批。不然就算我卖给你生产线,你也进不了国门运回家。”
  终于有一个好的盼头,韩皓看到铃木公司愿意就微车生产线进行协商,这还不错。进入汽车领域只是一个战略目标,何时进入如何进入都是未知数,在车型的选择上韩皓也没有下定决心。
  到底是选择微面,还是直接上轿车,都是他需要好好考虑的事情。
第六十一章
欧洲取经
  铃木在中国有两种合作方式:一是以单一车型技术引进,提供该车型的生产线和技术图纸,在国内市场生产。例如广受国人喜爱的金城AX100摩托车就是如此模式,铃木只卖图纸和生产线不涉及深层次合作。第二种就是合资企业,由铃木和国内厂家以合资方式,共同成立股份公司合作,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属于深层次的合作方式。1994年铃木跟轻骑集团合资,成立轻骑铃木,共同生产铃木王GS125等车型,预计1996年2月份在国内上市。
  铃木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基本一水的军工企业,都是响应80年代军转民趋势由国家牵头跟铃木公司合作而来。
  现在铃木在国内摩托车领域,东南西北中都有战略布局,东有轻骑、南有大长江、西有望江、北有长岭、中有金城,五大合作伙伴无一不是大有背景来头企业。
  汽车领域,也是跟军工巨头合作,1993年跟长安集团合资成立了长安铃木,生产奥拓、羚羊微型轿车。1994年跟昌河集团合资成立昌河铃木,主打微型面包车,准备引进铃木的Wagon-R车型(即北斗星车型)。昌河汽车现在热销的CH1010,就是华夏厂购买的昌河微面,原型车就是铃木的ST90K引进改造而来。
  1994年,占据中国微型汽车90%以上份额的7大生产厂家,除了五菱引进三菱L100和华利引进大发850系列外,剩下5强长安、昌河、松花江、飞虎、汉江都是引进铃木技术车型改造升级而来。此外,由于历史原因1992年中国兵器集团引进了奥拓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分别让旗下4家企业:长安、江南、江北、秦川厂统一组装生产奥拓车型。所以中国市场上常见的奥拓小车,一共有4个妈,其中长安做得最好当属大妈。
  在中国的产业布局,充分体现了铃木修的战略意识,作为进入中国最早的日本汽车企业,铃木起了一个大早来赶集。1995年,日系汽车巨头丰田、本田、日产、三菱等都在中国国门外张望,铃木集团依据跟中国政府的友好关系拿下了2个汽车合资生产厂的名额。不可谓没有先见之名,具体发展如何还得让时间来证明。
  因此,韩皓作为华夏厂的掌门人,他没有提出与铃木公司合资的幼稚提议,铃木在中国两大合资名额已经用完。但引进生产线,依照铃木公司在中国发展的策略,应该有得谈。华夏厂只引进某一种车型进行消化,建立起自己的汽车拼图。
  1994年7月份,中国政府正式公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其中提出了鼓励私人购买轿车,同时明确了外资汽车企业进入中国最多允许2家合作伙伴的政策规定。
  这份政策文件出台,让许多国外汽车巨头蠢蠢欲动,都在为进入中国广阔的市场做准备。加之看到大众汽车在中国尝到了甜头,通用、福特、丰田、本田等纷纷寻求机会进入中国轿车市场。现在他们纷纷与中国各地政府谈判,寻求合适的合作伙伴。
  美国、欧洲、日A本市场已经饱和,下一块未开发的汽车新大陆就在中国,谁在中国市场抢得头筹,谁就能领跑下一个世纪,毕竟离2000年新世纪到来还有不到5年时间。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出台,严格意义来说也堵死了像华夏厂这样民营企业进入汽车领域的门路。跟摩托车实行目录管理一样,汽车行业同样实行目录管理,没有进入目录的企业不允许生产汽车,也不能上牌上路行驶。
  华夏厂想进入汽车领域,肯定得绕过目录,极大可能像摩托车一样兼并目录上的汽车企业,为此韩皓还得慢慢谋划。
  现在,他的重心还得放在摩托车领域上,毕竟在摩托车领域,华夏厂也属于后来者,根基很浅。
  虽然在铃木公司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但至少跟铃木方面有了交流,如果今后需要合作也铺设了基础。
  坐在飞机上,看着下方日A本的都市群越来越小,韩皓感觉日方能从二战后以战败国身份重建家园,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强国,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他们的地方很多。
  华夏厂考察团的第二站将直飞意大利,那里也拥有许多摩托车世界知名品牌,如杜卡迪、比亚乔等。其中比亚乔旗下的Vespa品牌应该被最多中国人熟知,因为风靡世界的经典爱情片《罗马假日》中美丽的女主角赫本在影片中游览时乘坐的就是Vespa125踏板车。
  跟日A本四大品牌在全球摩托车民用市场攻城拔寨比起来,欧洲的摩托车厂商步步退却只好固守高端市场,在中低端市场丢盔弃甲。因为跟便宜、美观、耐用的日A本车比起来,欧洲生产的摩托车竞争力实在不高。除了BMW、杜卡迪在高端市场有一定市场份额外,其他厂商日子都不好过。
  比亚乔在1993年在南粤省跟一家中国厂商佛斯弟合作建厂,由于水土不服,生产出来的产品并未有太大影响力。但它至少对中国市场有一定了解,所以接到华夏厂的咨询后很高兴欢迎其来访,并对合作研发车型一事很感兴趣。这也是为何韩皓在日A本吃了闭门羹,心里却并未太过在意。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日A本人不卖,意大利人卖,因为他们的日子实在不好过。
  跟日A本现代化大都市比起来,意大利保留许多了文艺复兴面貌的建筑,许多建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去工业化明显。工厂们都转移到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只为降低成本参与世界范围的竞争。
  比亚乔公司属于家族企业,公司经营一直掌控在比亚乔家族手中,现任掌门人比亚乔四世。在他的带领下,比亚乔中规中矩,面对日A本人的进攻,他拿不出太多的办法应对。
  现在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摩托车最大的市场,年销量超过500万台,远远超过了欧洲市场。意大利摩托车产量占据欧洲的一半以上,但市场却在不断萎缩。
  面对华夏厂的来访,比亚乔公司希望能跟华夏厂进一步合作,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欧洲的产品不合适中国人的审美,踏板车显得娇小玲珑,不符合中国人大气宽敞的观念。因此,韩皓并不想跟比亚乔建立合资公司生产其产品,只希望能引入摩托车设计研发的设备和流程。
  比亚乔在中国的工厂投资巨大,30万辆整车和30万台发动机,一投产就陷入亏损当中,产品滞销卖得很不好。价格太贵,油耗太高,车型不接地气,成为阻碍其在中国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工厂的亏损让比亚乔四世寝食难安,在中国投资是在一手力推的大举动。没想到搭上中国这艘飞速发展的大船,比亚乔几乎成为唯一亏损的外资品牌。看到日资品牌在中国大赚特赚,比亚乔四世的内心苦涩无法言语。现在华夏厂找上门,就算只寻求技术合作,他也会尽量答应,只要中国人能给钱,技术都可以卖。只求能在中国回收一些投资,年底在董事会能有所交代,家族里面已经有股东要求卖掉企业套现,因为公司利润逐年锐减。
  “我们希望先进行设计开发方面的合作,针对中国市场设计出专门的产品。要是完全照搬欧洲的产品到中国,容易水土不服。我了解到你们公司已经在中国投资建厂,如果我们研发的产品成功对你们在中国公司也会有所启示。而且研发的风险基本全部由我们承担,你们只需要提供技术咨询指导服务,我们将以市场的价格来购买。如果你们不同意,那我们将在意大利寻找其他厂家,甚至独立的设计工作室帮忙。想必几千万人民币的生意,在意大利我们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正式谈判中,韩皓拒绝了比亚乔要求合资的要求,他只希望进行技术引进。但他话也没说死,后来补充了如果合作愉快的话,不派出今后进一步合作的可能。
  “韩,你是一个很厉害的商人,完全掌控了谈判局势。我承认,我们比亚乔公司在中国做得不是很好,确实也需要从你们这些本地人才处寻找一些灵感。你提议的联合研发,我代表公司大概同意你的请求。但在价格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协商。”
  比亚乔四世没办法,现在他有求于中国商人的资金。何况,如果有了华夏厂成功案例在先,说不定其他中国厂家也会找上门。
  本来韩皓只同意给技术咨询费和人员培训费,但比亚乔坚持要由他们提供硬件和软件,要把整套流程的费用都挣了。最终,韩皓见好就收同意了比亚乔方面提出的要求。双方达成协议,比亚乔公司以2500万人民币的价格,协助华夏厂建立一整套摩托车开发流程体系。包括电脑服务器、CAD软件、油泥工程、数控机床等软硬件设施,同时还要帮华夏厂培训出一支合格的设计团队,整个合作期限12个月。风洞实验室和试车场这些不算,主要就是设计开发整车流程。
  至此,韩皓终于实现了从一味仿制迈向自主研发的前端领域,成为国内摩托车行业最先踏入现代化设计开发流程的厂家,在战略方面走在了前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