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556

  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也被披露,业绩下降明显,出现销量腰斩断层。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大多数高负债面临倒闭的风险,带来了裁员降薪等负面效应。
  大家纷纷呼吁政府应该出手救市,至少要从国家层面给以大家信心。
  轮到自己发言,韩皓看了一下稿子,开口说道。
  “冬天,确实已经来临,但我觉得是一个暖冬。虽然寒气逼人,却依旧大有作为。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大雪冻死害虫滋润土壤,清理出新气象来年一定大丰收。
  坦率地说,跟刚才发言的各位同仁情况相比,中华集团表现还可以,增速下降但依旧保持增长态势。
  对当前经济,要用一分为二的角度观测。”
  首富发言,果然不同凡响,韩皓一说话所有人都等着他的下文。
  “保就业是我们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也是维持国家社会稳定的基础。前段时间,我就听到返乡潮带来失业大军的消息,因此特意委托刚成立不久中华智库的学者做了调研分析。
  一开始我也非常担心失业带来的风险,失业返乡的农民工是最先受到波及的群体,后来发现跟90年代末相比,局面显得异常稳定。
  因为国家经过村村通电、通水、通公路等建设,已经极大改变了农村落后硬件设施,让许多农民工可以在农村中暂时安置。换句话说,就是农村为我们失业大军提供了缓冲区,足以让我们国家趁此机会开展经济转型升级。”
  韩皓这番话是依据专家学者的调查结论得出,他们发现在危机之中隐含着机会。
  “国家救市很有必要,但不能搞大水漫灌,而要精准滴灌发展。要将资金引导向产业升级的企业和领域,为中国经济下一个十年打下基础。
  应该由国家出面扶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进行技术攻关,从而缩短我们跟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历经次贷危机,国外发达国家都面临衰退局面,正好让我们有机会追赶并超越。
  依靠技术升级带来的红利,可以让我们重新扩大生产,从而解决就业问题。
  中国经济东西发展不平衡,正好可以利用此次机会对中西部地区加大投入,以此拉平双方的差距,让返乡人才能就近解决就业问题。
  危机之中蕴含机遇,就看我们如何把握……”
  非常明显,有了智库的协助,韩皓的发言在所有人之中深度广度都是最佳,他的提议也得到现场诸多听众们频频点头。
第一百零八章
首富首善
  韩皓看得见的问题,座谈会其他人一样知晓,有资格坐在现场都属于金字塔尖的精英,只不过区别在面对纷繁复杂的选择时该如何决断。
  稳就业、保增长、谋转型,三大方向各有千秋,选择侧重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座谈会上畅所欲言火力全开,但真正落实国家救市计划却需要时间,关键在于政府手里也没钱了。
  为何中国经济GDP已经跃升全球第三,外汇储备达到2万亿美金,中央政府却拿不出救市的钱呢?
  简单来说,就是政府跟韩首富一样,挣得多但花得也多。大规模基建投资,供养庞大的财政人员以及偿还历史欠账的各种补课(建立社保养老体系、向农村再投入输血、追加国防现代化建设等),已经让政府财政支出不堪重负。现在让一向来遵循量入为出按财政预算运作的政府,拿出预算外的大笔资金救市,实属于强人所难。
  救市势在必行,不然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但如何救、救什么是一大问题。另外救市的话,政府要拿出多少资金来,这也是大家争论不休的焦点所在。
  中央政府调控宏观经济主要有两大手段,一是金融,二是财政,通过金融和财政的组合拳来保持经济增长。承担金融责任的主角就是央行,通过加减息等金融手段调解货币的市场流向。而财政方面就是财政部担当,通过税收等手段来对国民收入二次分配,并管理各级政府开支用于国家运行。简而言之,就是央行管印钱,财政部管花钱。
  没钱的话,开动印钞机不就行了嘛。
  钱可不能乱印,纸币以国家信用为保障,货币超发的话将来跟草纸没有两样,通货膨胀如影随形,曾经的金圆券就是最好的反面例子。
  在没能确定具体救市策略之前,国家还是做了一些动作缓解当前市场焦虑。
  加息是不能再持续了,得先让市场缓一缓,同时降息的可能性已经在酝酿之中,以此减轻企业的融资成本压力。
  另外用行政命令要求各地政府要将就业问题列为优先考虑,尽量要求企业不裁员,和扩大就业岗位数量。
  ……
  想不到奥运之年,中国经济就进入冰火两重天之地,算是真正全球化了一把,切身体会到次贷危机的破坏力。
  祸不单行的是5月初西南地区又遭遇到8级强地震的袭击,连远在千里之外的江州都能感受到震感,让恶化的经济局面雪上加霜。
  在举国悲痛悼念之余,奥运圣火的传递让全国人民更加紧密团结起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接未知挑战。
  圣火在江州传递,正好是国家为地震死伤者举行连续三天哀悼日后恢复的首站,所有人只能抹去泪水继续前行。
  韩皓理所当然成为江州站火炬手之一,在家人陪伴注视下,他独自护送圣火跑过中华集团总部正门前的道路,后面赫然是自家品牌的护送车辆。
  在不远处道路两边,挤满了来自各地的媒体记者,他们都将韩皓作为江州之行关注的热点,因为韩首富又多了另外一顶帽子——韩首善。
  在3天前的央视赈灾晚会上,中华集团连同旗下各控股公司联合捐赠3亿人民币,同时免费将5000万的机械工程车辆运往灾区投入重建工作,另外韩皓个人额外捐赠1个亿,合计4.5个亿的捐赠额震惊了全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韩皓及中华集团都是捐赠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从首富到首善的称呼转变,只需要一晚时间。
  其实每年韩皓都会拿出部分利润注入自己的慈善基金,捐资助学扶持弱势群体,论金额投入他一早就已经把中国首善之位占据。只不过这次举国上下关注的赈灾晚会,让他的善举一夜之间天下闻而已。
  “平时我们共享祖国的荣光和骄傲,所以今晚让我们共担祖国的痛苦和灾难!”
  当主持人在台上及时采访韩皓感受时,他只说了这样的话。
  历经多年风云,韩皓早已褪去年轻激情,捐赠如此之大的金额也只不过是淡然一句。
  10年前,也是在首都,98大洪水同样给中国经济重创,韩皓彼时也在赈灾晚会上一鸣惊人。
  十年岁月悠悠,沧海变换桑田,但他的赤子之心从未改变。
  如果不是为了配合政府方面宣传的要求,韩皓其实并不想对捐赠之事过多渲染,不过念及能为灾区人民多出一份力以及推动中国公益事业发展,他还是点头同意了记者团采访要求。
  树立典型来宣传,是中国官方的一贯手法,虽然手段老土,但有时却挺有效。
  “我跟所有为灾区捐赠献爱心的人们一样,都是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作贡献。其实我和那些拿出自己零花钱来捐赠的小学生们相比,精神觉悟都一样。
  人的能力有大小,捐多捐少,都是一片心意。10元和1亿元,在精神和爱心程度上没有区别。只要有所动作,就是好事,不应该对人吹毛求疵,也不应该对此进行道德绑架。”
  韩皓这段话若有所指,他实际上是在为另一位企业界的大佬级人物开脱。
  吉利地产风光无限,但与其并肩还有另一家被誉为地产黄埔军校的企业——万科地产。
  祸从口出,万科的老总王军磊在自己博客随口说了一句“万科捐款200万合适,普通员工限捐10元,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
  想不到却惹恼了广大网友,要知道其他地产公司纷纷慷慨解囊,万科作为龙头企业之一,净利润超过50亿为地震灾区捐款却只有200万出头,对比吉利地产的2000万很是惹眼。
  “公然和主流舆论唱反调”、“为了一己之私而搏出位”、“冷血吝啬一毛不拔的资本家”……
  各种指责接踵而至,让王军磊猝不及防。一直以来他都以积极健康的面目出现在公众之中,但此次捐款门事件,其个人形象遭遇重创岌岌可危。
  话是实话,有一定道理,但选错了时间和场合发声,那就可能是一场灾难。
  舆论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尤其在大家纷纷为灾区慷慨解囊献爱心之际,王军磊成为公然的反面靶子,已经开始对万科公司产生负面影响。普通人捐款都是百元大钞起步,而万科员工这样高收入群体却只拿10块钱表示,尤其王军磊还在网上以教导后辈的语气说话,让许多网民咽不下这口气。
  捐赠了4.5亿的韩皓声望可谓是如日中天,许多网友都自发呼吁购买中华集团旗下的产品用来支持“国产良心”。今天韩首富兼首善特意为万科的捐款门发声,可以说相当大程度减轻了公众对王军磊的愤怒和压力,避免他进一步身败名裂的危险。
  一直以来,出身军旅的王军磊个性强硬从不轻易服人。对小于自己一辈的韩皓,尽管其打造了中国排名第一的民营集团,但王军磊内心并不是很服气,认为对方运气不错算是踏准了时代脚步。在他看来,顺风顺水并年少得志的韩皓,跟自己历经波折的人生相比,在火候上还嫩了不少。归根结底,就是放不下老大哥的架子,他一直来都奉行井水不犯河水,并不热衷参与韩皓发起的活动事项。
  当今天自己突然遭遇全民猛批之时,许多昔日好友都保持沉默,连网上多年拥趸都不敢出声之际,只有韩皓特意站了出来替自己解围,这让王军磊心里百感交集。
  韩皓近些时间很是活跃,为呼吁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大声疾呼,想以一己之力推动该项政策实施。王军磊也关注到这些领域的消息,但他却不打算参与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王军磊自认闯荡江湖已久,也见识多各式各样人物,犹如过江之鲫般数不胜数。许多人口上夸夸其谈,一番忧国忧民的角色,但真正需要跟自己切身利益捆绑之时,就闭门不语换了一副嘴脸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反倒是韩皓这样的人物,信了理想主义的宏图,并言行一致确实将全副身家投了进去。
  这样敢于将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并且具有活动能量的人,非常可怕!
  王军磊自认领导万科,还是活下去的实用主义第一,并不会像韩皓般知行合一做某些看上去很高风险的举动。
  不管有心还是无意,韩皓的讲话确实为自己以及万科解了围。王军磊主动打电话给韩皓,向其表达了感谢,并释放自己的善意。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他主动向小一辈的韩皓服软,认可对方境界在自己之上。
  韩皓倒没有想太多,他初衷是大家不要浪费时间在道德指责之上,做好手头工作才是迫切之举。
  就像他在公司内部发表的讲话宣称,外部局势虽然不好,但中华集团不会轻易启动裁员,希望员工们都能做好本职工作共度难关。次贷危机虽然是重大挑战,但也是多年不遇的机会。中华集团可以顺利收购捷豹路虎,对沃尔沃并购已经有了重大进展,可以说都拜次贷危机所赐。
  稳中向好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只要不自乱阵脚就一定会迎来春天的阳光。
  “无论未来现实情况变得美好还是更糟糕,我都将和大家共同站在一条战壕之中,因为祖国就在我们身后不远处。”
  这是韩皓内部公开信中最后的一句话,代表了他的抉择。
第一百零九章
高压共轨
  茫茫黑暗中,能自身发出亮光,照耀前行的道路,引领大家走出黑暗的人,就是团队领袖。
  毫无疑问,韩皓就是中华集团这艘超级巨舰的领袖人物,无论是企业所有权,还是精神层面的指引,他都是不容替代的定海神针。
  相比公司外部受次贷金融危机影响的混乱迷惘,中华集团一直有条不紊执行着韩皓的方针指令,生产经营状况保持平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