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之眼(校对)第9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8/1424

  “原来是李将军。”
  白晓文随后道:“我攻破许都之后,便派她前往官渡传诏。李将军,你应该是从官渡战场上赶回来的吧?有何情报,父亲是否已经占据河南了?”
  李淑仪此时已经酝酿好了情绪,噗通一声再次跪倒:“公子,主公,主公他兵败官渡,殒身于曹贼之手了!”
  这一消息,几乎如晴天霹雳。
  当然被吓到的只有高干,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
  白晓文也霍地站起:“不可能!李淑,你可知这一消息何等重大,绝不可有半句虚言!”
  李淑仪心里默默吐槽,伴着灰黑的小脸上,一脸悲切:“公子,事关重大,就算借给末将十个胆子,也不敢说谎。曹军狡诈,焚烧乌巢粮草,害我军心浮动,然后又用诈术骗我军分兵,最后决战之时,我军一触即溃,数十万大军失散……”
  李淑仪简略说了一下官渡之战的经过,此时高干已经信了。
  信了,并不代表能够接受并消化这一消息,高干仍然是呆若木鸡。
  白晓文猛然拍翻了桌案:“曹贼!我誓杀你!”
  然后两眼一闭,两腿一蹬,像一根木头一样,直挺挺倒下。
  高干惊呼道:“显奕!”急忙伸手去扶,总算没让白晓文后脑勺着地。
  然后一阵乱掐人中,白晓文“悠悠醒转”。
  高干原本心乱如麻,但看到白晓文晕倒在自己面前,却是镇定了下来,赶忙劝道:“显奕,节哀啊。现在河南河北形势纷乱,正需要你来主持大局。如果你再倒下,就真的没希望了!”
  白晓文心说,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表兄,请为我准备孝服。”
  白晓文第一句话说完,高干赶紧吩咐旁人去办。
  白晓文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若不报复,我岂为人子?不过我军新败,要想向曹贼复仇,必须先稳固冀州,徐图缓进。好在,曹贼许都被破,天下英雄尽皆奉诏讨贼,他忙于安定河南诸州的形势,没有精力北进,我们还有重新整军的时间。”
  高干深以为然,点头道:“显奕之言是也。”
  白晓文又道:“父亲留下的基业,不可无主。”
  高干再次点头道:“没错,必须先有个主心骨,我们兄弟几个才能共举大事。显奕,这一重担非你莫属,你万万不要推辞!”
  白晓文点头,握住高干的手道:“孔子曾有云,当仁,不让吾师。现在非常之时,弟断然不会谦让。还望兄助我。”
  高干道:“显奕勿忧,愚兄必然举并州之众,鼎力相助。”
  白晓文有一种久违的激动感觉。现在袁绍已死,阻挡他成为势力之主的最大障碍已经除去!
  接下来承继大业,尽可能消化袁绍留下的“遗产”,和群雄争锋,一匡天下,岂不快哉!
  白晓文立刻召集帐下文武,升帐议事。
  现在他的班底已经初具规模,文有荀彧、娄圭、董昭、司马懿;武有焦触、张南。另外还要算上幽州、辽东的一班人才,对于一个割据军阀来说已经绰绰有余,但想要问鼎天下,还是不够的。
  袁绍麾下的文臣武将,必须尽快收拢为己用,才有资格争夺天下。
  荀彧等人,见到白晓文浑身缟素,头缠白巾,都露出惊容。
  白晓文将官渡事变说出,众人表情各不相同。
  董昭似有懊悔之意,不过掩饰得很好,不是白晓文这种观察力根本看不出来;荀彧脸上仍是波澜不惊,与娄圭相似。而司马懿却是眼珠微微转动,也不知在想什么心思。
  众人先劝白晓文节哀,白晓文也发誓报仇,自不必说。
  场面话交代过之后,白晓文转入正题:“如今父亲薨逝,河北四州危如累卵。各位是第一批知道消息的人,不知有何良策可教我?”
第1260章
天子诏书,大封百官!
  荀彧拱手道:
  “承蒙公子垂询。以在下看来,大司马新丧,冀州民心纷乱,必须尽快确定新主。在此危难之际,能成大事者,舍公子其谁?且公子正随天子在外巡狩,此乃天授其时!
  “当请天子发诏,将大司马尊位、冀州牧授予公子,封赏冀州文武官员,以安其心。公子奉诏入邺,必能平定。若平邺城,则得冀州;既得冀州,则四州归附,自不待言。”
  荀彧果真言而有信。在不涉及和曹操对敌的事务上,他便不再缄默。
  “不涉及和曹操对敌的事务”指的是对战曹操时,荀彧不会帮忙出谋划策。千万不要抬杠,说帮白晓文统一河北,就是在和曹操为敌……
  董昭也迅速镇定了下来。袁绍已死,袁曹强弱之势互易。现在后悔也晚了,只能跟着袁熙,一条道走到黑。好在,袁熙看上去雄才大略,倒是可堪辅佐之主。
  董昭进言道:“冀州有人口五百万,民殷国富,乃是河北根基,昔日大司马的基业,就是凭此而成。荀令君所言极是,主公宜尽快入冀州,迟则生变。”
  直呼“主公”,董昭表态非常明确。
  高干醒悟,立刻出列,拱手说道:“主公,并州也有军兵数万。只消主公一声令下,我便杀入冀州,助主公继承大业!”
  高干既是表忠,又是改口。既然袁绍已死,众人要尊奉“袁熙”继承大业,那么原本的“公子”称呼自然要升格为“主公”。
  李淑仪低声嘀咕了一句,她觉得还是公子好听一些。不过白晓文却是欣然受之。
  荀彧等文武众人听了高干的表忠,对于白晓文的钦佩,更深了一层。
  没想到“袁熙公子”已经收服了这位并州刺史!有了高干的支持,就算动用武力,平定冀州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白晓文对高干的态度,仍然颇为礼敬,说道:“兄长镇守并州,尚需防备司州钟繇和北面鲜卑,不可轻动。只需命郭援率领一万军,随我东进冀州即可。”
  郭援率一万并州军,和白晓文的幽州军同时护送天子入冀州,其实就已经是一个足够明确的表态了。
  袁尚、袁谭从这一万并州军,就能看出并州刺史高干的态度。
  接下来,白晓文拜见天子,又是一番声泪俱下的表演,自不必说。
  皇帝刘协也有点懵逼。
  这啥情况啊,我刚封的大司马呢?刚刚还在那儿的,这么大一坨,说没就没了?
  懵逼过后,就是一阵惶恐。
  原本以为曹操吃枣药丸,没想到先蹬腿的是袁绍,这样一来曹操很有可能消灭袁氏!
  到时候自己还得落入曹操手里啊。
  一想到自己发过的讨贼诏书,皇帝心里就是阵阵发虚。
  只能寄希望于袁熙,力挽狂澜了!
  这个袁熙一路以来的韬略表现,还是有目共睹的。
  想要继承父职,可以!冀州牧?可以!
  皇帝非常慷慨地发诏,除了哀悼已故大司马袁绍之外,重点就是封白晓文继承大司马之位,有开府建牙之权(没写错),领冀州牧,兼管冀、青、幽、并四州!
  从征北将军到大司马,三级跳都不足以形容。不过这是特殊时期,当然不能和正常情况相比。
  此外,基于荀彧的建议,白晓文又奏请皇帝,对冀州的重要文武官员,不论贤愚,包括田丰、沮授、审配、张郃、高览、蒋义渠、韩猛等等,尽数加官晋爵,全部封为关内侯。
  这里说一下,关内侯和其他县侯、乡侯、亭侯不同,没有食邑,只是一张资格证,代表进入了贵族圈子。
  汉朝曾经有过“非军功不得封侯”的规矩,不过现在也名存实亡了。
  对于田丰,白晓文当然很想额外加封,但现在不宜轻动,显示出有所偏私,所以只能一视同仁,押后再说。
  除了冀州官员之外,对于青州的官员,也有擢升。白晓文此举,意在消解袁尚、袁谭部下文武的反抗意志,以求权力平稳过渡。
  就连逢纪、郭图这两人,都得到了封赏。现在正是收拢人心的时刻,君主对于小人也必须容忍。
  小人也许不能帮你成事,但足以坏事。
  逢纪、郭图分别辅佐袁尚、袁谭,如果不封赏两人,势必让两人意识到,二公子袁熙对他们心存恨意。
  两人会怎么做?当然是极力鼓动袁尚、袁谭争权了。
  袁氏官渡战败,但曹操也无力进取扩大战果,所以河北四州,实力犹存。但如果爆发内战,产生严重的内耗的话,肯定会影响白晓文接下来的战略进程。
  当然,即便封了这两人,也未必能做到平稳过渡,但是白晓文做肯定要这么做的。
  这就是有天子在手的好处,就像是开银行,手里有印钞权一样,官职不要钱地发,其他“银行”只能仰我之鼻息,何谈相争。
  白晓文给高干的三公承诺,先兑现了一半,封高干为骠骑将军,领并州牧。这是三公之下,仅次于大将军的官职了。
  至于两个便宜兄弟,白晓文还是要做到明面上的和睦,封袁谭为前将军,袁尚为右将军,位比九卿。
  但是青州、冀州这两州,万万不可交到这两兄弟手里,诏命两兄弟觐见天子谢恩。
  得了这封诏书之后,白晓文顿时感觉腰杆一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8/14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