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之眼(校对)第9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9/1424

  他麾下的文臣武将,并没有授予官职。不过,这些文臣武将并没有失望,他们眼光不差,当然看不上朝廷官职了。
  袁熙作为大司马,开府建牙!
  成为大司马府的属官,才是真正的亲信!不论是职权还是前途,都远超没落朝廷的官爵。
  幽州军休整一夜之后,次日东进,护持皇帝銮驾,赶赴邺城。
  冀州土地广阔,但邺城的位置却比较微妙,位于冀州西南的魏郡,距离白晓文出发之地——屯留城,直线距离不超过两百里。
  当然具体路程不能以直线来算,有些地方多山,需要绕路而行。
  清晨出发,经过壶关、潞城之后,白晓文率军进入冀州魏郡境内。
第1261章
入邺城,定冀州!
  进入魏郡之后,先经过涉县,城内官吏伏道迎接。
  白晓文问涉县县令,冀州情况如何?
  那县令答道:“大司马薨逝之后,三公子袁尚与军师逢纪到了黎阳,口传大司马遗命,立三公子为嗣,承袭大位。冀州诸城官吏都得到了遗命,不过大多犹豫迟疑,未知真假。”
  白晓文脸上露出了一丝微微的讥嘲,道:“我那三弟,真以为自己深得人望?假传遗命,妄想窃据父亲尊位,可笑之至。”
  现在的情形,和三国演义之中又有不同。
  原本袁尚仗着一身好皮囊,还有二流武将的实力,还能以一个“立贤”的名头,继承袁绍的基业。
  但现在,有袁熙横空杀出,立贤也根本轮不到袁尚。
  冀州各城的官员,犹豫不敢奉命,主要是怀疑这道遗命的真实性。
  身旁的董昭,呵斥涉县县令:“二公子已得天子诏命,封为大司马、冀州牧,承袭大业!你既然是此城县令,还不快快拜见。”
  那县令赶紧再次拜倒。
  白晓文温和地说道:“免礼。我那三弟,还有没有其他动作?”
  县令道:“三公子不知如何,说动了黎阳守将蒋义渠将军,并收拢了不少官渡之战的溃兵,号称有十万之众,正向邺城进发。”
  一旁的董昭立刻说道:“主公,袁尚这是名望不足,以武力弥补。所到之处,冀州城池官员惧怕兵威,只能听从他的命令。不知此时的邺城,是何人主事?”
  涉县县令说道:“治中别驾审配。”
  白晓文点头说道:“审配这个人,我是知道的。他和逢纪,向来辅佐老三袁尚;先父身边还有两位谋士,一名辛评,一名郭图,辅佐我兄袁谭。”
  董昭说道:“这样看来,邺城对于袁尚,几乎是不设防之地。主公宜早作决断!”
  白晓文道:“我自有主张。”
  正交谈之间,忽然有一行十名骑兵,都穿精良铁甲,打马飞驰而来。
  白晓文认得这是他派出去的翼骑兵,笑道:“邺城有信使至。”
  马蹄声骤止,十名翼骑兵下马拜倒,呈上了一封密信。
  白晓文直接拆阅,看完信之后笑道:
  “刚到并州之时,我就派遣部将乔蕊、韩阳、白三娘三人,率领翼骑兵,前往邺城,目的是禀报父亲,为天子驻跸腾出屋舍。
  “乔蕊虽然是女将,然而临机决断,却有大将之风。得到父亲薨逝的噩耗之后,她立刻率领翼骑兵前往冀州大牢,救出了别驾田丰。田丰登高一呼,邺城军民无不倾心归附。审配纵使有心调兵,也无人响应,目前被软禁在府。邺城已经是我的掌中之物了。”
  田丰的名望,可比审配高多了。
  身旁的文臣武将,都是又惊又喜。
  有人称赞乔将军临机决断,有人恭贺“袁熙”洪福齐天。
  但只有荀彧,眯着眼睛看了白晓文一会儿,若有所思。
  白晓文心知瞒不过荀彧,这一切的筹谋布算,包括打着天子驻跸的名义入邺城;袁绍死亡的情报传来之后,立刻放出田丰、软禁审配……都是他的提前安排。
  但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从司州军拼命拦截的时候,明智之人就能够猜出官渡战事,不利袁军。
  袁军败了,袁绍能不能活下来?谁都不好说啊。
  所以在荀彧的视角,白晓文派出翼骑兵入邺城,提前布局,是以防万一的举动。
  如果袁绍还在,那么翼骑兵的任务,就真的是为天子驻跸,腾出住所。
  如果袁绍死了,那么翼骑兵的任务自然也会随之改变。
  荀彧无论如何,都很难猜出白晓文早已预见到袁绍必死的结局,因为他不知道觉醒者的存在,不知道神庭的存在。这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眼界限制,并非荀彧的智略不足。
  但是……在荀彧眼里,就更显得“袁熙公子”智略高深,简直可通鬼神。此人当真只有二十余岁?
  不提荀彧的震惊,乔蕊的书信中还有另一消息,那就是长子袁谭。
  在官渡战败之后,郭图原本想和袁绍汇合,谁料袁绍败亡,他思前想后,还是决定东去青州,继续辅佐袁谭。
  袁谭在辛评、郭图的支持之下,自号为大将军,提青州兵三万,进入冀州东部的清河郡(或名清河国)。
  袁谭也是急行军,并没有在清河郡停留,而是一路向西。据乔蕊的计算,最多明天,袁谭所率青州军就会进入巨鹿郡,接下来的目标,自然也是魏郡的邺城。
  “三子分家啊……”回想起演义这段,白晓文心生一丝感慨。其实官渡战败之后,河北的根基并没有受损,毕竟冀州太富庶了,人口充实。
  此外官渡死伤的袁军约有十万,其余都是跟着各部军将,溃散逃走。
  按照演义所写,袁绍还活着的消息传出,各部溃兵“又复蚁聚”,再加上幽州、青州、并州的援军,仍得二三十万。从兵力上看,足以和曹操抗衡。
  而且,曹操需要回去稳定形势,无法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当然在曹操看来,袁绍已死,三子必然争夺家业,所谓“以兵击之,则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则必相图”(注)。
  等到袁氏诸子相争,实力耗损之后,曹操正好稳定河南,再北渡黄河攻击,必然省力,这就是隔岸观火之计。
  白晓文知道,现在最需要赶时间,不是吝惜道具的时候。他再次使用孟德新书-兵贵神速之策,让全军加速,急行军赶赴邺城,行至日头偏西,便赶到邺城门前。
  乔蕊统兵把守邺城,验看之后,大开城门。
  田丰率领邺城文武官员,分列道旁跪迎。其实这一次跪迎,倒不单纯是为了白晓文,而是迎接天子銮驾。
  皇帝刘协在车上见了,也颇为受用。
  天子使者宣读传诏,封袁熙为大司马、冀州牧,承袭父职。
  冀州文武官员,都有封赏。袁绍新丧对人心造成的不利影响,顿时消减大半,且加官晋爵,都是欣喜。
  宣诏过后,白晓文见了田丰,颇为感慨地说道:“如果没有先生鼎力襄助,我怎能轻取许都,迎回天子?如果不破许都,曹操后方稳固,势必乘胜进逼冀州,我满门上下都难以保全性命。”
  田丰并不居功,道:“此乃公子奇略,老朽不过略尽绵力而已。”
  白晓文当即奏请天子,述说了当日田丰在狱中,举家舍业,助他秘密举兵奇袭许都,请天子封赏田丰食邑。
  田丰坚决推辞:“此时冀州还没有平定,主公不应急着封赏老朽,以免在外之臣,心生妒忌。”
  白晓文说道:“先生品行高洁,然而有功之人不可不赏,正应法度。”于是命乔蕊点检府库,赐巨鹿田氏金百镒(两千四百两),等到河北安定,再议封侯晋爵之事。
第1262章
单人赴会!
  白晓文护送天子銮驾进入邺城。
  自此,邺城正式更名为邺都。
  白晓文随后调拨军士,配合工匠,在邺都大将军府之北,营建宫室殿宇,重新建造宗庙社稷、省台司院衙门。
  虽说灵界人物体质超乎常人,营造宫室的速度也更快一些,但事情过于仓促,一时间还无法兴建起来。白晓文于是打算,把大将军府先腾出来,作为临时宫阙,供天子入住。
  白晓文进入大将军府,面见刘夫人,和刘夫人商讨此事。
  刘夫人本来有点想立老三袁尚为嗣,但现在老二袁熙,携天子而来,身兼并州、幽州兵马,声威太盛;而且冀州文武百官,刚刚得到了诏书封赏、加官晋爵,一个个喜悦无限,都已经倾心归附。
  刘夫人一介女流,自然也没有了办法。
  她唯有劝告白晓文:“我生了三个儿子,原盼望你们兄弟和睦。现在你为大司马,继承了你父亲的尊位,对于你大哥和三弟,应当和我、和你父亲一样爱护,万万不可伤害他们的性命。”
  旁边有左右侍女,人多眼杂,白晓文急忙跪地拜道:“恭领母亲训诫,儿子岂是那样刻薄寡恩之人?只要兄长和三弟愿意接受朝廷敕封,不分裂河北,儿子必然不敢伤害。”
  刘夫人叹道:“你做冀州牧,让你三弟显甫去做幽州牧可好?还有你大哥,在青州一直做得很不错,你父亲也时常夸奖。”
  白晓文恭敬拜道:“母亲有所不知。父亲使大哥督青州可以,但我使大哥督青州却不可以。兄长年龄比我大,辈分和我平齐,岂会愿意居于我之下?久而久之,必成祸乱之源,届时兄弟之间,也难免兵戎相见,父亲的基业更是难以保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9/14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