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校对)第5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5/571

  “没想到杨国忠还是没什么长进,关键时刻,竟然仍是防着朔方兵马犹如敌寇!”
  听到郭子仪身旁那人突然开口这么说了一句,那一路奔波的信使忍不住侧过头去看了一眼,这一眼不看还好,他却险些没把眼珠子给瞪出来,竟是大为失态地嚷嚷道:“你是……你是杜大帅?漠北不是已经大乱了,安北牙帐城也正在围困之中,大帅怎的在此?”
  “别瞎嚷嚷了,安北牙帐城已经安然无恙,大帅之所以来此,当然是为了安禄山这叛贼!”郭子仪没好气地喝止了自己那个咋咋呼呼的小信使,等到严厉告诫其不许露出风声,又令牙兵进来将其带下去休息,他方才对杜士仪道,“大帅,杨国忠此举分明是别有用心!”
  “那是当然,他为什么听到安禄山反叛,不怒反喜?还不是因为他觉得这样一来就证明了自己的先见之明!他如今对哥舒翰百般力捧,也是因为你这个朔方节度使威名赫赫,他担心你抢了哥舒翰击退叛军的功劳。”
  说到这里,杜士仪见郭子仪脸上流露出了深深的不忿,他便站起身说道:“子仪,我此前已经实话告诉你了,张奇骏已经领同罗、仆固三部联军直取河东,届时视情况出击。至于范阳平卢,我已经命人星夜兼程去见我昔日旧部侯希逸,说动他从平卢倒戈一击。都播则是从奚族和契丹之地逼临幽州。现如今,你打算怎么做?”
  如果按照自己的心思,郭子仪自然希望立刻领兵驰援长安,又或者是率兵直击幽州,抄了安禄山的老巢,可现在杨国忠送了这样一道说是圣命的口谕过来,他实在有些进退两难。
  不遵命,他从小到大铭记于心的忠义底线过不去;可要是遵命,他又不是那些庸碌之辈,别看关中和河洛仿佛还有十六卫禁军把守,可那些家伙多少年没有真正打过仗,临上阵时能派什么用场?就算从河南临时征召勇士,也多是没有上过战场的人,杨国忠简直是疯了!
  “你莫非在想,杨国忠是不是疯了?”
  杜士仪见郭子仪立刻惊醒了过来,一副踌躇不决的表情,他知道其举棋不定在犹豫什么,便举重若轻地在那杆秤上又加了一颗砝码:“杨国忠此人,出身世家,却又因为他和当初张昌宗张易之兄弟的关系,仕途无门,故而如今一旦登上高位,就一定会想尽办法除去一切障碍。赌徒的心理便是如此,赢就要通吃,输就连本一块赔进去!”
  “大帅说得没错,这杨国忠还当真是赌徒!”郭子仪本想说杨国忠好歹也是天子亲自提拔的宰相,可待要反驳却又找不到任何理由。思来想去,他最终做出了决定。
  “既然河东已经有张奇骏领兵前往,安禄山纵使万一分兵取河东,也有人抵挡。至于平卢,我倒是有心去,可我还不能给麾下将卒变出翅膀来飞到那里去,而且舍近求远,本末倒置。大帅既然不顾违抗圣命的风险,星夜兼程赶到了灵州,又让仆固怀恩率领大军在后,我郭子仪还有什么话好说的?想当初若没有大帅,就没有我郭子仪的今天,自我以下,朔方节度所有兵马全都听从大帅之命平叛!”
  是听从自己之命去平叛,而不是听从自己之命去干别的,这就是郭子仪的底线,杜士仪却已经很满意了。
  他示意郭子仪跟着自己来到沙盘旁边,用手指点了点太原府,随即又点向了洛阳,随即才一字一句地说道:“你看,安禄山此次从范阳平卢出兵,号称二十万兵马,他既然已经派兵联络都播南下河东,必定不会兵分两路。这样,他只需要派出一员大将从恒州常山郡到井陉关把守,就可以把这条河东通往范阳的通衢大道堵死。至于他自己的大军,则是从常山郡南下,经巨鹿郡直达灵昌郡,然后再从灵昌郡渡过黄河,西行直取洛阳。兵贵神速,他久在河北,耳目无数,又打着拥戴太子的旗号,沿途州县一定不会遭到大的抵抗,这时候应该已经快要渡黄河了!”
  面对杜士仪这样的判断,郭子仪想想自己连日以来打探到的情报,不禁点了点头:“虽说消息已经很难打听,但据说河北各州县太守县令确实全都毫无准备,而且安禄山派一支偏师为先锋,打出的是奉诏进京的招牌,故而不少太守是亲自去迎,结果脾气硬的成了阶下囚,甚至被杀,胆子小的则是唯唯诺诺听从安禄山分派,更多的则是猝不及防被裹挟,如今河北各州县几乎全部沦陷。”
  说到这里,郭子仪的面色异常沉重,想来是联想到那几个死于安禄山屠刀之下的河北文武官员。
  “如果我猜的没错,哥舒翰应该已经被杨国忠催促,不得不出山抵御叛军了。”
  杜士仪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想的却是封常清和高仙芝。这两位在历史上原本应该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好搭档,现在却是两根不相交的平行线,高仙芝率军前往征伐石国,封常清则是作为李佺的节度判官,正在北庭节度使府琢磨着怎么给首鼠两端的葛逻禄一点颜色看看,既然李隆基不征召这支军队,封常清就绝不会再趟平叛这浑水。而哥舒翰也活蹦乱跳的,自然不会在如今这个节骨眼上拒绝前往河南府力挽狂澜。
  尽管哥舒翰心眼不大,军略勇武却都相当可观,对上安禄山并非没有胜算,可前提是哥舒翰麾下带领的是他用熟的河陇兵马,然后给他配齐各级军官,而不是给他几个彼此之间不能协调的将校,然后给他一堆乌合之众,又或者在这种时候再派个宦官去掣肘!
  只不过眼下不是考虑哥舒翰胜败的时候,杜士仪很清楚,尽管安禄山这场叛乱对于天子来说很突然,但无论李隆基,还是文武官员,全都认为这不过是一场小小的叛乱,很快安禄山的麾下军将就会分崩离析,安禄山本人也会和大唐从前那些叛乱主将一样下场!而现在一切的剧本早已脱离了既定的轨迹,但他还需要谨慎再谨慎,因为他除了郭子仪、仆固怀恩、罗盈、侯希逸这样极其可靠的昔日部将之外,还有一群杨国忠这样名义上是一方的猪队友,头上还压着疑心病重的天子!
  更重要的是,李唐还远远没有完全失去人心!
  杜士仪想到的这一点,郭子仪也自然明白,他当即若有所思地问道:“虽然杨国忠让信使带回来圣命,不许我们擅自进兵,但我们不如准备这样一支偏师。不如这样,从朔方调一支偏师前往长安驰援。否则,哥舒翰就算昔日再战功赫赫,有将无兵又怎么行?”
  听了郭子仪的话,杜士仪立刻摇了摇头:“不,朔方任何一支兵马都是你我多年的心血,纵使哥舒翰亦是一时名将,可他如今手下兵马众多,彼此未必一条心,到时候彼此倾轧制衡,拿着他们去当死士蹚浑水,反而白白糟蹋了。唉,东都留守李憕昔日与我有些交情,而身在东都的御史中丞卢奕亦是刚强,万一洛阳有失,他们恐怕都不能保全,只希望奇骏所领的一路兵马到达云州后,能够让河东兵马再无后顾之忧,只要河东能够通过太原府南下驰援河南,河洛则可保无虞。至于你我……子仪,我且问你,你可敢和我南下长安,杀了杨国忠这一祸国奸臣?”
  郭子仪登时面色大变,下意识地反对道:“大帅不可!如若这样兵谏,又和安禄山反叛有何不同?”
  “此刻不去长安,子仪你莫非想等到叛军兵临长安城下时后悔?”
  郭子仪登时噎住了,紧跟着便用犹豫的语气说道:“潼关天险,哥舒翰亦不是无能之辈,总不会连潼关都守不住吧?”
  “既然你这么说,那就先在朔方耐心等待长安那边的消息吧,让夏州那边收拾一下,让仆固怀恩的大军先驻扎在夏州,届时若长安有变,则从夏州抄小路直奔长安。”杜士仪也不想过分逼迫郭子仪,只是叹了一口气,“再者,派出最可靠的信使,以你我的名义,派人联络河北河东诸州县官员,让他们在安禄山麾下暂时隐忍,等待反正之机!”
  对于这一条,郭子仪倒是并无异议。毕竟,这是为了保全那些忠良贤能,他当即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心中却异常沉重。
  风雷乍起,战云密布,本是煌煌盛世的大唐,怎会招来如此大劫?
第二十卷
铁骑突出刀枪鸣
第1128章
纷纷乱乱大后方
  恒州常山郡地处河北道南北两条大驿道交汇之地,西邻河东道,又有井陉关,乃是整个河北最为要冲之地。安禄山叛乱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了此地,胁迫太守颜杲卿听命于己之后,就便命心腹大将李钦凑率领三千兵马从恒州往西,至井陉关驻守,主力大军则从恒州南下,经郉州巨鹿郡等各州郡,预备从灵昌郡渡河,取河南而进逼都畿道。
  常山太守颜杲卿和几个早早就名满天下的从兄弟不同,他乃是门荫出仕,多年都只在低品徘徊,开元末年迁范阳节度使府参军,那时候安禄山虽还只是平卢节度使,却对其颇为嘉赏,等到一从裴宽手中接过范阳节度使一职,就奏其为节度判官,不数年更是奏请颜杲卿为常山太守。
  可以说,颜杲卿自从出仕之后,最大的恩主便是安禄山。这些年来,不少文武对于安禄山这一介胡将却深得帝心颇有微词,颜杲卿身在河北,眼看其重用蕃将,排斥汉将,甚至对文官事务也常常插手,也不是没有谏劝过这个顶头大上司,若非知道天子倦政,向朝廷告状也没用,他早就上书了。作为声名赫赫的颜家子弟,安禄山对他也一直还算尊重,至于那些劝谏就全当耳边风了。
  此次安禄山过境,不明所以的颜杲卿自然前去迎接,等到发现紧跟着的千军万马时才觉察到不对,可那时候什么都已经晚了!安禄山不但带走了他的儿子颜季明,而且还派兵驻守井陉关,最最关键的是,他这个太守从前并无兵权,如今通衢大道全都被安禄山麾下兵马把持,他竟是失去了和朝中的一切联络!
  “使君,有平原郡的信使!”
  书斋中,焦躁不安的颜杲卿闻言一愣,随即欣喜若狂,大声叫道:“快拿进来!”
  安禄山离开恒州南下准备从灵昌郡渡河,随即亲自发起夺取洛阳一役,所以如今往西往南的要道全都被把持,各式各样的捷报层出不穷,仿佛洛阳随时可取,朝中的举措颜杲卿丝毫不知。可河北道境内却还是能够互通声气的,他前时派出信使往各州太守处探听消息,其中也包括德州平原郡。因为平原太守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从弟颜真卿!
  等到他接过那铜筒,小心翼翼打开三层封口取出信笺,登时眼睛一亮,脸上亦是露出了极其振奋的表情。颜真卿竟是在心中表示,已经在境内招纳了不少勇士,联络他等候合适的时机举事!
  “使君,十万火急!”
  就在这时候,常山长史袁履谦也匆匆闯进了书斋。看见颜杲卿正兴高采烈地抬头冲着自己看来,他微微一愣,随即便连忙上前呈上了手中的东西:“使君,我今日回私宅,却有人从外头将这样东西绑在箭上射进了我的书斋中。我原以为是安贼的那些军卒又耍什么花招,谁知道捡起来打开一看,却发现上头盖着朔方节度使府郭大帅和安北大都护府杜大帅的两方大印!”
  此话一出,颜杲卿登时大吃一惊。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这些年来屡立功勋,声名鹊起,可相形之下,另一个名字却在这三十多年来自始至终如雷贯耳——那就是颜真卿也要尊称一声师兄的杜士仪!此前听到安北牙帐城被围,竟是因为罗希奭胡乱调兵之故,而后又是都播西侵漠北大乱,他还曾经又痛心又惋惜,谁知道倏忽间竟会有这样的转折!
  他连忙一把抢过袁履谦手中的信,三两下展开一看,就只见那一篇绝对可称得上是好文章的信中,不但言简意赅地说明,已经默认都播来日占据契丹和奚族领地为代价,说动都播之主怀义可汗拒绝安禄山南下河东与其合兵的请求,而是通过契丹和奚族领地直击幽州,帮助大唐平叛!同时,安北大都护府一路兵马直取河东,将会设法从井陉关开进河北道,另一路兵马将会和朔方节度使下辖的兵马一起迎击安禄山大军,所以请河北诸州县的主司暂时按捺一下,等待合适的时机。
  其中,“留此有用之身,以图精忠报国”这短短十二个字,颜杲卿看得心头一烫,眼中竟是隐隐流露出了水光!要知道,他因为此前一时不察,而不得不暂且接受了安禄山所赐的金鱼袋和紫衫,心里不但屈辱,还始终担心异日此举会成为别人指责自己甚至颜家的污点!
  袁履谦见颜杲卿如此动容,连忙问道:“使君觉得这封信是否可信?”
  “安禄山把你我子弟全都带走作为人质,又留下了心腹大将防守井陉关,如今自己一心直取洛阳,你觉得他可能会为了试探你我的心思,杜撰出这样一封信来?”颜杲卿反问了一句后,便重重捶在自己面前的桌案上,“而且,安贼麾下的那些幕佐,如严庄高尚之辈,早已经泯灭羞耻之心,他们如果用计,一定会一面如此写信,一面派人在这常山郡死死盯着我们,恨不得我们立刻露出破绽,然后把我们一网打尽,绝对不会让我们暂时隐伏等待时机!”
  袁履谦想想颜杲卿的话,不得不认为很有道理,可要说真的什么都不做,他又觉得有些不甘心。等到颜杲卿命他筛查太守府的属官以及小吏,以及查访民间的反应,然后悄悄招募勇士之后,他方才喜上眉梢。正要告辞离去的时候,颜杲卿突然又叫住了他。
  “贤弟,你我共事多年,有一句话我的嘱咐你。你家幼子前时曾经在太守府中询问小吏,前时外间一本传奇上说,陛下得位不正,以及三王受冤被废之事是真是假。兹事体大,切不可被奸人蒙蔽!”
  一下子从如何抗击叛军这样的大问题,拐到了外间流言蜚语这样的小问题,袁履谦却非但没觉得轻松,反而更加紧张了起来。他默默点了点头,正要离开屋子时,却突然头也不回地问道:“使君,恕我问一句大不敬的话,那些流言你信还是不信?”
  颜杲卿本以为自己会严词斥责袁履谦,可话到嘴边他方才发现根本一句都说不出来。关于这一部唐隆传奇,很多细节都实在是太详尽了,什么李隆基在杀死太平公主之后,原本想连带将自己的父亲睿宗皇帝李旦一并杀了,然后颠倒黑白说成是死在乱军手下,却不料郭元振竟然带领兵卒死死卫护,于是只能逼其交权了事。但郭元振却因此被天子衔恨在心,短短三个月后就被李隆基找了个借口发落,险些被杀,最后贬死在了路上。
  他不是不信,而是根本就知道这都是真的。从前天子百般遮掩,千般矫饰,但纵观整个李唐,从高祖登基一直到现在,如此父子相残甚至母子相残的事情,还少吗?
  袁履谦发现颜杲卿没吭声,沉默片刻后又低声说道:“另外,使君也请留意一下,自从安贼叛乱之后,这些流言就越发沸沸扬扬,显然两边已有勾结。”
  颜杲卿勉强打起精神应了一声,等到袁履谦离去,祖籍山东琅琊,一直都以圣人苗裔自居的他不禁捧着脑袋颓然坐了下来。无论两汉魏晋,甚至是只有两代的短命隋朝,也从来不像大唐这样,几乎每一代天子的登基都伴随着无数血腥杀戮,充斥着各种阴谋。如果现如今还是从前的开元盛世,纵使有人翻当年的旧账,百姓也未必会放在心上,可在贤臣尽去,朝中一个李林甫接着又是一个杨国忠,然后是安禄山这样一场叛乱之后,民心又会如何?
  不管如何,至少李隆基已经失尽人心!
  突如其来的这场乱事对长安城中上下人等来说,也同样是猝不及防。安禄山每次到长安,大多就是憨态可掬扮小丑,装老实,所以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那就是个憨厚的胡儿,老实的胖子。即便有杨国忠一再举发安禄山的反意,可大多数人都认为,那只不过是杨国忠和安禄山的私人恩怨。所以,在接到安禄山叛乱的消息后,即便杨国忠身为宰相一再呼吁立刻动员兵马反应,身在华清池的李隆基还是犹豫了整整五天,方才真正相信了这个消息。
  而加上信使在路上耽误的功夫,这恰恰使得叛军气势如虹,顷刻之间席卷了整个河北,眼看就要渡过黄河河!
  彻底相信了这个事实后,李隆基又惊又怒,第一反应便是留着太子李亨在长安监国,自己率军亲征。然而,杨国忠和李亨的关系虽然不如和李林甫和李亨的关系那样势不两立,可杨玉瑶还没有儿子,如若李隆基有个三长两短,杨家满门富贵也就付诸流水,颜国忠又怎敢放李隆基去亲征?于是,他不但说动了右相韦见素和自己一起去劝谏,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用足了功夫,又让杨玉瑶出面哭诉,总算是把李隆基亲征的心思给打消了。
  既然不再一心想着亲征,李隆基便一面下令招募京兆勇士,一面打算从在长安的十六卫大将军中择选从前在边镇呆过,颇有战功的派去河东河南主持战局。在先行派出卫尉卿张介然为河南节度使,招募健儿,主持河南全线防务,保障东都不失后,杨国忠又举荐哥舒翰招募长安健儿,出潼关阻击叛军,李隆基本就心仪哥舒翰勇武,当即下了诏命,同时应杨国忠从前之请,竟是慨然封其为西平郡王。
  即便知道这次出征风险绝大,可面对天子的厚赏和知遇之恩,哥舒翰也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除此之外,李隆基本想重新启用裴休贞为河东节度使,可这时候,从前还举荐过裴休贞的杨国忠却委婉劝谏了一句,道是河东乃裴氏根基。果然,一听这话,一直对世族颇有提防的李隆基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却是派王承业为太原尹,兼河东节度使,调动河东兵马。
  就在哥舒翰即将离开长安的节骨眼上,一个消息从前线骤然送到了宫中。
第1129章
风雨飘摇的东宫
  李林甫一死,李亨只觉得无时不刻不在压迫着他的那种窒息感总算是减退了几分。他如今连东宫都住不成,竟是要和其他诸王一样,住在十六王宅中一处比较特别的别院中,成天战战兢兢地度日。如果说从前韦妃带给他的,是一种拥有世家作为后盾的政治安全感,杜良娣给他的,是一种无微不至的温暖,那么现在小他一大截的张良娣带给他的,则是一种青春和活力,以及更可贵的善解人意。
  他唯一遗憾的是,张良娣嫁入东宫也已经有一段日子了,两人几乎如胶似漆,可直到现在却也没能有个一儿半女。每次一看到那些其他妃妾所出的子女,张良娣总是难免妒意。这一日,两人独处时,张良娣就忍不住小声抱怨道:“广平王和建宁王都已经娶了妻子的人了,竟然还都挤在这么小的一个别院里头。三郎,要不我出面去试探试探陛下,要不就换一个更宽敞的地方,要不就把他们都分出去?”
  “现在什么节骨眼上,谁还有工夫管我们是不是住得宽敞!”李亨立刻紧张了起来,一反平日对张良娣的纵容,一把按住了她的手,口气竟是非同一般的严厉,“你要知道,安禄山举兵叛乱,眨眼间就要渡河,如果不能挡住他,就连洛阳都不知道是否能保住!”
  张良娣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随即嗤笑道:“这安禄山不过一介胡儿,靠着李林甫方才有今天,有多少真正的战功?他是因为在河北道的时间太长了,所以方才能用这么快的速度打下河北,可一旦过了河北进入河南,我就不相信大唐这么多兵马,还胜不过一个安禄山!别说卫尉卿张介然已经去了,听说此次奉命领兵去潼关的,不就是原来的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鼎鼎有名的勇将?可惜了,如果陛下真的亲征,这长安……”
  李亨破天荒没有制止爱妾的浮想联翩,事实上,父亲竟是没有能够御驾亲征,他也觉得很可惜。他这个太子从入主东宫之后,就从来没有过一分一毫的权柄,监国两个字更是提都不用提了。而且在李隆基的默许,李林甫的清洗下,他的羽翼完全折断,宫外朝臣的交通渠道几乎全部堵死!
  “会有机会的!”
  李亨才喃喃自语了这么一句,突然只听砰的一声,只见大门被人撞开,一个人重重摔倒在地上。又惊又怒的他霍然起身,见地上狼狈不堪的赫然是李静忠,不禁愣了一愣。在他莫名惊诧的目光下,李静忠手足并用连滚带爬地来到他的面前,竟是带着哭腔叫道:“张娘子,你一定要救救郎君!”
  张良娣被李静忠这么一句突兀的话叫得心头咯噔一下,神色大变。等发现外间一行如狼似虎的卫士突然闯了进来,她终于明白了这话的意思。可是,李林甫已经死了,杨国忠纵使和东宫不对付,但还顾不上对付他们,再加上外间安禄山举起反旗叛乱,这种时候李隆基为什么要对李亨出手?
  别说她不明白,就连如今已经锻炼得城府深沉的李亨,也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一幕。然而,他更清楚李隆基这个君父的冷酷,想当初李瑛李瑶李琚兄弟三个可比他要得宠得多,最后结果如何?顷刻之间,他根本掩饰不住心头慌乱,就这么瘫软了下来,只是用颤抖的声音说道:“这是要干什么?”
  “太子殿下,奉陛下圣命,宣召殿下前往宣政殿。”
  李亨既然腿软起不来,自有人直接把肩舆给抬了进来,强行扶着李亨上去坐了,就这么径直又抬了出去。张良娣恍然醒悟,提着裙子就要追,却在屋子门口被两个宦官死死拦住。这两个宦官对这位和天子母家渊源深厚的良娣倒也客气,口口声声地奉圣命不得已,但在张良娣的苦苦哀求,甚至直接褪下手中一个嵌玉镶宝的赤金镯子作为贿赂后,总算还是有人透露了口风。
  安禄山竟是发布檄文数道,直指李林甫和杨国忠先后两代奸相祸国,压制陷害太子,以至于失尽民心,自己则声称要拥戴太子!
  直到与其说是护送,还不如说是押送李亨的这一行人再也瞧不见了,张良娣方才再也维持不住自己,就这么瘫坐了下来。那一刻,嫁入东宫时虽然带着几分惶恐,却同样盼望着将来母仪天下风光的她只觉得心情一片昏暗。如果李亨真的倒台,哪怕她能够像韦坚的妻子姜氏一样,能够安然回到母家荣养,可曾经嫁给过李亨的她还有什么未来?怎么可能还有未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5/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