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校对)第5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4/571


第1125章
渔阳铁骑,幽州战鼓
  蓟州地处平卢和范阳之间,是两镇交通要道。自从兼知两镇节度之后,安禄山就在蓟州州治渔阳城北面筑起了雄武城,又把渔阳城中静塞军的将领全部换了一个遍,上上下下几乎全都是他的义子。静塞军原本一万六千人,马五百匹,但安禄山陆陆续续从契丹和奚族哪里掠夺了大量马匹,又和漠北诸部交易了一些马匹,再加上幽燕原本就是产马之地,于是纵使步卒,也都有马匹坐骑可供行军时代步。
  寂静的夜里,渔阳县城中却灯火通明,城外更是驻扎了无数大军,人声马嘶声络绎不绝。城中一座有些年头的古寺中,熊熊燃烧的火炬下,安禄山一身定制的军袍盔甲站在院子中密密麻麻的众将面前,一张肥硕的脸在火光的照耀下显得越发圆溜溜的。然而,他这样子尽管称不上勇武,可他在河北道呆了整整十几年,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河北王,当一个个将领依次廷参时,竟是整齐划一,再无一丝一毫的杂音。
  “眼下是黎明之前,大晚上的把你们全都召集在此,是为了一件至关紧要的大事!”
  见底下一片寂静,没人敢吭声,安禄山很是满意,他刻意放缓了声调,一字一句地说道:“陛下登基以来,先有开元盛世,贤相名臣层出不穷,可现在朝堂却是奸臣一手遮天,就是那自称国舅的杨国忠!”
  安禄山一下子提高了声音,几近咆哮地怒吼道:“他衔恨李林甫,便造谣说是李林甫炮制了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竟在其尸骨未寒之际,便将其子婿家人贬斥出京;他嫉恨杜士仪,便让那陷害过王忠嗣的罗希奭前往安北牙帐城,以至于黠戛斯以及回纥兵马围城,漠北一片大乱!而现在,他又把冒头指向了我,先是伙同几个奚人告我冒功,如今更是变本加厉构陷于我!这样的祸国殃民之辈,是不是该死,是不是该杀?”
  “该杀!”
  安禄山恼火不学无术的杨国忠竟敢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自己,因此刻意命人在河北道宣扬其劣迹,因此这该杀两个字竟是声震云霄,惊起宿鸟无数。面对这一幕,安禄山更加扯开喉咙地吼道:“只可惜我连连上奏疏弹劾此等小人,陛下却始终不能洞察其奸。直到日前我痛定思痛,亲自咬破手指用血写了一封血书呈上,却依旧不得陛下回首。而且,现在朝中上下全都是杨国忠的党羽,竟是轻易清除不得。所以,太子殿下只能下密旨给我,让我带兵前往长安,讨逆勤王!”
  最后一句话顿时引起了一阵极大的骚动。尽管这些年来安禄山厉兵秣马,收买人心,可大唐毕竟存在了这么多年,尽管这些年来盛世的表象下掩藏了太多太多的危机,从流民,到天灾,到征伐过度,百姓承担不起沉重的赋役,可总的来说,世道还算太平,军将们亦是把心思花在了捞钱和捞军功上。现如今,安禄山一下子提出了拥戴太子,讨逆勤王,除非是死脑筋的才会信以为真,大多数人心里都有一本明账。
  从古至今,所谓的清君侧有几次是真的?
  就在这时候,外头突然传来了一阵更大的喧哗。随着安禄山怒声质问怎么一回事,很快,就只见十几个牙兵簇拥了一个身穿寻常衣衫的老者进来,看上去不过是一介平民百姓。将校们正纳闷的时候,却不想安禄山竟然有些吃力地挪动着步子迎上前去。
  “怎么回事?”
  那老者却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大帅,大帅真的要发兵长安?可长安是我大唐帝京,陛下在那里,纵使要讨伐奸臣,也用不着这么多军队,还请大帅三思而后行啊!”
  偌大的院子里渐渐没有了别的声音,只有这老者带着哭腔的劝谏,然而,等到他告一段落之后,却只听安禄山掷地有声地说:“正因为长安是帝京,是陛下安居之所,我这才要征调最精锐的大军前往讨伐奸臣!从现在开始,军中但凡有犹疑不前者,民间但凡有妄言军机者,斩,夷其三族!”
  大唐自从立国之后,便律法严明,并不以严刑峻法威慑百姓,什么凌迟和族诛之类的刑罚,永徽律疏上全都没有。所以,听到诛三族这样的恐怖军令,每一个将校都打了个寒颤,尤其是那些起初打算试着反抗一下的人更是缩回了脑袋。而那个被牙兵们簇拥进来的老者也不由得上下牙齿直打颤,脸上竟是惊惶和恐惧,可却没想到安禄山竟然对他笑了笑。
  “老丈,你很幸运,因为你是第一个劝谏我不要出兵的,也是最后一个!下不为例!”
  严庄安排的这么一出戏实在是不错!
  随着下不为例四个字,那老者被人一把架起拖了出去,而他那呜咽也仿佛被人堵回了口中,竟是再没有声息传来。四周围死一样的寂静,直到安禄山左侧的阿史那承庆猛地一挥胳膊大叫了一声万胜,四周围此起彼伏的声音陆续响起,紧跟着方才蔓延到了更多的将校中间。很快,安禄山双手一压,上百号人再次安静了下来,他便立刻宣布了赏格。
  在丰厚的官爵以及金银赏赐刺激下,一张张最初发白的脸渐渐红润了起来,尤其是安禄山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是自己向朝廷奏请了他们的官职,是自己给了他们如今的前程之后,是他赐给了他们用之不尽的财富,最初或畏惧或惊怖或不安的将校们,全都被安禄山的说辞激励出了一股邪性来。临到末了,安禄山竟是用低沉的声音吼道:“陈胜一介罪民,尚且知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何况尔等皆勇武男儿,怎能甘心臣服于杨国忠一介鼠辈之下?”
  这样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加上之前的铺垫,终于撩拨得将校们嗷嗷直叫。随着有人嚷嚷了一声“愿从大帅勤王讨逆”,这样的呼声渐渐成了主旋律,乃至于原本还受命再次带头振臂一呼的崔乾佑竟是没了用武之地。至于那些军阶比较高的将领们,则是态度相对冷静,可大多数人的心中却也同样是惴惴然。
  安禄山的夷三族绝对不是恐吓,他做得出来!只凭安禄山的那支养子军以及牙兵,再加上这些年在军中建立起的威信,他们如有异动就是杀身之祸!
  而当委任了贾循任范阳节度使留守幽州,吕知诲为平卢节度使留守营州之后,一夜的誓师动员,安禄山与众将共饮出征酒,眼看一个个人在那张讨逆檄文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后,他方才登上了一辆特制的铁车,竟是在牙兵簇拥下先行出城。此时此刻,将校们哪里不知道,这位节帅是要对军中下令了。果然,在蒙蒙天光下,他们跟着出城后未久,就只听诸军之中传来了阵阵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
  “等到他日成功时,奸相杨国忠以及长安城中那些奸佞所留下的财产,全都取来赏赐尔等!”
  应召而来的奚族以及契丹族兵马亦是应和声声。混在契丹兵马当中的耶律泥礼轻蔑地冷哼了一声,见一个亲信从人群中艰难通过,挤到了自己面前,他便低声问道:“都探问清楚了?”
  “夷离菫,那些奚人都杂乱得很,领头的那个将领瞧着不太能服众,刚刚还有人和他争执不下。至于咱们契丹兵马当中,除却我们这一部之外,其他的兵马也是杂得很,不像有人指挥的样子。”
  这样的回答无疑有些出乎耶律泥礼的意料。奚王李延宠和契丹王李怀秀先后死在了都播的手里,而后安禄山又冒领其功,都播一味听之任之,却又在安北牙帐城发生变故之际悍然西进,可他耶律泥礼在契丹牙帐左近试探性的一次反扑却被人识破,损兵折将毫无战果。即便都播这些年不显山不露水发展了起来,可在同时占了仆固和同罗之后还有这样的战力,这实在是不可能!
  除非有人在暗中力挺都播!
  耶律泥礼正在这么想着,只听排山倒海一般的欢呼声从四面八方响起,他甚至不用伸出脖子去看,就知道是安禄山的帅旗已经动了。果然,倏忽间就只听马蹄声阵阵,显然是大军就此开拔。那一刻,他在沉吟再三后,终于对四周围的随从低声下了命令。
  等到打下第一座城池后,就伺机脱队离开!
  安禄山亲自来到蓟州渔阳誓师,至于幽州这边,他则是全权委托给了史思明。史思明的誓师却要简单明了得多,几个杀字,几个赏字,几颗血淋淋的首级,几箱子让人眼花缭乱的金珠,成功就撩拨起了将卒们心中最原始的冲动。自古燕赵多勇士,民间暂且不论,被安禄山养了这么多年的将卒们,对主帅的命令除了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服从意识,隐隐还有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意识。
  因此,当史思明跨上马背,抽刀直指西面,高喝了一个杀字之后,数万兵马应和的杀声震耳欲聋,直叫城中早已闭门的百姓们心惊胆战。
  范阳节度使府后院,被软禁了好些天的薛朝在这阵阵杀声中放下了笔,随即轻轻揉了揉手腕,摘下面具深深叹了一口气。他不用看就知道,伺候在身边的从者只要目光一接触到他的脸,就会不自觉地把视线投往别处,显然一张狰狞可怖的脸是很有好处的,只不过这些天一直贴在脸上着实难受。当然,这也是因为他拿出了足够的干货来,安禄山又急于造反,这才让他成功蒙混过了这一关,现如今大军这么一出征,说不定安禄山会带上他。
  他真想跟着族主东征西讨,而不是做这种事,可谁让他姓薛?一张族谱倒背如流?他当初想不通为什么还要救下安禄山的妻儿,还是罗盈对他解释的。
  能够用暂时不杀安家母子和刘骆谷那几个人,再给他一个合适的旗号,换取安禄山在行军过程中少点阻力少杀点人,不论怎么说都是划算的!
第1126章
兵分两路
  安禄山出兵了!
  自从杜士仪对安北大都护府的文武们捅破了安禄山打算造反这一层窗户纸之后,整个安北大都护府就如同精密的机器一般,每一个轴承,每一个齿轮就立刻运转了起来。从粮秣储备,到兵器保养,到战马坐骑的养护,一切准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武各司其职。因此,当不眠不休的信使一个个接力,将安禄山出兵的消息带到了安北牙帐城之后,杜士仪忍不住重重一巴掌拍在了案头,心中百感交集。
  他不是没有过将这场大乱摁下去的念头,否则当初正好因为辅佐信安王李祎出征契丹而留守幽州时,他也不会让人去寻访安禄山的下落,更不会在张守珪下台前夕,阴了安禄山一把,可那个如今大腹便便的安胖子总是能够巧妙避过这些劫数,依旧青云直上。当然,如果他肯用暗中行刺那最后一招,也许可能把这样一个挑起大乱的角色一举击杀,可这样就能把眼下这看似盛世的大唐长长久久维持下去?
  达官显贵只知道饱食终日寻欢作乐,忠臣良将全都被打发到了穷山恶水,留下的或是灵巧善媚之辈,或是平庸无能之人。最重要的是,李隆基不但只知道听那些英明神武的阿谀奉承,而且疑忌之心越来越重,想当初李瑛兄弟三人已经足够小心翼翼地救了君父一场,下场却是子虚乌有的谋反作乱,险些连命都丢了,他还不是几乎遭殃?可李唐皇室维持了上百年,还没有彻底失去民心,他针对皇族的舆论攻势时间还不够长,因为这种攻势不可能太早。
  想着这些,他便高声叫道:“来人,召集文武,节堂议事!”
  节堂议事公布了那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之后,杜士仪便命武将们各自归去整顿军伍,文官们回去准备一系列出征事宜,午后时分在大校场中集阅。当他在高台上,再次对所有士卒们公布了这一消息之后,一时群情激愤,人人请战。在这一片哗然之中,杜士仪方才开始总动员。
  安北牙帐城能够屹立在漠北来之不易,经历了此前的围城一役,他自然不可能把所有兵马都带走,因此他在李光弼和仆固怀恩中间,选择了李光弼率军一万留守,仆固怀恩领军两万随同出征。至于剩下的兵马,则是分散在东西北三处分别守御,以备各部闻听安北牙帐城空虚后有什么不轨举动。
  而在出兵之前,王容和张兴一行人早已经在牙兵的周密保护之下,悄然前往同罗牙帐城。
  阿古滕取父亲而代之入主同罗牙帐城,先期就接到了杜士仪军令,令他出兵一万,随时准备出征。他虽然有所犹豫,但还是很快答应了。而仆固牙帐城中,虽然仆固玚希望自己留守,弟弟仆固玢能够从军带兵戴罪立功,可既然是杜士仪的军令,他也不敢违背,在整兵一万的同时,少不得对弟弟千叮咛万嘱咐。
  当这两个铁勒新生代总共领兵两万和都播那支黑衫军会合,发现罗盈竟是只带了区区五千兵马的时候,全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潜意识中,兵力占据了绝对优势的他们恨不得率军就那么猛扑过去,也好报当初的一箭之仇,可理智又告诉他们最好不要尝试,再说人家当初也没给他们造成多少实质性损伤。两相照面之际,当他们发现罗盈身后跟着的人赫然是陈宝儿,就更加打消了对立的念头。即便如此,打招呼时,仆固玚也好,阿古滕也罢,全都是硬梆梆的。
  “刚刚得到云州飞鸽传书,安禄山派小股精兵急行军,负责先行打开河北通路,河北道各州县不是献城,就是守臣因为应对不及被杀,现如今已经一路过了恒州常山郡,也就是说,我们的时间也已经不多。”
  大帐中,罗盈用马鞭在沙盘上虚点一下,沉声说道:“只要叛军把守住井陉关,河东的兵马就无法威胁河北腹地,更何况,本来他们还寄希望于我南下河东,牵制住河东兵马。届时叛军就可以从恒州常山郡一路南下,渡河进入都畿道。六天之内,必须赶到云州城下,并尽快联络云州蔚州代州兵马,征召兵员平叛!”
  此话一出,阿古滕和仆固玚对视一眼,往日在安北牙帐城中还彼此别过苗头的年轻人却是达成了默契。仆固玚嘿然一笑,露出了雪白的牙齿:“敢问怀义可汗,我们这支兵马全都是蕃军,你凭什么联络云州蔚州代州兵马,让他们和我们一块平叛?而且,你只带五千人,不嫌太少吗?”
  “就凭晋国夫人马上就要抵达,届时将和你们同行!至于我,我不和你们同行,奚人和契丹人有不少都附逆安禄山,我会直接掏了他们的老窝,然后直扑幽州!”
  罗盈轻描淡写地吐出这么一句话,见两人全都有些呆滞,他方才意味深长地说道,“要知道,杜大帅在河东总共四年,从云州到代州,受其恩惠者无数,尤其是云州军中从小卒到队正旅帅,很多都是他在任期间一一简拔上来的,百姓更是因为他的政令方才得以安居乐业。如今我等奉杜大帅军令平叛,又有晋国夫人随行,自然一呼百应!”
  仆固玚很想问一句,那自己的父亲和杜大帅呢?可想想安禄山剑指长安,到时候长安便是重中之重,父亲必然会跟着主帅南下,和岳父郭子仪一起解长安之围,他也就冷静了下来。他们这三支兵马显然全都是蕃军,让他和阿古滕听罗盈指挥,简直门都没有,好在罗盈不和他们同行!可如此一来,他和阿古滕之间,谁为主?
  他瞥了一眼一直没有说话的陈宝儿,突然开口问道:“莫非这一仗是陈司马居中指挥?”
  “我不过一介参谋,何德何能居此重任?再说,我将随着怀义可汗转战奚族、契丹和室韦。”陈宝儿见阿古滕也盯着自己,便笑着摇了摇头,“此次张长史将随同夫人一起抵达,应该是他为主帅。”
  此话一出,阿古滕和仆固玚松了一口气,罗盈也不禁暗赞杜士仪此役分派精当。把擅长战阵而又心眼太死的李光弼留在安北牙帐城镇守,杜士仪自己带上仆固怀恩,要慑服本就是多年部将的郭子仪也就不难了。然后,把跟随时间最长,而且又在代州呆过多年,当过河东节度掌书记的张兴派来充当这一路兵马的主帅,再加上在云州呆过多年的王容,当然能够成功让河东道北部的数州和己方一起,结成一条稳固的平叛战线!
  当张兴带着龙泉以及五百牙兵,护送王容抵达,与三路已经整装待发的兵马会合之后,他便如陈宝儿所说,立刻接过了此次主帅的重任。杜士仪那一次亲自前往同罗牙帐城,和罗盈会谈之后回到安北牙帐城后宣布了将等待安禄山兴兵反叛,再举兵平叛的消息时,他就已经明白,杜士仪究竟是打的什么主意。且不说杨国忠已经不止一次告过安禄山的黑状,河北道的文武官员也有人举发过,可结果如何,天子何尝信过?
  就算他们附和杜士仪上书将安禄山有反心之事上奏给天子,甚至附上罗盈的证词,结果也不会有任何改变!已经完全昏聩的李隆基如果还在位,一切只会越来越糟!
  所以,他对罗盈、仆固玚和阿古滕只说了一句话:“大帅许诺,平叛之后,绝不会亏待都播以及仆固、同罗三部,绝不止金银财帛之赏!”
  骡车中,王容和李茕娘同车而行,听到外间万胜的呼声响彻云霄,她不禁紧紧握住了李茕娘的手。后者同样正在担心身在长安城的亲人们,一贯冷静的脸上满是忐忑不安。终于,她忍不住对王容问道:“师娘,真的能赶上?”
  “一定能赶上。”王容轻轻拍了拍李茕娘的手,一字一句地说道,“一定会赶上!”
  东受降城距离幽州不到千里,因此在安禄山从幽州和渔阳两路出兵之后不到三四日,郭子仪就得到了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他虽说并不意外,可一想到杨国忠连日以来发下数道命令,吩咐他不得私自进兵漠北,他就只觉得一股怒火油然而生。接下来的数日之内,他一面整兵备战,一面命人送信给长安,却信使却始终渺无音讯。而就在他等着长安那边消息等得心急火燎之际,反而是来自西受降城送来消息,安北牙帐城的信使到了。
  前时安北牙帐城送来消息时,还是罗希奭倒行逆施胡乱调动兵马,以至于黠戛斯以及回纥兵马围城,而后都播西进,整个漠北一时大乱。此后则是杜士仪的血书和举告安禄山的几封奏报,最后就完全没了消息。所以,时隔数月再次有信使从北面来,郭子仪只觉心情大振。当得知来的竟是司职前锋营的阿兹勒,郭子仪的一颗心更是完全放在了肚子里。
  如若不是安北牙帐城安然无恙,杜士仪怎么也不会把这个义子派来!
  很快,郭子仪就见到了这一拨风尘仆仆的人。可是,当他们进书斋的时候,他才刚刚站起身,就只见阿兹勒往旁边一让,而其身后一个戴着风帽的人则是直接把风帽给褪了下来。看清楚那张再熟悉不过的脸,郭子仪不禁失声惊呼道:“大帅?”
  尽管郭子仪如今自己已经是朔方节度使,可毕竟杜士仪节度朔方的时间长达十余年,上上下下都已经极其习惯了这个称呼,包括郭子仪本人。而他在这一声惊呼之后,甚至还没觉察到自己的口误,甚至三两步冲上前去,满面紧张地问道:“难不成是安北牙帐城丢了?”
  杜士仪却摇摇头道:“眼下乱的不是漠北,而是中原!子仪,你可不要告诉我,不知道安禄山以诛除杨国忠为借口,举兵反叛的消息!”
第1127章
兵锋何指
  听到杜士仪亲口承认漠北乱局已定,郭子仪顿时如释重负。等到得知杜士仪竟然亲自去见过都播之主,不但说服怀义可汗反正,而且还问出了安禄山约其共同进兵的图谋,甚至与对方约定,借兵平叛,他就更加惊异了。若非杜士仪明言,自己一路快马加鞭隐匿在阿兹勒一行人中,还不想这么早出现在朔方文武的面前,而仆固怀恩的两万余大军还在自己身后,他几乎就要立刻升节堂面见文武,把这样一个好消息公诸于众。
  毕竟,他的妻子王夫人以及子女们这时候也还留在长安城,如若万一真的被叛军打到城下,后果不堪设想!
  仆固怀恩所带领的安北大都护府兵马尚未抵达,而之前郭子仪派去长安之后,就犹如石沉大海始终没有音信的前后两拨信使中的前一位,却在次日早上回来了。这位禀报安禄山叛乱的信使带来了朝廷的严厉呵斥,就差没有指着郭子仪的鼻子骂他胡说八道了。听到这位信使表示自己在长安城中被扣留了多日,甚至还有人严词诘问他郭子仪如此禀报是否出于私怨时,别说郭子仪面沉如水,就连杜士仪都恼怒万分。
  而傍晚才抵达的后一位信使,捎带来的消息却截然不同。
  他同样在长安城被扣留诘问,可因为临到回程却突逢太原府亦是慌慌张张送来了安禄山叛乱的消息,故而朝中君臣方才开始着慌。此时此刻,他说了杨国忠两次亲自召见自己的情形,把杨国忠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学得惟妙惟肖。
  “第一次召见的时候,杨相国还倨傲得很,只问我这消息哪里来的,郭大帅是不是心存怨怼,敲打了我一阵子,随即是御史台一个御史诘问了我半个时辰。”将诘问的经历绘声绘色解说了,他方才继续说道,“但我被扣了两日后,杨相国再次召见我时,却是喜气洋洋,看上去仿佛是遇到了什么大喜事。问过我朔方兵马的人员以及战备之后,他就说,只不过安禄山一个人有造反之心,麾下兵马其实根本不愿意相从,只要派一员大将前去东都洛阳,然后打开府库征召勇士,一定能把安禄山那群乌合之众击溃。”
  “说得容易,倘若范阳以及平卢兵马真的如此不堪一击,那奚人和契丹早就趁势南下了!”
  郭子仪登时恼火地骂了一声。对于安禄山,他看不上眼,可并不代表他便会轻视河北强军。燕赵多勇士,这话并不是说说而已,即使安禄山再饭桶,可这么多年的节度使当下来,没吃过什么大败仗——天门岭那一役毕竟是砍了契丹王的脑袋,具体内情郭子仪不清楚,可总归是胜了——至于其麾下的那些武将就更不用说了,很多甚至是张守珪时代留用下来的,将门子弟也不少,如史思明、崔乾佑、田乾真、蔡希德等更是善战之辈。
  见郭子仪骂骂咧咧,那信使没敢吭声,直到主帅的气都出够了,他方才小心翼翼地说道:“杨相国还让我代传陛下之命,如今漠北大乱,朔方兵马除却放手东、中、西三受降城的兵马之外,其余所有兵马全都整合起来,随时听候陛下调遣。如若安禄山兵出井陉关,直逼云中郡,则出兵反击,否则不得上命,不得擅自出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4/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