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校对)第4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4/571

  宋锦溪只觉得整个人一下子软了。她跌跌撞撞走上前去,到床前突然伸手环住了丈夫的脖子,一颗心终于放回了原地。她没有说这些天自己在家里的担心,也没有提到罗希奭曾经登门恐吓,更没有说家中上下仆婢们的窃窃私语,她只知道,这偌大的家里终于又有了男主人。
  “别哭,别哭!”感到肩头传来的点滴热意,杜幼麟不禁有些手忙脚乱,好一阵子方才强笑道,“这不是没事了吗?你看,我人都好好的!等到这次的事情过去了,锦溪,我带你去雁塔,我们去雁塔好好看看长安城的风光……”
  使了个花招支走了御史大夫裴宽,又瞅准了杨钊也不在御史台的机会,罗希奭便纠集了几个心腹闯进了关押王忠嗣的屋子,硬是把人转移到了自己能够一手遮天的御史台殿院大牢。尽管王忠嗣重伤未愈,可罗希奭看惯了更加凄惨的情形,怎会有任何动容,再者他深知自己依附李林甫方才有如今的权势地位,如果李林甫倒台,他必定会遭到很多人凌厉的报复,因此早就把什么后果之类的置之度外。
  此时此刻,他喝令差役把王忠嗣缚在了刑架上,随即便嘿然笑道:“王大帅久在军中,应该见惯了杖责鞭笞,应该不知道,有些法子不会让人血肉淋漓,也不会让人受什么内伤,却会让人觉得无穷无尽的苦痛,只恨不得早些死了!”
  之前那个照顾了自己数日,一直悄悄把外间动向禀报给自己的小吏被罗希奭令人打昏过去,强行押走了自己的时候,王忠嗣并没有反抗。毕竟,他还有妻儿家小在长安,不能给人落下口实。面对眼前这个满脸狞笑的家伙,他知道任何义正词严的呵斥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索性不理不睬地闭上了眼睛。
  见王忠嗣竟然如此蔑视自己,罗希奭登时更加恼怒。身为酷吏,他最喜欢的就是听人求饶乞怜,最喜欢的就是听人在各种各样的刑罚之下发出哀嚎惨叫,在他看来,这比世间任何音乐都要动听。现如今王忠嗣面对他的威胁却一声不吭,受到轻视的他立刻目视了一眼旁边的一个狱卒,那狱卒立刻心领神会,挽起袖子便大步上了前去。
  “王大帅威名赫赫,我闻名已久了。只是这殿院大牢里头,也关押过很多赫赫有名的人物,最初也一个个都如王大帅这般瞧不起人,可很快就都变成了一滩烂泥似的!所以,希望王大帅能够好好招认,究竟和太子殿下有些什么勾连!”
  那狱卒一边说一边舔着嘴唇,脸上露出了残忍而又满足的凶光,右手两指之间,赫然多出了一根闪着尖锐银光的铁针。见王忠嗣依旧闭目默不做声,他突然猛地探出右手,竟是直取王忠嗣受伤的左肩。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那狱卒就只听身后传来了一声咣当巨响,一分神之下,那铁针一偏,顿时扎进了王忠嗣的左臂。他只听到一声轻轻的吸气。可他来不及去看受刑的王忠嗣是什么表情,慌忙转身往后看去,就只见大门已经被人踹开,一大群人从外间拥入,而那些受命在外看守的家伙甚至没能发出任何警告。惊慌之下,他本能地侧头去看罗希奭,却发现罗希奭紧紧盯着为首的那个白面无须的老者,面色犹如死了爹娘似的难看。
  “罗希奭,你好大的胆子,谁给你的权力刑讯国之大将!”
  高力士厉声喝了一句,左右当即有禁卫冲上前去,三两下拿下了那几个惊慌失措的狱卒,其他两个则是手忙脚乱去解王忠嗣手上的绳子。当有人注意到扎在手臂上的一根铁针时,立刻高声叫道:“大将军,他们竟然针刺王大帅用刑!”
  “好,很好,罗希奭,就不知道大家知道此事的时候,会是怎样表情!”高力士阴恻恻地一笑,随即也不理会罗希奭作何反应,缓步来到王忠嗣跟前,微微颔首后就轻声说道,“王大帅,虽说让大家亲眼看看,也许效果更好些,可你已经受罪不轻,也不用多此一举了。你忍着一点……”
  这一点两个字话音刚落,高力士便闪电似的伸手拔出了那根入肉三分的铁针。他略通医术,手法也颇为巧妙,王忠嗣只是略微感到一丝痛楚,和刚刚铁针入肉时的剧痛完全不能相提并论。他正想开口说话,冷不防高力士凑到他耳边,低低又言语了一句。
  “记住面圣的时候,就说你托小吏把血书送给我转呈陛下,气息微弱一些,少说话。”
  这么说,杜幼麟已经辗转把他那封血书递上去了!
  王忠嗣心头稍松,等到两个禁卫上来左右搀扶自己往外走,经过罗希奭身侧时,他随眼一瞥这个刚刚还凶芒毕露的酷吏,见其眼下赫然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他不由得哂然一笑。
  罗希奭完了……至于李林甫,恐怕也没有几天好日子了!已经日暮西山的他竟然临下台还能引发这样的巨震,是不是足可自豪?
  有高力士的提醒,当被带进兴庆殿,见到李隆基之前的一刻,王忠嗣悄悄在自己的左肩上狠狠砸了一拳,那种强烈的痛楚,以及深入骨髓的疲惫立刻发作,以至于他脑袋一偏,昏了过去。
  他并不是单纯只有武勇的悍将,能够多年驰骋疆场纵横不败,自然智勇兼备。此时此刻他不想在天子面前感激涕零忠心耿耿,想必李隆基面对他也未必觉得自在!
  既然如此,还是君臣两不相见来得最好!
第1078章
权相末路
  在别人看来,罗希奭正在御史台殿院大牢中准备对王忠嗣用刑,高力士会这么巧赶来,正是因为他将王忠嗣托小吏从狱中捎带出来的血书上呈天子,这才奉圣命赶到,救下了王忠嗣。结果,王忠嗣在尚未面见天子时就已经昏厥了过去。兴庆殿中,赶来的太医署御医为王忠嗣诊断伤情病情,解开其衣襟的时候,就连素来心肠冷酷的李隆基,面对那左肩上大片尚未结痂就再度化脓溃烂的伤口,亦是忍不住别过头去。
  于是,一时间风云陡变,王忠嗣被天子命人留在宫中,派出了几个信得过的宦官以及太医署的御医精心调制,至于罗希奭反而成了阶下囚。而此时距离王忠嗣被人押进长安,已经是半个月之后的事了。哥舒翰亦是让心腹潜入长安厚贿高力士,托其转呈了自己的一封血书,痛陈王忠嗣冤枉,将这位主帅平日的言行举止一一罗列,恳请代主帅受过。此事并未声张,李隆基也很赞许哥舒翰这样不求名的行径,于是态度上更有了微妙转变。
  面对这样的情势,张博济根本就不敢告诉李林甫,却经不住自己的小叔子李岫原本就是个没成算的人,竟是慌慌张张在父亲面前一嗓子嚷嚷了出来。于是,李林甫哪里还有心思安心养病。吉温死了,杨慎矜和王鉷同归于尽,罗希奭下狱,杨钊翻脸不认人,自己身边能用的人固然不能说是没有,可心狠手辣而又能够入天子眼缘的,竟是一个都找不到。就连他相交多年的萧炅,竟然也无巧不巧在这个紧要关头再度“病”了!
  “墙倒众人推,都以为我李林甫撑不过这一关了……说什么作孽太多,天理不容,笑话,我李林甫多年来独立支撑朝政,做了那么多事情,人人就都眼睛瞎了,不见我的功劳?这么多年来倒下的忠臣良将难道只是一个两个,从前就不见天谴,不见民愤,今天轮到王忠嗣了,就突然有天谴,突然有民愤了?”
  见身前的儿子女婿面面相觑,全都不做声,李林甫突然发狠地说道:“裴宽老实了这么多年,这次为何会突然大张旗鼓?他一个人没有这么大的胆子,肯定是有人在背后唆使他,必定就是杜士仪无疑!他和王忠嗣多年来互换儿子教导,相交莫逆,这次能够在长安掀起如此声势,当然是他捣鬼……”
  话没说完,张博济就低声说道:“就在王忠嗣进京之前,杜士仪的幼子杜幼麟曾经多日告病,罗希奭一度登门想把人弄到御史台来讯问,可后来王忠嗣押进京,紧跟着就是裴宽强谏,一大拨人一拥而上地弹劾,这才没顾得上……”
  “愚蠢,当初罗希奭有胆子去对王忠嗣用刑,就没胆子找个办法从杜家下手?如果能抓到杜幼麟的把柄,杜士仪这个当父亲的能坐得住?”
  李林甫声色俱厉地喝了一句,紧跟着就只觉得喉头又是一阵腥甜,按着胸口硬是将其咽了下去,他见四周围尽是一副找他拿主意的脸,他不禁长叹了一声,知道这时候再说其他的不过是徒劳。沉默了好一会儿,他方才开口说道:“博济,你亲自去一趟杨家,替我请杨钊到家里来一趟。”
  话音刚落,李岫就惊呆了:“阿爷,那杨钊分明已经对你磨刀霍霍,你还要见他干什么?”
  “蠢货,要是你们一个个都有出息,都不用我庇护,我要见他干什么?还不是为了你们!”
  这些年他姬妾众多,儿子女儿总共加在一块已经到了半百之数,孙辈就更多了,他自己甚至都认不全。倘若他真的倒了,众多子女儿孙难道要任人宰割?想到这里,李林甫不禁生出了一种深深的悲哀。要和杨钊这样一个昔日他完全看不上的家伙签订城下之盟,那简直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耻辱!
  一手炮制了诸多大狱的罗希奭进了御史台大狱,当然有好事的百姓烧起火堆,犹如过年一般在其中丢入了竹节。这样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四处响起之际,官宦人家固然不敢这样明目张胆,可闭门庆贺的也是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玉真公主和固安公主悄然出城,去祭拜已故太真娘子的消息,自然显得不那么引人瞩目。不论是杨钊还是李林甫,全都没那余裕去注意两个女人。
  站在那座子虚乌有的坟墓之前,玉真公主只觉得百感交集。这次长安城中的一连串事变,她看似是旁观者,其实却是真正的参与者,她提供了地方给赤毕、虎牙和固安公主悄悄商议应该联络那些人,应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上书,这样才能造成最大的轰动,而且那神乎其神出现的两句诗,也是出自她偶尔一句建议。
  只因她曾经在随同司马承祯炼丹时,见过一种奇异的见水现字,天干则消的现象。而那满城贴遍的针对李林甫的檄文,谁也不知道仅仅是出自两个婢女霍清和张耀之手。
  “玉奴,我和元娘一块来看你了。”玉真公主扶着固安公主站在那座看似肃穆,其实却满是说不清凄凉的坟墓前,想起如今长安城中煊赫已级的杨氏一门,她不禁牵扯着嘴角笑了笑,“能够离开长安这座牢笼,你如今一定过得很自在,很逍遥,有时候我也恨不得像你这样,抛开碍事的身份,和你一块去过自由自在的日子,可是,我终究还是放不下。只是这一次,我却也真真切切体会到了,我的祖母和姑姑当年那煊赫的权势,究竟是何等滋味。”
  她们此次不过是背后煽风点火,可想当年的武后和太平公主,却是在台前风光无限,翻手为云覆手雨!
  “我们哪有则天皇后和太平公主那样的野心,究其根本,我们只是为了自保而已。”固安公主轻轻说了一句,不再年轻的脸上却洋溢着非同一般的信心,“我们也并不想证明给别人看,谁说女子不如男,我只是想让人瞧瞧,没有男人,女人一样能够过得很好!”
  “你啊,怪不得李鲁苏到了长安城之后,甚至都不敢见你,在路上偶尔遇见都绕道走!”
  玉真公主不禁哑然失笑,正要继续揶揄几句,她的眼角余光突然瞥见霍清从墓园入口匆匆而来,到近前屈膝一礼,低声禀报道:“二位贵主,张博济去了宣义坊杨钊的宅邸,不久之后,杨钊就跟着他去了平康坊李林甫家。”
  “人之将死,李林甫是想试着看看能不能拿最后的筹码笼络杨钊,等他不在之后,照顾一下他的家小和党羽,只可惜,他看错人了!”固安公主轻蔑地冷笑了一声,随即淡淡地说道,“他这次损兵折将,要周顾的地方太多,甚至都没注意到陈希烈。这位左相不显山不露水,可那些弹劾李林甫的人中间,却还有他的手笔!墙倒众人推,他当年得了裴光庭多少好处,裴光庭死了却不曾说过一句公道话,现在还指望自己有什么万一,家人能够得到庇佑?”
  “元娘,我们接下来呢?”玉真公主却不想再提李林甫了,因为她心里很清楚,李林甫所做的一切,全都是李隆基的默许甚至纵容。
  “接下来不用我们动手,据我所知,李林甫的身体状况很糟糕,到时候自有杨钊这头恶狼去对付他这头病虎,不用担心他们一时的合流。至于要从这一次的事情衔尾追到阿弟身上,绝不可能,杨钊也不敢轻易移开精力来对付阿弟,毕竟,这次李林甫分心二用,便是落败的关键。需要留心的,还是王忠嗣,别看人人都为他鸣冤,说他是忠臣良将,可越是如此,陛下在最初的怜悯过后,疑忌之心却会更重。事情虽是临时而起,阿弟授意,我们一口气推到风口浪尖上的,总不能做个半吊子,丢下王忠嗣的死活不管。只可惜,司马宗主留下的药只剩下独一份了,王忠嗣也显见不是肯死遁的人。”
  从朔方夏州,一直到安北牙帐城这数千里路程上,杜士仪总共设了十个小堡,每个小堡之间用发信筒交换城防安全与否的讯息,同时由信使往来,传递用暗语写成的从长安来的各种情报。每一天,一匹匹快马和信使交替奔驰在这一条他划出来的固定驿路上,长安城发生的任何事情,都能在半个月之内抵达杜士仪的案头,而他的一应奏疏,也能够在最快的速度送到天子案头。但更多的时候,这一条驿道则是负责将他的每一个指令,传递到大唐的中枢以及各地。
  所以,长安城的那一场轩然大波,在十数日之后,杜士仪就已经全都知道了,不但如此,每日源源不断的情报,更是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所有发展脉络给剖析得清清楚楚。当得知李林甫强撑病体到兴庆宫中,声泪俱下地请求罢相,言谈中暗指这次群起而攻是别人蓄意而为,天子竟是抚慰了这位宰相一通,没有答应其辞相的请求时,杜士仪却并不觉得有任何气馁。
  事已至此,李林甫若还在相位,多少在这场风波中竭尽全力的人会不安?就连当今天子,恐怕也正在计算着什么时候把李林甫丢出去平息众怒最合适!
  平心而论,李林甫在处置政务上,并没有太大的偏颇,也没有一味任人唯亲,这些年来大唐能够维持表面上的盛世格局,李林甫功不可没。可是,这位右相铲除异己,堵塞言路,陷害忠臣良将的手段,实在是太令人齿冷了!
  “大帅。”龙泉叩门之后悄然进来,行过礼后便开口说道,“安禄山打算对契丹用兵了,他果然用了奚人为向导,总计大约要动用五六万兵马,号称十五万!”
  “长安城这么大的动静,他又怎会不知道?大概是想凭着这次天大的军功,一举盖过已经显然过了气的王忠嗣,还有我。”
  于是,杜士仪双掌轻轻合捏在了一起,一字一句地说道:“你亲自去一次都播见你的罗俟斤。要知道,幽州兵马不论汉骑还是蕃军,全都是我大唐子民,不要让安禄山随随便便把太多无辜将士的性命给糟蹋了,请他务必把时机掌握好!至于我,先亲自去迎一迎从骨利干亲自赶来的那位鄂温余吾俟斤!”
  如果换成三十年前,那么,他一定会竭力挽救这些无辜将卒的命,可这么多年在官场上打滚,面对各种险恶的搏杀算计,他的心硬了,血冷了,所有的计算都带上了赤裸裸的功利色彩。否则,他不仅仅会暗示一句不要死太多无辜的人!借着这一场仗坑死安禄山也并非不可能,可他需要一个有人揭竿而起的契机,需要再多一点时间,在人人都只道是奸臣乱朝纲之外,再让天下的军民都觉得昏君当道,东宫失德!
第1079章
骨利干之王
  骨利干亦是铁勒族姓,先是臣服于东突厥,而后在东突厥覆灭后,一度为薛延陀效力,等到贞观年间,这些强大的势力被一扫而空,却和偏居北方的骨利干没有关系。哪怕阿史那骨咄禄崛起重新建立了东突厥帝国后,骨利干也只是一面表示臣服,一面却和黠戛斯一样,抗拒突厥牙帐派出的监国吐屯进驻。等到突厥东西两面可汗同时覆灭,骨利干俟斤鄂温余吾立刻揭竿而起,一举收复了当年被突厥强占的几处牧场不说,和黠戛斯的关系也有几分冷淡。
  这份冷淡却不是因为什么功利的原因,而是对黠戛斯俱力贫贺中俟斤和回纥骨力裴罗的往来,鄂温余吾有些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回纥自从返回漠北之后,合纵连横,软硬兼施各种手段齐上,如果不是回纥没有从杜士仪手上讨着好,哪会真瞧得起黠戛斯!当黠戛斯一面收容回纥遗民,一面又向大唐派出使臣表示臣服的时候,他就更加嗤之以鼻了。
  所以,当安北牙帐城的使臣来到自己的地盘,表达了互市的意愿之后,他经过深思熟虑,竟是决定亲自带着五百亲兵走了这一趟。
  骨利干所处之地,虽然比驳马稍南一些,但正好在现在的北海,也就是后世的贝加尔湖附近,终年严寒,昼长夜短,有一个比方最为生动,落日前煮羊胛,等到煮熟的时候,天已经亮了。因为实在是地处偏远,尽管贞观年间就臣服大唐,但骨利干三姓和大唐接触的次数却少之又少,此次竟是骨利干四代俟斤以来,第一次和大唐接触。当鄂温余吾遥遥望见那座矗立在乌德犍山下,仿佛全部沐浴在阳光之中的坚城时,他忍不住惊叹了一声。
  “快要一百年了,唐人终于再次回到了这里!”
  当年贞观时唐军无往不利的时候,曾经把安北大都护府设在了这里。此后却因为实在太过偏远,将士水土不服,而且内部斗争实在是太多,渐渐收缩防线,安北大都护府更是一度南缩,这些往事唐人也许都未必那么了然,可骨利干的俟斤一代代传承,却都记得很牢固。鄂温余吾甚至还记得,自己的父亲对自己说起大唐天可汗以及麾下兵马的赫赫威势,仿佛自己亲自见过似的。
  “俟斤,有兵马来了,超过千人!”
  鄂温余吾眼皮一跳,可发现一路随行的唐使气定神闲,想到安北大都护杜士仪到任之后这些年,除却对回纥动过一次兵,对于其他各族都是以安抚为主,扫荡的也是漠北的那些马贼流寇,理应不至于对自己如何,他举手示意部属稍安勿躁,紧跟着却只带了几个亲兵,毫无畏惧地迎着那烟尘滚滚的地方驰去。须臾,那一行人距离他这几人只剩下了千许步,渐次停下,只有头前十余人继续前行。
  当两边最终碰头时,鄂温余吾就只见被簇拥在当中的那个中年人深紫衣袍,黑色大氅,看上去气势威严,仿佛久在高位。他想到唐使对自己提过的安北牙帐城诸多文武,当即用铁勒语,也就是突厥语试探问了一句:“我是骨利干俟斤鄂温余吾,不知来的是安北大都护府哪位将军?”
  “俟斤远道而来辛苦了,我便是大唐安北大都护,杜士仪!”
  听到对方也是用铁勒语,又得知杜士仪竟然亲自来迎接自己,鄂温余吾只觉得心头一热,那种受到重视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骨利干总共也不过两万人,若是除却老弱妇孺,能够上阵的说是过万,但真正能够拼杀的也就是五千,远远比不上仆固、同罗、葛逻禄,而现如今安北牙帐城这偌大的规模,实在是胜过他许多。
  他毫不犹豫地跳下马来,单手抚胸深深行礼,可紧跟着就被人扶了起来。见杜士仪紧紧托着他的手,笑着以铁勒的礼仪回礼,他顿时更觉得今次此行来对了,不禁高兴地说出了一句话:“杜大帅的名声早就传遍了整个漠北,承蒙你以兄弟的礼仪待我,我骨利干人也将待大帅和安北牙帐城的人如同兄弟。”
  “好,俟斤真心真意,我也当以赤诚之心相待!你第一次来安北牙帐城,便让我亲自为向导吧!”
  见过唐使之后,鄂温余吾只带着五百亲兵来到安北牙帐城,杜士仪当然要对其表示重视。这无关乎对方的实力,以及骨利干在整个漠北的地位,而是他现如今要建立整个漠北的新秩序,将各部想方设法绑在自己的马车上,当然愿意对这样一个第一次得到邀约就亲自前来表示友好的一族之主回报以友好。
  当他带着鄂温余吾从北门入城,而后又示意其跟着自己登上高高的城墙时,他看到这位骨利干之主在面对那一览无遗的广阔草原,面上流露出了惊叹和羡慕,以及深深的折服,他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成了三分。
  等到鄂温余吾将目光从城外投入了城内,看到那整整齐齐的六十四里坊时,脸上的震惊之色就更浓了。别看骨利干的俟斤一代一代常常对子孙灌输大唐的强大,但贞观年间灵州会盟,各族给唐太宗李世民共上天可汗尊号的时候,骨利干并不是族主亲自出马,而进贡马匹的时候亦是使者前往,一切都是口耳相传,并未真正得见。反而这些年随着大唐重回漠北,广袤的大地上对于大唐朝中的种种人事争斗也是四处流传。就连他这个在极北之地的族主,竟也知道李林甫,太子李亨,杨钊这些乱七八糟的人物。
  而这些被以讹传讹,越发光怪陆离的争斗,也加深了他对大唐现任天可汗李隆基的怀疑。这样一个任用奸臣的大唐天子,缘何还能够重复当年那位天可汗的伟业,重新成为漠北霸主?想到这里,鄂温余吾不禁悄悄瞥了一眼杜士仪,想到了漠北关于这位安北大都护的种种神异传闻。
  杜士仪如果知道鄂温余吾的想法,一定会感慨自己的宣传攻势作用强大。自从把自己的根基从朔方挪移到了安北牙帐城,他就进一步筛选离散的突厥孤儿编入幼军营,等人稍稍长大习得武艺后再编入阿兹勒的前锋营,以此作为自己的真正心腹亲兵。那些忠诚不二的青年被他派往四面八方,一面将大唐朝中真真假假的斗争宣扬得人尽皆知,一面把他——安北大都护杜士仪包装成具有种种神异的名将。
  宾主双方在城头驻足良久,又彼此亲切交谈,交换了一番对于双边友好的美好祝愿之后,方才下了城墙,上马前往安北大都护府。沿途鄂温余吾细细审视街头行人,见除却服色整齐的兵卒之外,大多数行人都是批发左衽,具有鲜明的铁勒血统,而看到他们这一行后退到路边让路,甚至有不少人主动抚胸行礼,路边也没有那些专门用来清道的兵卒,他顿时体会到了杜士仪在这座安北牙帐城中的崇高威信和人望。
  “杜大帅能否告诉我,这座安北牙帐城中共有多少人?”
  骨利干的实力,不足以对安北牙帐城造成威胁,杜士仪自然不吝对他揭开这座雄城的面纱。他笑了笑后,就用马鞭指着前方说道:“安北牙帐城总共六十四坊,其中有的里坊专门屯兵,有的里坊专门耕田种植粮食菜蔬,有的里坊专门供牧民居住,有的里坊住着工匠,至于草场、粮食、兵器,林林总总一应俱全。所以在西、东、南三门,都有专门供牧民赶着牛羊出入的小门。但现在,牧民们都划出了固定的牧场,大多居住在城外,只有在风雪天中方才会回到城中定居。工匠、农户、牧民、兵马,总共超过八万人。”
  八万人!
  尽管回纥葛逻禄也好,仆固同罗也好,在鼎盛时期的兵马全都超过了这个数字,更不要说当初号称一声令下,便能凑集几十万大军的突厥,可鄂温余吾不会忘记,杜士仪出任安北大都护,这座安北牙帐城从建城至今只有多少年。
  所以,鄂温余吾在啧啧赞叹的同时,心里不禁对唐使之前提出的交易有些暗暗心动。那种苦涩的茶水他初尝并没有觉得什么,可在饮用了十几天之后,确实觉得神清体健,精神奕奕,更重要的是唐使声称,安北牙帐城可以提供给他们据说可以让他们生活更好的工匠。生活在北海那样苦寒的地方,纵使他身为一族之主,生活甚至未必比得上长安城中的一介平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4/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