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校对)第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571

  看着面前这少年郎,杜德只觉面前不知不觉浮现出了一个人影,随即连忙轻轻闭上了眼睛让自己镇定下来。好一会儿,她才缓缓睁开眼睛,轻声说道:“卢公虽则名声赫赫,但圣人若是授官,必然不会是实职,而会是那些名义大于实质的虚衔。虽朝中有不少徒具尊荣的官位,但就算这些,朝中公卿大臣也都有意举荐自己亲近的人,所以,对于卢公,实则是否留朝为官,无碍大局,可也对大多数人无利。如若圣人犹豫,这些人的意见便大有可为。”
第61章
赫赫崔氏,天子宣召
  这一夜的崔宅夜宴,和前一日毕国公窦宅那高朋满座宾客如云的盛况不同,尽管那座轩敞的前堂也同样坐得满满当当,但从上到下全都是清河崔氏许州鄢陵房的子弟。上一辈崔知温等兄弟六个都去世了,下一辈崔泰之崔谔之崔韪之等兄弟众多,如今同居东都永丰里的便有崔氏六房,彼此和睦宛若一家,每逢节庆便是合家团聚济济一堂,因而今日这般正堂挤满的场面并非第一次。只是,这样家宴的场合出现一个外人,杜士仪自然仍是众矢之的。
  只这个众矢之的,却并非敌意,而是善意。可这样的善意,却依旧让他感到头皮发麻。无论是崔泰之崔谔之这样的父执长辈,还是崔俭玄长兄崔承训,抑或是其他老老少少,个个都在频频打量端详他,邻座的崔俭玄嫡亲幼弟崔錡甚至还黏人似的凑了过来,一个劲打听崔俭玄在卢氏草堂中究竟是怎么过的,最后被崔十一郎没好气地敲了好几个栗枣,这才不情不愿地苦着脸抱头离去。
  而如此家宴,崔家少不得尽遣家妓歌舞娱乐,作为长辈的崔泰之等人也多有考较晚辈诗文,但却没有一个人挑上杜士仪,连带着崔俭玄也躲掉了往日最怕的事。
  夜宴结束,崔俭玄二话不说拉着杜士仪回自己的院子安置,走在路上这才得意洋洋地说道:“杜十九,我今天可是沾了你的光。公孙大家近来在河南府都畿道京畿道河北道各地名声大噪,那本就精彩绝伦的剑器浑脱配上壮乐雄词,还有冯家三姊妹的歌,一时之间连那些想仿效她的人都没辙。我可是对人说,那些诗都是你写的,我还替你改过几个词,于是刚刚九妹虽说不服气地找了好几个兄弟,可谁也不敢上来挑衅你,就连我也不用绞尽脑汁作诗了!”
  面对得意洋洋替自己扬名的崔俭玄,杜士仪只觉哭笑不得。然而,这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再说他昨晚上自己也禁不住柳惜明一再相激又破了例,因而也不好说崔俭玄什么,只是借故敲打道:“怪不得此前见齐国太夫人的时候,我险些被问得汗流浃背,原来是你这小子嘴也太快了,生怕人不知道似的什么都说,你就不能藏些秘密?”
  “藏什么藏,就算我不说,你以为七叔在登封当县令是白当的,风吹草动全都传回了东都,一个人知道其他人就都知道了!”见杜士仪顿时语塞,崔俭玄方才笑吟吟地借着酒意和杜士仪勾肩搭背,随即轻声说道,“一世人两兄弟,你好我也好!总之卢师要真的坚辞出仕,回头启程回登封的时候,你千万到这来一趟,把我一块捎回去!这兄弟姊妹多的麻烦你也瞧见了,尤其是我阿姊和……哎哟!”
  他那话头突然打住,继而发出了一声惊咦。杜士仪闻声抬头,却只见傍晚时曾经一度误以为是赵国夫人的崔五娘笑吟吟地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和早先刻意沉稳端庄的装扮不同,此时此刻,她不施粉黛淡扫蛾眉,满头秀发不用金玉,只用一根骨簪松松绾了一个堕马髻,身上一袭大交领胭脂色襦袄,外罩一件泥金蜀锦半臂,下头一条金泥簇蝶裙,脚踏一双织锦小头履,双臂之间则搭着一条长而宽的银泥帔子。乍一见朴素华贵并重,再加上她容色殊丽,通身散发出一种介于少女和少妇之间的别样风情。
  “十一郎,这是带杜十九郎去你那儿歇息?”见崔俭玄半捂着眼睛,却敢怒不敢言地有气无力答应了一声,崔五娘方才莞尔笑道,“难得你有个形影不离的友人,阿姊也就不多说什么了。只你自己别忘了,这一旬要交的功课。唔,正好卢公在东都,我索性让人把积攒下来的那些都送过去,想来他也一定会满意于你这弟子上进好学。”
  崔五娘说着便又冲着杜士仪点了点头,却是只说了一句,十九郎但请把这儿当成自己家,随即便带着几个侍婢飘然而去了。她这刚一走,杜士仪方才发现,崔俭玄仍然无奈地伸手遮住了眼睛,赫然一副有苦说不出的表情。
  “早知道我就不该为了早点回嵩山去,对她们说卢师要求严格,每月都有月考,每旬都有课业要交,我若是错过将来就惨了,结果被她逮着空子,硬是禀告祖母和阿娘,让我每旬都把课业交给她,说是汇总了一块送嵩山给卢师批答!这下完了,我此前交上去的课业好些都是凑数的!”
  “你这是自己作茧自缚!”
  杜士仪嗤笑一声后,暗道自己在嵩山没了裴宁那么个魔鬼师兄,崔俭玄在东都却有个魔鬼姊姊,不禁暗叹这家伙从小吃亏还不长记性。回了崔俭玄那院子,他原以为不拘腾出东西厢房哪一间也就够了,却不想崔俭玄早已让人在正房之中给他另收拾了一具卧榻。知道这家伙执拗起来挡都挡不住,他也只能由得人去,待沐洗换了一身崔俭玄的衣裳躺下,他勉强打起精神说了公冶绝传剑法的事,继而甚至没精神去听隔壁另一张卧床上的崔俭玄都说了些什么,翻了个身须臾就沉沉睡着了。
  连日旅途劳顿,再加上前一夜又是宿醉,尽管白天补过两觉,但终究是累过头了,杜士仪只觉得这一觉睡得香甜而又安稳,甚至连个梦都没有。当大清早被一阵鸟鸣惊醒的时候,他甚至几乎以为自己还在嵩山悬练峰的草屋,等睁开眼睛看见屋子里的陈设,这才陡然想起昨夜夜禁,他是留宿在了崔家。
  那会儿听说是正堂宴崔氏子弟,寝堂则是崔氏女眷,散席的时候他随着崔俭玄一路回来,因掌灯的时候屋子里毕竟昏暗,又带着几分醉意,并没有注意到房中格局。此时此刻,就只见这屋子里摆着两张矮足卧床,他对面那张上头是空的,连衾枕都已经收了起来,临窗是一方长坐榻,显然是平时崔俭玄看书或是闲坐时所用,角落里还能看到散落了两三卷书,此外还有几本形似他那首创线装书似的书籍。而在这外头,则是悬着一道竹帘,影影绰绰能看到有人在外走动,却是悄无半点声息。
  他一骨碌坐起身来,而这起身的动作自然而然便使得身下卧榻发出了一阵响声,下一刻,便有一个侍婢挑帘快步进来。只见她白衫红裙,外头罩着短半臂,手中捧了杜士仪昨夜换下的那套衣衫,上前行礼后便默默动作轻柔地服侍他更衣,继而又有婢女捧了铜盆送水洗漱。待到一切都停当了,此前那侍婢才恭恭敬敬地开口说道:“杜郎君,十一郎君去了太夫人那儿,临走前留下话,说是请您告辞之前,务必再去太夫人那儿一趟。”
  “什么时辰了?”
  “巳初了。”
  杜士仪在嵩山哪天不是卯初起床,一听此刻已经巳初,再一见格子窗外,着实已经天光大亮,他不禁暗自苦笑出门在外一个不留神,多年养成的良好习惯就丢了。点头答应之后从这屋子出去,他就只见外头已经摆好了早饭,六色白瓷碗碟,一品粥二色点心三色小菜一应俱全,都是家常风味,睡了一晚上饥肠辘辘的他自然二话不说就风卷残云扫了大半,等到出屋见是一个大晴天,他忍不住大大伸了个懒腰。
  再见齐国太夫人杜德,却没有太多的客套话,一则是代为向卢鸿转致谢意和歉意,二则是婉转提点了些洛阳城中需得注意的人家。除却政事堂那两位宰相以及朝中重臣之外,杜德还特意告诫道:“有些人能敷衍则敷衍,最好不要开罪,比如毕国公窦家这样的贵戚,还有楚国公姜家这样虽宰相建言贬官却依旧还得宠的,那几位亲王贵主,还有则是……”
  稍稍顿了一顿,杜德便语重心长地说道:“王毛仲王大将军。这等气势正盛御前备受信赖,但却招怨不少的人,若是能够,有多远躲多远!”
  昨天送出了两把桃木梳,顺便还了崔俭玄该得的那一份钱,此刻回程的时候,杜士仪两手空空,身后只跟着一个田陌。崔俭玄倒是有意送他两个婢女,道是不论去服侍卢鸿,还是留给杜十三娘都好,可那天去见崔五娘冒牌的赵国夫人时,那些婢女的眼神让他反感,因而他想都没想便婉拒了。此时此刻,骑马走在宽敞的大街上,他忍不住一路走一路琢磨杜德特意嘱咐的那些话,等远远看见劝善坊旅舍的时候,竟已经是接近午时了。
  正出神的他完全没有注意到身后那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直到田陌突然上前,抓过他那缰绳将马驱赶到靠墙的一边,他才发现一骑人从身侧飞驰而过,继而又是一行三四人。几人在前方旅舍门前停下,为首的那骑手滚鞍下马,随即便高声说道:“奉天子诏,赐嵩山隐士卢鸿车服,二月初五宣政殿召见!”
  此话一出,杜士仪那些乱七八糟的思绪一下子全都没了。因见迎出来的店主慌忙拔腿便往里头跑,他连忙从田陌手中接过缰绳,快走几步赶上前去。当他在旅舍前头下马之际,四周早有人三三两两聚着好奇地围观,不多时,就只见卢望之搀扶着卢鸿快步从旅舍中出来。
第62章
帝后之心
  温柔坊位于长夏门大街之西,由北往南第三坊。无论出城还是进宫,此坊都极为便利,因而坊中自然住着不少皇亲国戚达官显贵。除了蔡国公主宅和琼山县主宅以及几座官员宅邸之外,西北隅还有一座占据了约摸一坊的六分之一的豪宅,丝毫不逊于毕国公窦宅。此间是当年尚书右丞柳范为官时置办下来,如今柳范已故,其子柳齐物虽出外为睦州刺史,但关中柳氏世代豪富,偌大的宅邸仍是仆婢众多,出入冠盖如云。
  柳家本宅在长安,此番天子巡幸东都,跟过来的柳家子弟也并不多。这会儿柳宅东南隅的书房里,柳惜明来来回回踱着步子,直到外头传来了轻轻的叩门声,他方才猛然转身一个箭步冲到门前,一把拉开了门。
  “郎君……”
  “如何,信可送到了?”
  那从者慌忙低头说道:“柳婕妤正伴驾陶光园,信只能暂且交给了临波阁中留守的人。不过从前也有过这种情形,必然会有人送信去给柳婕妤。”
  万一赶不上的话,那他就白费心了!
  柳惜明那张面如冠玉的脸上露出了几分狠戾,随即就板着脸吩咐了那从者继续去打听着,砰的关上了门后,便拖着疲惫的步子回到了主位的坐榻,随即一屁股坐了下来。平时在外最注重举止仪态的他很没有风度地垂着双足踢打着坐榻下头,眼神则不停地闪烁着,紧紧攥着的双手恰是显出了他绝不平静的心情。
  他去嵩山求学于卢鸿,是千方百计请了一位京兆名士做举荐人,这才得以成行,骨子里他根本就瞧不起卢鸿这种出身名门著姓,却躲在乡野隐居,任凭自己和那些花草一块老朽的人。
  然而,明明是一趟只为求名的求学之旅,他却偏偏撞上了杜士仪,去年回了东都后,他索性赌气在河洛之地四处游玩,再不归嵩山,即便听到天子竟然下了征书,他也没想到卢鸿真会应征而来。可现如今卢鸿不但来了,而且杜士仪更与其同行抵达,那天在毕国公窦宅夜宴时,还让他当众出丑!短短这么几天,他已经成了不少人的笑柄,今年要想求京兆府等第,几乎难如登天!
  “杜十九……你该死……”柳惜明几乎把拳头捏得咔咔作响,好一会儿方才松开了紧咬的牙关,长长吁了一口气,“卢鸿,你既然愿意教杜十九这个已经江郎才尽的家伙诗词歌赋,却藏着掖着绝不肯指点我。那好,你不是不想做官吗,我就偏要你出来做官!只要你受了官,便和那把隐居当成终南捷径的卢藏用是一丘之貉!可你要是不受……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我倒要看看你怎么辞!圣人最讨厌的,便是沽名钓誉假清高的人!”
  只要姑姑能看到他那封信,事情必然会往他想象的那个方向发展!
  洛阳宫陶光园在徽猷殿之北,和宫城之间由一条长达数里的长廊相隔。长廊南北,南边是天子后妃的寝宫,北边则是自隋朝开始便当做是皇宫内苑的陶光园。园内不但有占地近七百亩的九洲池,泛舟赏玩最是妙地,而且遍植各色奇花异草,各厩之中也养了众多珍禽走兽。如今因为天子驾幸,自然更是日日热闹。
  此次伴驾东行的后妃之中,除却王皇后和近年来最得宠的武婕妤,尚有赵丽妃皇甫德仪以及柳婕妤和刘才人,既有藩邸旧人,也有后宫新宠,虽则天子登基之初便示天下以简朴,众女仍不免在服饰上头争奇斗艳,竭力让自己显得妩媚娇艳。
  尽管王皇后当年也嫉妒过常常争宠的赵丽妃和皇甫德仪,可如今这些藩邸旧人不可避免地和她一样年华老去,而宫中自开元初,屡有新人进御,如武婕妤这般更是承恩不久便封了婕妤,风头甚至盖过了太子生母赵丽妃,直逼她这皇后。因而,不得已之下,即便她对出身名家,李隆基颇为敬重的柳婕妤亦是颇为警惕,此番却不得不将其也列入了随行嫔妃之列,果使得李隆基颇为满意。
  此刻身在陶光园中的马场,见李隆基以及宋王岐王薛王申王等一众人等在场中策马狂奔挥杆击球,一时观战嫔妃无不欢呼雷动,王皇后却仍是难免心烦意乱。随眼四下打量时,她却发现柳婕妤正从身后一侍婢处言语了些什么,随即便起身悄悄离开。留心到这一幕的她不禁若有所思地皱起了眉头,登时一面分神观看场中盛况,一面悄悄注意柳婕妤动向。足足过了好一会儿,她方才看到柳婕妤回了原座。仿佛感应到了她关注的目光,人只坐下一会儿,随即便起身往她这边而来。
  “皇后殿下。”
  柳婕妤在礼节上头从来让人无可挑剔,因而王皇后见其行礼下拜,忙伸出手把她搀扶了起来,因笑道:“这是在马场,又不是在外头,何需如此多礼。”
  谦逊了两句挨着王皇后坐了,柳婕妤轻轻捏了捏袖子中那一卷纸,这才柔声说道:“难得皇后殿下带我等出来看大家打马球,妾原本不该惊扰。只是因为刚刚家里那不争气的侄儿送了一封信来,妾不得不报给皇后殿下知晓。”
  “哦?”禁中内外不通片纸,这放在从古至今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不可能的,因而王皇后素来睁一只眼闭睁一只眼。这会儿柳婕妤郑重其事地把姑侄之间的这种小事都报了给自己,王皇后在满意之余,不禁又有些诧异。直到接过柳婕妤递来的纸卷,展开一看其中字迹,她方才若有所思地沉吟了起来。
  “嵩山卢公大才,妾当初尚在家中时,便听家父提起过,而且始终盛赞不止。”
  尽管身在宫中,但宫外发生的事情,柳婕妤虽不能说了若指掌,可该知道的也不会遗漏半分。柳惜明那另外一张字条她早就让从临波阁送信来的那个婢女吞入了腹中,此刻见王皇后不说话,她便加重了语气说道:“妾那个侄儿无福,拜入卢公门下不出数月,便因为身体不佳回了东都将养,但对卢公却推崇备至。且大家如今令天下所有州县举贤士,倘若如卢公这样的大隐尚且不能任用,恐怕别人也未必愿意归心。然则此乃国事,妾备位后宫,不该多言,所以些许所思,便禀报给皇后殿下知晓,而且,侄儿这封信毕竟犯了宫规。”
  王皇后和李隆基曾经共过患难,无论是诛除韦后,还是铲除太平公主时,她都颇预其谋。因而,柳婕妤如此坦言,她不禁欣然点了点头,随即把字条交给身旁的宫人道:“将柳婕妤这字条吞了。”
  待到宫人慌忙照办不误,她方才和颜悦色地对柳婕妤说道:“此事我自会与三郎商量。至于你那侄儿,既然年纪还小,日后申斥两句就罢了。”
  当柳婕妤千恩万谢辞了回座,王皇后见场中那场马球赛已经告一段落,且胜者恰是李隆基那一队时,她自然含笑和众妃一块起身喝彩。不多时,换了一身便袍的李隆基便神采奕奕地回到了她的身边坐定,轻轻摩挲着唇边那一缕胡须道:“今日宋哥大失水准,我胜之不武!”
  “三郎既然说胜之不武,下次邀宋哥入宫再比试过就好,如此咱们还能再看一场龙争虎斗!”王皇后含笑说了一句,见李隆基果然大悦点头,她方才一面吩咐人温酒送上,待丈夫饮了,她才字斟句酌地说道,“自陛下去岁到了东都,大赦天下蠲免租赋,天下百姓无不欢欣鼓舞,朝中文武亦赞陛下是圣明之君,听说今岁科举更是贤才云集,再加上征召各州县的隐逸贤才,观此盛况,陛下已可追当年太宗陛下!”
  这称呼从三郎变成了陛下,李隆基原本就因为酣畅淋漓打了一场马球而容光焕发,此刻面上更涌上了一股激奋的潮红。他笑着招手示意再满上一杯,随即方才笑吟吟地说道:“贞观之治,二十三年,朕如今即位至今不过数载,倘若真能开创一时盛世,全在卿卿此言。便以这一杯回敬!”
  其余嫔妃侧眼看帝后互饮,一时表情各异。而王皇后却没心思理会这些人,满饮了一杯后,便趁热打铁地说道:“妾听得人言,嵩山卢公已然抵京?前时陛下征召,他屡屡不至,如今终究应征而来,正是因为陛下德政仁政深入人心。更何况,除了陛下,古往今来还有哪位君王能大度容他这般怠慢?若陛下授其以官,则天下隐逸,尽归心矣!”
  “他既然来了,朕不信还留不住他一个嵩山隐逸!”李隆基傲然一笑,想起当初姚崇那切中自己心意的那封纳贤疏,而宋璟自秉政以来,清正刚直固然不错,可却每每不知道变通,他不禁又微微沉下了脸。
  要寻一个称心如意的宰相,还真是难如登天!
第63章
师生之心
  尽管旅舍之中平素也住过那些上京守缺的官员,赶考之后鱼跃龙门一步登天的乡贡进士,然而宣诏的天使来过之后,店主立时三刻醒悟到自家旅舍这一次住了一位多有名的隐士,少不得苦苦向卢鸿求赐墨宝。拗不过这店主的再三恳求,卢鸿遂以院中一棵梅树为形,三两笔勾勒出了一幅客舍赏梅图,题字落款时,脸上却流露出了几分踌躇。见此情此景,一旁的卢望之不禁眉头紧锁,张了张口却最终没有开口说话。
  恰在这时候,外头却传来了一阵叩门,随即则是杜士仪的声音:“卢师。”
  “进来吧。”
  杜士仪在天使宣诏,送了卢鸿回房又一度出去了许久,此刻进屋子来到卢鸿身边,见其笔下那一幅横卷已经几乎完成了,他顿时沉默地站在旁边观瞻。这时候,卢鸿突然头也不抬地问道:“十九郎,你当初劝我先应征书,那时候可还有其他顾虑?”
  迟疑片刻,杜士仪便点点头道:“卢师,我曾于草堂习抄《韩非子》,其中有如是之语。太公望东封于齐。海上有贤者狂矞,太公望闻之往请焉,三却马于门而狂矞不报见也,太公望诛之。当是时也,周公旦在鲁,驰往止之;比至,已诛之矣。周公旦曰:‘狂矞,天下贤者也,夫子何为诛之?’太公望曰:‘狂矞也,议不臣天子,不友诸侯,吾恐其乱法易教也,故以为首诛。今有马于此,形容似骥也,然驱之不往,引之不前,虽臧获不托足以旋其轸也。’”
  顿了一顿,见卢望之面露阴霾,而卢鸿则不动声色,他方才继续说道:“尽管世有光武及严子陵那样千古流传的佳话,但也有这等同样千古流传令人不寒而栗的故事。虽则此言是否韩非托言伪作,尚未可知,然韩非之言,势不足以化,则除之,毕竟也深入人心。卢师那时屡辞征书,因而太子中允李公持书再至,且制书严厉非比从前,而崔十一郎使人报信,弟子那时候便觉得,卢师此次不能不应征而出。”
  见卢鸿一脸若有所思的表情,他突然下来走到案前,正对卢鸿开口问道:“弟子斗胆敢问卢师,后日应诏赴宫中时,倘若圣人授以官职,打算以何相对?”
  这也是卢望之最希望打探的事,见此刻杜士仪就这么直截了当地问了,他也索性下来走到杜士仪身侧站定,这才问道:“弟子也想知道卢师的打算。”
  “十九郎,你还记得此前在嵩山接到征书时,你是如何劝我的?屡辞征书是会被人诟病无视君臣大伦,但如今我既然已经到了洛阳,自可面辞君王厚意。治国理政,非我之所能,这是实言陈情。更何况,朝堂倾轧,我一点兴趣都没有,与其临到老却晚节不保,还不如依旧在山野之间教导弟子逍遥自在。”说到这里,卢鸿便在那一幅画卷上低头提笔落下山野逸人卢浩然的题款,这才放下了笔,“既有严子陵故事,我未必不能得偿心愿。”
  “那倘若圣人为卢师预备的官职,便是与言官等同的呢?”想到齐国太夫人杜德对自己的暗示,杜士仪便索性实话实说道,“如此一来,就算卢师坦陈治国理政非所能,可建言得失拾遗补缺,圣人也好,朝官也罢,必然都会觉得是卢师力所能及之事。”
  “小师弟莫非已经打探清楚了?”卢望之一贯镇定自若的人,此时此刻不禁失声惊呼道,“倘真是如此,卢师如何推脱?”
  “铁面谏劝,朝中已有宋相国。便如同去岁驾幸东都,宋相国已经直言谏劝过,然圣人终究不听。以宋相国资历人望圣眷尚且如此,就算我有兴亡得失之谏,圣人十有八九听不进去。与其屡谏不听,到时候再挂冠求去,还不如息了此心专心教书育人。”卢鸿半点不以为意地淡然一笑,这才站起身徐徐走到了一大一小两位弟子面前,“当今圣人雄才大略,朝堂文武人才济济,哪里用得上我一个徒有傲气一无是处的山野逸人?”
  傲气两个字,再加上刚刚卢鸿口中也提到了杜士仪之前说到的严子陵,杜士仪不禁和卢望之对视了一眼,全都看到了各自眼神中的恍然大悟。这时候,杜士仪便长揖行礼道:“既如此,弟子晚上有邀约不得不去,还请卢师宽宥。”
  等到卢鸿颔首放了杜士仪离去,卢望之方才回到他身侧,低声问道:“卢师真的预备行险?”
  “嵩山悬练峰,还有百多位求学的人,我不为自己,便是为了他们这千里迢迢的一片向学之心,也不得不竭尽全力。”
  虽则不比南市行肆众多,但劝善坊中关了坊门,也自成一片小世界。在那些公卿贵第之外,闭门鼓之后坊中四门关闭之后,自有不少酒肆饭铺反而灯火大亮,内中林林总总各色人都有。其中东南隅的一座胡姬酒肆,就是入夜时分最热闹的地方。那些达官显贵们最喜爱的胡腾舞胡旋舞,在这酒肆中可谓是司空见惯。尤其是其中那个跳胡旋舞的舞姬,在常客们眼中技艺精绝无人能及。此刻当那大大的裙摆再次旋散开来,就只听四座一片喝彩声。
  “好!好!”
  一身平民打扮的窦十郎一面抚掌,一面高声喝彩,当这一曲终了,那胡姬行礼之后对着熟客们抛了一圈媚眼,随即款款下台,他才拿起面前酒盏一饮而尽,思量着能否把这乐舞改进一二,融合到府中那些舞姬身上,这时候,身侧一个从者便凑近了来,低声说道:“郎君,那天来过的杜郎君,在楼上角落独酌,听说要了一斗酒,已经喝了很不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