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校对)第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571

  “杜十九郎?”窦十郎陡然之间想起那一晚上与其和王维说话的情景,沉吟片刻便开口问道,“旁边可有别人?”
  公卿子弟便装到酒肆抑或那些坊间妓家寻欢作乐,这都是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的事实,当然最忌讳的就是为熟识的人撞见。此刻见从者摇头,窦十郎微微沉吟,便点点头道:“带我去楼上,你带几个人清出附近的座头,我好和他说话。”
  当窦宅的从者们全都料理停当,窦十郎方才上了二楼。到角落临窗那张小桌前,他委实不客气地在杜士仪面前盘膝一坐,见其只顾自己喝闷酒,他等了好一会儿不见人抬眼看自己,顿时为之气结,不禁伸出手来在对方面前使劲拍了一记。
  “嗯?窦……窦十郎?真是人生……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见杜士仪醉眼惺忪,嘴里酒气浓重,显见喝多了,窦十郎顿时皱了皱眉,旋即低声说道:“不是听说卢公二月初五入宫觐见吗?怎么你还有工夫丢下卢公在这独自喝酒?”
  “觐见?就因为……就因为觐见,所以我才在这喝酒。”
  想起上次杜士仪吐露的苦衷,窦十郎不禁心中一动,索性站起身换了个位置,就挨着杜士仪身侧坐了下来。发觉下头又换了一位胡姬翩翩起舞,四面起哄叫好嘈杂得很,不虞给人听见他们的话,他便单刀直入地问道:“是因为卢公不愿意出仕?”
  “卢师好教书育人,喜诗赋书画交友,视弟子如儿女,哪里丢得下嵩山那些学生,还有那些多年相交的友人!”杜士仪一口气说到这里,随即突然抬起眼睛直直盯着窦十郎的眼睛,“就犹如窦十郎,让你丢下音律乐舞,去朝堂上天天和那些老翁们之乎者也,可愿否?”
  “我才不乐意!”
  挂着个亲卫虚衔却从不去亲卫府的窦十郎想都不想便摇了摇头,下一刻,他就只见杜士仪毫无尊卑上下地一把揪住了自己的领子,这一下顿时愣住了。
  “窦十郎,但使你能让卢师逍遥还山,我送你两曲,不,三曲新曲作为酬谢,如何?”见窦十郎张大了眼睛瞪着自己,杜士仪这才松开了手,满脸苦笑地说道,“如此大事,谅你也没办法,就当我没说过……卢师却只想过闲云野鹤的日子,我身为弟子却不能出一点力,不喝酒还能如何?”
  看见杜士仪径直搬起那不小的酒瓮就向嘴里倒酒,一时衣襟湿透,酒气更盛,窦十郎在思量再三之后,终于砰的一拍桌子,夺回了杜士仪手中的酒瓮,满脸没好气地说道:“事情是不小,但也不是没办法!但使卢公能够在圣人面前坚辞,别人那儿,我可以帮你想想办法!”
  话音刚落,他就只见杜士仪一时眼睛大亮,少不得又补充了一句:“可你记着,答应我的三首曲子,一曲不许少!”
  “但使你替我达成此事,三首曲子又何足道哉!”
  “好,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窦十郎想都不想便迸出了如此一句话,旋即方才笑眯眯地说道:“你就等着好消息吧。”
  眼看窦十郎施施然下楼,邻座那些原本仿佛一心沉醉于歌舞的人,不多时也跟了下去,杜士仪这才把头埋入双掌之中,长长舒了一口气。倘若不是王维言说窦十郎对当官没兴趣,倘若不是因为他曾经一曲动其心,倘若不是窦十郎当初言谈之间对卢鸿颇有钦敬之心,倘若不是杜德说卢鸿出仕并非那些公卿大臣所愿,所以有可操作的余地,换言之,也就是朝中更多的人并不希望什么隐逸贤士出来抢位子,他也不会出此下策。
  只不过,这些谋划都得等到卢鸿入宫之后方才能生效。最要紧的,便是二月初五的那次谒见,可惜他不可能随行!卢鸿那等赫赫大名,可再有名声却敌不过朝中权者的一句话。在这世上,即使要自保,要保护自己重视的人,也得先有相应的权势,否则寸步难行!趁着这次到洛阳,他得为日后做好准备!
第64章
入宫
  洛阳宫本隋时紫微城,唐初改作洛阳宫,武后年间又改为太初宫,等中宗即位又改了回来。时至今日,天子巡幸东都洛阳,这座洛阳宫在空虚多年之后,又迎来了主人,一时内外戍卫严明,帝宫气象尽显无疑。杜士仪从前那些记忆也只是远望过这座雄伟壮阔的宫城,此番因卢鸿召见之故,他得以与卢望之过星津桥天津桥黄道桥,将卢鸿送到洛阳宫外,心中不免百感交集。
  站在右掖门外,想起刚刚策马渐近的时候,曾经少许窥见那座当年武后令巧匠所筑的恢弘明堂,也就是如今的乾元殿的庑顶,他一时又分神了片刻。
  卢望之就没杜士仪那许多杂念了,搀扶着卢鸿的他瞥了一眼四周戒备森严的甲士,忍不住低声说道:“卢师,我和小师弟只能送到这儿了,您务必保重。”
  “我又不是三岁孩子,你不用这般操心。”卢鸿说着便若有所思地看着杜士仪,见其目视宫阙,仿佛有些出神,他便轻声笑道,“十九郎这样子才该是寻常人初到洛阳宫的模样,你也不用杞人忧天了,和十九郎先行回旅舍去吧!等我出宫,咱们也可以启程回嵩山了。”
  杜士仪不过也就是在心中设想一番那昔日明堂是何等气象,此刻正巧听见卢鸿最后一句话,他忍不住心中咯噔一下。然而,面对卢鸿那淡然却自信的笑容,他只觉得自己再去提醒如此饱经沧桑的老者着实多余,因而也只能如卢望之一般,轻声提醒道:“卢师千万保重。”
  “又不是上刀山下火海。”
  撂下这句话后,卢鸿便微微颔首,随即转身随着前头那引路的官员径直进了右掖门。眼看着那身影渐行渐远,最后完全消失在了漆黑而漫长的门道之中,杜士仪忍不住轻声嘀咕道:“这门道究竟有多长!”
  “洛阳宫墙都是先用夯土所筑,然后两面砌砖,光是那一层夯土便深达二十五步,高约十丈,你说门道有多长?”
  卢望之目不转睛地看着那门道的方向,最后深深叹了一口气道:“只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是朝官云集之地,咱们本就因特许才送到这儿来,接下来在此等候反而碍事,就如卢师所言,回旅舍去吧。自从前几日接了天子召见的诏命,接下来的邀约咱们都借此推辞了,若是卢师真的能够回乡,咱们也得立刻打点准备起来,否则此后这个请那个邀,却也是麻烦。”
  卢望之那故作轻松的表情杜士仪怎会看不出来。卢鸿的性子虽宽厚慈和,但骨子里却有一股说不出的傲气和执拗。尽管今日要去见的乃是当今天子,可万一做过了头,却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于是,他嘴上答应着,过了天津桥上了定鼎门大街,他就突然拍了拍脑袋说道:“我都险些忘了,今日崔家五娘子带着十三娘和竹影田陌去逛南市,我总觉得有些不放心,打算去南市找找他们,还是大师兄先回去吧。”
  “也好。可惜王十三郎留宿那一夜之后就走了,否则我还有个酒友!”
  卢望之仿佛不疑有他,说笑两句后,当即两人便在路口分道扬镳。这时候,牵着马的杜士仪方才轻轻吸了一口气。
  那天他去崔宅赴约,此后便是天使宣召卢鸿二月初五也就是今日入宫,他在请动窦十郎出马之后,又和崔俭玄商量了两次,让其在那些公卿之家探听口风。今日杜十三娘也是被他哄出门的,小丫头并不是那种喜欢抛头露面的人,可他让崔俭玄设法请了崔五娘相邀其一块逛南市,杜十三娘想着盛情难却,也就答应了,如此他便有了个打发走卢望之的最好借口。而他眼下要做的,便是等着崔俭玄那家伙来和他会合!好在他东张西望,并没有等太久,就只见大街上一人策马驰来,到他面前利索地一跃下了马,东张张西望望,最后方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不用看了,大师兄回旅舍去了。”
  崔俭玄轻咳了一声,这才没好气地说道:“大师兄虽说散漫,可总是谦谦君子,就算给他瞧见也没什么要紧,我这是担心九妹悄悄跟出来!”
  见杜士仪面色有异,他便叹了一口气:“你别看祖母把她禁足了,她在家里头可比我兜得转,就连阿娘也常常由着她性子,万一有人纵容她跟着我跑出来,天知道她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好了,咱们别在这人来人往的地方呆着,且到积善坊北门那边一家胡姬酒肆等着。那地方上下两层,是霍国公家的家奴置办的产业。里头那几个龟兹舞娘倒技艺寻常,但因能够看见宫门进出的情形,因而一位难求,我也是好不容易才订下的!”
  杜士仪知道崔俭玄算是洛阳城中地头蛇,因而自然听他的。两人拨马到往西进了积善坊的北门,果然就在坊门附近看见了那一座二层酒肆。那酒肆高过坊墙一截,正临右掖门,想也知道,如此产业若光凭财力,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果然,他和崔俭玄因没有带随从,门口迎客的酒保还为此挡了一挡,可当崔俭玄报出一个崔字,他立刻变了一副面孔,笑容可掬把他们俩迎上了二楼一处用屏风单独隔出来的好位子,恰是正正好好可以隔着洛水看清对岸宫门处的情景。崔俭玄一坐下就没好气地打发了酒保下去,和杜士仪相对无言喝了一会儿闷酒,又言说自己令人打探过好几家动向,得知窦十郎果不曾食言,一一拜访,见杜士仪长舒一口气,他顿时没好气地伸了个懒腰。
  “只可惜,要打听宫内的情形是犯忌的,只能这么干等!”
  “谁说一定要干等?”
  随着外头传来这么一个声音,杜士仪立刻扭头望去,却见一个少年郎君背着手从屏风外头转了进来。若不是此前已经见识过这番扮相,眼下又看到这么一个活脱脱形似崔俭玄的少年郎,他非得糊涂了不可!
  而崔俭玄瞧见来人,先是震惊地瞪大了眼睛,随即便重重以手击额,哀声说道:“你怎么还是跟出来了!”
  说完这话,他仿佛觉得自己太过软弱了些,连忙抬起头恶狠狠地说道:“祖母不是禁了你的足吗?还有,这种鱼龙混杂的地方,你也敢来!”
  “我这几天替祖母抄写了请普寂大师供奉的佛经,所以今天开始就不用禁足了,只是十一兄你不知道罢了。”
  崔九娘得意洋洋地看着瞠目结舌的兄长,这才似笑非笑地说道:“至于到这儿么,只是我在此等人罢了,绿蝉和云翘都在外头守着,车马也在坊门外头,我可不像十一兄你,随便找了个借口就偷跑出来。”因见杜士仪若有所思地蹙了蹙眉,她便拖长了音调说道,“十一兄大约不知道,今日是贵主进宫的日子。”
  此话一出,杜士仪只是微微有些意动,崔俭玄却一下子明白了其中意思。尽管长安洛阳两城中足有二三十位公主,但能够常常入宫的公主却只有两位,便是和当今天子一母同胞的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而崔九娘就曾经在定鼎门东第一街的正平坊安国女道士观随玉真公主修过道,颇得那位贵主喜爱,甚至曾经随其去长安呆过一段时间,入宫见过皇后和诸妃!于是,他霍地一下站起身来,喜不自胜地说道:“那九妹可能打听打听,宣政殿中的召见……”
  见崔九娘眼神闪烁地看着崔俭玄,也不说答应,也不说不答应,杜士仪沉吟片刻便站起身来,郑重其事地对崔九娘深深一揖。起身之际,他见她面露异色,当即诚恳地说道:“九娘子,卢师此前曾接到过数次征书,但一直坚辞婉拒,此次进京,并没有出仕之心,只想回归嵩山。卢师对我和十一兄有授业解惑之恩,所以我和十一兄都深为担忧他此次面君是否一切顺遂。倘若九娘子能随贵主入宫一探究竟,杜十九感激不尽,日后若有差遣,必定竭尽所能!”
  看着满脸肃重的杜士仪,足足好一会儿,崔九娘方才扑哧笑出了声,见崔俭玄也二话不说起身对她深深一揖,她便嘴角一挑道:“好啦,不和你们开玩笑了。贵主车驾应是就要到了,我得下去候着。这事情我也不能随便答应你们,贵主若是不去宣政殿,我也打探不出什么来,若是去了,那我就帮你们一次。不过,你们俩可别忘了,欠我一个人情!”
  说完这话,她便笑着转身飘然而去。好一会儿,杜士仪方才探头出去往下头张望,却只见崔九娘正好刚走出酒肆,此刻正犹如孩子似的雀跃地轻轻蹦了一步,随即仿佛心有所感一般,抬起头来和他对视了一眼,又露出了一个得意的笑容,这才施施然出了坊门。
  她这一走,杜士仪和崔俭玄都发现了那辆停在坊门不远处,此前他们只一味注视宫门,因而忽略过去的牛车。随着那牛车起行,渐渐和定鼎门大街上过来的一行车队在星津桥前会合,继而从右掖门缓缓而入,他和崔俭玄对视了一眼,崔俭玄便喃喃说道:“只希望,这一回九妹真的能够帮上忙……”
第65章
玉真公主
  车入右掖门,便是皇城。尽管从武后退位之后,洛阳便不再是大周国都神都,但皇城之内一众官署仍然是五脏俱全。一路行去,左为大社,右为十六卫和门下外省殿中省秘书省等等几十个官署,前行许久方才是一条南北宽达三百步,横贯东西的天街,而在天街的北面尽头,便是宫城四门。尽管刚刚畅通无阻,但此刻一行车队却在长乐门前停了下来。下了车的崔九娘见第一辆车上几个道姑簇拥着一个二十许人的女冠下来,连忙快步迎了上去。
  “无上真师。”
  那女冠头戴飞云凤炁之冠,身穿五色禺霞山水袖帔,下着飞青华裙,行走之间风姿绰约,此刻闻听崔九娘的声音而抬起头时,但只见面上薄施脂粉,秀目流光,红唇嫣然,嘴角恰是流露出了一丝笑意。
  “怪不得你之前不肯登车,原来又穿了这么一身男子衣衫!崔家家教最严,怎就没人管你?”
  “这不是行动方便吗?”崔九娘亲昵地上前去搀扶了玉真公主的右臂,又笑着说道,“再说,阿兄回来了,我穿上这一身,十个人里头九个都会认错,出来也就方便多了。无上真师,我可在家里被禁足好几天了,好容易才托你的福脱身出来,你就行行好,别说我的不是了。”
  她说着便皱了皱鼻子,轻声嘀咕道:“都是那该死的杜十九,阿兄什么都听他的,我不过是戏耍了他一次,他就在祖母面前告了我一状,害得我几天都没能踏出房门一步!”
  “哎呀,还有人能治得了你?”玉真公主诧异地挑了挑眉,见一旁傅母以目示意,她便摆了摆手,吩咐其自去长乐门那边办理验符入宫之事,继而便饶有兴致地问道,“你说的杜十九,就是那个在毕国公窦宅夜宴之际,献了一首新曲,继而又以一首胡腾诗,让四座啧啧称奇的那个樊川杜十九?”
  “啊,无上真师竟然也听说过他?这还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什么坏事,这分明是好事……看来,那杜十九可把你惹得不轻啊!”玉真公主虽是公主,但入道以后,随侍修道的贵女们都不以贵主相称,而是全都称呼一声无上真师,她亦甘之如饴。此刻面对崔九娘这欲扬先抑的说法,本就听说过杜士仪名声的她顿时更加好奇了起来。“我倒是听人说,他此前常常出入宋哥和岐哥还有不少公卿的宅邸,后来却大病一场江郎才尽,可观其如今病愈复出,似乎江郎才尽四个字,却是别人以讹传讹吧?”
  “谁知道!”崔九娘轻哼了一声,这才笑吟吟地说道,“不过我瞧他未必有多少本事。就算真有如今的能耐,那也得归功于拜了一位名师。无上真师可知道,两年前他病愈之后,可是拜入了如今圣人命人持币礼征召的嵩山大隐卢鸿门下!”
  “哦?”玉真公主隐隐记起是有这么一回事,毕竟她虽听过传闻,可两京才俊太多,她原本也没太多关注,这会儿方才想起来,崔九娘的兄长仿佛也是拜入了那位卢鸿门下。随着长乐门放行,她扬手吩咐不用肩舆,索性一路和崔九娘步行入内。
  她和金仙公主修道,两京公卿贵第多有遣女相从,所以她当然看得出来,崔九娘来修道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多是为了能够从家里溜出来。然而,崔九娘博闻强记却是诸女之冠,道家典籍过目不忘不说,个中理解也别具一格,再加上脾气直爽,她倒是对其颇有几分真心喜爱。因而数日前崔九娘托人转述自己被禁足家中请她帮忙,她想都没想就让人给崔家带了个信,今日趁着进宫,便将她一块捎带上了。
  快到光范门时,她见门前罗列卫士,便知道兄长正在见人,可此刻却并非常朝的时辰。这时候,一旁的崔九娘便忍不住轻声问道:“可是圣人在召见哪位相公?”
  李隆基在洛阳这一年多来,大朝御乾元殿,常朝却和从前历代皇帝一样都是在这宣政殿,下朝之后却鲜少御此大殿。玉真公主本就狐疑,听到崔九娘这话,她就更疑惑了。招手叫来门前一个值守的亲卫一问,她顿时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瞅了一眼旁边的崔九娘便笑着说道:“你不是想知道里头的人是谁么?”
  见崔九娘面露好奇之色,她便似笑非笑地说道:“就是你咬牙切齿的那杜十九的老师,嵩山大隐卢鸿。别的我倒不在意,只听说他和上清宗司马先生有些交情,料想应也是颇具逸气之人……既然不是国事,咱们索性去看个热闹!”
  阿姊真是神了!
  眼见玉真公主信步往前走,面对这么一个结果,崔九娘顿时心里对阿姊佩服得五体投地。要不是瞧着崔俭玄这几天天天都从家里溜出去,不知道和杜士仪商量什么,担心万一天子召见卢鸿事有不偕,崔俭玄会急躁冲动,崔五娘也不至于让她出面。如今有了玉真公主,好歹即便有个万一,也能够设法挽回。于是,她慌忙快步追上了玉真公主,见把守光范门的那些亲卫根本不曾阻拦,顿时更松了一口大气。
  洛阳宫主轴上的三殿为乾元殿、贞观殿和徽猷殿,宣政殿并不在其中。当年的明堂在武后退位之后,便改作与大明宫那座含元殿只差一个字的乾元殿,其后两殿中,贞观殿在太宗时常用作朝会和饮宴,但其后便渐渐只做天子内寝,徽猷殿亦然。于是轩敞明亮而又多次整修的宣政殿常常作为常朝饮宴之所。然而,天子在朝会之外召见臣下,多半却在其后西北面的同明殿和亿岁殿。正因为如此,玉真公主方才会觉得,哪怕卢鸿久负盛名,可在如此大殿中单独召见,却有些过于怪异了。
  她自然不会去做听壁角的事,到了高高的大殿底下台阶处一站,瞧见殿门口一个身材高大的青年男子正在来来回回踱着步子,她便轻轻拍了拍巴掌。在这种一声咳嗽都听不见的地方,这声音虽然轻微,但自然不虞人听不见。果然,那人立时恼怒地看了下来,待发现是玉真公主,他连忙一溜烟从台阶上下来,笑容满面地说道:“贵主来得正好,我正思量,该去找谁来!”
  “怎么,是召见的人惹阿兄生气了?”作为李隆基一母同胞的幼妹,玉真公主自与别人不同,平日仍是习惯以阿兄相称,见那内侍面色愁苦地点了点头,她不禁皱了皱眉,“听说今日召见的是嵩山隐士卢鸿,名噪一时,性子也理应不是冲动急躁的人,莫非他敢当面指斥?”
  “这倒不至于。”那内侍唉声叹气地摇了摇头,见玉真公主身后跟着一个男装少女,面目依稀有些熟悉,料想是其亲近之人,而其他女道士都离得远远的,他便低声说道,“是这卢鸿实在太不识趣了。此次召见,是苏相国领他进来的,可他竟然进殿不拜!这也就罢了,苏相国问其缘由,他道是礼者,忠信之所薄,不足可依。山臣鸿一敢以忠信奉见,就是不拜。”
  见玉真公主果然瞠目结舌,后头那男装少女亦是瞪大了眼睛,他叹了一口气,这才继续说道:“大家下旨令各州县举贤士,因而对此等傲骨铮铮却又有真才实学的,那也是真心敬重。因而不但不怪罪,又召其入内殿赐酒食,如此恩遇,除却平日极其亲近的,也就只有宰臣方才有此荣幸。
  可是,赐酒食之后,这说话之间,便又出岔子了。大家赞他隐逸大才,他说自己实无治事之能,不堪任用;大家赞他有教无类,他答以弟子向学之心甚坚,自己只是稍稍点拨……总而言之,大家说什么,他就愣是能让大家不高兴,那真是个固执的老头!”
  他越说越是大摇其头,最后便说道:“大家是一心想召其出仕,最后便说欲拜其为谏议大夫,可他竟一味坚辞。大家这就很不高兴了,可看他这样子,十有八九打算硬抗。再这么僵持下去,大家恐怕……”
  听到这里,玉真公主轻轻吸了一口气,随即便说道:“力士,你随我去殿外一窥究竟。”
  见玉真公主和高力士拾级而上,崔九娘自然老老实实等在了下头,但心里却着实七上八下。尽管崔五娘说卢鸿多次不应天子征书,显然是个傲骨铮铮的人,可她在两京这么些年,看多了为求名求利不择手段,甚至变着法子扬名的人,再加上早有人把隐居当成了仕宦的终南捷径,她总觉得卢鸿也不过觉得一再辞征,有利于其名扬天下。如今看来,这还真的是她小瞧了人,卢鸿竟选择固辞而不惜惹得天子愠怒,怪不得阿兄和那个杜十九都如此担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