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校对)第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71

  这里显然已经是崔家内宅,尽管杜士仪记忆之中有不少出入公侯王宅的景象,但除却本家长辈之外,如这样径直进入别家内宅,却还是第一次。一路上常有绮年玉貌的婢女在道旁屈膝施礼,不少还好奇地打量他,他素来不喜被人当成猴子一般看,索性也就大大方方无所顾忌地回看过去,见其中甚至有几个婢女眼神中带着几分挑逗,他不禁觉得大没意思,顿时意兴阑珊地收回了目光。
  “杜郎君,寝堂到了。”
  相比开阔轩敞的正堂,这寝堂四面有墙,门前罗列侍婢,看上去仿佛更为规整。见那傅媪走在前头上了台阶,杜士仪便定了定神跟了上去。待到了正门前头,他听得傅媪禀报了一声,继而那厚厚的门帘被人拨开了,却是探出了一个脑袋来。小家伙虎头虎脑,脸上肉嘟嘟的,不是在登封县见过的崔韪之之子,崔小胖子崔二十五郎还有谁?时隔一年多没见,小胖子蹿高了一截,面对他端详的目光虽是立刻缩回了脑袋,但等他跨过门槛进去,就只见小胖子努力昂首挺胸,一副小大人的派头。
  “二十五郎,可不能这样没礼数,还不带杜郎君过来!”
  听到那温和的声音,杜士仪顿时举目望去,可因屋中光线并不算亮,他只能隐约看见居中屏风前头的坐榻处,依稀有一个看不清面目的中年妇人。等到那崔小胖子有些敌意地瞪了他一眼,继而不情不愿地走在了前头,他方才跟了上去,待到近前时,看清了人的他忍不住在心里发出了一声惊叹。
  他一直都觉得崔俭玄男生女相,尤其是一双凤眼太过引人瞩目,可如今一见这位赵国夫人李氏,他方才明白什么是一脉相承。尽管按理至少应有四十出头的年纪了,但她肌肤白皙细腻,云鬓乌黑,眉心一点鲜红的花钿,凤目流转之间,竟有几分说不出的妩媚,仿佛顶多二十许人。但紧跟着容色一正时,那妖娆便尽数变成了端庄高华,这俶尔之间的变化快得让人来不及适应。见崔小胖子在那双凤目注视,以及淡淡的责备下,战战兢兢地讷讷赔礼,却硬是辩称说许久不曾见,怪想念杜郎君云云,即便杜士仪知道今次初至崔家不可失礼,仍是不免嘴角一翘笑了起来。
  李夫人虽是在责备崔二十五郎,但见杜士仪听着小胖子的睁眼说瞎话嘴角含笑,随即施礼拜见,她便亲切地欠身回礼道:“杜十九郎不用多礼。说起来,二十五郎的父亲即将调任,所以把他和十七娘送来东都暂住一阵子,他确是常在人前提起你。”
  “我才没常对人提起他呢,都是他把十一兄给拐跑了……”
  崔小胖子才嘀咕了一句,见李夫人凤目含威地看了过来,他立时噤若寒蝉,不甘心地斜睨了杜士仪一眼后便闷声说道:“我去后头看看伯祖母!”
  眼见崔小胖子就这么气咻咻地跑了,杜士仪琢磨着他刚刚那拐跑了三个字,再想想此前造访登封县廨初次见到这小子的时候,他也是仿佛一只小狗似的黏着崔俭玄,什么都效仿那位崔十一郎,他的面色不禁有些古怪。然而,当着李夫人的面,他很快就把这念头给压了下去,待李夫人示意他落座之后,他更没有功夫去思量那些崔家兄弟之间的问题,只顾着应付李夫人天马行空一般的各色话题。
  从他家中情形,突然跳到他在草堂中所修课业,从他和崔俭玄跟着裴宁学琵琶,再到当年缘何出头捕蝗……总而言之,这位李夫人仿佛极其精擅摸底细之道,闲话家常之间套话于无形之间,若他真的只是未谙世事的少年,决计会被人三言两语把底子掏得干干净净。然而,他既是有准备,那就应付裕如了,十句话里头连真带假,到最后眼见李夫人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笑容,仿佛是对自己这个人差不多满意了,他却突然拿着身前那锦盒站起身来。
  “夫人,此前崔十一兄回东都之前,我曾经相借了一些银钱,本待早些归还,但他这一回乡便是一年多,所以才拖到了今日。因青钱携带不便,我便在登封都兑成了金子。”
  杜士仪见赵国夫人面露错愕,便径直来到那傅媪跟前,将那锦匣不由分说地递了过去。紧跟着,他方才退后几步,再次拱了拱手:“昨日我与大师兄奉卢师才刚抵达东都,却偏逢毕国公设宴强邀,我不得已方才代师前往,本就多喝了几杯,结果王十三郎送了我回旅舍,禁不住大师兄相邀,三人又一时畅饮长谈到了半夜,如今尚还宿醉头痛。夫人今日设宴相邀,我不胜荣幸,可眼下却实在是支撑不住了,还请夫人允准我先行告辞。”
  李夫人闻言顿时面露异色。她瞪大眼睛端详了杜士仪一番,随即便微微笑道:“怎么,杜郎君不见见十一郎就要走?”
  杜士仪还来不及回答,外间突然传来了一个声音:“杜十九,你可算是来了!”
第59章
我家有个小九妹
  听到这个熟悉而又仿佛有些陌生的声音,杜士仪不禁微微一愣。当他转身看去的时候,就只见一个头戴幞头身材颀长的少年郎大步走进了屋子,那凤眼看着他满是笑意,不是崔俭玄还有谁?阔别一年多,他在山间习文练武的时候,也颇为记挂崔俭玄在东都家里过得如何,可眼下对方大喇喇直冲了过来,他却不知道为何,忍不住本能地往后退了一步。
  “喂,杜十九,咱们好容易久别重逢,你就摆出这避如蛇蝎的样子?”崔俭玄皱了皱眉,很是恼火地哼了一声,气咻咻地说道,“亏我撞见二十五郎,听到你来了,就匆匆从祖母那儿过来见你!”
  瞥见李夫人饶有兴致地含笑而坐,分明对崔俭玄完完全全一副放任纵容的态度,杜士仪不禁暗自腹诽。然而,面对此刻横眉冷对的崔俭玄,他却依稀总感觉到有些不对劲,可思来想去却总不得要领。既然暂时思量不出一个结果,他也就更萌生了今日到此为止的念头,当即含含糊糊地说道:“十一兄恕罪,适才我还对夫人说,昨夜宿醉,今日前来赴约实在勉强,还请允准我先行告辞。”
  “什么十一兄!”崔俭玄一下子踏前一步,面上露出了深深的愠色,“杜十九,你忘了咱们不但在登封齐心捕蝗,而且入了卢氏草堂,一直都是同席读书,同榻而眠?莫非我回东都不过一年,你就把这些都丢下了?”
  杜士仪闻听此言,顿时觉得浑身一凛。这一次,他终于体会到那一丝不对劲从何而来。此时此刻崔俭玄靠得太近,身上那种隐隐约约的香味依稀得闻,尽管极其淡,可他在只有空气清新的山野乡间呆的时间长了,不免极其敏感。更加匪夷所思的是,从眼前这灯光角度,他隐隐约约察觉到,崔俭玄的面上仿佛敷了一层薄薄的粉,尽管让其越发显得肤白如雪,但这年头男子熏香也就罢了,男子傅粉却是只有张易之张昌宗这种以色事人的男宠方才会做的事!
  那一刹那间,他的耳畔倏忽间仿佛响起了昨夜自己在毕国公窦宅中托名《化蝶》演奏的那一曲《梁祝》,忍不住立时打了个激灵。尽管此前崔俭玄离山回乡的时候,没有十八相送,没有我家有个小九妹,可此时此刻的情形着实诡异得有些过头了,诡异得让他冷不丁生出了一种错觉——这崔俭玄便是祝英台,自己则是那呆头鹅梁山伯!
  然而,这念头只是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紧跟着,他便立时冷静了下来。他不动声色地往后又退了一步,这才似笑非笑地说道:“十一兄言重了,咱们确实是同门读书,确实是一块捕蝗,但除此之外,便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并没有什么不寻常的。”他一面说一面指了指那傅媪捧在手中,仿佛觉得极其烫手的那个锦匣,意味深长地说道,“你看,我此前相借的那一百贯钱,如今已经连本带利都还给你了。”
  “你……你竟然……”
  眼见崔俭玄气急败坏伸手指着自己,仿佛气得说不出话来,杜士仪原本的那一丝怀疑顿时变成了确信。他镇定自若地回到了自己刚刚坐过的坐榻盘膝坐下,旋即笑眯眯地说道:“另外,我得提醒十一兄一句,同榻而眠这种事,咱们无论是在草堂还是在外头,从来都没有过;至于同席读书……对不住,我读书素来是抄更胜于读,而十一兄博闻强记,更多的时候都是临时抱佛脚,所以咱们俩即便同住一个屋檐下,可读书的时辰很少能合到一块去。”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这才扫了一眼崔俭玄脖子上那一袭貂领,一字一句地问道:“怎样,还要我继续往下说么?崔娘子?”
  “你……你怎么认出来的!”
  听到这句话,又见“崔俭玄”气红了脸,杜士仪不禁哈哈大笑了起来。他正笑着,就只听外间传来了好一阵喧哗,紧跟着,便有一个人撞开门帘径直冲了进来。那人还来不及站稳就气恼地斥道:“阿姊,九妹,你们俩究竟在捣什么鬼!啊……”
  一瞬间看清了自己面前那张几乎活脱脱就是自己复刻版的脸,他一下子瞪大了眼睛,蹬蹬连退了两步,随即立刻反应了过来:“活见鬼,你们俩这简直是瞎胡闹……看我不禀明了祖母把家法请出来!”
  “哼!”见杜士仪看着后来的崔俭玄,满脸果然如此的表情,“崔俭玄”顿时气恼地一跺脚。她随手摘了头上幞头往地上一丢,蹬蹬蹬来到居中主位上笑得花枝乱颤的“赵国夫人”身边,抱着她的手臂使劲摇晃了两下,“阿姊,阿姊,你看十一兄和那杜十九一块欺负我!”
  “好了好了,是你非得硬拉着我戏耍人家,如今反被人家识破了,还卖什么乖。”崔五娘这才徐徐起身,轻轻甩开了崔九娘抓着自己胳膊的手,盈盈敛衽行礼道,“杜十九郎,是我姊妹二人戏谑无状,还请恕罪。只是十一郎自打从嵩山回来,就天天闹着不肯呆在家里,把你夸得天上少有地上全无,咱们兄弟姊妹人人称奇,所以今日趁着机会难得,方才想一睹杜十九郎究竟是何等人物。今日一见,果然是见面胜过闻名,居然能把扮十一郎最是天衣无缝的九娘给戳穿了,你还是第一个!”
  说到这里,崔五娘便一把拉住了满脸不依赌气状的崔九娘,颔首微笑后就不由分说地把人拉走了。而傅媪却是含笑上前,把锦匣往崔俭玄手中一塞,一言不发追上了那姊妹二人出门。不消一会儿,这偌大的寝堂中就只剩下了脸色微妙的杜士仪和哭笑不得的崔俭玄。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崔俭玄方才气冲冲地走到杜士仪身边一屁股坐下,满脸恼火地一拳头砸在了坐榻上:“真是活见鬼!”
  “咳咳!”
  杜士仪使劲咳嗽了两声,这才皮笑肉不笑地说道:“这话该我说才对!要知道,险些被你的姊妹给当猴子一般戏耍了的,可是我!”
  “别提了,你是第一回来,可我在家里的时候,她们三天两头就要戏耍我一次!”崔俭玄一时恨不得掩面而泣,随即便哭丧着脸说道,“就为了刚刚这一出,她们俩不知道用什么花言巧语说动了祖母,竟是让她老人家硬生生绊住了我大半个时辰!亏得我见二十五郎在祖母面前心不在焉,又躲躲闪闪不敢看我,心里狐疑,否则我也不会赶过来……啊,对了对了,九娘每次扮成我的样子,就是祖母和阿爷阿娘都得分辨一阵子,你怎么看出来的?”
  对于崔俭玄竟然会有这么一对至亲姊妹,杜士仪不得不表示深切的同情,因而闻言之后便少不得提醒道:“第一,你那妹妹毕竟是女郎,即便和你酷似,但脸上傅粉,身上熏香。我可是记得清清楚楚,你最恨的便是别人说你面若傅粉,至于熏香,至少在草堂从未用过!”
  “对对!”
  “第二,就是我刚刚对你家那九娘说的……”把刚刚对崔九娘说过的话又转述了一遍,见崔俭玄的脸上立刻黑了,杜士仪方才笑眯眯地继续说道,“我思量着你总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告诉家里人,但使我所说之事她反应不对,那显然就是有古怪了。再者,就算是连声音也惟妙惟肖,习惯毕竟不同,所以等闲也只在外人跟前奏效。如家里祖母和爷娘,对你们的习惯了若指掌,故作没认出来,不过是平添一乐罢了。更何况这种天在家里非得戴着围脖,岂不是怪异?”
  “啊!”崔俭玄想起从小到大不知道被崔九娘戏耍过多少回,祖母父母也好,伯父叔父们也罢,仿佛都认不出来似的,他一时间顿时捶胸顿足,“敢情他们都是在看我出丑,气死我了!杜十九,我怎么就没你的运气,要是我有个十三娘那样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妹妹就好了!你瞧瞧我家,阿姊难应付,九妹更难应付,我成天被她们闹得头疼,这一年简直快憋死了!”
  尽管刚刚的切身体会让杜士仪对崔俭玄的遭遇深表同情,但他着实爱莫能助,只能陪着掬一把同情之泪而已。等到闲话了一阵子,他便打开了锦匣,见崔俭玄看着里头的金子满脸诧异,他便笑着将进账的情形说了,见其满脸兴奋,他便继续说道:“只不过如今这一档子算是告一段落,吴九也到了洛阳,我却还没见过他。待想好了今后做什么,咱们再作计较。”
  “嗯,这种事情我不在行,都听你的。”
  崔俭玄对于钱着实没有什么概念,在意的只在于杜士仪的点子真能奏效。他想都不想便合上了锦匣的盖子,随即关切地说道:“卢师到了洛阳,我本该立时去拜见的,但祖母的病情反反复复,大夫说很不好,她老人家从前最疼爱我,我一时离不开,当然最要紧的是……”
  他说着顿了一顿,又压低了声音说道:“你可记得我去年二月让人送去悬练峰的年礼和口信?口信是听说朝廷征隐逸贤士的事情之后,我和阿姊商量,她让我那般对你说的。她昨天才对我说,这次卢师应征到了洛阳,听说朝中因为卢师声望崇高名声显赫,所以打算授以高官,以表广纳天下俊杰之意。阿爷去岁从滑州刺史任上转调汾州刺史,今年调回京城,检校御史中丞,拜少府监。而四伯父也是年初方拜工部尚书,正当任用。而朝中各家对于举贤令都有些在意,不少都在举荐家中熟识的隐士高人。阿姊说,我这会儿去拜见卢师,抑或是请了卢公前来,只会给不想出仕的卢师添麻烦!而且……”
  他叹了一口气,很是沮丧地说道:“阿姊还说,要不是上一回咱们俩撞上了姚家大郎,说不定前相国姚公那道举贤疏,未必就把卢公列在最前头。”
第60章
家有长者,老而弥坚
  唐朝的官制除了爵位勋官,还有散官职官,算得上是极其复杂。便如同崔俭玄的父亲崔谔之,虽因诛韦后功第二封从一品赵国公,食邑一度达到五千户,甚至连亲王公主都未必能与之并肩,但散官不过银青光禄大夫,勋官上柱国,职官则是频频在中枢和地方调动,一直在三品和四品上下转悠,这对于满朝官员来说,却是正常现象。尽管乍一听少府监不算是太要紧的官职,御史中丞前头还有检校二字,但却表明崔谔之深受恩宠。至于崔泰之,工部虽在尚书省六部之中位居最末,但正当盛年再进一步却是必然的。
  因而,见崔俭玄说完这话,赫然是叹气加沮丧,杜士仪少不得安慰了他两句,见其精神不高,他便笑着打趣道:“别这垂头丧气的样子了,你这年纪接下来就不能在家里再吃闲饭了,只怕就要出仕。如今令尊正当任用之际,你在亲卫府补一个亲卫是轻轻松松的事。人家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还得从九品熬起,你这一有出身,可就是正七品上!”
  “那都是老黄历了!”崔俭玄轻哼一声,随即便似笑非笑地看着杜士仪说道,“谅你也不知道,如今亲卫勋卫翊卫里头的人,都是各家子弟另外塞人进去替代的,真要在那里头求进身,白首都未必可能!再说我这脾气,在禁中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否则当年去选了千牛备身,我祖母和阿爷阿娘就不用担心了。千牛备身都是选的高荫子弟,还得年少美姿容,不说其他,上次去给卢师下征书的李林甫便是其中之一,上朝的时候罗列御座左右,花钿绣服,衣绿执象,最是贵胄起家之良选。否则你以为那个李林甫就算是宗室子弟,能升这么快?”
  “原来你也知道你自己这脾气不好!”
  杜士仪笑着打岔,见崔俭玄果然立时就拿眼睛瞪他,忘了起头的忧思不乐,他少不得又说起了昨夜在毕国公窦宅的所见所闻。果然,被他这话题兜兜转转一绕,崔俭玄便把那些乱七八糟的情绪丢在了脑后,又是对窦十郎的胡腾舞评头论足,又是对姜度此人说三道四……好一会儿,他突然使劲拍了一记自己的大腿:“对了,你可知道,三师兄定下的未婚妻家里闹腾了好一阵子,前时更是染了重病,婚事一拖再拖,去岁年底竟是突然殁了,所以三师兄才一直没能回去。”
  裴宁?这位面冷心热的三师兄竟是如此时运不济?
  杜士仪正暗自嗟叹,突然只听得外间传来了一声咳嗽,紧跟着便是起头领他从二门进来的那傅媪进了门。她含笑施礼后,也不理会崔俭玄那恼火的目光,亲切地说道:“杜郎君,太夫人听说五娘子和九娘子多有得罪,因而请婢子前来相请杜郎君,道是要当面赔罪。”
  听说是祖母相请,崔俭玄这才面色稍霁,站起身后便笑道:“杜十九,祖母也是京兆杜陵人,虽说和你并非同宗同族,但同姓之间年长为尊,再说是我祖母,也就和你的长辈差不多!阿姊和九妹刚刚戏弄了你一回,我也正好去寻祖母说道说道,咱们一块去,难得祖母这几日精神好!傅媪,你先去回报祖母,我带着杜十九这就来!”
  既然齐国太夫人杜德身为尊长让人来请,崔俭玄也这么说了,杜士仪自然不好再推脱。好在他今天来除了那锦匣,也并不是空着手,怀中还有杜十三娘给他预备的两把桃木梳,也是峻极峰上那善做腌腊的樵翁因吴九之故得了一笔小钱,因而亲手雕琢送到峰下草屋的。想来崔家富贵,此物虽贱,却总比他费尽心机去备办什么厚礼强。此时此刻,跟着崔俭玄一路深入,他但只觉路途繁复,即便他记性已经算相当强了,走到后来也有一种脑袋发胀的感觉。
  “崔家在长安平康里和洛阳永丰里都建了宅,因而家中叔伯兄弟们常常都是两头住。六房同居,上下最是和睦……”
  崔俭玄一面说,一面指着那座渐渐近了的二层小楼,说着便露出了自得的笑容,然而下一刻,冷不丁一样东西当头掷来,他慌忙偏头一躲伸手一抄,见迎面那座二层小楼的台阶上,一个琥珀衫子石榴裙的少女正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再低头一看,发现手中赫然是一枚云子,他顿时咬牙切齿地说道:“杜十九,我提醒你一声,我那别的兄弟姊妹都好得很,只有九妹,你最好离远些!”
  阿姊至少还讲道理,九妹可是从来不讲理的!
  杜士仪刚刚只见过崔九娘扮成崔俭玄时连语气带神态全都是惟妙惟肖的样子,若不是言行举止中露出了些许马脚,他说不定真上当了。然而,此刻见其换上一身女装,果然丽质天生仍旧酷似崔俭玄,面上似嗔实喜,甚至还白了他们一眼方才笑吟吟地转身进了屋子,他又听了崔俭玄这话,忍不住斜睨了他一眼。
  说起来,身边这家伙若是换上一身女装……兴许也未必会露馅!须知如今这年头,可不流行穿耳洞戴耳坠这种损伤身体的事!
  崔俭玄若知道杜士仪此刻在想些什么,决计会跳起来掐死他,然而他既然不知道,进了屋子之后自然直奔居中榻上。见原本歪着的祖母杜德已经在崔九娘的搀扶下坐直了身子见客,他便恶狠狠瞪了妹妹一眼,紧跟着便快步上前,顺手把锦匣往一边高几上一放,随即搀扶了祖母的另一边胳膊,却是忿然说道:“祖母,杜十九还是第一次到家中做客,阿姊和九妹就这般戏耍于人!幸好杜十九火眼金睛,又不和他们计较,否则传言出去,我们崔家岂不是要被人笑话教女不严!”
  “我不过是看着十一兄陪伴在祖母身边抽不出空,这才勉为其难代你去见一见同门师弟,哪里戏耍他了?”崔九娘很是无辜地眨了眨眼睛,这才摇了摇杜德的胳膊道,“再说了,祖母,十一兄在长安洛阳这么多年,可一直都没交到什么朋友,得罪的人却不少,如今好容易有了合性子的至交好友,阿姊和我这当妹妹的自然好奇,所以才想借着阿娘和十一兄的名义去见识见识嘛。这见面胜过闻名,杜十九郎果然人品风仪尽皆出众,绝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
  好一个伶牙俐齿的丫头,这顶帽子扣下来,他要是再揪着之前的把柄不肯放,那可不就是小肚鸡肠的人了?
  见崔俭玄那一脸气急败坏却又被噎住的样子,想到这小子在外都是一张不饶人的刻薄嘴,杜士仪顿时明白崔俭玄这古怪脾气从何而来了。要是他有这样一个妹妹,没有坚韧的心脏和利索的嘴皮子,可不是消受得起的!
  于是,面对崔九娘那突然看过来的得意目光,他便仿佛没瞧见似的,对榻上的杜德深深一躬道:“晚辈京兆杜陵杜十九,见过齐国太夫人。九娘子想来也是一时年少淘气,故而才会女扮男装前来相试,不过是一场小小的玩笑罢了。还请齐国太夫人不要苛责了九娘子,否则杜十九岂不是要背上以大欺小之名?”
  此话一出,他果然便发现崔九娘那张酷似崔俭玄的脸上最初满是惊愕,随即就露出了深深的不忿。而在她另一边的崔俭玄则瞬间眼睛一亮,竟是笑得咧开了嘴来,一时连连点头道:“祖母,你看,杜十九倒是宽宏大量,大人不记小人过,如果换一个人,可就没那么便宜了!”
  杜德侧头打量着崔九娘,见其被一口一个年少,一口一个小人说得脸上涨得通红,凤目嗔怒地瞪着杜士仪,她这才不动声色地抽出了手来,正色说道:“九娘,你往昔在家中胡闹也就罢了,可今日杜十九郎初次登门,你和五娘做得着实过分了。而且最不应该的是,竟是还硬拉了二十五郎给你们打掩护!你如今年纪也不小了,你十一兄都知道读书习字练武,你也不能成天卖弄这些小聪明。你回房去,闭门思过十日。”
  见崔九娘满面不可思议,最终心不甘情不愿地答应一声,随即忿然起身离去,崔俭玄在最初的快意之后,想起从前祖母每每都要自己让着她,今天却突然大异从前,他不由得又迷惑了起来。然而下一刻,他就只见祖母突然招手示意杜士仪上前,一愣之下,他连忙亲自去把一具坐榻搬近了些。
  然而,让他更出乎意料的是,杜士仪甫一落座,杜德却看着他说:“十一郎,你去你母亲那儿一趟,就说是我说的,九娘今日不合胡闹,我拘管她几日。还有,让五娘不要一直纵着她妹妹。”
  打发走了不情愿的崔俭玄,杜德方才若有所思地打量着杜士仪,好一会儿方才说道:“虽说五娘和九娘确实是唐突了,但实则就连我也好奇得很,所以才纵容他们胡闹了一场,还请你别放在心上。十一郎从小便是我行我素不听劝的人,纵使我和他阿爷阿娘教训,也都是左耳进右耳出,不想出去一趟回来,做事不但不像从前那般随心所欲,就连读书也不比从前三心二意半途而废。”
  杜士仪哪里会把这种功劳揽在自己身上,连忙谦逊道:“都是卢师因材施教,再说十一兄天赋博闻强记,如今只不过是开窍了。”
  “嵩山悬练峰卢公确实是隐逸高士,有教无类,但杜十九郎你也不用谦虚,能让十一郎推崇备至的人,你是第一个。”杜德微微一笑,随即便说道,“说起来,先祖杜仁则杜公官居本朝上大将军,与你家先祖杜君赐杜使君,都在樊川置宅,虽非邻舍,可因为同姓同源,却颇也有些交情。没想到多年之后,两家后人还能因缘巧合结交。若非我这一年身体所累,一定会遣了十一郎回卢公草堂继续求学,一为明师,二为益友。”
  杜士仪带着杜十三娘在外这几年,除了视若亲长的卢鸿之外,别的长辈便再也没有了。此时此刻,见杜德慈祥和蔼,他惦记着心头那最大的顾虑,便忍不住开口说道:“太夫人,请恕我直言,既是太夫人希望十一郎继续跟着卢公求学,可否……”
  “十九郎可是想问,缘何不能设法使圣人收回成命?”杜德打断了杜士仪的话,见其沉默不语,她便坦然说道,“泰之虽则久在中枢,然则因诛二张方才跃居朝中前列,资历尚浅。而谔之亦是更显而易见,否则也不会以赵国公爵,而一直在外任上。清河崔氏家名清贵,然则论器重,不及姚宋苏诸相,论亲近,远不及朝中如楚国公霍国公等等近臣,若贸然行事,只会让卢公处境更加艰难。其实,此前为十一郎拜入卢公门下,原是我以为卢公隐逸多年,与世无争,兼且学问出众天下皆知,必然是最好的师长,如今看来,是我料错了。”
  “太夫人见谅,是我见识浅薄想左了。”
  见杜士仪起身深深行礼,杜德连忙抬了抬手吩咐其起来。等其再次落座,她便轻叹道:“如今朝中文武济济,论者皆以为是小贞观,圣人心中亦是如此想的。兼且高位之上都绝非尸位素餐的官员,这也是我一向觉得朝廷屡征卢公而不起,应当就会渐渐揭过去的缘由。却不想前相国姚公那一道奏疏,让圣人生出了求贤若渴的心思。毕竟,能让贤才悉列朝堂为己所用,正是圣明仁君的标志。”
  杜德对自己剖析得如此细致入微,杜士仪哪里还不明白这是存心点拨。因而,他定了定神便深深欠身道:“还请太夫人再指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