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校对)第1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571

  见贺知章此时此刻一本正经颇有个前辈模样,他又笑着向两人引见了秘书监徐坚,以及其他一众修书的修撰,直学士等等。他虽是宰相,但对于修书使这样一个能够奠定他文坛领袖地位的职司也看重得很,此刻竟是不忙着走,入座之后,又询问了修书的进展,兴之所至时就命人取来新修的一部南朝旧典,讲读批注讨论,只听四座妙语连珠,不多时就已经到了中午时分。
  之前韦礼特意说丽正书院的伙食比中书省门下省的还要好,杜士仪只以为他是随口玩笑,但等到菜肴一样样上来,他才知道,这一顿公务午餐确实丰盛。且不说葡萄酒和醪糟是作为例行供应,就连鹿肉、羊腿、兔肉,这些往日只有宫廷大宴上才会出现的,现如今都出现在餐桌上。而且,贺知章果然如此前徐坚打趣的一般,兴致勃勃地向王翰劝酒,两人喝了个不亦乐乎。
  而等到这位贺学士又转过来灌自己的时候,他不得不苦笑表示自己的酒量远不如王翰,可本打算浅尝辄止就告败退,却还是被贺知章连连劝饮了不少,好在总算没醉。于是,当张说午后回了中书省之后,下午亲自带着杜士仪和王翰熟悉丽正书院的贺知章,领两人看了那庞大的典籍收藏之后,就停下脚步笑看着两人说道:“总而言之,这修书其实和那些校书正字做的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大约就是,我们的品级比他们高!”
  这个总结……实在是精辟!
  大约是看到杜士仪和王翰的表情都很精彩,贺知章又得意地捋着胡须说道:“再有就是,我们比他们的学问要扎实,因而也不是都只看前人著书,注解上头自然要考证详细,抄书订正就只在其次了。陛下要修撰的,主要是《六典》、《文纂》,此外的,你们可以感兴趣自己整理。”
  赫赫有名的唐六典便成书于开元十年之后,到开元二十六年,说是李隆基和李林甫等人撰,实则是张说张九龄等人领衔,这一点自幼从父学金石训诂的杜士仪自然心知肚明。等他拱手谢过贺知章指点之后,王翰却忍不住说道:“照贺翁如此说,莫非这丽正书院的事情,是最清闲自在的?”
  “清闲自在,这四个字用得好!”贺知章哈哈大笑,随即却又脸色一板道,“不过,我得纠正你,日后贺翁这两字再不许提,我很老么?”
  他从鼻子里哼了一声,继而又嘿然笑道:“称一声贺兄,叫一声贺四明,亦或是直接叫我贺季真,什么都行,就是不许加这一个翁字!尤其是你杜十九郎!”
  年纪完全可以当杜士仪祖父的贺知章一背双手,竟是审视了杜士仪好一会儿,仿佛很想说老夫当年也有这年轻时候,但最终总算是忍住了:“杜十九郎,我看过你的诗赋文章,你的文词都相当出色,只一手字嘛,端正有余,风骨不足。听说你和张颠交情不错,学他固然好,可你不会喝酒,肯定写不出那飘洒不羁,不若趁着在这丽正书院修书的机会,好好练出和你诤谏封还一般的峻峭风骨来!”
第376章
贵主亲做媒
  唐六典讨论的是唐官制源流,从开国到开元初止,因而,所要查阅的各种典籍资料是一个相当可怕的数字。对于这种沉浸在书堆里的日子,有的人会甘之如饴甚至喜不自胜,有的人却会深以为苦。然而,能够被张说看中推举到这里来为同列的人,显而易见全都是同道。就连杜士仪也觉得这种清闲自由看书修书打发日子,好酒好肉管饱的生活大为惬意,一个月下来,他竟是发现自己仿佛有些胖了。
  真是养人的差事,怪不得引人羡慕!从前在门下省和万年县,尽管也都是半日休息半日工作,旬假休沐以及各色节假日多得令人发指,可劳心劳力的时候也不少,哪里像现在,连轮值都不用!
  而相处久了,他方才知道,那和贺知章一样,仿佛恬淡得只知道修书的秘书监徐坚,却同样是名门之后。其长姑为太宗徐充容,次姑为高宗徐婕妤,他自己娶的是当年侍中岑羲的妹妹,一度官居黄门侍郎,还是自己坚辞,这才转太子詹事闲职。而其姻亲岑家曾经一门三相,然则岑羲却因为党附太平公主,最终全家都被诛杀,他却奇迹般没有遭到太大的连累,左迁为外官后多年,又再度官居秘书监之职。
  贺知章那四明狂客的名声在外,闲来常常呼朋唤友去家中喝酒,得知杜士仪家里还有个怀孕的妹妹,他总算放了一马,不再一味拉着杜士仪凑热闹,而王翰则是成了他的座上嘉宾。而杜士仪趁着一次旬假时把杜十三娘和崔俭玄送去了朱坡山第,自己陪伴了杜思温一日后,又让他们两个在那里多住了一阵子。
  而趁着如今并非机要的悠闲,他去金仙观和玉真观的次数,也就不像从前刚刚官居左拾遗的那会儿寥寥可数。由于此前那段因缘,他虽不能和王容说什么悄悄话,但见见面打打机锋却已经能够光明正大了。一来二去,这一日午后他从丽正书院出宫时,正好遇见玉真公主一行,却被邀了同回玉真观。
  一进那座奉敕建造,富丽堂皇的玉真观,玉真公主便屏退了从人,只让霍清远远跟着,却是和杜士仪一前一后,往那座九曲木桥后的小楼行去。这是她往日疏解心情的地方,此刻走到九曲木桥中央时,她就开口说道:“张嘉贞罢相,我本打算试探王郎回京之事,却为高力士阻了。他对我说,刘子玄当世大儒,含冤死在安州别驾任上,可陛下却连追赠都没有。要想王郎回京,不啻是舍易取难。”
  刘子玄便是太乐令刘贶之父刘知几,品味着高力士这番话,杜士仪不得不承认,这个开元天宝年间最煊赫的宦官,确实是看得极准。他只能挑选合适的词语安慰了玉真公主几句,却不料玉真公主摆了摆手。
  “我并非只念着旧情,不过想最后帮他一把而已,没想到连这都力有未逮。我知道,他家中未婚妻已经由人送去山东济州与其完婚,今后他是有妇之夫,我自不会再与他有瓜葛。”说这话的时候,玉真公主的面上露出了深深的惘然,但随即便突然展颜笑道,“对你说这些,只是起个头。我受人之托来问你,你周围众人,大多不是家有妻室,便是儿女都不缺了,你便真的打算以克贵妻为名,一直这么单身下去?”
  不等杜士仪想出什么由头敷衍自己,她便摆手阻止道:“莫要学当年冠军侯说什么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你又不用打仗,再说了,你方才二十便已经官居左拾遗,如今又在丽正书院修书,前途不可限量,若不是那克贵妻三个字放着,多少人想着把女儿嫁给你。阿姊对我言说,玉曜虽有修道之心,可她不同我姊妹二人,纵使确实聪颖,能精通道典,可孤老终身未免可惜。你对她有过救命之恩……”
  玉真公主接下来的那些话,杜士仪全都没听清楚,他只觉得又是震惊又是荒谬,金仙公主这是托玉真公主做媒?老天爷,倘若他知道当初王容拜入金仙公主门下还能有这好处,倘若他知道上次愤而去救人,而后还受了一场惊吓,至今心有余悸,却能有这意外之喜,他是不是此刻应该仰天大笑三声?
  “杜十九郎!”玉真公主说着说着,也发现杜士仪竟是走神了,脸上表情说不清怎么古怪,她不禁开口喝了一声。直到杜士仪回过神来有些尴尬地赔礼,她顿时嗔怒地喝问道,“莫非你觉得我姊妹二人做媒没有诚意?抑或是,你嫌弃玉曜的父亲虽出身士族,却终究行商贾之业?”
  “我哪里敢。”
  杜士仪干咳一声,想了想这便利需得利用,但关节还是要先解说清楚。于是,他整理了一下头绪,这才诚恳地说道:“二位观主的一片好意,我自然知晓,可其中却还有些干碍。其一,须知如今张相国虽遭贬斥,我看似正春风得意,可曾经得罪过的人却非同小可,最要紧的是,我和玉曜娘子都曾经得罪过太子少保,祁国公兼驸马都尉王守一。此人睚眦必报,既然连那种卑鄙无耻的事都做得出来,而且丧心病狂,如今贸然谈婚论嫁,说不定会让他更加狗急跳墙。更何况……”
  这理由说得玉真公主不禁眉头紧蹙,而杜士仪这更何况三个字,顿时让她更生疑惑。这还有其他理由?
  “其二,我平生所愿,娶妻当娶知心知己,所以,倘若二位观主真有此意,不如稍稍提供方便,让我二人能够有时间相会相知。相知方能相得,相得方能相守。”杜士仪见玉真公主果然被自己说动了,心中暗暗道了一声抱歉,又再次拱了拱手,满脸诚恳地说,“而且,事情未成之前,还请二位观主万不可对人言。”
  “杜十九郎,我还是第一次见你这样……”玉真公主一下子卡住了,仿佛在思量该怎么形容他这闻所未闻的论调,“人家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和玉曜见都见过好几次,还要再相会相知,让那些恪守礼教的家伙听见,还不知道会怎么指斥你!不过……说得也是没错,若能得知心知意人,能够相守一辈子,亦是人生一大乐事。不过,拉着我们两个给你做挡箭牌,你好大的胆子!”
  笑骂归笑骂,可自己第一次做媒,得到的却是这么一个说不上是结果的结果,玉真公主仍然是笑得妩媚而明艳。等到邀了杜士仪进小楼饮茶,她便若有所思地问道:“丽正书院修书固然是美差,但耗日长久,你莫非打算长长久久在里头这么闲掷时光?毕竟,六典也好,文纂也罢,都不是那么容易修成的。”
  “此前升迁太速,这段日子我打算先沉一沉。”玉真公主不是外人,杜士仪便索性实话实说,见其果然在一愣之后,微微颔首表示理解,他方才继续说道,“而等到这段日子过去,我想出为外官。那时候以我的资历,为一县之宰应该已经够格了。”
  一县之宰,便是县令之职。在如今新进士的释褐官只能是县尉的情况下,能够做到县令,很有可能已经是等闲官员一辈子攀上的最高点,而杜士仪如此轻轻巧巧说出来,玉真公主却并不觉得奇怪。毕竟,左右拾遗若是一朝得罪贬斥出去时,往往也能得县令之位,更不要说杜士仪。然则县有赤畿望上中下,远近高低分得清清楚楚,去哪个地方,能够收获什么样的政绩,几乎是猜得到的结果。
  “你想去哪?”
  “还在思量,若是有了结果,必然会第一个告知观主。”
  “好,你若是敢和我打诳语,我就让你一辈子娶不上合心意的妻子!”
  等到出了玉真观,想到刚刚玉真公主答应了日后和金仙公主会腾出地方让他和王容“相会相知”,也就是等同于腾出地方给他们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约会,杜士仪忍不住长长舒了一口气,伸了个懒腰方才翻身上马。想起玉真公主言说,王容陪着金仙公主去城外别业暂居了,他不由得惋惜地摇了摇头,旋即才扬鞭说道:“走,回去!”
  人逢喜事精神爽,有了这样振奋人心的事情打底,杜士仪在丽正书院修书的效率何止一日千里。短短五六日间便将尚书省吏部的史料给查得七七八八,让贺知章惊叹不已。
  “照你这效率,岂不是短短三五年就能把这六典修齐?哎,你这小子别那么心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一点一点慢慢来,拖个三年五载,清闲快活地过日子……”
  正当杜士仪哭笑不得之际,背后就传来了秘书监徐坚的声音:“贺老也不要一口一个慢慢来了。圣人礼遇我等若此,已经有人看不下去了,中书舍人陆坚上书说,设置丽正书院靡费太大,徒劳无益,奏请免除。呵呵,没想到从前有人奏请免除拾遗补阙,现在竟连丽正书院都被人当做了眼中钉。”
  上次杜士仪被人半是挑唆半是情愿地写了一篇驳斥拾遗补阙当免除的文章,此刻听到类似的事情,他不禁有一种微妙的错乱感。而不同于那时候窦先等人挑了他出面,贺知章立刻就跳了起来。
  “陆坚,他当初也在诏修六典之列,后来没他的份了,他这分明是公报私仇!哼,看老夫我写一篇奏,把他驳得体无完肤!”
  “事涉丽正书院,我已经令人去禀报张相国。这等大事,张相国定然不会让人占了先去!”
第377章
世人皆羡清贵好
  尽管杜士仪对张说有这样那样的犯嘀咕,但他不得不承认,张说的确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事涉丽正书院,作为领衔此事的修书使,张说的反击有理有节。次日,他便请了李隆基亲临丽正书院,随即当着众多修书官员的面,他便提到了中书舍人陆坚的那通奏疏,旋即更是义正词严。
  “自古帝王于国家无事之时,无不广建宫室,蓄纳美人,贪图安逸。如今陛下舍此不为,唯独尊礼文儒,编纳典籍,所益者大,所损者微。陆坚之言,非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小利,不见大益,且有损我大唐天子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之豁达心胸!”
  李隆基本就对陆坚之言不以为然,张说这一通冠冕堂皇的颂圣之语说得他心花怒放,再加上秘书监徐坚献上了新编成的六典三卷,他翻阅之后连连点头,当即笑道:“朕既然建了丽正书院,自然不会因为一二人之言便贸然将其废黜,诸卿只管安心编书。此等文治大事,不啻于边功,且可惠及子孙后世,诸卿文名亦可万载流芳。今朕以此酒,愿诸卿马到功成!”
  天子敬酒,下头顿时一大堆人激动得满脸通红。如贺知章王翰这样酒量好的,自然趁机多喝了好些。而杜士仪见李隆基接下来笑容可掬地挨个官员探问说话,尽显明君风范,即便知道这位太平天子绝情起来六亲不认,他也不得不承认,作为实力派的演技超绝君王,李隆基确实是直追其曾祖太宗。因而,等到李隆基来到自己面前,他立时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陛下。”
  “说之特意要了你到丽正书院修书,如今已经将近两月,如何,你这个谏官可觉得无趣?”
  “回禀陛下,臣当初就喜欢抄书,如今但只见四壁典籍浩若烟海,只恨手不过两只,一日只十二时辰,只愁时光太少,手力有限,哪里会觉得无趣?若非张相国厚爱,臣一薄才薄德后辈,怎能与诸位前贤同列?”
  杜士仪在丽正书院虽只短短两个月,但徐坚贺知章等等就负文名的大儒文士,确实都对其颇为喜爱。因为杜士仪不但记性极佳过目能诵,而且常常请教,让他们多有一种达者为师的自豪,更何况为人慷慨大方,但有同僚家中喜庆,他绝不会漏过,因而一听他如此说,贺知章便抢着加了一句。
  “陛下,杜十九郎在此两月,早已乐不思蜀了。他死活求了徐老相借那些不甚要紧的卷宗,我们是看书,他是抄书,坐得住又沉得下心,甚为难得。”
  李隆基见徐坚等人亦是如此说,他面上不禁露出了一丝笑容。张说要杜士仪到丽正书院,他并不在乎目的,但也想看看杜士仪在这种文士贤达云集的地方可能游刃有余,如今证实如此,他也就释然了。含笑点头之后,他便信口吩咐了一句且用心修书,随即就转到了下一个王翰身上。
  尽管王翰也是并州名士,但李隆基既不熟悉,王翰也不至于在天子面前表现狂狷,因而不过是稍稍停留片刻。等到足足二三十人全部见完,众人恭送了天子离去,张说回转来之后,第一句话就是欣然说道:“有陛下今日亲临勉励,日后再无人敢说三道四!惟愿诸位全心全意修书,日后必有如陛下所言,万载流芳的一日!”
  能够沉得下心,耐得住性子,这是杜士仪前世里就练出来的,若非这股功夫,他也不会在数年前那场几乎折磨得他疯狂的病痛中生存下来。而丽正书院确实是一个磨练学问以及修身养性的好地方,而贺知章既然指点过他的字,他在抄书之余,自然更加倍练字。所谓柳骨颜筋,便是这两位楷书大家为后世人最最推崇之处,他当年抄书多,字确实算不得上上,如今沉下心来,周围又是一堆堆的各式大家,无论学问书法,自然而然都是一日千里大有长进。
  而杜士仪固然清闲,从去岁以来一直都是大小事情不断的朝中也一时风平浪静。顶替张说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的王晙,也顶替了张说从前的另一个职责,再次出为朔方军节度大使,加上此前一次次出镇朔方的经历,这位已经几乎成了货真价实的朔方王。而在各地覆囚的宇文融也同样不甘寂寞,各式各样的奏折连续不断地送回来,赫然仍是光芒四射的天子信臣。
  而那位马球赛上光彩四射,被天子称赞为横刀立马好男儿的楚沉,尽管昔日之事被人翻了出来,可既有天子嘉赏,旧日又确实是奋起为友报仇,本就最爱豪俊之士的王晙,便索性把人要去了朔方,美其名曰戴罪立功。于是,从去年绵延到今年耗日持久的马球赛,当盛夏过后再次举办的时候,顿时吸引了无数平民和贵介,人人都将其当成了最好的进身之阶。
  而主持者崔俭玄则是成了最幸运的那个,天子召见之后,释褐为左金吾卫兵曹参军事,专事马球赛事。尽管那只是一个职衔,如此超拜,真正的使职却是马球赛,可也不知道多少人对其啧啧称羡。
  “所以,人家现在都叫我马球参军!”崔俭玄坐在平日杜十三娘闲坐看书抑或晒太阳小坐的秋千上,托着下巴大大咧咧地说,“我倒想啐那些家伙一脸,有本事他们来当那马球参军试一试!我起初也觉得容易,可真正上手方才知道千头万绪,尤其是现如今圣人显然摘了桃子,这还得小心翼翼把此前种种投入和盈余摘出来,想想我心里还憋着火呢!窦十那家伙倒是羡慕我,可谁让他关键时刻没担当……”
  崔俭玄在那唠唠叨叨说着这些,在一旁背靠大树含笑听着的杜士仪不禁有些走神。转眼就已经是九月中了,竟是还有半个月就到了十三娘临盆的日子。眼看妹妹的小腹一日日隆起,眼看她的脸上渐渐洋溢着母性的柔媚光辉,想想当年那么一个垂髫女童,竟倏忽之间自己就要为人母了,他只觉得不可思议。因而,直到发觉眼前咫尺处仿佛多了个人,他方才一下子惊觉了过来。
  “嗯?”
  “又走神!你是不是编书编得疯魔了,最近老走神!”崔俭玄气咻咻地盯着杜士仪,满脸不得劲地说,“你当初多大的名声,可如今这一沉寂,几乎就没人记得你了!这修书的事情听上去又清贵又荣耀,可根本就是耗日持久,你又不是那些年纪一大把做别的事情都不行的老头,张说没安好心!”
  “怪不得三师兄担心你超迁太速不是好事,看来我真应该请三师兄再管教你一阵子。”见崔俭玄立刻愁眉苦脸,杜士仪方才笑呵呵地说道,“好心不好心的不去说张相国,修书的事情并不像你想的那样只有清贵没有其他,至少让我结识了好些值得尊敬的师友,再说有些事我心里有数。倒是你,走在外头别满身是刺。”
  “我又不是刺猬……”崔俭玄没好气地嘟囔了一声,可转瞬间就想到了即将生产的十三娘身上,一时忧心忡忡,“对了,十三娘下个月就要生了,稳婆那儿不会出问题吧?还有,这名字你说女孩你起,男孩我起,可我都想了二三十个名字了,怎么都觉得不好……喂,杜十九,干脆你都包办不成么?”
  听到这个即将当父亲的家伙如此不负责任,杜士仪顿时哭笑不得。这当口,他突然之间那边月亮门处,月影匆匆过来,扬声叫道:“郎君,崔郎君,金仙观玉曜娘子和玉真观霍娘子来了!”
  “啊啊,来得好!”
  崔俭玄竟是比杜士仪动作更快,一跃而起,一溜烟就跑出去了,看得杜士仪叹为观止。要是旁人,见这架势,指不定得心里犯嘀咕,却不知道崔九娘固然也常来探望杜十三娘,可因为她的性子实在是变得快,与其说宽慰孕妇,还不如说是常常添乱,倒是王容……因为他对玉真公主的那答复,如今那两位天家贵主是没事就派了人和霍清同来,让他相会相知,而杜十三娘不论是出于对未来嫂子的好奇,还是别的,常常留人叙旧,人走之后就会心情很好,闹得崔俭玄只把人当成是安慰妻子的宝贝!
  杜士仪在宣阳坊这座宅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用的仆婢不多,而杜十三娘早先便细细筛选考察过内院的每一个人,因而当王容陪着杜十三娘说了好一阵子的话,由秋娘领着来到了自己面前时,杜士仪便含笑问道:“今天又送了什么好东西来?自从十三娘待产,你三五日就来一次,十三娘高兴,我就更高兴了。”
  “金仙观如今除了我,再没有其他女冠相从,所以我到这儿来也便宜了许多,再说毕竟还有霍娘子陪着。”说到这里,王容想起之前金仙公主召了自己去,语重心长地说她托玉真公主做媒,而杜士仪又说了那样的话,她只觉得心情激荡难安,等到杜士仪伸出手来,她习以为常地拉着,等到了刚刚崔俭玄坐过的那秋千架上坐下,这才说苦笑道,“最近一见阿爷,他就逼问我意中人是谁。看他那架势,说不定我再不说,他就打算把长安城翻过来找。”
  “慈父爱女,人之常情。”
  杜士仪正思量该不该让王元宝有个心理准备。外间突然传来了崔俭玄的大呼小叫。连忙站起身的他快步来到了那边月亮门边,就只见这位崔十一郎人还没到面前,声音就先到了。
  “杜……杜十九……十三娘说……说肚子疼!”
第378章
舅舅
  早产!
  尽管两个匆匆赶来的稳婆仔仔细细查看过,说十三娘极可能早产,但却齐齐声称,只要处置得当,产妇身体又一向康健,母子都会平安,但不但崔俭玄,就连杜士仪和王容也是心中惴惴然。
  这个时代的婴儿生存率低,而母亲死亡率却极高,即便是达官显贵之家请得起最好的大夫,用得起最好的药材,有时候也难以避免那种最可怕的情况。因而,脸阴得吓人的崔俭玄几乎是咬牙切齿地捏着手中杜士仪硬塞给他的那一对铜球,而王容则立时派了霍清回去禀报玉真金仙二位公主,至于杜士仪,此刻坐在杜十三娘床前,想要安慰些什么,可素来伶牙俐齿,和人辩论几乎没落过下风的他,这一次却很是笨拙。
  “阿兄……”杜十三娘倒是更精神些。那一阵接着一阵的阵痛只是让她的脸色稍显苍白,却丝毫无损她那笑容。见杜士仪紧紧握着自己的手,她便反过来安慰杜士仪道,“稳婆都说了,没事,而且不会这么快就临盆,你让王家阿姊先回去吧。否则她要是一直留着,别人一定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