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校对)第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571

  已经年近六旬的他虽然素来健朗,可心力交瘁的情况下,渐渐就生出了一股说不出的疲惫。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终于看见高力士再次出来,却是到了自己面前后便神色复杂地叹了一口气:“张相国,地上冷,先回去吧。陛下正在盛怒之际,少时便会拟旨处分。”
  此话一出,张嘉贞就知道自己最担心的事情竟然发生了!倘若天子肯接见,那他至少能够痛陈前情,可现如今李隆基根本就不肯见他,足可见这素服待罪非但没有让天子宽大,反而更起了反作用!一时间,他只觉得心中切齿痛恨害他如此的张说,想要挪动膝盖竟是站不起来。直到高力士亲自伸手搀扶了他一把,他这才踉跄起身,一时腰板佝偻,何止老了十岁。
  “来人,先送张相国回去!”
  来时经过晋州,杜士仪宿的是客舍,而此次回程有王翰这个地头蛇在,拉着他同借了一处西域胡商的宅子,倒是既宽敞,又有美食,不用再逼仄得要和想见不想见的人都抬头不见低头见。白天的那一出杜士仪亲眼看见了,王翰亲耳听见了,提到的时候王翰本还有些愧疚,杜士仪突然冷笑了一声。
  “嘉贞相公之前任并州长史时,兴许确实对王六你礼遇赏识,但也就是礼遇赏识,而说之相公到并州之后,却力劝你应试制举,而后你官任正字不久,他一回朝又举荐了你任右拾遗。相形之下,嘉贞相公可对你没有多少照顾,甚至连见你却也少吧?亲疏远近,你自己斟酌。你又不曾落井下石过,雪中送炭却也力有未逮,愧之何为?王六,亏你也有着相的时候!”
  这一番丝毫不客气的话当头棒喝,王翰方才为之一震。尽管他可以说是之前自己豪放不羁,老说对做官没兴趣,因而张嘉贞方才不加引荐,可他在张说面前的表现也是一样的,张说却劝说引荐不遗余力。沉默了好一会儿,他方才筛了热热一杯酒痛饮了,继而重重放下杯子说道:“你说的是,大不了我届时相送一程,尽了心意就行了,别的本不和我相干!”
  次日清晨,杜士仪和王翰用了热气腾腾的汤饼,满肚子暖意融融分别前往门下省和中书省的临时办公地的时候,全都得到了一个同样热气腾腾新鲜出炉的消息——中书令张嘉贞贬幽州刺史,右金吾将军张嘉祐贬浦阳府折冲!面对这个消息,不止他们,随行文武上下全都明白,持续了三年的张嘉贞时代,就此宣告终结。
  暗中雀跃的人不少,如释重负的人不少,沾沾自喜的人不少,扬眉吐气的人不少……可是,失魂落魄的人却同样不少。尤其是当年为张嘉贞一朝简拔,被人称为令公四俊时呼风唤雨的苗吕崔员,除却不在这儿而是在长安主持今岁省试的考功员外郎员嘉静之外,其余三人在闻听消息之后,无一例外都是面如死灰。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自开元以来,宰相罢相有当年张说刘幽求那般直接贬于地方的,却也有姚崇宋璟罢为开府仪同三司,依旧在朝廷枢要,天子不时咨询政事的。如源乾曜罢相之后为京兆尹,宋璟如今也是官居西京留守,那都是但使天子回心转意,便必定会重新启用。相形之下,尽管幽州亦是东北要镇,幽州刺史并不算最严厉的左迁,可此去若想再回中枢,即便如张嘉贞这般自视极高,也觉得灰心无望。
  启程之时,除却苗延嗣三人,张嘉贞举荐过的监察御史韩朝宗和其他几个受过他任用的官员,其余再无相送之人。而苗延嗣见张说引荐的王翰亦是来了,一时按捺不住讥刺道:“王子羽来此何为?说之相公如今心想事成,你怎不去贺他将得中书令之位!”
  张嘉贞本就深恨张说,此刻听苗延嗣这一说,对王翰登时没有好脸色。然而,当初在并州长史任上,他终究对王翰颇多器重赏识,此刻便冷冷说道:“子羽自珍重,别为他人蒙蔽了!今日我赴任幽州,不知道何时方才回还,各位因我而起,恐也因我而黜,各自珍重吧。”
  眼看张嘉贞上马一鞭便风驰电掣而去,左右随从慌忙跟上,苗延嗣本想由王翰身上出气,此时此刻自也再次冷嘲热讽。就当吕太一亦是忍不住对张说的怨愤,对王翰口出恶言之际,却只听突然传来了一声讥诮:“子羽兄不过是得说之相公举荐,又不曾对张使君落井下石,苗中书吕中书连这等容人雅量都没有,怪不得为时论所讥!子羽兄,再和人同列,恐怕就有人忍不住要捋袖挥拳了,还是回去吧!”
  “杜十九!”
  苗延嗣一认出杜士仪,登时便瞪大了眼睛怒不可遏。尽管张嘉贞是因为此次张嘉祐事发方才被贬,可若非之前京兆府那桩逆谋大案时,其举荐王怡却捅了大篓子,哪会有后头这一连串倒霉事?更不用说杜士仪抢了他次子的状头,又令他长子苗含泽也和状头失之交臂,这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若是可以,他恨不得张口把杜士仪给吃了!
  “你居然敢来!”
  “我只是不放心子羽兄羊入虎口。”杜士仪极其贬损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施施然策马上前后到王翰身侧便笑吟吟地说道,“子羽兄莫非还要再耽搁?”
  王翰对张嘉贞有些不自在,但和其他人需没有瓜葛。此刻杜士仪既然出面解围,他上了自己的坐骑后便凌空虚抽一鞭,继而便嘿然笑道:“嘉贞相公对我固然有知遇之恩,但苗中书吕中书,你们可和我没什么瓜葛!今天我懒得和你们一般见识,若想舌战,来日我自奉陪!今天没工夫和你们磨牙,告辞!”
  两个八品的拾遗竟然在两个五品的中书舍人面前大放厥词,周围的人全都瞠目结舌,苗延嗣和吕太一更是险些没背过气去。可看着那绝尘而去的两人,他们彼此对视了一眼,心中却都生出了难言的苦涩。
  王翰显然得张说爱重,杜士仪更是源乾曜的红人,他们这些过了气的五品官,还能在中枢呆上多久?
第374章
小妹有喜,丽正修书
  张嘉贞罢相了。
  前朝也好,后宫也好,这都是天子车驾在回京路上,最大的一个话题。尽管用一记狠招斩断了武惠妃一臂,但接下来就诸事不顺,兄长为庶子求娶王元宝之女,却为御史所奏,时论所讥,最后匆匆为庶子结下一门亲事的时候,所请宾客竟然只有寥寥无几捧场,那种门庭冷落的架势,王皇后只听妹妹嗣滕王妃王氏提起,都觉得心寒。而此次张嘉贞骤然罢相,哪怕王守一和张嘉贞已经不像从前那样的亲厚关系,她也感受到了一股浓重的危机。
  “这还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见王氏说话时面露戚色,她便直起腰道:“不用慌,我还在后位呢!只要我活得比赵丽妃那个经常病得七死八活的活得长,便终究是太子的嫡母!更何况,我就未必真的生不出来!”
  十数年来一儿半女都没有,王皇后每每想起当年的高宗废后王氏,便不禁心有戚戚然。她话虽如此说,却更知道自己再无后路,遂一字一句地对妹妹吩咐道:“你回去之后见阿兄,对他说,无论什么样的秘方,都给我找来。死马当做活马医。当年三郎举事,若无我和阿兄,他也不能成事!但使我有子……未必不能如昔日武后故事!”
  这话就极其大逆不道了!然而,王氏也曾经耳闻目睹过这几十年来,一个又一个女人在朝堂呼风唤雨主宰天下,因而知道阿姊虽处境艰难却仍心志刚强,她便义无反顾地点了点头。
  嗣滕王妃退出未久,武惠妃就得知皇后姊妹屏退人密谋颇久的消息。尽管说的是什么无从得知,但她就算猜也猜得到和日前最大的消息有关。对于害得自己一度捉襟见肘的张嘉贞,她恨不得人直接被贬到岭南最远处去,而贪赃的张嘉祐最好也挨上一通杖责,尝尝那种苦痛是什么滋味。如今这对兄弟被贬,她舒了一口气的同时,不免便生出了几分希望。
  王皇后无子失宠,她则是有子,兴许她真的有可能如姑祖母一般,让武氏再度母仪天下!
  “瑶光。”见心腹侍女立刻上来跪坐于身侧,武惠妃便低声说道,“设法在张说那儿使一点劲。我未必要他亲近于我,但日后万一有事的时候了,至少他决不能不利于我!此人贪财,不妨投其所好!”
  长安未到,张说便如愿以偿地坐上了中书令之位。而他上任伊始便展现出了大刀阔斧的魄力,以之前太原府所设天兵军大武军等各处军镇不便扰民,且战力薄弱为由,请废黜,而于大同军别立节度,李隆基不出意外地准奏了此事。不但如此,张说更是援引太子詹事王晙任吏部尚书,相比张嘉贞一直都压着王晙不让动,此举顿时被人雅赞为有容人雅量,内外一片好评。
  等到天子车驾重回长安,已经是开元十一年三月的事了。这一年多李隆基先东巡洛阳,而后又最远到了太原府,汾阴祭后土,大赦天下重设北都太原府,再加上突如其来的张嘉贞罢相,张说取而代之为中书令,长安城中还闹过一场太极宫中都为人斩门闯入肆虐的闹剧,这一年可谓是处处多事。如今重新回来,杜士仪踏入自家在长安宣阳坊的私宅,看到崔俭玄和杜十三娘笑眯眯迎了上前,他竟是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好你个崔十一,这下子总算是明经及第了!”
  “那是,只要我下狠劲,区区明经哪里在话下!”
  见杜士仪和崔俭玄这一来一回说话很有意思,杜十三娘不禁抿嘴一笑,随即轻声说道:“别得意了,口试经义的时候你不是差点儿就给难住了?”
  “最终考中了就好,十三娘你别揭我的短嘛!”崔俭玄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这才突然笑着又伸出了两根手指头,“而且这次是双喜临门,杜……咳咳,内兄你且猜猜另一桩!”
  杜士仪知道崔俭玄喜欢卖关子,只不过捋掉了张嘉贞,他心情不错,当即若有所思地问道:“是你已经授官有望?不是……那是你最近马球赛又有了什么进展?也不是……那是你家九娘和王十五郎的婚事定了?竟然还不是……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究竟是什么你直接说吧!总不成十三娘已经喜结珠胎,你要当阿爷了吧?”
  最后一句他是实在猜不出来随口一说,可看到崔俭玄那目瞪口呆的样子,还有杜十三娘那俏脸绯红,显然默认的表情,这次变成了他瞠目结舌,竟是失声惊呼道:“居然这么快!”
  “阿兄!”
  杜十三娘又羞又恼,张口喝了一声,见杜士仪猛然间反应过来,竟是哈哈大笑,她只觉得心头又是欢喜,又是惘然。欢喜的是自己嫁入崔家不久就传了喜讯,丈夫高兴,婆婆和小姑们必然也会高兴,可惘然的是兄长还不知道何时方能和意中人修秦晋之好。于是,她纠结了好一会儿,这才嗫嚅说道:“阿兄,到时候若是孩子平安生下来,不论男女,你给他起个名字吧。”
  尽管知道杜十三娘一片诚心,但杜士仪还是立刻摇头:“胡说,这是崔家的嫡脉,你阿兄怎么能越俎代庖?”
  “这有什么,如今阿爷不在了,阿娘总不会干涉我的事,只要你起的名字好,我用了,旁人谁能说三道四?”说到这里,崔俭玄立刻洋洋得意了起来,“杜十九,你要做舅舅啦!你可得抓紧时间,否则等日后我和十三娘的儿子女儿生了一堆,你却还一个人,那时候可太丢脸了!”
  “崔十一!”
  杜士仪被崔俭玄这口气给逗乐了,见杜十三娘微嗔薄怒地瞪着崔俭玄,而后者立刻打躬作揖道歉赔礼,他不禁只觉得那种在朝堂诡谲政争中也不知道浸染了多少墨汁的心,竟透出了一股清新温暖的气息来。等到问出如今杜十三娘已经怀胎三月有余,算算日子,竟仿佛是在回京途中怀上的,他不禁面色古怪地看着崔俭玄,好一会儿方才叹道:“你这家伙,福气真是一等一的!”
  崔俭玄的福气显然并不止这一丁点,如今三月开春,万物复苏,而天子已经回到了长安,他挑唆窦锷去奏了马球赛决胜赛的事,正巧天子得知武惠妃又怀了身孕,一时间自也喜上眉梢,当即吩咐便在大明宫东内苑举行,竟是带着众多妃嫔并皇太子临场观瞻,此外就是诸多文武百官临场,杜士仪这个左拾遗也在其中。
  因天子言说今日不按官阶,随处可坐,杜士仪本和王翰裴宁韦礼等人一处观战闲谈,可还没等他在韦礼那啰嗦的盘问下说到张嘉贞罢相的细节时,突然只听得一声君礼,他抬头一瞧,却见那边厢张说正在不远处向他招手。对于这位新晋的又一位张相国,虽则他在太原的时候打过不少交道,此次也没少推波助澜,可对于刚愎自用什么都挂在脸上的张嘉贞,他反而对张说更加警惕,整理了一下心情方才起身迎了上去。
  “相国。”
  称相国,而不是张相国,这自然是语言艺术。如今朝堂上又是三相,源乾曜为侍中,张说为中书令,而王晙又在前几天转任兵部尚书兼同中书门下三品。因而,张说对这个称呼自然甘之如饴,面上越发和颜悦色。
  “君礼如今任左拾遗已经一年有余,上封谏诤无不恪尽职守,陛下每每提起,亦是赞赏有加。你本为三头及第,文辞雅丽自不必说,而陛下此前建丽正书院,聚天下才学之士于其中修书侍讲,令我为修书使总揽全局,你可愿以本官入内供奉否?”
  所谓以本官入内供奉,就是以正八品左拾遗之衔,入丽正书院修书侍讲,后者和宇文融的覆囚使一样,其实是使职。而左拾遗的本官事务,他就不用负责了。杜士仪正在沉吟之际,张说又笑吟吟补充了一句:“王翰王子羽我也一并问了,他倒是颇有兴趣。如今身在其中的还有会稽贺四明,他当年可也是有名的状头!秘书监徐坚亦是与刘子玄齐名的大儒了……”
  张说一张口就是一连串耳熟能详的名字,杜士仪不禁暗叹如今这文坛之中的人才济济。想到张说亲自示好,他若拒绝必然会被人觉得是不知好歹,更何况自己风头出尽,去修书也不是坏事,他遂拱手谢道:“得相国爱重,自不敢辞。若不以我才疏学浅,愿从学于诸位前辈。”
  张说本就觉得杜士仪十有八九会不答应,此刻顿时喜笑颜开。正巧此刻场中那一骑黑马上的楚沉挥杆重击,就只见那鞠球犹如流星一般直入球门,两边看台顿时传来了震天彩声,其中甚至有当今天子李隆基亲自高呼好球,他在这种激烈的气氛中,不禁更觉心情舒畅。
  “好,那我便与源翁去说,请他割爱于我。”
  见张说背着手含笑离去,杜士仪回座之后,韦礼自然最八卦地第一个询问,当得知张说竟是请杜士仪入丽正书院修书,他立刻露出了殷羡的表情:“好差事啊好差事,陛下听说一回来就去丽正书院整整三回,比其他地方都多!更何况事情清闲,俸禄优厚,就连伙食都比中书省门下省的寻常官员好!”
  裴宁此前和韦礼同留长安,因为杜士仪的关联,来往也渐渐多了些。此刻,他斜睨了一眼韦礼,很想说你个吃货,可总算还硬生生忍住了。看了一眼含笑不语的王翰,他便点头道:“去修书也好,长学问。只内中不但全都是饱学之士,而且也大多酒中豪客,你可别被带坏了!”
第375章
酒中豪客饮中仙
  丽正修书院始建于洛阳乾元殿,也就是如今再次复名的明堂。可早在高宗年间开始,大唐天子便始终来往于长安洛阳两都,大量典籍固然不会跟着两头跑,但以大唐的国力财力,在两京都有规模庞大的藏书,其中属官大多数是天子近臣,跟着来往于两地自然就无可厚非。所以作为词臣,丽正书院的官员自然也是随侍天子往来于两地。
  既然张说引荐杜士仪去修书,源乾曜这个侍中思忖之后也就同意了。张说不比张嘉贞连面上功夫都不做,一味咄咄逼人,上任中书令以来对他颇为敬礼,这点面子他不得不给。更何况当今天子在文治武功上全都雄心勃勃,他也乐得让杜士仪这个福将多多出彩。
  于是,此前赴洛阳上任为左拾遗的杜士仪,如今回到长安,还是第一次跨入大明宫中那座更为恢弘轩敞的门下省大院,结果也是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在这儿完成自己身为左拾遗的职责。不管此前和他是交好还是疏远,得知他要去丽正修书院修书侍讲,窦先同僚们自然全都表现得甚为热络,甚至窦先还头一个提出要替他办个庆祝宴。却不过这盛情,杜士仪自然只能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下来。
  这一庆祝,他便是直到傍晚方才回到家里。被灌了好些的他头重脚轻,甚至连怎么上的床都不甚了然。直到一觉醒来,他有些茫然地睁开眼睛,这才意识到昨天晚上那些公报私仇的家伙有多可恨!
  他身边这些人的性格本就多姿多彩,有卢鸿卢望之那样恬淡名利的,有宇文融李林甫这般热衷上进的,也有崔俭玄这样推一推动一动的,还有裴宁韦礼这些,更多是为了家族……想着想着,他不禁揉了揉眉心,看了看身上那整洁一新的衣衫,他突然扬声叫道:“来人!”
  “郎君有何吩咐?”进来的正是月影,见杜士仪坐起身趿拉着鞋子要下榻,她便连忙上前去服侍,待到近前又想起什么,遂笑吟吟地说道,“好教郎君得知,崔郎君和娘子昨日搬过来住了。因郎君大醉,一时也来不及禀告。”
  这一对小夫妻回来住了?而且还是杜十三娘怀孕的当口?崔十一搞什么鬼!
  杜士仪正有些恼火,就只听外头一个咋咋呼呼的声音:“杜十九,起来了没有?你可是要天天上早朝的人,别偷懒,误了时辰那可是不得了的!”
  “还不到要你提醒我的时候!”杜士仪给气乐了,叫了人进来之后,发现杜十三娘并没有跟着,他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你这小子,怎么好好的突然住到这儿来了?要知道十三娘才刚有喜讯,到时候你阿娘不会怪你?更何况你四伯父那人可不好打交道!”
  “所以我才借口十三娘身子渐渐重了,娘家清净没人打扰,回来躲清静啊!”崔俭玄理直气壮地搬出了这个最神圣的理由,见杜士仪一时哑然,他又可怜巴巴地说,“再说,九娘也跟到长安来了,你不会忍心让我和十三娘留在那儿给她欺负吧!”
  “九娘兴许会欺负你,可总不会对十三娘这个有了身孕的嫂子如何!你呀,分明还是不愿意在崔家成日里看着人来人往。”杜士仪就算知道崔俭玄不过是装可怜,可实在忍不住点穿这家伙的不良居心。眼见崔俭玄连连点头承认了,他方才无可奈何地说道,“留下就留下吧,不过可记住,别让十三娘多操心,你给我把人伺候好了,否则我唯你是问!”
  多出了这个小小的插曲,这一日踏着春日朝阳赴大明宫早朝的时候,杜士仪难免心不在焉。又是庆幸自己一直留着杜十三娘晚嫁,等到分娩总比那些太过年轻的女子容易,又是感慨自己转眼之间要做舅舅,到时候新生的孩子不知是男是女,该起个什么好名字……就在这些杂乱的思绪之中,他亦步亦趋跟着别人排班行礼,等到散去的时候,今天朝会上究竟说了些什么,他是半点都没注意。
  而下朝之后,身为修书使的张说就亲自带着杜士仪和王翰去了丽正书院。丽正书院位于紫宸殿西边,比光顺门和之外的中书省和门下省还要更加靠近内朝。当杜士仪和王翰从大门进去,经过那长长的甬道,沿着台阶进了最高处的建筑时,他就听到内中传来了一个嚷嚷声。
  “这一册从前是谁校的,错漏百出不曾订正不说,加的批注更是不知所云!永徽三年……唔,都是不知道死了多少年的前辈了……算了算了,要是现在的,我先灌他二十杯再说!”
  “贺兄,你这酒量就别提了。听说新来的右拾遗王翰王子羽也是一位酒中仙,你若有兴致,灌他就是!对了,左拾遗杜士仪年轻气盛,酒量说不定也好得很……”
  这人还没到就听到别人在编排自己,而且说话的一个听着仿佛已经六十开外,另一个沉稳的也足有五十余,杜士仪看了一眼王翰,就只见他听得一个酒字,目光立刻闪闪发亮,仿佛遇见了知己似的兴奋。而张说也没料想正在门口就听到了如此谈话,即便知道内中人物性格如他,也不禁重重咳嗽了一声,待到其中人都安静了下来,他这才首先跨过门槛入内。
  “张相国!”
  这大殿之中大约十余人都纷纷上前行礼,其中领头的两人,左边的发间银丝毕现,看上去竟仿佛比张说年纪还大,而右边的那个则是五十开外,其余的或年轻或年长,四十左右是主力军,如同王翰这样三十开外的,则是少之又少,杜士仪这刚刚年满二十的,自然成了鹤立鸡群的人。
  “这是四明狂客贺学士,他可是酒中豪客,书法诗赋皆为大家,若非这丽正书院顿顿置酒,他还未必愿意在这儿修书。你二人虽是后进之中的佼佼者,可也不妨多和他这位老前辈请教请教。”
  贺知章比张说更年长数岁,虽则因为年过四十方才得中进士科状头,在朝堂上的品秩从多年前开始就远远及不上张说,但这并不妨碍其在文坛上的翘楚地位,张说乐得尊崇其几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