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校对)第4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5/430

  郑和如今的光景虽说不比永乐年,但他毕竟是资格最老的那一批人,至今内官监也不曾提拔上其他的太监来。只不过,这座宅子却只有三进,上上下下的人也不过二三十口,其中好些都是他收留在身边的下番官军子弟。养子郑恩铭如今已经三十出头,娶了妻生了孩子,还蒙恩授了世职,一直都跟着郑和出海,可没想到这一次竟是这样回来。
  此时此刻,见王景弘陪着张越从屋子里出来,刚刚被郑和打发出来,只得在外间来来回回转圈的郑恩铭立刻迎了上去,张了张口却又觉得问病情不妥当,于是赶紧话题一转道:“多谢张大人来瞧父亲,家里乱的很,也没什么可招待您的……”
  刚刚郑和向张越郑重托付那些事情的时候,一旁的王景弘听着听着就愣住了。他当然不是为了郑和居然撇下自己去托付别人而恼火,他自家人知自家事,他是半路净身入的宫,又由于长年在海上,除了郑和张谦杨庆等寥寥几个老的之外,几乎没什么亲近的,甚至由于某些缘故连干儿子或者是徒弟都没收。眼下郑和若是真有什么三长两短,张谦人在广东不会挪窝,杨庆因为吴中的事情吃了挂落,也病得半死不活,他就只剩了孤零零一个,日后会是什么下场都不知道。因而,郑和托付到最后,连他的事情也求恳了张越,他心中自是感念。
  因而,听郑恩铭还要说这些,他便打断了那话:“客套话就不用说了,张大人又不是外人。”
  不是外人?郑恩铭虽说在南京时见过张越上了几回门,可知道养父和这位的交情决计算不上十分深厚,可这会他视作长辈的王景弘这么说,他也不敢辩驳,于是便垂手而立。
  见他这副光景,又看到王景弘长叹一声别过头去,张越想起了刚刚说话都吃力的郑和,一时有些怅惘。他也不知道,究竟郑和是在远洋航行中故去的好,还是在完成航行衣锦还乡的时候故去的好——只是他唯一确定的就是,郑和的那份完整海图如今绝不会重蹈史书覆辙被付之一炬,他必定会将其与其他舆图一样仔细保存在兵部的职方司图库中。
  “郑公子还请多多宽慰郑公公,不要去想那么多,他多年远行海外扬我大明国威,这份功劳不亚于开疆拓土,朝廷总不会忘了他的,皇上也必定还有封赏。如今只要安心养病就是,要知道,他如今不过才五十出头,正当壮年,想那些事情还早。他托付我的事情不用担心,我既然已经承诺,那就必定为他一一办到。”
  郑恩铭不知道郑和把什么托付给了张越,听他这么说立时拿眼睛去看王景弘,见其面露欣慰,便知道这必定是父亲惦记的大事,忙躬身谢过。等到他和王景弘一起把张越送出了门,他方才回过神来问王景弘,得知其中内情顿时大吃一惊。
  “王叔叔,这是不是……张大人毕竟是皇上器重的文官,托付他这种事是不是太为难人了?毕竟父亲的身份向来为朝中文官轻视,若是由此再引发什么波澜……”
  “这点本事要是没有,他也就不是年不过三十便跻身部堂的张越了。放心,这点事情你父亲还有分寸,而且,若不托付了他,那些事情还能托付谁?你也是出过海的人,该当知道若是把他们困在陆地上,便犹如龙游浅滩,久而久之便全都废了。张越是当初就力主开海禁的人,如今到了这一步,他这个当年就支持过咱们的就更不会撂开手旁观了。”
  相比如释重负的王景弘,懵懵懂懂的郑恩铭,离开郑府回家的张越却是思绪万千。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当初永乐皇帝朱棣在他面前驾崩的时候,他便有一种说不出的怅惘,毕竟,便是这位帝王给了他一展所长的机会;如今,被后人赞誉备至的郑和眼看着也是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托付后事时糅合着狂热和平静的眼神深深刻在他脑海里;而无论是那些名臣将相,也一样有那一天,他能做的便是经营好现在,然后尽力教导子孙能够面对不可测的将来,仅此而已。
  此时尚未到一更三点,张越又在郑府用过了晚饭,因而也不忙急行,只是策马在路上缓缓走着,在肚子里思量着该怎么打点奏折。如今杜绾正在坐褥,就算没有母亲的警告,他也不敢胡来了,而找父亲去帮忙自然是可以的,但父亲成日里也不是光闲着,他总不能让人帮忙看着润色,至于老岳父就更不用说了……今日弘文阁中决议一出,只怕巨大的压力就会顷刻之间压在杜桢的身上,他这点小事自然不能再拿去让人烦心。
  三保太监的封赐容易,神威卫的编制保留也容易,哪怕是继续维持那些小中大型号的神威舰,也比想象中简单得多——唯一的问题就在于,这么一支舰队的维护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倘若没有一定的功用,那么他在位当权的时候,兴许不会有什么反弹,一旦他失去了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一定会有人借口开销大等等将其裁撤掉,那时候就连海图也未必保得住。
  “大人,大人,起更了!”
  听到背后传来的这个提醒声,张越回过神来,听见果然是起更的梆子声,他便不再思量这些,轻轻一抖缰绳加快了速度。果然,沿途行去,路上已经有巡夜的五城兵马司军士开始出动,而各处主要路口的大栅栏也已经摆了出来——这是他几天前提出的建议,一来是因为京城入夜窃盗频发,二来是因为他终于想起了前世北京有名的大栅栏典故。据说这些天下来,贼盗一流果然是减少了三成,也算是他的一大贡献。毕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时代,除了那几个上古圣人的时候,他的记忆中也只有父母经历过的那个时代。
  那时候人心淳朴是一个原因,人人几乎都是精穷则是另一个原因。
  等他回到了家里,夜禁的锣鼓声已经是响遍了全城。去探妻子的时候,他决口不提朝中事,倒是把虽未足月却还算是精神的女儿抱起来摆弄了一番,继而便招来张赴和静官询问了课业进展,又去看了看端武和三三四四,去父母那儿问了晚安,这才回到了书房。往来书信的事情除了父亲张倬荐的幕僚之外,就是张倬打个草稿,琥珀誊抄,因而他倒是省了功夫,这会儿坐在那儿,任由连生的小儿子连小青在那儿磨墨,他便在心里打点着腹稿。
  他的文章功底是跟着杜桢磨练出来的,讲究的是一气呵成,因而打点好了之后,他便饱蘸浓墨奋笔疾书,不多时便已经写就了两张小笺纸。还没完全写完,外头就传来了一阵轻轻的叩门声,紧跟着便是连生的声音。
  “少爷,宫中有位小公公来了,捎带了一封信,什么话都没说就走了。”
  张越闻言一愣,随即便冲着连小青点了点头,就只见那个才九岁大的小家伙忙一溜烟上前去开门,却也没放父亲进来,而是双手捧着那封信就反身回来,恭恭敬敬地递到了他的面前。他接过来启封一看,脸上就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笑容。信上只有寥寥几个字,也瞧不出什么笔迹,仿佛只是两句闲话,但张越随手用墨水一涂,中间就显出了白色的字迹,说的却是一个让他大为满意的事实。
  傍晚皇帝又召见了越王,定下来越王七日后就藩!好在宫中有个曹吉祥在,否则单靠别人想着的时候来卖消息卖好,那就没那么容易了!
  接着消息的张越并没有耽搁,很快就重新坐下来写奏折。好一番功夫之后,总算是炮制了一篇还算能看的文章。将这份东西收好封口,又写上自己的名字,他便撂在了桌子上,预备明早送去通政司,结果正站起身准备回房歇息的时候,门外竟是又传来了连生的叩门声。
  “少爷,张大哥回来了,说是有急事!”
  张家上下姓张的下人极多,但能够让连生叫一声张大哥的却只有一个,因而张越忙吩咐把人叫进来,又将已经有些困得打呵欠的连小青交给进门来的连生带了回去。等到张布进来,他摇手示意不用行礼,又指着椅子让其坐下。
  “出什么事了?”
  “夜禁城门落锁前刚得到消息,南京那边刑部尚书赵羾遭了弹劾,说是为官懈怠,李庆尚书也被人弹劾滥用私人。”张布说话言简意赅,见张越一下子眉头紧锁,他便毫不迟疑地又开口说道,“是暗线得到的消息,上书的是都察院监察南直隶的巡按御史,不是京里,而且南京都察院也有插手。这是摘抄下来的奏折原文,请少爷看看。”
  能够把御史的奏折抄出原文来,这是都察院左都御史顾佐都做不到的事,但在朝中,却不止张越一个人有这本事,只别人决计想不到年纪轻轻的他有这本事。此时此刻,他接过张布递过来的那张纸,从头到尾一看,脸色立时沉了下来。尽管已经隔了好些日子,但奏折上援引的某些词句他却记得清清楚楚,那分明是他口授让静官写的,没想到竟会出现在这上头。
  “没想到当初不过一招闲笔,这会儿居然用上了。”
  张越眯着眼睛想了想,从刚直冷硬的李庆想到了圆滑变通的赵羾,随即又想到了朝中如今的格局。眼下的六部尚书之位足足空出了三个,而有资格升任的不少,但要论起资历人望来,恐怕没几个人能比得上远在南京的那两位老尚书。若是能把人参倒了,顺便还能捎带上他,想必有的是人乐见其成。况且,今天那政令宣布的当口,别人也算准了他自顾不暇。
  事情自南京而起,又是在这种时候,除却退出内阁就任南京礼部尚书的大学士张瑛,再不会有别人。
  “这事情幸亏你察觉的早,要是晚了就不好办了。”想到杜绾如今正坐褥,张越就对张布说道,“这些天你先把事情报到老爷那儿去,他自会有计较,如这样的大事,你就直接报给我。此事你暂不需要做什么,且小心留意就行。”
  “是。”
  张越又嘱咐了几句,就送了张布到门口,等人已经离开了,他手里捏着那张纸,却没有回书房,而是吩咐呆在外头没走的连生锁好书房,自己则是沿着夹道慢慢朝屋子走去。陈山在京师管着内书堂都会玩出那种把戏,直接被发落到南京的张瑛又怎么会甘心?朱高炽登基之后立马将黄淮调入了内阁,可黄淮却是在宣德初年就致仕了;朱瞻基登基之后撤了弘文阁,将杨溥调入内阁,杨溥不哼不哈低调地站稳了脚跟,而高调的张瑛陈山却是进得快出得快,心有不甘也是自然。只不过,有些事情,不是不甘心就能做到的!
  入夜的十王府胡同异常寂静,陈留郡主府也早早闭了门。朱宁在套间暖阁中看着两个孩子睡了,这才起身回了隔壁自己的屋子。见应妈妈正坐在灯下做针线,她便上前笑道:“家里有的是针线丫头,妈妈怎么还亲自动手,别熬坏了眼睛。”
  “郡主这样的金枝玉叶如今都还动了针线,我给小主子做些活计又算得了什么?”冯妈妈笑眯眯地咬下了线头,又看着那颜色鲜亮的肚兜,因笑道,“夏天就要到了,到时候戴着这鲜亮颜色的肚兜,看着更像是画里的金童玉女……”
  话还没说完,朱宁就听到外间仿佛有人轻轻叩门,忙开口唤人进来。那丫头进门之后屈膝一礼,随即就双手呈上了一封信,又轻声说道:“郡主,这是夜禁前刚刚送进城的,说是荥阳郡主仪宾……故去了。”
  “六姐夫?”
  朱宁闻言一怔,随即想到了姐姐之中唯一嫁的还算如意的荥阳郡主,不禁有些怅惘。即便是那样美满的夫妻,依旧是抵不过时间么?
第九百一十九章
天下公心有几人
  自打这一年年初开始,先是南京地震,随即又是北京地震,接连两个月大小地震的次数不下于七八回,这其中多数只是房子晃动未曾伤人,但造成的惊吓却决计不小。再加上宣德初年的时候就曾经这么闹过,因而朝中原本已经消停的迁都论渐渐又被有些人抛了出来。毕竟,在众人看来,金陵本是大明根本之地,比起如今的京师要重要得多。
  可这事情当初在三大殿火灾的时候就曾经闹得沸沸扬扬,后来言官加罪流放,事情不了了之,如今没有那么大的声势,朱瞻基不过是疾言厉色训斥了几个人,事情也就压了下去。可紧跟着,就有人提出南京官玩忽职守的事情来。这其中,赵羾因为酒醉之后曾经写错过公文,李庆因为执掌兵部而没能管束住一拨闹事的军汉,于是也遭到了弹劾。不但如此,还有一位最是大胆的御史直接引用了两封私信上的内容,一时间,久已淡出人们视线的那些南京官,一下子再次出现在了朝臣们面前。
  如今南京那边除了几位尚书之外,还有已经致仕的张本郭资等好几位老尚书,可算得上是真正的养老大本营。相比那些已经是给闲置的人来说,李庆却是因为屡次劝谏朱瞻基少游猎而让年轻的皇帝心生厌恶,所以,相较于弹劾赵羾的,冲着李庆的还多些。毕竟,当初李庆在工部兵部等好几个衙门干过,生性严苛得罪了不少人。可未曾料到的是,铺天盖地的奏章入了宫之后就没了下文,等好几日之后总算是经内阁再次流出的时候,上头却是多出了不少措辞严厉的朱批。至于那个最初最是出挑的御史,直接就被贬去了琼州府。
  就在新人们想把老人们扳倒,切切实实地腾出位子的时候,越王却没熬到尘埃落定的这一天。他怎么也没想到,王府还没造好,自己竟是就要凄凄惨惨戚戚地被赶去就藩了。进宫辞别张太后这一日,他做足了姿态又是叩头又是流泪,可换来的只是母亲的摇头叹息,最后不得不在西垂的落日下拉着长长的身影离宫。偏巧就在快到东华门的时候,他迎面遇上了正从文华殿出来的张越。这一打照面,两双眼睛目光对视,一下子便擦出了火花。
  大明的藩王比起唐宋的亲王来说,无论地位还是其他待遇都是高了不止一筹,因而张越很是一丝不苟地行礼拜见,然后便退到一旁让路。然而,越王却并没有就走的意思,而是径直走了过来,因笑道:“张大人,说来也巧,你名字里有个越字,本藩的封号中也有个越字。也不知道是不是朝中一山不容两越,你从交阯回来不到一年,本藩就要去就藩了。”
  越王身后还有太监,张越自己身边也有个带路的小宦官,因而那些剑拔弩张的话很不适合这时候拿出来说,他心里一合计就想起了杨士奇等人当初给自己取表字时说的话,于是就不紧不慢地说:“殿下此言说笑了,其实撇开越字所表的地名之意不提,有道是物极必反,水满则溢,这越字便有些过犹不及的意思,所以杨阁老和二位沈学士当日给我取表字的意思,便有意取了元节,便是要我能够有始有终,好廉自克,所以,哪有什么一山不容两越之说。”
  要比学识,越王虽是如今还加派了两个训导,很早就出阁读书,但他本就是金枝玉叶的藩王,哪会花那么多功夫在这些事情上头。因而,被张越一句话堵了回来,他便只有狠狠剜了张越一眼,随即方才语带双关地说:“张大人年纪轻轻便官居三品,放眼古今都是少见。只太过显眼不免成了众矢之的,秉政时还请多宽和一些,不要有失仁恕之道。”
  这样的话张越自然是含笑领受,然而,当远远望着越王在一大群太监的簇拥下出宫的时候,他心里却知道,除非是出现大变故,否则,这位天子一母同胞的弟弟是回不来了。他曾听说过史书上英宗即位还出现过变故,道是人人都说太后想立襄王,但后来仍是英宗登基。而在大明的制度下,幼主对于整个天下绝不会产生什么好影响,所以当务之急与其说是那些变革,还不如说是让朱瞻基能够好好活下去。
  他已经写信给冯远茗了,可问题是没把握是否能找到这位,也不知道这位曾经当过太医,如今又在广袤的草原上行医救人,甚至被誉之为圣医的大夫,有没有什么突破性的心得。
  越王和张越的一番言辞交锋既是在宫里,自然很快就传入了朱瞻基的耳中。这三言两语别人听着不过是越王对张越有些不满,亦或是对离京就藩满腹怨气,可皇帝自然不会简简单单就这么看。就在日前,东厂刚刚报上来说,陈山在去岁年底时的那场变故中,颇有些可疑的举动,他虽不曾召人来当面质问,却也留心了不少。这些天南京都察院的弹劾不断,他在按下折子的同时又令人查问,结果就查到了张瑛身上,心底不禁大失所望。
  当初在东宫的那些讲官之中,除了之前他下狱的那两个,便是陈山张瑛最合心意,所以他登基之后就把人调入了内阁,只没想到两人尚未站稳脚跟,便在大政方针上和杨士奇等老臣发生了冲突,继而甚至暗自争斗不断。很是厌恶因私废公的他很快就令人退出内阁,一个发落到了南京,一个管着内书堂,没料想最后两人仍是不死心。
  “天下有至公心的,能有几个?”
  叹息了一声,他便对一旁奏报了此事的王瑾说道:“派个人去南京,捎带几句话给张瑛。就说朕还记着当初他侍读的情分,让他不要逼着朕做痛心的事。还有,你去见张越,说这次端午节射柳朕未能尽兴,挑个日子要去西苑射猎,让他预备预备,他这个兵部侍郎也上场露一手吧。朕听说武学那批学生颇有些长进,挑二十个上来,朕要看看他们的本事!”
  王瑾连忙应了,随即想起前时见到张越时这一位拜托的事情,忙又陪笑道:“另外还有一事,二十四衙门重定品级的事情小的和范公公金公公陆公公已经商议的差不多了,但日前正好内官监郑公公重病,虽是太医一直去瞧,可看样子,仿佛是撑不了多久。须知郑公公是太宗皇帝当年最得用的人,屡次出海功勋卓著,是不是……”
  “郑和……”朱瞻基一下子想起了张越之前递上来的奏折,之所以迟迟未批,便是因为张越说是要将开海定做制度,将海军的制度和卫所制度一样明确制定下来,因而他担心群臣的反应,于是迟迟搁着不提,此时王瑾既然只说了郑和,他略一思忖便点点头说,“郑和多年远扬海外,功劳不可不赏,赐封三保太监,命内阁拟旨。”
  此话一出,王瑾慌忙拜谢,等退出乾清宫的时候,他心中亦是不无振奋。阉宦之间自然也少不了有彼此倾轧,可将死的郑和能够赐封这等封号,对于其他人也自然是一种激励。而且,张越能够为交情不深的郑和说公道话,和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郑公公,只希望你这次能够熬过去……这海上的勾当,宫里年轻一辈还得你来带着。”
  没了内书堂,其余宦官也没有他们这批交人的好运,便只有试试能否从那下西洋的船队中混个出身了。
  而张越从王瑾那里得到消息的时候,却也是高兴得很。因而,王瑾把该交代的话交代清楚,说是先要上郑府去瞧瞧,顺带给郑和报个喜讯的时候,他还亲自送到了门口。等人一走,他方才回房大大伸了个懒腰,又派人去武学报信,让石亨挑个二十人出来预备来日西苑射猎,然后就拔腿去了许廓的去处。
  一进屋,他就看到那偌大的屋子里空了一堵墙,许廓正在指挥几个皂隶在墙上贴什么东西,不禁有些奇怪,等上前之后方才发现竟是一副缩小的海图,不禁眼睛一亮,忙问道:“许老,这是什么时候绘出来的?”
  “什么时候?这是我从箱子里翻出来的,不是他们这回带回来那最新的海图,只是觉得这简略的图废弃了可惜,索性挂起来。只没想到周围那些番邦蛮夷倒是够小的,一个个都是一巴掌大的地方,也难怪一看到那些神威舰便望风退避。”
  张越是见过后世那些卫星测绘地图的人,自然知道这海图相当的粗糙,和精确完全搭不上边,可他对于绘图等比例尺和方位等等东西完全是一抹黑,总不能把那种极其不靠谱的方位拿出去唬人,因而看到许廓看着地图百感交集,倒是庆幸如今的文官还算好说服,就连许廓这样年纪一大把的,也能接受西洋那些事物。想到王景弘送来的那些种子他已经都分发下去试种了,其中瞧着仿佛有玉米和土豆,他却还没法确定究竟是否发现了美洲,不禁也看着那幅巨大的海图出神。
  “兵部四司,职方司、车驾司、武选司、武库司,谍探司虽说是挂在职方司下头,但要真说是职责,其实已经是分开了,我倒是觉得,以后可以将其分开。”张越想着自己迟早有一天要丢下兵部,不禁对旁边的许廓说道,“而且,若是神威舰和神威卫能够成为制度,如卫所这般永久存续下去,我倒是觉得应把这两者与普通的武选武库分开,别设一司。”
  “你就这么有把握能说动皇上和群臣?要知道,如今这两者就是非议众多,更不要说在兵部专设一司,相当于把这定成了制度。就连户部也会觉得你多事,毕竟,多一个郎中多一个员外郎主事,就是多一份俸禄……虽说这也发不了几个钱!”
  许廓和张越的私交如今已经是很不错,此时不免打趣了一句,见张越竟是认真思量了起来,他就干咳了一声:“户部黄老尚书要是能多干几年也就算了,可惜他也是年纪大了。当初皇上因为蹇夏年纪大,所以解了部务,专心谋划大事,只预议事会议,只怕他干不了多久也会跟着一样解部务。但他毕竟是在交阯年数太长,对朝中机务的了解不如别人,这一退怕不就得退到南京去。有什么事情你不如眼下就和他商量,免得日后再谋划来不及。”
  “怎么,许老是听到什么风声?”
  “也不算什么风声。那天去户部办事的时候,黄老尚书送我出屋子,结果一个踉跄险些绊倒。后来一个皂隶还说,黄老尚书在交阯呆的时间长了,腿脚不便当,身子也已经很难适应北边的气候,如今是热天很好,大冷天恐怕撑不下来。你不是不知道,这每天早上的朝会有多磨人,冬天冷夏天热,身子不好的熬不下来。”
  这么说,户部尚书很可能又要出缺了?
  张越对黄福的印象极好,可是,一想到这年纪一大把颤颤巍巍的老人,还要艰难地打理繁杂的户部事务,还得不管刮风下雨和他们这些年轻人一块上朝,他就不禁摇了摇头。无论打熬的什么好筋骨,在交阯十几年只怕也耗损光了。只有如杨士奇这般的,方才能一日复一日,仿佛是不知疲倦似的挺下来。
  和许廓商议了一阵军户事,张越方才告辞了出来。到了散衙时分时,出了衙门口的他就看到了那个笑呵呵引马而立的人,一愣之下就喜上眉梢地上得前去,马上那人也忙利落地跳了下来。两人你眼望我眼,终究是顾忌到这儿是人来人往的六部衙门前,于是只寒暄两句就先回衙门办了文书交割和种种手续,随即才一同离开。直到进了武功胡同在杜府门前下马,两人方才各自伸出手去,却是四手紧握。
  “你可总算是回来了!”
  “是回来了,险些没把我给冻死!元节,今晚上痛痛快快喝一顿,我非得把你和岳父灌醉不可,我如今的酒量可是大大见涨!”
第九百二十章
翁婿夜谈心
  杜桢人在内阁事多且忙,此时尚未回府,杜绾仍在坐褥,小五在那边帮忙照应,而万世节一回来便是先去了兵部,随即直奔了这儿,杜府家下人等无不是大感意外,但随即高高兴兴地将两位姑爷迎了进去。虽说杜府没能有一位少爷坐镇,但他们走出去却都是昂首挺胸的。原因很简单,要说杜府这两位女婿,满京城的年轻人都很难挑出能够相提并论的来。
  此次此刻,闻讯出来的裘氏看着面前这两个女婿下拜行礼,不禁是喜从心中来,忙拉了起来。张越毕竟是这些日子都在京城,又是常见的,她自是拉着万世节极其关切地询问,见他手上脸上都有冻裂的豁口,人也比走的时候黑瘦了好些,不禁有些心疼,但见万世节一副没事人的模样,她想着丈夫常说的男儿志在四方,于是也唯有把那情绪藏着。
  说笑了一阵子,万世节便东瞅瞅西看看,随即惋惜地叹道:“原本还想着如今的京师晚上正适合在院子里喝酒谈天,想把岳父和元节灌个大醉,没想到岳父竟是没回来!我这原本只是半吊子的酒量,在奴儿干都司呆的这大半年,竟是变成了一个酒桶。岳母,不知道家里可有酒么?要是没有,随便找个小酒馆沽个七八斤就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5/4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