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校对)第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430

  张越此时听得心领神会,但仍是不免开口问道:“先生,那我也是张家人……”
  “武臣勋戚之家固然能让你落地就不必忧愁生计,但你走的不是马上搏功名,这出身反倒没有好处。好在你出自张家三房,这个在张家不甚起眼的身份反而是转机。我知道你那祖母派你来南京是为了什么,你自放心,哪怕是看在英国公的份上,你伯父也是有惊无险。”
  四年前开封城大水那一趟,杜桢曾经有过类似的断言,这一次又是如此,张越也同样不曾有一丁点怀疑。只是他很有一种荒谬的感觉,要是让家里人知道,劳动张家上上下下那么多人彻夜难眠的勾当竟被别人断言为有惊无险,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你也别高兴得太早,这险固然没有,惊也未必就是那么好过的。大惊还是小惊,这其中的区别尽在皇上一念之间。你这次若是能在南京多盘桓一会,便能看到真正的雷霆雨露是什么模样,这对你以后也有好处。”
  还没来得及安全消化杜桢这样一番话,张越就忽然听到那边响起了一个清脆的巴掌声。他连忙转过头去,见年纪最大的沈度抚掌大笑,杨士奇颔首微笑,沈粲摇头失笑,不禁心中咯噔一下——这个表字可是要跟随他一生的,这三位重量级人物究竟想出了什么好字眼?
  “元者,始也,原本就是美字。而这越字同盈,用一个节字正好。好廉自克曰节,这表字元节,宜山你看可使得?”
  看见杜桢欣然点头,张越便知道自己今日这表字算是定了下来,于是也松了一口气。无论怎么说,这元节两个字比起先前的持盈无亏都要顺耳得多。
第六十四章
兴头上的一盆凉水
  张越今天走这一趟,原只是打算拜访一下老师杜桢,并没有想到居然会有这样的机缘——无论是沈氏兄弟还是杨士奇,对他都表现出了相当的善意——即使这份善意大多是看杜桢的面子,但初步接触就有这样的成就,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毕竟,这世上没有没来由的欣赏和栽培。别说他是英国公的堂侄,就算他是张辅的亲生儿子,文武不相统属,人家也没必要搭理他。再者,太平年间,武将的地位迟早会受到削弱,他总不能永远托庇于那棵看似枝繁叶茂的大树下,因为想要托庇于其下的人太多了。
  他在杜府足足盘桓了一整天,就连午饭也是陪着那四位师长在花厅中吃的。午饭过后,杨士奇和沈度沈粲相继告辞离去,他又被杜桢拉到书房考较了一番课业。好容易瞅着闲话功夫,他便趁机问了问杜桢高升的由来,可得到的理由却让他微微一愣。
  “我也没想到之前低调了那么久,到头来却因为一首诗得了青睐。不过我大明朝的读书人再能吟诗作对,又怎么比得上盛唐繁宋那时的文人?当今皇上用人不拘一格,我这种刚刚入朝的不比那些浸淫官场多年的老油子,就是沈家兄弟和杨士奇也都不是一心揽权的人,兴许就是我这不党不私的冷面性情投了皇上脾胃。”
  “那我今天贸贸然来拜访先生,岂不是给您添了麻烦?”
  杜桢见张越脸上惴惴然,旋即示意他上前在身前坐下,这才板起脸训诫道:“难道你以为皇上用人之前都不查明根底?别说我在开封教导你那四年,只怕是我之前的行踪锦衣卫也都调查得清清楚楚。你现在应该知道,今儿个犯了什么错误吧?”
  张越此时哪里不明白杜桢所指为何,遂老老实实点了点头:“我今天上门拜访,就该在门口堂堂正正地说我是先生的弟子,让人家把我领进来,不应该含含糊糊说什么故人故交。”
  “孺子可教。”杜桢这时才露出了满意的表情,“阴谋算计之类的都是小道,堂堂正正方才是阳光大道。你此来原本就是正大光明地来拜访我这个老师,何须鬼鬼祟祟掩藏形迹?时候不早了,你也该回去了,回去之后,你应该知道怎么和别人说。”
  怎么说……当然是实话实说!
  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张越方才带着连生连虎回到了英国公府。他这一天可谓是收获颇丰,所以兴高采烈的他并没有注意到连生连虎一路都耷拉着脑袋,仿佛受了莫大的打击。等到进了内仪门,他随口吩咐两人去休息,这才兴冲冲地往芳珩院而去。他这一走,连生连虎顿时面面相觑,随即就互相埋怨了起来。
  “大哥,少爷这都走了,你刚刚怎么就不开口说句话!”
  “我能说什么,难道我能对少爷说,杜家有人看他不顺眼?”
  “可总不能瞒着不说啊!你忘了咱们私下里听到的那议论么,万一要是真的成事……”
  “你可别乌鸦嘴!总之事情还没搞明白呢,少爷什么脾气你还不知道,万一说了他责怪我们俩胡说八道,到头来我们就是吃不了兜着走!我可警告你,嘴上装个把门的!”
  走在半道上的张越忽然觉得天上的雪下大了,连忙加快了脚步。今天他出门拜客,张超和张赳兄弟全都留在了家里,他别的不怕,就怕这两个不对眼的家伙又闹出什么冲突来。然而,踏进芳珩院,他却惊异地发现这里一片静悄悄,院子里亦是一个人影都没有。
  心中纳罕的他径直进了自己的屋子,一进门就看到琥珀正在箱子中翻检东西,而秋痕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他还没开腔发话,琥珀就忽然转过身来,见着他赫然是又惊又喜的表情。
  “少爷您可是回来了!今儿个四少爷不知使了什么法子溜了出去,之前刚刚被人找回来,却原来是没知会别人就扮作小厮带着一个贴身跟班回了自家老宅,听说还闹出了什么事情。夫人动了怒,狠狠训斥了四少爷一番,又对芳草药香和那个跟班动了家法。这会儿人都在东厢,奴婢和秋痕姐姐刚刚送了药过去,眼见得那边东西都不齐全,所以才回来寻白绸布!”
  说到这里,琥珀忽然轻轻咬了下头嘴唇,好半晌才嗫嚅道:“少爷能不能劝劝四少爷,咱们这是住在英国公府,凡事总不能太依自己性子。奴婢看那会儿夫人气得脸都青了,发落芳草和药香时更是半点没留情,二十板子打下来皮开肉绽,她们两个丫头……”
  张越满腔的兴高采烈被这突如其来的坏消息一冲,顿时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不等琥珀说完,他拔脚就出了门,三两步就来到了东厢。
  一进门,他便看见满脸铁青的张超端坐在正中,旁边的一张椅子上坐着一声不吭面无表情的张赳。两个丫头垂手站在一边,一看到他就仿佛受惊的小兔子似的蹦起来行礼。然而此时此刻,他眼里根本没看到别人,只想冲上前去揪着某人的衣领狠狠教训一顿。
  这大伯父张信出事,无论是祥符张家,还是这南京张家,上上下下就已经够乱了,为什么这小家伙就是不懂事!
  瞅见张越进来,张超霍地站起身,粗声粗气地说:“三弟,伯娘说让我管教一下小四,不过我这个大哥可没那么大本事。我说一句的工夫他能说三四句,而且还比我有理!反正我这个人是浑人,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我就算再浑,也不至于看着自己的丫头小厮挨打,不至于害得人家快过年的时候躺在床上半死不活!”
  撂下这番话,张超便气咻咻地摔门而去。落英和水晶瞧见主子都走了,自个也不敢多留,上前朝张越屈了屈膝便默不作声地追了出去。这时候,张越方才长长吐出一口气,没理会脸上一阵青一阵白的张赳,径直出门转到了一旁的耳房。
  当一刻钟之后,他离开那间飘荡着浓重药味的屋子,重新踏进这间房的时候,他看向张赳的眼神充满了一种难言的愤怒。虽说他并没有什么人人平等的意识,但是,眼看那两个如花似玉的无辜丫头被打得奄奄一息,他终究不是铁石心肠,亦压不下心头那股子邪火。
第六十五章
训弟
  静悄悄的屋子里只有这一对兄弟俩。
  张赳已经不知不觉地站了起来,虽然倔强地昂着头,但他却心虚地不敢去看张越的眼睛,咬咬牙就先开口说道:“临行之前娘嘱咐过我,说是老宅那边还藏了两百两黄金,让我去取了来。我只是怕……”
  “你怕什么?”
  张越冷笑着打断了张赳的话,脚下跨上前两步,恰恰站在了张赳面前。由于自幼秉性脆弱,他这几年在读书的同时也没忘了锻炼身体,哪怕彭十三回了南京,他也没荒废了这上头的功夫,因此身量早就窜得比张赳高了一个头,此时更带了几分居高临下的态势。
  “老宅里头有钱,你可以对大堂伯说,也可以告诉大伯娘,为什么要自己化装成小厮亲自去取?就算那边一切顺利,你应该知道二百两黄金有多重,应该知道今天加上你也总共才两个人,更应该知道这么多钱会引起多大的麻烦!一个铜板就可以引起一群乞丐疯狂哄抢,一两银子就可以让人打得头破血流,一百两银子就足以让壮汉铤而走险为之杀人,更何况是二百两黄金?你信不过家里的血亲,反而倒相信你自己的力量,还只带了一个跟班?”
  说到这里,他陡然之间提高了声音:“祖母那时候就曾经说过,大伯父并不是你一个人的爹,他是祖母的嫡亲儿子,是我爹和二伯父的大哥,是我和大哥二哥的大伯父,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才会关心才会焦急!你今天在老宅那里伸手去撕锦衣卫的封条,幸好被人阻止,若是你真撕了,你知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由于是长房长孙,又被人誉为神童,张赳在父母身边就是被娇惯长大的,到了祖母身边也几乎是一直顺风顺水,别人纵使是教训也得拐弯抹角,严厉训斥也就只有上回顾氏那绝无仅有的一次罢了。他起初被张越训得懵了,待到回过神来,他立刻就恼了。
  “一人做事一人当,就算真的出了事,我也不会连累了你们!”
  啪——
  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之后,不但屋子里头犹如死一般的寂静,就连隔着一层帘子的屋子外头亦是如此。张赳不可置信地捂着自己的脸蛋,甚至连那种火辣辣的疼痛都忘记了。他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他被打了……从来没有被人弹过一指头的他居然被打了!
  “你……你凭什么打我!”
  张越甩了甩微微有些麻的手掌,听到这么一句话,顿时又好气又好笑——打都打了,还谈什么资格——虽说他巴掌甩出去的时候颇有些后悔,但这时候反倒觉得心里出了一口大气。一直以来,他虽说和这个别扭的四弟走得并不算很近,但也知道张赳性子不好,可本性还不算坏,因此最初的讨厌劲早就过去了。
  “你刚刚说一人做事一人当,就算真的出了事也不会连累别人。那我问你,眼下那边房里头被打得半死奄奄一息的芳草和药香是怎么回事?刚刚她们挨打的时候,你怎么不哭着喊着扑上去,说一人做事一人当,这四十大板你一个人来挨?”
  瞧见张赳脸上发白,他愈发气不打一处来,指着小家伙的鼻子又骂道:“眼下大伯父在里头还未必真的吃了什么苦头,要是你今天真的撕了那封条,那么你自己送进去了不算,你以为你娘和我们就能置身事外?大堂伯好心让我们住在这里,还在外头再三奔走,换来的就是你这样的一人做事一人当?你平日学的那些圣贤书大道理,这时候都丢到哪里去了!”
  “小四,你给我记住,你从来就不是一个人!你不止有爹娘,你还有祖母叔伯,兄弟姐妹,你的背后是整个张家,你做错了事情你一个人承担不起!就算芳草药香这些丫头,还有外头跟着你的小厮跟班,他们把你当作天,不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被你丢下,然后在事后给你顶缸的!今天这一巴掌随你去向谁告状,我只告诉你,要是以后你还说这样的蠢话,做这样的蠢事,我照样还打你!”
  撂下这话,张越看也不看呆呆愣愣的张赳一眼,转身就走。可才掀开帘子,他顿时呆住了。门口并非如他想象那般空空荡荡,而是站着好些穿红着绿的丫头,最前头的却是王夫人。此时此刻,面对王夫人那异样的目光,他微微一怔,但很快便一如往常那般行礼。
  “大伯娘。”
  王夫人虽然曾听丈夫提起此次来的三个堂侄仿佛是以张越为首,却并没有往心里去。然而,今天她一直认为乖巧伶俐的张赳偏偏做出了那样愚蠢的事情,引得她大发雷霆了一回,这会儿却听到了张越这样入骨三分的教训,她心里顿时生出了无限感慨。
  她在惜玉的搀扶下跨过门槛,看见呆立在那儿的张赳半边脸红肿,不觉回转头看了看张越,微微嗔道:“你这个当哥哥的管教弟弟是正理,但赳哥儿毕竟年幼,你这一巴掌就有些重了。你刚刚说的那些话我都听到了,字字珠玑极其有理,倒是省却了我一番口舌。”
  说到这里,她又转过身子正视着张赳,一字一句地说道:“赳哥儿,今天你太让我失望了。做错了事不要紧,可做错了事却不知道错在何处,反而强词夺理,你这些年的书都白读了!十二岁就不是小孩子了,若你以后还是做事不思量,我只得让人送你回去见你祖母!”
  “碧落,去找些上好的伤药来给赳哥儿敷上,再寻几瓶送去给芳草和药香。你告诉她们俩,以后凡事不要任主子任性妄为,否则这可不是最后一次!”
  王夫人这一行人来得快也去得快,等到她们这一走,张越再次深深看了一眼失魂落魄的张赳,随即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他倒是极其赞同王夫人前头那席话,倘若这一巴掌还不能打醒这个死不悔改的四弟,那么唯一的方法也就是把人给送回开封。
  南京城这地方,决计容不下一个做事不经大脑的小家伙!
第六十六章
教训之后
  张辅这一日受召入宫,探望自己重病已久的妹妹张贵妃,回到家里已经是夜幕初降时分。自从当日父亲张玉战死沙场,他没顾得上守孝就继续跟着当今皇帝奋战拼杀,之后妹妹更蒙恩入宫为妃,他又从伯爵一路升迁到英国公,可谓是人臣极致。可越是如此,他越是能体会到那种高处不胜寒的滋味,为防落人口实,他行事更是愈发谨慎。
  四十岁位极人臣,古往今来能有几人?
  今日他隐约听到一些消息,得知堂弟张信性命当是无碍,这沉甸甸的心事便算是放下了一半,于是此时进了家门之后,荣善在一旁奏事,他便漫不经心地听着,并没有说什么话。直到荣善用小心翼翼的口气说了张赳私自出门险些闯祸的事之后,他方才一下子停住了脚步,脸色渐渐阴沉了下来。
  “不晓事!”
  撂下这么三个字之后,张辅便拂袖进了内仪门,心中着实恼火得紧。一路来到了上房,两个丫头迎上来为他脱下了外头的皮裘和袍子,又打来了热水服侍他洗脸。等到这一切忙完,他在正中坐下,王夫人觑着他脸色不好,心知那事情隐瞒不住,便屏退了几个丫头,一五一十将今日的事情娓娓道来。
  张辅原只是听荣善说了个大概,这会儿妻子解释得仔细,他不禁愈发惊怒。以前看张赳乖巧伶俐好学上进,又是祥符张家那一支的长房长孙,他难免多了几分期望,谁知道遇上大事竟是这么不顾大体不识进退。恨铁不成钢地长叹一口气,他又开口问了一句。
  “今日锦衣卫派人送他回来的时候,可还说过什么?”
  “那锦衣卫百户说话倒是客气得紧,把事情都推在了小孩子不懂事上头,还婉转地暗示了一句,意思是说信叔在诏狱里头一切还好,没吃什么苦头。”王夫人说着也颇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遂纳闷地问道,“难不成锦衣卫是想卖老爷您一个人情?”
  “人情?锦衣卫倘若卖人情,皇上还要锦衣卫干什么!”张辅冷笑了一声,但也着实想不通其中门道,索性不再寻思这个,而是改口问道,“赳哥儿今天险些闯出大祸,你可教训过他?”
  “这若是我的儿子,我当然得好好教训,可他毕竟是咱们的堂侄,所以我只是责罚了他带出去的那个小厮,还有他那两个贴身服侍的丫头,毕竟是他们知情不报。”见张辅面色不豫冷哼了一声,王夫人又忙道,“不过今儿个越哥儿回来之后得知这事,很是训了弟弟一通,还打了他一巴掌,那时候我正好在门外,听着那些话倒觉,没想到他却看得分明。”
  张辅连忙细细询问一番,旋即便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气急败坏之下打那么一巴掌倒不足为奇,奇的是张越说的那么一番话。若不是心中确实那么想,一个十四岁少年绝不至于说出这样的话来。想到荣善先头也提起张越今天出了一趟门,他略一寻思便又问道:“你可知道今天越哥儿上哪里去了?”
  “他走之前来禀报过我,说是要去拜见授业恩师,似乎是姓杜。我问他是否要多派两个人跟着,他推辞了,只带了连生连虎两个就出了门。”
  授业恩师?姓杜?张辅立刻想到了婶娘顾氏信上提到的那一条,思量片刻便重重拍了一记额头,旋即笑了起来:“我道那杜先生是哪位,却原来是新近投了皇上缘法的杜宜山!这么说来,越哥儿倒是有机缘,他不走武职之路,我这英国公帮不了他什么,可他有了这么一位老师就不同了!看来那些人倒是没有对我打诳语,这回信弟还真可能有惊无险!”
  王夫人往日只管内宅事,往来最多的也就是些公侯伯夫人,此时忙追问那杜宜山是何许人。得知是新擢翰林侍讲学士,乃是沈氏兄弟的同乡至交,又和杨士奇相交莫逆,她不禁连连称奇,沉吟片刻又问道:“如今还不算太晚,老爷是否把越哥儿叫来问个究竟?”
  “罢了,与其叫他来,我倒还想把赳哥儿找来好好教训一番!眼下也不早了,不必让孩子们跑来跑去的,且等明天再说。”
  “那老爷今儿个晚上……”
  张辅怎会不知道妻子之意,不待她说完便笑道:“今晚我便歇在你这儿,我在外头跑了一整天,也正好有些事要和你商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4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