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校对)第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430

  “我说元节,你还真会支使人。你知不知道那天我替你捎信去,安远侯看我是什么眼神?”
  “偏劳你了。虽说我大哥二哥也在军中,但一个在通州卫,一个虽说在羽林卫,可偏偏安远侯对他总有些恼意,再加上他们毕竟多勇少谋,哪里比得上你?”
  “少给我戴高帽子,总之给你夸赞多了,必定没好事!”话虽如此,孙翰却只是左右看了看,确定这里没人,他才压低了声音说,“好在安远侯对你印象还好,看完了你让我带过去的东西就信了。他是豪爽人,要不是我劝着,他恐怕当时就骂开了。只不过,你另外对我说的事情是真的?毕竟,人人都知道汉王野心勃勃……他如果聪明,就该省省心了。”
  张越去过孙家两回,深知孙家父子都不想着求高官厚禄,只是想日子过得从容一些体面一些,因此听了这话就笑道:“要是人人都心平气和,这世上也不会那么多事。我说的不过是推测,未必会坏到那样的地步,但也很难说。你难道没听说,汉王三子济阳王朱瞻垐不日就要到北京了,理由是侍奉皇上的病。”
  孙翰一想到前头那位寿光王,脑袋就觉得大了,随即深深叹了一口气。这些年入直宿卫,和其他勋贵的往来就多了,也听不少人提过汉王当初如何如何悍勇,言谈之间大有惧意。况且有皇帝的例子在前,倘若那位真的诱之以利,许之以爵,那些人有什么想法真的很难说。
  “要不要我去探一探我伯父的口气……”
  “千万别!”张越连忙摇了摇头,“我让你去向安远侯送信的时候,只是说让他如此作势可以帮我遮掩遮掩圆圆场,就是为了让人认为我只能想到这种程度的解决办法。要是你去试探口风,万一让人看出来,那反而失策。再说,你伯父也好,安远侯武安侯这些人也罢,都是一把年纪活过来了,各有各的坚持打算,除非到关键时刻,否则贸然说话不合适。”
  看到孙翰伸出右手握拳在旁边的石壁上重重敲了敲,他的目光又转向了月亮门内这个明显少人侍弄的小花园:“虽说都已经封爵,但他们看到了洪武那些勋贵无职无权的闲散模样,两相一对比,有些想法也很正常。”
  两人说了一会这话题,就岔到了别的事情上头。孙翰乃是乐天的人,待说起房陵如今调进了东宫,他立时眉飞色舞高兴异常:“我就说他不是个轻浮人,怎会和东宫的宫女牵扯不清,果然是另有缘由。他在国子监的时候成绩就相当不错,听说太子殿下极其欣赏他的文章,上次还赏了他一方印鉴。他之前不得意的时候搬出来住了,眼下家里人竟是不好意思再让他搬回去。要我说,索性就在外头分户另过,他也老大不小了……”
  孙翰说得兴起,张越听着却大是忧虑,可也不好打断他的兴头。好容易等孙翰说完了这些,他又细细嘱咐了一些事情,约好了日后若有事如何联络,旋即就听到义安堂那边喧哗阵阵。两人情知是寿筵已近开席,连忙往回走。
  安远侯的寿辰之后,由于人多嘴杂,某些消息就渐渐传开了去。只不过,千言万语,人们却往往只取自己坚信的这一条。有人认为柳升对张越成见已深,其实并不相信;也有人以为流言必有因,说不定此事属实;更有人觉得原本该是机密的隐情如何就这么容易地泄露了出去……总而言之,千人千面,众口难调。
  自从搬进了城里,孟家虽闭门不会客,但保定侯府那边来人却不会拒之于门外。这天,吕夫人又派人来接,孟敏不好拂却好意,只能带着弟弟妹妹上车去了保定侯府。陪着吃了午饭之后,恰逢王夫人带着张珂上门,正好凑在了一块。于是,吕夫人便自个留着王夫人说话,说是家里北边的崇国寺今年那盆栽大桂花开得早,就让张晴带着张珂和孟敏去外头逛逛。等到这三个小的一走,她就对王夫人叹了一口气。
  “四丫头人大了,也不能老是一直守着她的弟弟妹妹,可这人也得仔仔细细挑着。你家珂姑娘也是一样,虽说定下婚书了就算那边的人,可如今那边永平公主一死,就算是完全败落了,如今他老子可有什么主意没有?守一辈子自然是全了名节,但为了那样的货色……”
  “她爹就不用指望了!”王夫人把脸一沉,随即就平平淡淡地说,“她如今灰心丧气,不提此事也罢。女孩子名节自然头等要紧,可为了那种人耽误不值得。不过总得等风声过去再说,但凡有合适的,我会设法请老爷做主。”
第六百二十五章
佛前叩拜求心安,桂花林中会白莲
  元朝虽说始于草原,但得天下兼信佛道,但藏传佛教毕竟更受尊崇,所以元大都之内佛寺林立。尽管元末红巾军之乱寺庙毁弃众多,但崇国寺却保留了下来,甚至在明初几经翻修,如今反而更显庄严气象。由于靠近勋贵聚居的这几条胡同,上香礼佛的非富即贵,更多女眷。久而久之,知客僧更是个个练就了火眼金睛,哪怕是那些贵人身着便服也能认出来。
  沿廊房胡同一路往北就是崇国寺,见车上两个一个小姑子一个堂妹都是怔怔地不言声,张晴只觉得异常头疼,只能没话找话说,等到了地头下车,见张珂在车中不愿意下来,她只能上前拉了她一把,又让丫头扶着一把孟敏。双脚落了实地,她便冲两人笑了笑。
  “珂妹妹,四妹妹,你们两个都是守孝之后就没怎么出来过,权当散散心。我前些天还到这崇国寺替祖母她老人家供过香烛,都说这儿的祈愿灵得很,你们也不妨试一试。”
  听了这话,孟敏不禁和张珂对视了一眼,两人都看到了对方眼神中的那种死寂。想起那时诗会上吟诗比对,后来家中都是迭遭巨变,她们几乎同时垂下了头。沉默了片刻,孟敏就冲着张珂伸出了手:“珂妹妹,就听我大嫂的,来了就来了,咱们一块进去拜一拜求一求,然后去看看桂花。难得出来,不要老想着从前的事。”
  张珂犹豫了片刻,终究还是握住了孟敏伸出来的手。此时已经有知客僧迎了上来,认出张晴便连忙双掌合十弯腰行礼:“原来是小侯爷夫人来了,恰巧之前嘉兴郡主刚刚走,寺内并无别的香客,只有两位夫人正在后园赏桂花。若是您要清静,小僧这就去吩咐不许放进除官家女眷之外的其他香客。”
  知道刚刚东宫嘉兴郡主来过,张晴自然也就乐得让那知客僧逢迎,当即点点头答应了下来。带着孟敏和张珂进了崇国寺。进了山门,先是内山门天王殿中的天王十二尊,然后便是大雄宝殿,旁的殿宇更多,俱是重檐飞角,巍峨高耸。三女都是深受家中祖母和母亲之类的长辈影响,笃信佛教,自是少不得一番叩拜。
  哪怕是如今日子最舒心最幸福的张晴,心里也惦记着远在宣府的丈夫,少不得在佛前殷殷叩拜祷祝。至于张珂孟敏自不必说,一个为亡母,一个为双双逝去的父母以及远去大宁的两个弟弟,于是在蒲团上喃喃祷祝良久,久久不愿起身。因没有其他香客,但只见香炉中几丝青烟袅袅,但只听四周几许禅唱悠扬,如是一番荡涤,她们的心情都渐渐平静了下来。
  在香火簿上随手写了一笔,张晴便吩咐那知客僧带路,一手挽着一个往后园走去。孟敏从小就是在北京长大的,对这崇国寺自不陌生,因见张珂嗅着那股扑面而来的香气,面上露出了罕有的笑意,她就解释了起来。
  “这桂花过冬不易,所以从前京师很少有桂花。也不知道是谁给崇国寺出了主意,用盆栽桂花,到了冬天就挪进温暖的屋子里去,再加上又有好花的香客捐了不少钱,于是就捣腾了起来。这十几二十年下来,崇国寺的桂花就成了附近最有名最稀罕的,清香不腻,最是醉人,而且寺中知道常有女眷来赏,于是从很早开始,后园都不许男子进出,也就不虞冲撞了女眷。只是往年总要八月,今年却七月就早早开了,这实在是稀罕。”
  “别的花都是春天早早地开了,偏生这桂花要熬到秋天,可那满枝头一开便是芳香数里,可不比春天那些争奇斗艳的百花强?想想咱们当年的诗会,咏什么不好,咏的偏是迎春花,它开固然是开得早了,可等到别人在枝头怒放的时候,它却是早早就谢了……”
  听张珂的声音越说越低,张晴不禁怔住了,而孟敏也顿时停了脚步。诗会上她们三人都做了诗,虽说各有高下雅俗,可如今再那么一想,却好似是谶语一般。别说孟敏张珂尽皆失神,张晴想起孟敏那时候玩笑似的给自己续上的最后一句“此花最相思”,心里那原本只有六分的思念顿时盈满了胸腔,甚至有些喘不过气来。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青莲居士不亏谪仙人,这一首诗虽算不得他那些诗作中最上乘的,却仍是道出了心中曲折沟壑。”
  怔忡中的三女听到这清朗的声音,同时惊醒了过来。她们都已经在后园门外,辨出那是女子的声音,再意识到这是诗仙李太白的《咏桂》,不禁都是有些好奇。刚刚那知客僧没有提及那两位赏花女眷的名姓来历,料想必定不是什么名门大户出身,可是听那吟咏的声调,却自有一种居于人上的气势。张晴吩咐丫头们在园外等候,随即当先而入。孟敏则是死活把张珂拉了进去,等踏进园子之后就转头笑了笑。
  “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不要常常记挂在心上,就算惦记,咱们也不可能回到过去。迎春花有什么不好,就像你当初的诗一样,报得三春晓,万红共芬芳,既然是第一个迎来春天的,即便不多时就要把荣耀让给别人,可终究绽放过了!”
  “说得好!但只要绽放过了,便可无怨无悔!”
  听到内中这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孟敏依稀觉得仿佛在哪里听过,连忙和张珂并肩进了后园那月亮门。抬眼看去,只见灿烂的阳光下,满园的几十盆桂树已经是开满了馨黄的花朵,金灿灿黄澄澄的占满了所有的视野。此时恰好一阵大风吹来,树枝在风中上下摇曳,却有星星点点的花瓣树叶被吹落在地,而在那纷纷扬扬的花雨叶雨中,却站着两个负手而立的女子。
  那个高一些的少妇身穿素白杭绢对襟衫子,下头是同色的绫裙,尽管只见侧脸,但却能看清那亮得逼人的眼睛,再走近前看,张珂和孟敏就发现她脸上不施脂粉,不修黛眉,发间耳垂全无配饰,秀丽中流露出一种不可轻亵的凛然风情。而旁边那少妇则是藕色衫子藕荷裙,头上只用一根银发簪挽起,瞧着干净利落。
  孟敏和唐赛儿前后见过两次,更蒙她帮着冯远茗救治过母亲,再加上对方的身份实在是太过骇人,因此她至今仍然留着深刻印象,此时一眼就认了出来。见对方不闪不避对自己含笑点头,她强忍心头惊疑也想打个招呼,可思来想去竟是不知道该叫什么好。
  当初见时,唐赛儿是姑娘打扮,可张越却说她已经是死了丈夫的寡妇,如今她却是一身已嫁妇人打扮,这又该称什么?
  “孟姑娘。”
  唐赛儿却对孟家的事情知之甚深,当初的京师流血夜,她干净利落杀了岳长天,报仇之外也冷眼旁观了一场本该惊天动地的阴谋彻底败露。虽说孟家是盛是衰与她无干,可她却对眼前这个年轻姑娘没什么想头。见孟敏犹豫了片刻就叫了她一声唐姑娘,她顿时笑了。
  “孟姑娘尚且云英未嫁,我却已是个没了丈夫的寡妇,你要是愿意,叫我一声林娘子也可。这两位来赏桂花的是你的至亲?也罢,我和青霜已经看够了,这地方就让给你们。”
  眼看唐赛儿对一旁的女子点了点头,随即就要走,孟敏本待沉默不语,可突然想起小五出嫁那天的嘀咕,于是便忍不住出口唤道:“唐……林娘子,你可知道冯大夫人到哪儿去了么?前些天他的关门弟子成婚,他竟是连面也没露,家里完全没人,这都快一个月了……”
  唐赛儿脚下走得极快,此时眼看便要到另一头的月亮门,乍听得这话立刻旋风一般转过身来。盯着孟敏看了好一会儿,她脚下一动,倏忽间就到了其面前,一字一句地问道:“你是说,我那师妹成婚的大喜日子,师傅竟然无缘无故没有参加?”
  孟敏才一点头,就看到唐赛儿面色大变,顿时生出了几分不好的预感。果然,紧跟着,她就看到面前这个女子煞意十足地冷笑了一声,那种外露的冰冷气息逼得她不由自主后退了一步,心里异常紧张。
  “师傅这辈子就两个徒弟,当初我成婚的时候,他嘴上说不去,其实却还是去喝了一杯喜酒,师妹是他的关门弟子,他就更没道理躲着不露面了。你回去之后对我那师妹说一声,让她尽管放心,就算把京师的地翻过来一层,我也会把人找出来!”
  还不及开口说话,孟敏就感到眼前一花,待到重新定神细瞧的时候,眼前却已经完全没了人的踪影。呆站了一会,她方才想起背后还有张晴和张珂,忙扭过头来,却见两人已经是呆若木鸡。情知丫头们都留在外头,这会儿只能随便瞎扯几句,她连忙上前编出了好一段故事,好容易让两人相信冯大夫的这个徒弟乃是红线隐娘之类的侠女一流,她才松了一口气。
  可是,好端端的这位白莲教教主到京师来做什么?
第六百二十六章
冷面红颜
  申正散衙也是出外做活做生意的百姓归家的时分,路上行人自是渐渐多了,夹杂其中的便有几辆外头挂着粉红色花枝子的马车,一色都是半旧不新的黑油车厢。见着这些马车过去,路人无不是扭头侧目,闻到里头那股脂粉香气,不少血气方刚的就露出了艳羡神色。
  这便是出自东四牌楼勾栏胡同那几个院子里的官妓了!
  因如今未有官妓之禁,官员出入青楼楚馆宿娼虽有制度禁止,若犯了则必遭弹劾,可如果是家中饮宴,出条子叫上二三官妓往近前劝酒助兴却是无妨。所以,除了那些穷京官之外,但凡是家中殷实的官员家,呼朋唤友在家中小聚的时候,总会派家人往勾栏胡同叫人。
  这会儿其中一辆马车顺着崇文门大街走了一阵,穿过什刹海上的银锭桥,旋即便进了崇国寺隔壁的群力胡同。紧跟着,车上便下来了四个妙龄女子,两个桃红两个翠绿,体态风骚容貌妖艳,娉娉婷婷地进了一座大宅院旁边的黑油大门。
  四个官妓自然是没资格走正门,也没资格走宾客进出的西角门。但与此同时,西角门处却也是热热闹闹熙熙攘攘。陆续到来的人个个乌纱帽团领衫束带,赫然官员打扮。门口早有人接着请进门去,两个门房只忙着打躬作揖问安。络绎不绝的车马轿子停满了半条胡同,彼此寒暄的声音从里头一阵阵传了出来,却不知道其中有多少虚词敷衍,多少假意逢迎。
  此时,群力胡同口恰好有一行人经过。为首的张越勒住缰绳,往里头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看。众多勋贵和要紧文官在京师中的住所都在这西城一带,而且他恰巧记得这里头住的是何方神圣。只不过,他家还在更南边,以往不顺路,所以很少经过这里,只是听说过都察院这位总宪大人狎妓饮宴的名声。只这么一驻足的功夫,他又看到有两辆挂着粉红色花枝的黑油马车拐进巷子,其余的车马则更多了。
  “少爷,在这儿站着太扎眼了。”
  听到彭十三这提醒,张越立刻回过了神,点点头就策马起行。等到行出了百多步远,他才再次放慢了马速,心中渐渐思量了起来。
  朱棣此人看似多疑,其实只要不触逆鳞,大臣们比洪武朝那些官员好过多了。就好比国初朱元璋虽开富乐院官妓,文武百官却很少有敢出条子招妓上门陪酒的。如今刘观宴请都察院诸御史,叫来的官妓足有数十,一场引人注目。他相信袁方既然下狠手废了刘观一条臂膀,若这条罪名管用决不会袖手,可刘观如今仍旧招摇,足可见朱棣对这些并不以为意。
  彭十三跟着张越多年,一看他那脸色就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故而便策马上前,仅落后张越半步:“如今官宦人家饮宴,动不动就是歌伎满前,全都是出条子叫的官妓。再说了,上梁不正下梁歪,都察院的御史尚且如此,别人还有什么顾忌?”
  张越却摇了摇头说:“京官俸禄太少,不少都是独身在京,甚至雇不起婢仆。如此困境,要禁绝召官妓饮宴作陪,也只是逼着那些人转向另一个方向。只不过,如刘观这般一下条子就是十几个人,那就纯粹是为了炫耀权势钱财而已。话说回来,如今都察院这般乌烟瘴气,亏某些人在里头能呆得住。”
  “少爷是在说顾家七少爷?那个呆人最是板正不过,要想拉他下水可是不易!”
  听到彭十三直接称顾彬作呆人,张越险些给呛着了,随即就哈哈大笑了起来。想想也是,顾彬虽然不再像小时候那么清高,但有些根深蒂固的习惯却是改不掉了,就好比顾彬能够接受杨荣的安排,却不会随便接受别人的提拔好意,听说就连开封顾家本家的不少资助他也一一推却了,宁可和父母住在赁来的房子里,就连别人说亲也不知道拒绝了多少。
  这家伙可是已经二十二了!
  只不过,他刚刚想到的却不止是顾彬,还有足足两年仍尚未实授御史的于谦。只不过,他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去打听过此人的消息了。尽管那是史册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但在如今这个时代,那还仍然是都察院中步履维艰的试御史。在刘观底下要一身正气,那可是难得很!话说回来,只许刘观用张良计,不许他用过城梯么?
  因今日散衙又奉命去过一趟内府兵仗局,因此张越乃是从北安门绕了一大圈回家,拐进武安侯胡同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大半。站在巷口赫然能看见里头那彼此毗邻的两座宅子都挂起了灯笼,整条胡同恰是冷冷清清。大约是武安侯郑亨出镇在外的缘故,武安侯府正门和东西角门全部紧闭,而张家的东角门和正门也关得紧紧的,只有西角门还有人值守。
  “少爷!”
  和平常不同,这会儿一溜烟先迎出来的却不是门房,而是连虎。殷勤地搀扶着张越下马,他便搓着双手嘿嘿笑道:“少爷,我媳妇……我媳妇他生了!您当初说过要帮忙起个名字的,如今……如今……”
  “就为了这事巴巴地在门口等我,你还真是有心,难道我还会赖你不成?”张越又好气又好笑,见一向比哥哥精明的连虎笑得傻乎乎的,他也懒得再去逗他,“行了,这事情我记下了,保准替你想个好名字。”
  “多谢少爷,这不是小的心急么?”连虎一想起那个虎头虎脑的可爱孩子,忍不住就是眉开眼笑,随即才想起另一件事,“今天下午有人来拜访少奶奶,因一直留在西院上房留着说话,少奶奶已经吩咐留饭了。少奶奶特意让小的在这儿等,说是得预先知会少爷一声。那位姓唐,还请少爷去见人之前有个预备……”
  原本回到家放慢了步子的张越一听到这个唐字,顿时心中一突。待要骂这小子不分主次没个轻重,他就想起四周围还有零散的几个仆役,只好强耐着性子维持着原本的步子,直到了二门才转过头,恼火地瞪了连虎一眼。
  “要是以后还把要紧话搁在后头说,以后就罚你看一辈子大门!”
  眼见张越头也不回转头进门,连虎愣了一会,旋即才苦了脸。这来了客人从来不是大事,他不就是得了儿子难得耍宝一回么?要真是因此看一辈子大门,他非得被老子捶死不可!
  进了内院,张越就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他认识的人当中姓唐的很少,有交情的更少,能让杜绾特意吩咐那么一句话的,只可能是那么一个。然而,他步履匆匆地进了西院,见平日簇拥在前头的丫头都不见踪影,哪里不知道是杜绾借故把人给打发走了,于是就径直上前一把掀开门帘进了里头,却只见外间空荡荡的。正犹疑的时候,他就看见里间的葱绿软帘被人打起了一些,一看却是满脸警觉的琥珀。
  “少爷回来了!”
  里屋确实是有客,但却是两位女客。左首那个确实是那位神出鬼没让人头疼的白莲教教主,而右首那位瞧着年轻些,面上却是冷若冰霜,一见着他,那冷得仿佛寒冰似的目光就立刻射了过来,内中蕴含着掩不住的恨意。
  瞧见屋子里没有别的丫头,只有琥珀陪着,张越便明白杜绾也是生怕今天这事情泄露,所以才找了个知情人。知道这其中干系太大,因此踏进屋子的一瞬间,他就提起了全副精神应对。
  自打下午杜绾借故派了秋痕送信去英国公府,又把自己叫进了屋子作陪,再见到唐赛儿这一位来历非凡的客人,琥珀就知道今日这情形非比寻常。此时张越既然回来了,一直在这帘子边上守着的她就站起身说:“少爷,少奶奶,我去堂屋看着,以免有人误闯进来!”
  瞧见琥珀出去,唐赛儿就淡淡地笑道:“张大人,倘若今天我到你这儿来的消息泄露出去,恐怕就算你家何等得圣心,恐怕也是讨不了好处。”
  见张越没说话,她微微顿了一顿,随即就正色道:“只我虽是一介女流,但当初对你说过的话如今仍然作数。我今天来找你是为了我师傅的事。我从孟姑娘那里得知消息之后,设法让人找遍了顺天府所辖范围,几乎把地头翻了过来,结果仍然没得到他的影踪。我如今除了青霜,就只有他这么一个亲人,所以我此来只想请你尽力设法。但使能找到他,无论上天入地,我都允诺为你办一件事情。我虽不是男子汉大丈夫,但千金一诺决不食言。”
  听到最后这斩钉截铁的语气,张越顿时愣了一愣,心想冯远茗的这个徒弟还真是有性格。然而,他却没有接那话茬,而是直接了当地问道:“唐教主,在答应你之前,我可否请教,你此次为何又来了京城?”
  一旁的唐青霜忍不住反唇相讥道:“三姐来京城难道还要向你报备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4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