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校对)第2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3/430

  这话不但杜绾听着愣了一愣,就连旁边的琥珀听了,也不由得心中一动。她和碧落乃是早年的交情,却不知道还有这一段过往,心中倒是觉着彭十三为人果然豪爽大度。而杜绾微微一呆之后,立刻就笑了起来。
  “这么说,若是真有人心甘情愿,彭师傅就会答应?”
  “心甘情愿?”彭十三此时货真价实诧异了,琢磨了片刻便一本正经地说,“少奶奶别笑话我,我还是那句话,强扭的瓜不甜,总得彼此对得上眼才是好姻缘。要知道,有人能看得上我实在太稀奇了,别看我长成这样,可我真要娶妻却还是会挑模样性情……”
  这话还没说完,外头就传来了一个洪亮的声音:“好你个老彭,眼光还那么高。那我问你,我们家灵犀愿意嫁你,你觉得如何?”
  杜绾还预备探一探口气,却不料外头的张越一进来就是这么一句,顿时哑然失笑。而彭十三更是意外,直到张越在面前站定,他这才瞪着眼睛问道:“少爷不是开玩笑?”
  扫了一眼张越,又看了一眼那边的杜绾和琥珀,他终于确定这一家子是说真的,不知不觉张大了嘴,极其后悔刚刚那番口无遮拦的话。想起从前和灵犀的数面之缘,他更是有一种难以置信的感觉。略一思忖,他就爽朗地笑道:“倘若灵犀姑娘真愿意嫁我这个大老粗,那我只有一句话,回京之后我就去提亲!”
第五百四十五章
分别和征程
  “明天我就要走了……”
  “明天我也要走了,所以,为了这回又要分开几个月……”
  原本还想说什么的杜绾眼看张越再次翻身压了上来,到了嘴边的话立刻被那一吻压了下去。夫妻重聚后的这些天,几乎每一晚都是抵死缠绵,夫妻俩都是一改从前节制的性子,尤其是张越。经历了兴和那一次半月围城,他真正意识到了什么是生死。在如飞蝗一般密集凌厉的箭雨下,在如同爬虫一般不计其数的敌军中间,什么淡泊什么低调统统是狗屁。尽管历史上并没有朱棣北征失败的记载,但只要是打仗都会死人的,他就算再有信心,也要把握珍惜眼前这一刻让生命攀升至最浓烈的时光。
  他一连要了她数次,这才精疲力竭地伏在了妻子的身上,却没有立刻出声叫唤人进来收拾。想起杜绾提到张起的侍妾新添了一个女儿,他便轻轻亲了亲她的面颊,随即低声说:“希望我从北边回来的时候能听到好消息,只盼着你能再生一个像你这般聪明剔透的女儿。如果是的话,她在姑娘里头排名第三,小名正好能叫做三三。”
  “你还惦记着那名字,起名字也这般偷懒,是不是排行第四就叫作四四?要不是你给儿子起的那个小名,他也不至于那般惫懒,成天吃了睡睡了吃,很少有活络样子,就连婆婆也嘀咕这孩子是个懒虫!”
  好容易才重聚这么一点时光,杜绾忍不住也轻轻摩挲着小腹,随即面上一僵:“老太太的七十大寿就在五月十五,六月初六是小静官的抓周,到时候你能不能赶回来?”
  五月十五,六月初六?
  张越一下子沉默了。这种保票打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别说不知道皇帝打得兴起时,会不会满草原地扫荡,就是按照以往惯例,他也不可能这时候回来。第一次北征是二月出征七月回北京,第二次北征则是二月出征八月回北京。这一次原本定在三月春暖花开的季节,最后仍是被心急的皇帝改在了两月,他这就要赶往开平协同兴安伯徐亨整备军粮转运事宜,怎么赶得上那两个重要的日子?
  “应该是赶不回来了。祖母的七十大寿就这么一回,儿子的抓周也不会有第二次,我这还真是舍小家为大家……算了算了,这口气就出在那些鞑子身上,总好过他们死灰复燃,就当我是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做好事吧!”
  想到这一点,张越只觉得胸口憋得慌,忍不住深深吸了一口气,咬牙切齿地迸出了这么一番话。而原本有些黯然的杜绾听他这么一说,不禁为之莞尔。待到张越用胡须扎了扎她光洁的下巴,她方才惊呼了一声,随即就冷不防重重扯了一下那胡子。
  “哎哟!”
  “哎哟什么哎哟,居然这般自卖自夸,就没见过你这么脸皮厚的!脸皮这么厚,你这胡子还能破皮而出,真是不容易……这身上的那些伤疤和瘀青刚刚好,别好了伤疤忘了疼,你是文官,不是为着和人厮杀去的!记住,一定要完完整整回来!”
  这戏谑打闹一下子变成了最后这句略带颤音的嘱咐,原本被撩拨得蠢蠢欲动的张越不由得停止了动作。支着手肘重重点了点头,他便将头埋在杜绾的发间,咬着那耳垂低声说道:“放心,这一回轮不到我逞强,我保准平安回来。家里就全都交给你了,爹娘在,一定什么事都会帮着你,若是他们走了,只要不是大事,你就随着长房那边就是,不用出头。还有岳父那边,你尽可多去瞧瞧。那些手稿你带回去,告诉他我都瞧过了,但夏大人已经下狱,请他缓一缓再呈上去,不要先呈给太子……咳,岳父大人从来不会犯这种错误,是我多虑了。”
  杜绾只觉得随着那话语声,一阵阵温热的气息顺着耳洞往里钻,麻痒之间还有一种更刺人的热力。即使如此,她仍是暗自咬了咬牙,然后问道:“还有呢?”
  “还有……”张越自然知道杜绾想要追问什么,然而,之前的事情是一定要妻子这个主妇点头,眼下这时候却是不宜再提,当下他便装模作样咳嗽了一声,索性轻轻咬住了那耳垂,“还有就是赶紧给岳父再找一个女婿,等我回来的时候希望看到他们操办喜事!哎呀,岳父大人既然说过还想再要一个外孙,咱们还得努力,要指望他们还早呢!”
  成功岔开了话题,屋子中又是另一番旖旎风光。这些不绝于耳的声音即便隔着一间堂屋,西屋里头的三人仍是听得清清楚楚。一面要竖起耳朵注意里头是否有吩咐,一面还在想着自己的事情,再加上屋子里又暖和,不一会儿她们便是面红耳赤。
  不论如何,这妾身未明的日子已经差不多结束了。
  次日一大清早,打着呵欠没曾睡饱的人远远不止一个。由于今日杜绾就要起程回京,而张越也预备起程赶往开平,此前已经打点好了行装,这会儿都正在预备上路。张越先把杜绾扶上了马车,嘱咐了好一会儿方才转过身来,见灵犀琥珀和秋痕各自拿着一个大大的包袱出了门,他又走上了前去。
  “如今大战将起,路上都是运送军粮的民夫,你们都小心些,没事情就在马车里不要出来。还有,虽说车夫是英国公府借来的,但路上走得慢些。总而言之,安全为上,其他的都可以撂下。”
  灵犀见张越说完这些,又从秋痕琥珀一个个嘱咐了过来,待到了自己,她便连忙接口笑道:“这回是和武安侯的那位姨娘,还有大小姐一同上路,总共护卫就有五六十个,决计出不了事。少爷您就放一万个心……”她正说着,冷不丁发现那头的彭十三看了过来,这剩下的一半话只觉得一下子给忘了,忙借着咳嗽蒙混了过去。
  张越素来就是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哪里看不出灵犀这话头一滞的原因,当下也不点破,笑吟吟地送三人上了马车。秋痕落在最后一个,一只脚踏上了车板,她却仍是回头看了一眼,那眼中满满当当都是难以割舍。直到张越冲她含笑点了点头,她方才钻进了车中。
  这边车帘放下,那边崔妈妈和连生连虎二人的媳妇也都上了另一辆马车,其余人也纷纷上马。翻身跃上马背,张越看了看这座住了数月的院子,再扫了一眼这条街上尚未开门的店铺,长长吁了一口气。他昨日已经向大姐张晴道过别,这会儿不打算再送家人到南门昌平门。他很明白,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依依惜别在家门口也就够了。
  见那些个护卫齐齐望着自己,他便点点头道:“时间不早了,你们起程吧!”
  随着这一声令,一群护卫便簇拥着两辆马车渐渐往外行去。张越站在原地看了一会,随即眯了眯眼睛,一挥马鞭便掉头往另一方的北门广灵门打马飞奔。他此行去开平除却一应护卫随从之外,还要带一百五十名精锐骑兵,路上却是比之前去兴和还远得多。毕竟,较之距离万全不到百里的兴和,开平才是真正孤悬在外。
  出了长城,张越沿路在隰宁驿、明安驿和威虏驿和桓州驿稍作盘整,在路上走了整整四天方才赶到了开平。尽管事先想到了这是一座废城,但毕竟元上都三个字实在是如雷贯耳,因此乍一看去,他实在没法把眼前景象和壮美的都城联系起来。
  开平本元上都,昔日曾经建有华美的大理石斡耳朵(宫殿),内中房舍皆内涂金,绘各种鸟兽花木,极尽工巧奢华赏心悦目之能事,乃是元朝的陪都和临时国都。然而,这些昔日繁华富丽的元上都宫殿如今却是荒台断础,零落于荒烟野草之间。城中并没有多少建筑,最多的是数之不尽的帐篷,寥寥几座石房土屋也都是给高级军官留下的。
  当初红巾军的一把火将整个开平烧成了残垣断壁,尽管元顺帝曾经在这里抵抗过一阵子,但最终还是为明军两次攻破。洪武三十年,为了备边曾经修缮城池设开平卫,但靖难的时候,开平卫指挥使郭亮举全军降了朱棣,之后南征北战立功无数,获封成安侯,这开平卫却废弃了,直到永乐四年方才修葺重设,但比之从前更衰败了几分。只是,比起兴和只剩下区区一座土堡,这里至少地方还开阔些,驻军也足足有五千名。
  “开平不比从前了。洪武三十年重建开平卫之前,这里就设有开平左、中、右、前、后各五屯卫,整个北平行都司之内决无鞑子敢挑衅,现在却只是剩下了孤零零的开平卫。看看咱们来的时候那些驿站,要不是为了大军北征,里头的驿卒谁都不愿意干,早就跑光了!”
  彭十三之前跟着张辅去宣府练兵的时候,曾经奉命来过开平一次,如今故地重游,更是觉得那城墙残破不是好兆头。见张越眉头越发皱得厉害,他就知道张越身在兵部,不会不知道这些,于是在心里又叹了一口气。
  承平日久,自从五大屯卫撤销之后,开平卫独木难支,早就没有屯田了,粮食都是靠京师转运。倘若日后不再北征,这开平弃置必定是铁板钉钉!
第五百四十六章
钦点,喜惊
  尽管开平卫已经看不出昔日上都的痕迹,但这里着实是个山水环绕的大好地方。南有南屏山、滦河,东北有香河、簸箕河、闾河,西南有兔儿河,数条河下流都合于滦河一处,向来是水草肥美的放牧区。
  天气转暖之后,枯黄了一冬的草原重现生机。只不过,由于开平防卫越发严密,因此即便滦河周围乃是大片大片适合放牧的草原,但寻常蒙古人已经是不敢靠近,即便是一些和开平卫中军官亲厚的牧民也不例外。开平乃是北征军粮的转运地和屯运地,自然得加倍小心。
  碧蓝的天空仿佛被水洗过似的,一朵朵白云悠悠漂浮,看着都能让人悠闲下来,可自从二月底京师出兵的消息传来之后,如今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这里的所有人就不曾悠闲过,纵使站在城头面对着那幅大草原的美景,讨论的也大多是煞风景的话题。
  比如说,阿鲁台再犯兴和,无功而返。
  比如说,兀良哈内讧,族酋秃厄罗被杀,其子率部众八百北徙。
  比如说,鞑靼准备拥立一位新大汗和瓦剌拥立的大汗对抗。
  比如说,瓦剌上表臣服,但以各种借口回避出兵随同北征。
  这里深入大草原,因此关于蒙古诸部的消息不绝于耳,但京师中的消息就只有通过四个驿站快马传递的那些官方消息。即使是张越,也不可能犹如当初在宣府一般不断地往家中派信使,顶多也就是个把月一次往家中送一封信,至于家中回信就没办法到手了。只是,最想知道的消息彭十三已经告诉了他,他如今总算少了些牵挂。
  因为那位寿光王被废去了王位,软禁西苑和富阳侯李茂芳作伴去了!如今他只希望父亲和袁方之间的关联能够好好瞒住,这种事情原本就是可大可小,只要个中详情无人知晓,一旦皇帝懒得追究,一切都是可以放过去的。
  “大人!”
  随着身后这个大嗓门的声音,张越立刻转过身,却只见是一身鲜亮黑衫的牛敢。和当初落魄的时候相比,如今的他不但显得壮硕结实,就连眼神也变得大不相同,蜕变得几乎让人不认识了。遮着手望了一下天上的日头,他就用征询的目光看着这个护卫。
  “兴安伯让属下前来请大人过去一趟。”
  草原上修缮城池整修屋子都不容易,因此开平卫根本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官所,兴安伯徐亨和张越一样,都是索性支起了一顶偌大的油毡帐篷,处理公务和接见属下都在里头。唯一的区别就是大帐前站着十余个腰佩宝刀的亲兵,等闲军士不得靠近。
  听闻外头的通报,徐亨吩咐一声就转过了身子。见得张越进来,他也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地说:“皇上已经下令由成安侯备御开平,至于我则是卸下防务,准备跟着一同北征。如今三十万大军已至凉亭驿驻扎,明日皇上大阅全军,估摸着三日之后就能到开平。军报上还直接钦点了你的名字,你回头好好做一下准备。这一仗必定要两三个月,该带的带足了,尤其是干粮、帐篷、药物、毡毯,这都是要紧物事,一样不能少!大军配给总有个轻重缓急,虽说英国公也会照应你,但我想你总不愿意让别人都盯着你吧?”
  徐亨两次北征尽皆随行,这些提醒都是金玉良言,因此张越连忙谢过。只是,回到自己的大帐中,吩咐众人整理东西做好准备,他心里却有些不安。尽管同是五品,但杨荣金幼孜乃是阁臣,前两次都是随行赞襄军务,他却不一样。明军的粮道有整整几十名勋贵尚书之类的高官负责,这也用不着他。这次可不比从前,随军期间他还是多看少说的好。
  随着成安侯郭亮的到来,整个开平原本就紧张肃重的气氛陡然升级,侦骑更是比以往增加了一倍还多,而原本一日一至的军报也增加到了一日三至。此前阿鲁台佯攻兴和无果后连夜远遁,如今已经逃窜得无影无踪,如今所有人都认为此次北征和先前一样必然大胜。而眼看开平城中粮储越来越充足,就是先前尝过断粮苦头的老兵也都信心满满。
  五月十五,三十万大军抵达开平的这一天,京师的阳武伯府正在开寿筵。如今勋贵虽多,但各家之中寿数长的却少,因此,顾氏这七十大寿自然是极其稀罕。即便从年前开始顾氏的病情就是一阵好一阵坏,如今才刚刚好转了些,可这样的大寿,张家上上下下仍是决定好好操办,希望能借着这喜气把病气冲走。
  张攸仍镇交阯未归,张倬夫妻年后就双双回了南京,再加上张越在外,整个张家人并不齐全,就连本家的张辅张輗张軏兄弟三个也是有的领军有的押粮有的备御,全都在外头。即使如此,在京的亲朋故旧都派了人来送礼吃酒。作为长房长子的张信亲自在门口迎来送往,脸上满是笑容。旁边接礼单收礼物的几个随从亦是忙得满头大汗,通报声吆喝声不绝于耳。
  身为寿星,顾氏一大早就在房中受了小辈的礼,早饭又难得胃口好,用了大半碗粥和一个卷子,这会儿周围好些诰命贵妇都在七嘴八舌地说着奉承话,她更是笑得眉头尽展。只是她向来是个仔细人,一面说话,一面还留心着众人的表情,右手不紧不慢地捻动着佛珠。
  “老太太,现如今您下头三个孙子两个孙女都已经各自婚配,可我要是没记错,您这膝下的长房长孙也已经到年纪了。这可是自小被人称作是天才神童的,您总不能一直藏着掖着吧?不是我说,咱们这些家里出来的女孩个个尊贵不说,而且家中长辈都是皇上亲信,娘家只会是助力。您家里那位老三顶尖的品行人才,要是媳妇的娘家更得力,官位远不止五品!”
  这一说顿时引来了好些附和,都是说勋贵家的强处,寻常官宦人家的短处,顾氏面上不动毫分,右手却捏紧了手中的佛珠。张越在外已经是大半年了,尤其是这几个月连家书都少,实在是让人挂念。想起前次的艰险,她忍不住在心底念了一声阿弥陀佛,索性不去听这些人的唠叨。
  这时候,恰是有人出声问道:“这大好的日子,怎么不见杜氏过来伺候?说是书香门第里头出来的,总不至于那么没规矩吧?对了,那亲家怎的也没派人来拜贺?”
  眼见一位夫人甚至直接说到了杜家,顾氏皱了皱眉,旋即笑道:“劳动各位惦记着那孩子了。也是因为之前皇上北征,各家各户都是忙得不可开交,所以家里也没声张。她从宣府回来之后就有了身子,是我让她多多歇息,这有喜的头里几个月原本就是最要紧的。”
  一听这话,刚刚还变着法子对比的几个诰命立刻住了嘴。都是擅长察言观色的人,她们自是发现顾氏言语中的回护之意,于是便都只说自家的适龄姑娘家,再不提别的事。尽管张信眼下不过是四品文官,张赳也还没个正经出身,但张信和张辅乃是正经堂兄弟,张赳是老太太的嫡亲孙子,将来还会没有富贵?于是,在旁边照应的冯氏只听得应接不暇,可她心动却没用处,顾氏始终顾左右而言它,怎么也不松口。
  亲家老太太的七十大寿,裘氏自然不会不来,只是迟了些。进了大门,她刚送上早就备办好的四色寿礼,后头就传来了“英国公夫人拜贺”的声音。转过身子的她见是一个面相雍容的贵妇被人簇拥着进来,忙往旁边让路。而王夫人在门口略站了站,旁边就有高泉递了话,得知是杜绾的母亲,她立刻径直走了上来,亲切地叫了声裘姐姐。裘氏虽听女儿提起过王夫人为人慈厚宽和,但毕竟没有亲自见过,此时待要谦逊时,却被王夫人拉住了手。
  两人一路往里头走,王夫人感念杜绾引见了冯大夫,如今儿子的身体眼见得一日日好转,口气不禁亲厚得很;而裘氏则是心感王夫人前头数次带着女儿进宫,自也是称谢不绝。两人到了北院大上房拜见过顾氏之后,王夫人忖度这里几乎都是勋贵命妇,裘氏坐在当中也难为,便索性携了她出来,一同去西边院子里探望杜绾。
  尽管只是怀孕三个多月,杜绾如今尚未显怀,只是怀着这一胎却比上一胎辛苦得多,常常呕吐得不想吃任何东西。于是,不放心的小五索性在前几天搬了过来,天天变着法子在饮食上头翻花样,因此眼下杜绾的脸色总算是好看了许多。这会儿见王夫人竟然随母亲亲自来探望,又有后头跟着的丫头一个个盒子送上来,她谢了又谢,连裘氏也觉着心里过意不去,旁边的小五面对这一堆堆的东西,也只顾着咂舌了。
  “谢什么,我要谢的还是你们夫妻俩给咱们家带来的好福气,如今我那儿女两个都是活蹦乱跳,那边还有一位正等着生产,府里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
  王夫人想起从前只能羡慕别人儿女双全,如今却心愿得偿,脸上的笑容怎么也掩不住。陪杜绾说了一会话,她又笑道:“别人都说生儿子好,我倒是希望越哥媳妇这一回生个女儿,这样就齐全了。对了,我差点忘了,算算日子,大军也该到开平了,我家老爷一定会照应着张越,你在家只管好好安胎。往后几个小孩子尽可放在一块读书,也好有个伴当。”
  就在杜绾要开口答应的时候,外头忽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跟着,就只见灵犀一头扎进了屋子,一贯镇定的脸上满是惊惶。
  “老太太忽然晕过去了,小五姑娘呢?赶紧请过去瞧一瞧!”
第五百四十七章
老牛舐犊,执手托付
  尽管顾氏的突然昏厥让满屋子的公侯伯夫人很是紧张了一阵,然而,当她们看到一个小姑娘提着一个医箱匆匆忙忙赶了过来,三两针下去就让老太太悠悠醒转,她们的惊吓顿时变成了惊叹。这些人在管家上头有一套,但女人行医的事情听到过,亲眼看到却是头一回。于是,小五擦着额头上的汗还在后怕,又拉着顾氏的手仔仔细细盘问的时候,她的身后就围了一大圈人,个个的脸上都写满了好奇。
  这些贵妇们都是眼力最毒的角色,尽管只是第一回见面,可从装扮言语,谁都能看出这不是张家的丫头。而且,小五那身上都是一等一的好料子,不可能出自寻常医馆。而眼看着顾氏苏醒过来后服下一丸药,脸上渐渐有了红润,甚至有人惊呼了起来。
  “真是神了!这是哪家的姑娘,竟然这样神乎其技!”
  “那是越哥媳妇的妹妹!我家天赐秉性脆弱,也是她……她帮忙瞧的,总算如今是一天天壮实了起来。”王夫人和裘氏杜绾赶到了屋子之后一直都没作声,此时她长长嘘了一口气之后,便上前开口解释了一句,末了总算是记得没把冯远茗扯出来。见众人恍然大悟,她便上前坐在贵妃榻的一边,仔仔细细端详了顾氏一番,却没有开口问病情,而是笑道,“婶娘这一回可是把大伙儿都吓了一跳,这忽然睡过去了,是哪位天君给您托梦来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3/4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