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校对)第2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7/430

  “阿宁?”紧赶几步走过来的朱橚看到两个王府护卫把朱宁夹在当中,顿时没好气地摆了摆手把人赶开了去。看到女儿没好气地瞪着自己,他便又靠近了些,宠溺地给朱宁戴上了风帽,“傻丫头,我是给张越那个傻小子造势。他之前立了这么大功劳,要是皇上还不放了他的老岳父,那便是让功臣寒心。别胡思乱想,我和老杜毕竟是一场交情!”
第五百三十章
忧中有喜的小年
  尽管张越原本早就忘了这个小年,但秋痕既然赶了过来,他自是由得她风风火火地里里外外忙活。难得这一日空闲,外头又飘起了小雪,他收拾心情写了几封家书,继而又打点起了不久之后要呈给皇帝的奏折腹稿。不多时,彭十三又进来报说了三日后的安排,他少不得仔仔细细问了个分明,而这个前脚刚走,向龙便后脚进了屋子。
  “少爷……”
  对于昨日杜绾信上所说的那件事,张越怎么想怎么觉得不踏实。回想起向龙刘豹两人这些天的表现,他甚至怀疑两人有事情瞒着自己,否则即便是他们要联络锦衣卫暗地里布置各种勾当,总也不至于常常在外头不见人影。因此,这会儿向龙难得回来,他便存了试探之意,不等对方说话就示意其上前,低声问道:“有件事我要问你,袁大人遇到麻烦你为何只字不提?”
  张越一开口就问这样一个问题,丝毫没有心理准备的向龙顿时愣了一愣,随即才强笑道:“少爷怎么忽然问这个?袁大人乃是堂堂锦衣卫指挥使,甚至还蒙圣恩世袭指挥佥事,怎么会有麻烦,就是有麻烦大人也必然是自己解决了……”
  “不要拿这话蒙混,袁大人虽说确实深得信赖,可还比不上当初的纪纲。纪纲那样滔天的权势尚且抵不住皇上一句话,更何况是他?”觉察到向龙的语气很勉强,张越心中一动,立时面色一板,“我刚刚从京里得到的消息,家书上总不至于拿这种事情开玩笑!”
  “三老爷?不可能,这种事三老爷恨不得瞒得您死死的……”
  脱口而出说了大半句话,向龙顿时闭上了嘴,然而,面对张越那似笑非笑的笃定面孔,他哪里不知道自己已经是被诈出来了。然而,胡七之前特意跑了一趟宣府,就是为了知会他这个,他实在是不愿意从自己这边泄露出消息。犹豫良久,他却听到面前传来了砰的一声。
  “一朝天子一朝臣,你不要忘了,袁大人如今虽说是执掌缇骑威风八面,但异日若是有变,第一个要动的就是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他既然把你们托付给了我,便是相信我能够给你们前程给你们将来,都这种时候了,你还要瞒着我?”
  见张越重重一巴掌拍在了炕桌上,面上已经没了刚刚的笑容,取而代之的则是森然厉色,向龙不禁心中一凛。奉袁方之命跟着张越也已经快三个年头了,这位主儿平日看着慈和,但关键时刻却从不优柔寡断,倘若眼下他再不说实话,只怕日后真的会失了那份信任。当下他咬了咬牙,把那丝瞻前顾后的心思都给丢了。
  “是有人在暗中查袁大人的底,而且……而且有人往开封府打探三老爷和袁大人的关系。”
  “好了,我知道了!!”
  张越再也坐不住了,一伸脚就从炕上跳了下来,紧跟着就在地上又急又快地来回走动了几步。锦衣卫指挥使向来是一个极其微妙的位子,昔日朱元璋用锦衣卫办了蓝玉案和胡惟庸案,事后办理此事的两位指挥使毛骧和蒋瓛都是功成被杀。至于纪纲……那个蠢货完全是一个一夕得志的暴发户,一有权势竟然和汉王勾勾搭搭,完全忘了自己的权势从何而来。而袁方虽说一直都不显山不露水,但他当着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就足以变得瞩目十分!
  “以后若是再有这样要紧的事,不要再瞒着我。”
  他转过身来,目光炯炯地盯着向龙,一字一句地说:“你都已经跟着我那么久了,该知道我的脾气。如果是担心我为此进退失据,那是大可不必。我是知道轻重的人,不会在没把握的时候逞强,更不会拿鸡蛋去碰石头。但只要有机会,我自然会尽力在能帮忙的地方帮上忙。这回是第一次,我不希望你们再有第二次!”
  面对张越前所未有的严厉表情和口吻,向龙不禁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暗想老大还真是想错了,随即连忙躬身应是。接下来,他便将锦衣卫这几日打探到的情报一一奏报,末了才说道:“那个罗谦说的眼下已经都查清楚了,他本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在平遥一带以放高利贷著称,说什么王家有鞑子估计是信口开河,但王家在口外私市中份额最大却是真的,在鞑子那里有人也有几分可信。”
  张越此时暗自庆幸当初郑亨提醒了一句,否则他就算想出这个好主意,说不定也得被人蒙骗了,更想不到反间计上头,于是便摆了摆手:“是王家也好,是其他各家也罢,如今那筹划反正不是单冲着一个太原府王氏,罗谦的话是否可靠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三日后,我不管你用什么法子,那几个重点的商人一定要死死盯着,其余人也要尽量看死。总而言之,老彭负责总兵府那头调兵,你负责调派锦衣卫,这次的事情关系重大,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等到向龙肃然离去,张越这才一屁股坐在了炕上,随即干脆躺倒了下来。能够有第二次的人生就已经是异常幸运了,更不要说他这从头活过竟是来得异常精彩纷呈。在兴和的那一次是距离死亡最近的那一次,可如今回想,更多的竟不是心有余悸,而是激昂意气。这次也是一样,对于三天后那一趟冒险,他竟是隐隐之中还有一丝期盼。
  “少爷!”
  听出是连生的声音,张越懒得起身,直接喝道:“躲躲闪闪干什么,进来!”
  蹑手蹑脚地挑开帘子进了屋,看到张越正躺在炕上,连生自是明白他心情不错,于是便满脸堆笑地挪了上来,涎着脸说道:“少爷,今儿个是小年,秋痕姑娘正在包饺子呢。小的和连虎原本还想帮忙来着,结果却给赶了出来,这出门在外,吃一顿饺子也不容易……”
  连生连虎兄弟从当初的陪读到如今的跟班,张越如今几乎是只要听他们起一个头就能猜出这两个活宝打什么主意,此时便没好气地打断道:“别期期艾艾的,说重点!”
  “是是,说重点,小的说重点……呃,要是少奶奶年前能够上宣府来,能不能让咱们俩的媳妇伺候着她一块来……哎,小的是说,少奶奶路上得有人伺候……”
  话没说完,连生就看到张越一挺身坐了起来,忙不迭地闭嘴时,头上却挨了重重一记。他可怜巴巴地抱着头往旁边一站,心里已经是泄了气,于是便打算告退出去帮忙干活。却不想刚转过身,他紧跟着就听到了一句意料之外的话。
  “想媳妇了就直说,别拐弯抹角罗罗嗦嗦的,男子汉大丈夫,这种事情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出去对连虎说,就说这事情我应了,回头若是少奶奶过来,一定捎带上你们两个的媳妇!还有,回头你们俩的媳妇要是给你们生了小子,起名的时候别忘了找我!”
  “嘿,好嘞,多谢少爷恩典!”
  连生乐得一蹦三尺高,跪下磕了一个头就一溜烟地飞跑了出去,不一会儿,院子里就传来了这兄弟俩响亮的欢呼声。听着这些欢喜的声音,张越的脸上不由得满是笑意——知足者常乐,虽说这个世道是吃人的世道,但世人仍是自有世人的取乐之道,只看你找得着找不着得到而已。瞥见炕桌上那几封已经写好的信,他正打算叫人进来,结果帘子又在这当口被人撞开了,却是连虎那个大脑袋探了进来。
  “少爷,大小姐和大姑爷一起来了!”
  孟俊辛辛苦苦找到了房子,自以为能够甜甜蜜蜜地过一回两人世界,谁知道昨晚上的一夜抵死缠绵之后,他却仍是不得不带着妻子上张越这儿来。原因很简单,他来宣府的时候就没带厨子,吃惯了八珍街美食的他实在受不了新居周围那些没法入口的饭食,在加上今天乃是小年,张晴既说过来寻张越一同包饺子,他自是千肯万肯。
  尽管如今都已经长大成家,但张晴见着张越仍然是一幅长姊派头,拉着问东问西盘问了许久,这才洗手带着两个丫头亲自下了厨房帮忙。多了这么三个生力军,等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大盘大盘热气腾腾的白菜肉馅饺子自然准时分发到了所有人的手中。狼吞虎咽地吃着皮薄馅多的饺子,这些成日里几乎都在外头解决吃饭问题的人全都是赞不绝口。
  出门在外两个多月,如今这一盘饺子端过来,张越一口一个,没多大工夫就解决掉了一整盘,而孟俊更是一面烫得直吸冷气,一面飞快地往嘴里塞,仿佛是八辈子没吃过饭似的。秋痕原本还瞧着有趣,听到张越忽然间说的那句话,她就不由得更欢喜了起来。
  “怪不得人人都说家里的饭菜百吃不厌,不为其他的,就为那点家里的味道。”
  “没错,我已经是快一年没尝到你大姐的手艺了,唔,娘子的厨艺有进步……”
  张晴听着张越的话正发笑,等听到丈夫这话,她不禁恨恨地在他那背上狠拍了一记。眼见孟俊几乎噎着,她又忙不迭地帮忙倒水收拾。看到这一幕,张越差点没笑得岔过气去,见秋痕仍是在旁边笑吟吟地看着,他一面提醒她赶紧趁热吃,一面笑呵呵地将一碟子醋推了过去。就在这一屋子四个人闹腾腾的时候,外头又传来了连虎的嚷嚷。
  “少爷,总兵府打发人来了,说是今儿个晚上那里要摆戏台,侯爷让你们晚上一块去过小年!”
第五百三十一章
骚乱
  小年过后便是大年,这中间的一段时间对于寻常百姓来说,乃是除旧迎新的大好时节;对于忙碌了一年的官宦们来说,也该是好好松一口气的时候,但无奈张越却没有这样的运气。如今两次开中已经告一段落,大多数特地赶来开中的商人都把纳粮入库的事情交给了各自管事,匆匆忙忙回去过年了。因此,仍旧停留在宣府城内的商人不过是那么七八个,盯起来也比平日轻松得多。当然,他在这当口再去张家堡,所要提防的人也是大大减少。
  腊月二十六这一天,他起了个大早,点齐了人手便穿上了母亲裁制的那套石青衣裳,挂上宝剑走出了屋子。此时此刻,外头的院子里也已经准备停当,一个个都是打扮得精精神神,打头的向龙上前一步,微一躬身道:“大人,都已经预备好了,人已经在外头的车上!”
  张越颔首一笑,又看了看彭十三,见他二话不说重重点头,他顿时心中大定,于是便沉声喝道:“既然一切准备就绪,那就出发吧!”
  秋痕这会儿已经追出了屋子外头,眼看一群人簇拥着张越出了门,她忍不住双手合十喃喃自语了两句,心里不知为何竟是很有些不安。而被撂在这里看家的连生连虎也在那儿探头探脑,等到人走了,兄弟俩对视一眼,同时叹了一口气,脸上都有那么一丝不得劲。
  尽管小年那天飘了些雪花,这几日的天色也颇有些阴沉,但一直都没有再下雪,因此除了有些地方冻得结冰,路上倒还算好走。宣府城北门口早就等着百多名军士,全都是一色骑着马,腰上一边挎着马刀,另一边则是佩着手铳,整整齐齐的蓝袢袄,瞧着异常精神抖擞。然而,当张越带着人上前和他们会合的时候,这才认出了那个身穿盔甲的领头人。
  “大……怎么是你?”
  好容易吞下姐夫三个字的张越只觉得这实在是不可思议。他以身犯险是为了避人耳目,毕竟他这个巡抚有权力到宣府镇的任何一个地方巡视,再加上消息早就放出去了,更不容他有任何退缩。但孟俊在宣府不过是历练而已,怎么偏生在这时候插上一脚?
  如今乃是公务,那些私底下的称呼自然要全部收起,因此孟俊在马背上拱了拱手,随即笑吟吟地说:“奉武安侯将令,扈从小张大人至张家口堡!”
  孟俊一面说一面看了一眼张越后头那辆看上去普普通通,但在这一队骑马人中却尤其扎眼的黑漆马车,心里想起了临行前郑亨的交待。他来宣府已经快一年了,虽说也有参加校阅,也有带兵出行,但因为如今尚未有大战事影响到宣府城,所以要说功劳,勉强也就是先前驰援兴和那一遭,郑亨的言下之意竟是说与其便宜了别人,不如让他这一次再历练历练。只是,发现张越那幅又意外又无奈的面孔,他忍不住没好气地摸了摸右腰的马刀。
  就算他没心思争那些有的没的,但好歹也是将门虎子,武艺上头从来没有放松马虎过,这小舅子用得着一看见他就那么不放心?不过话说回来,张越这一丁点年纪从北到南经历了好些事情,他只不过年长几岁,比起这位来,历练还真是差远了……
  即便本来不愿意让孟俊搅和进来,但既然是武安侯郑亨的吩咐,张越也没什么话好说,百多人会合之后径直出城上了官道。由于宣府一带多军户少民户,如今又是寒冬腊月,这一大清早除了进城采买年货的人以及樵夫菜贩等等,少有行人经过,一行人自然是走得飞快,风驰电掣地走了大半个时辰,远远便望见了前头的三岔路口。
  前头的两条岔路中,向北的那条通向张家口堡,再往前就是外长城蒙古;而向西的那条通向柴沟堡,再往西就是高山卫、阳和卫以及大同,最是通衢大道。一条是多半时候只有信使和军队通过的道路,一条是商旅和行人往来大同到京师的必经之路,因此一眼看去便是大不相同。往张家口堡的那条路不但比往大同的那条路狭窄,而且远远谈不上什么平坦。
  而此时此刻,由西往东的正有一支浩浩荡荡的车队行来,几百辆满载着粮食的大车绵延老远,看上去颇为壮观。看到迎面而来的军队,那边的队伍头里颇有些骚乱,不多时,见到这一幕,那车队中就有几骑人拍马奔上前来。待到近前,为首的一个身穿皮袄的雄武汉子便滚鞍下马,毕恭毕敬地行礼拜见。
  “小民拜见大人。”
  张越端详了一眼,对此人却没有任何印象,当下就笑问道:“这是往宣府送军粮的?”
  虽是寒冬腊月,但那汉子的脑门上却油光光的直冒汗,此时忙应声答道:“回禀大人,小民确实是往宣府送军粮的。因之前的存粮不够,家兄特意打发小民去大同那边的田庄上又搜罗了一批。这里是一千石粮,解送入库之后,数目就差不多了。”
  他一面说一面悄悄打量了一下张越身后的马车,随即赔笑问道,“大人又要往北边去巡视?小民听说今年冬天北边冷得很,大雪冻死了无数牛羊,这鞑子的日子极其不好过,所以这些天外长城边上都防备得极其严密,就怕鞑子忽然进犯抢粮食。小民之前打高山卫经过的时候,还听说最近鞑子谍探极多,杀了一拨又是一拨,仿佛是疯了!所以小民路上正好遇着其他几家运粮的,索性便凑到了一块上路,就算真遇上流窜进犯的鞑子,也能有个照应。”
  “你是哪家的人?”
  张越这一问,那汉子不由得微微一愣,忙躬身道:“小民汾州吴焰,这几位是平遥县马家、潞安府方家还有其他几家的管事,咱们加在一块,运送的足有三千多石粮。”
  轻轻点了点头,张越就没有再问什么,而是轻轻挽起了马鞭。这时候,其他各家的管事也连忙围上来请安问好,孟俊却是策马靠了过来,漫不经心地瞥了众人一眼就催促道:“鞑靼人就算侥幸越过长城入寇,顶多也就是几十个人,咱们也不怕他们,还是赶快上路吧!”
  眼看张越等人要走,那吴焰眼中精光一闪,忙又开口说道:“大人既要上路,小民赶紧让他们让开通路,还请大人稍待片刻。”他一面说一面调转马头奔回去呼喝了起来,而其余管事也都恍然大悟,连忙也各自照办,不一会儿,原本将大半官道堵得拥塞不堪的车队总算是勉强挪出了一条可供一辆马车通行的道路,若要再让却是难能。
  虽说通路狭窄,但既是急着赶路,那吴焰又回过头来不住赔情,众人自然也顾不得那么多,便鱼贯往前通过,眼见张越打头带着几个人过去了,那马车紧随其后驶过去的时候,旁边的车队中却忽然发生了意外。一匹原本安安分分的驴子猛然间躁动了起来,一下子发疯似的往旁边撞,一时间,那辆车上满载着的粮袋全数往右边倾倒了下去,重重地砸在了马车的车轱辘上。吃这么忽然一撞,原本稳稳的马车摇摇晃晃往右倾倒了下去,车内立时响起了几声惊叫和骂声。就在那车夫手忙脚乱跳车的一刹那,有两个人从那马车中迅速跳了出来。
  宣府镇的军屯在如今这年头至为发达,军屯加上商屯,几乎包括了宣府镇三分之二的农田。这官道两旁就是种了冬小麦的良田,还有一排稀稀拉拉的树。这会儿整辆马车摇摇晃晃一头栽下了农田,回过头的张越和孟俊大吃一惊,而其他人也都懵了。
  不是因为这陡然而来的翻车事故,而是因为那车上下来的两人身穿圆领紧袖衫子,头戴毡帽披着坎肩,赫然是鞑子的打扮,更不用提两人慌慌张张落了地之后,一张嘴便是一连串鞑子话。在一刹那的死寂之后,也不知道是谁扯开嗓子嚷嚷了一声。
  “是狗鞑子!居然有狗官勾结狗鞑子!”
  张越事先没想到会迎头撞上这样一支解送军粮入库的车队,但既然遇上了,他心里自是存了警惕,刚刚看到对方有意让出一条狭窄通路时更倍加留心。此时出了这样的事,再听到这个煽风点火的突兀声音,他正要开口说话,孟俊却抢在前头厉声喝道:“他们是听闻皇上北征,畏惧我朝大军,这才代表各自部落前来投诚!谁再胡说八道,立刻拿下治罪!”
  “谁信你这个狗官,要不是鞑子入寇,我也不会没了爹娘!”
  “不管是什么来历,鞑子没有一个好东西!”
  “朝廷先前还封了那个阿鲁台为王,结果那些鞑子使团回程的时候,抢粮食抢钱财抢女人,朝廷就不该接受鞑子的投诚,他们都是养不熟的狼崽子!”
  人群中四处都响起了几个破锣似的嚷嚷,数百张脸上顿时露出了各种各样的表情。尽管军士们如临大敌地上前,但面对蠢蠢欲动的百姓,背后的却是鞑子,一群人的脸上都有那么一丝犹豫。此时此刻,躲在人群背后的吴焰偷觑着张越的脸色,心底更加盘算了起来。
  自从阿鲁台长子失捏干被射杀,这位小张大人的性命可是值钱得很!
第五百三十二章
名声的作用
  孟俊虽说比张越年长一大截,但除了此次到宣府任职,再加上从前偶尔回山东海丰老家祭祖,他几乎没离开过南京北京,更不知道平日在官员面前老实本分的百姓也会有暴躁失控的时候。他原以为自己那句话说出去就能把人吓住,待发现好似是火上浇油,一颗心立刻提到了嗓子眼。就在这时候,他感到旁边有人伸手将他拨在了身后,反应过来才发觉是张越。
  “各位父老乡亲说得没错,鞑子确实没有一个好东西!”
  为官三载有余,张越如今再也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菜鸟,对于这种突发局面,他在一瞬间的惊悸过后,立刻就恢复了镇定。尽管此时此刻还有上百名精锐在侧,但由于这上百辆大车占去了大半道路,若是真的闹将起来,那么不但之前的所有筹谋全部失败,而且还会引起无法想象的惨烈后果。沉声吼了一句之后,他就看到蠢蠢欲动的人群有了一瞬间的静寂。
  “那么大伙儿一定会问,为什么朝廷明知道他们没有一个好东西,还要接受他们的投诚?那是因为打仗靠的是将士用命,可大明勇士的命比鞑子值钱!皇上就要北征了,接受了一拨鞑子的投诚,就意味着战场上能少一股敌人,就能少几个勇士丧命!”
  说到这里,张越用目光一扫面前的一众民夫,见这些刚刚被煽动得有些狂热的人们眼下都露出了迟疑,便趁热打铁地说:“大伙儿可以往北边看看,那道长城之后就是鞑子的地盘。如今这冬天,那里没有城池没有屋子,有的只是一望无际的枯黄草原,还有成天都不会停止的寒风。大伙儿兴许有亲朋好友正在军中,那么你们可以去问问他们,出征之后是希望打硬仗拼血仗不惜死伤,还是愿意行军处处有策应,不停地打胜仗立大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7/4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