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校对)第2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6/430

  “你还好意思说?要不是你抢了我的屋子,引得一大群人仿佛苍蝇一般在我那座屋子外头乱转,我用得着换房子?要是还找在闹市的地方,万一人家缠不到你却来缠我,那我岂不是白换房子?再说了,你大姐来了,咱们好容易一起过一个春节,可不能被人搅了!”
  说到这里,见张越讪讪的,孟俊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孟昂,又叹了一口气:“你大姐我还能接来过年,可我和昂哥却已经快一年没见着了。不过我总比你幸运些,你家那小子才几个月,而且你家媳妇还……咳,总之我是无所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你却得多多立功才行!对了,我那三弟五弟预备孝服一满就去交阯……对他们来说,那边毕竟是葬送了他们父亲的地方。立了功劳,说不定还能重新把一家人拉起来,他们说不想连累我爹。”
  军功确实是一条重振家声的路,但前提是较为念旧的永乐皇帝朱棣还活着。倘若换成了太子坐江山,不清算到保定侯头上就不错了……但不论如何,这世上要想称心如意,靠的绝不是天命,而是自己。只有运气,怎能成事?
  张越看了一眼孟俊,见他忍不住在那里抽鼻子吸气,只好转过了目光。陷入了沉默的两人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直到后头的随从提醒了一声,孟俊这才四下里望了望,旋即不好意思地说:“光顾着发呆,走过头了。”
  好容易倒回去找到了那座三进宅子,张越便陪孟俊在里头转了一圈。各间屋子的家具一应俱全,立刻就能搬进去住,朝向也还算不错,只不过他原本对布置屋子之类的勾当就不在行,因此孟俊无论问什么他都是一个好字,最后终于被这位姐夫轰了出来。
  “好了好了,我早就知道不该让你这个大忙人来敷衍我,回去办你的大事!我今天晚上就住这儿了,回头那儿你留两个长随帮忙,其他随从都让他们一块搬过来……还有,要是你大姐万一找到八珍街去了,你就让人把她送过来!”
  和孟俊分手之后的张越却并没有直接回八珍街,只是打发了一个人回去嘱咐一声。毕竟,家里头这场戏正在高潮的时候,他回去那就得砸了,况且他今日下午本就有事。在宣府四大仓巡视了一回,他又去了一趟总兵府签押房,草拟了一份奏章,然后字斟句酌地审查了一遍。等到在总兵府中早早用过了午饭,他便立刻出发,却是去张家口堡巡视防务。这一趟回来已经是满天星斗,城门也落了锁,他费了老大的功夫叫门,这才得以进城。
  此时城中已经宵禁,热热闹闹的八珍街一众店铺也已经打烊关门了,只有尽头那座小院还亮着灯。来回快马加鞭赶路的张越在门口下马的时候,只觉得浑身酸痛两股发麻,等门一开就只顾着低头揉着肩膀往里头走,嘴里还吩咐道:“赶紧准备热水,我要泡一泡脚。老彭要是还没睡,让他先来我屋里,我有事问他……”
  忽然,埋头走路的他感到前头气氛有些不对,等抬起头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一张满是欢喜的脸。那一瞬间,他差点以为自己一路颠簸视力出了问题,忍不住眨了眨眼睛,发觉这确确实实是那个打小就陪着自己的丫头,不禁愣住了。
  “秋痕?”
  “少爷!”
  秋痕原以为自己一见着张越就会欢喜地冲上去,但此时真正见着了人,她却是站在那里挪动不开步子,甚至没感觉到眼泪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滚落在了脸颊上。直到张越又走上前了两步,她才一下子醒悟了过来,连忙屈了屈膝。
  “奴婢是和大小姐一同来的,大小姐已经去大姑爷那里了。原本老太太打算让少奶奶到宣府住几天,但因为太太刚刚到京师,又感染了风寒,所以少奶奶说留着照顾一段时日。听说这几日皇上赦免了好些人,杜大人应该也快放出来了。太太说了,她那病不碍事,年前倘若杜大人放出来了,她一定催着少奶奶来宣府和少爷团聚……”
  尽管少爷从来就不是属于她一个人的,这次也是一样,但秋痕却觉得很满足。至少之前她根本没有预料到,少奶奶暂时不能来,老太太竟然点了她,而不是灵犀或是琥珀。
第五百二十八章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正房堂屋中,张越脸上盖着一块热乎乎的毛巾,枕在太师椅的荷叶托首上闭目养神。大冷天骑马赶路本来就是一件要命的勾当,更何况到了张家口堡连坐也没坐,那些军官个个嗓门极大,结果他不知不觉中受了影响,说话也都改用了吼的,这会儿喉咙还有些嘶哑发干。又酸又痛的双脚舒舒服服地泡在滚烫的热水中,一双灵巧的手正揉按着一个个穴位,他更感到身上疲劳一丝丝抽离了去。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暖洋洋的气息,使人不知不觉就松弛了下来。
  “少爷!”
  听到外头这个熟悉的声音,张越这才警醒了过来,忙用热毛巾使劲擦了擦脸,随即就对正忙活的秋痕说道:“老彭来了,我这里自己泡着就行了。你去洗洗手沏两碗浓茶过来,再给这盆里兑些热水。”原想吩咐秋痕先去睡下,但看见她那使劲点头仿佛生怕漏过什么的样子,他就改口说道,“顺便灌个汤婆子去你被窝里捂着,虽说有暖炕,可这儿晚上比京师更冷。”
  秋痕口中应着,面上亦是高兴得很。拿起一旁的毛巾擦干了手上的水珠,她就起身打起门帘出去了。紧跟着,彭十三便进了屋子,看见张越揉捏着肩膀龇牙咧嘴的模样,忍不住取笑道:“少爷如今也该知道了,这世上最难的不是读书考科举,而是这军阵上头的磨练。来回跑一趟张家口,恐怕你这腿上的油皮也给磨破了吧?既然腰酸背痛,待会不如让秋痕姑娘好好捏一捏,这勾当上头连生连虎那两个不顶事!”
  “罗嗦!”张越没好气地瞪了彭十三一眼,旋即便指着旁边的椅子让他坐下,这才问道,“白天的事情怎么样?那些商贾个个都是老油子,那些花招只怕不好应付。”
  “何止不好应付,他们简直是欺负我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脑筋不好使!”
  彭十三大大咧咧地坐了下来,旋即嘿嘿笑道:“有的试探你这巡抚宣府能干多久,能不能让皇上恢复互市,其实更要紧的是恢复民市;有的拐弯抹角说鞑子那里的马多,比在中原蓄养合算;还有的那就直截了当多了,干脆悄悄地问鞑靼那边是不是起内讧了。他们那时候都在西厢房等候,我让那两个小子在东厢房里时不时用蒙古话交谈几句,总有人会听见,当然,我已经下令加强防备了。”
  要不是张越知道彭十三不是有勇无谋之辈,再听到最后这句话,恐怕还得真以为彭十三吃了亏。笑着摇了摇头,他轻轻用手指敲着右边的扶手,便若有所思地说:“就算宣府城内有谍者,人数也绝不会多,更不会冒着暴露的危险在城内杀人,毕竟,这里就在总兵府边上。贸贸然闯进来,若是一个扑空就会牵连他们的其他谍者。”
  两人正说着,秋痕又进了屋子,她捧着一个小巧玲珑的茶盘,先是给张越递上一盅之后,然后就转过了身。还不等她说话,彭十三便自己伸手接过了另一盅,咕嘟咕嘟一口气喝干了。待喝完一抹嘴,他这才发觉这茶水仿佛有些不同,不由得咂巴着嘴回味了一番。
  “这似乎不是咱们之前从京师带出来的茶?”
  秋痕送上茶就到外头提了一壶热水进来,先让张越脚离了铜盆,然后一点点往里头兑热水,又用手试着温度,待觉得正好,她就把铜壶放在了一边,蹲下身撩着热水为张越搓洗了起来。听到彭十三这话,她便抬起头笑了笑。
  “是小五姑娘和冯大夫琢磨的方子,说是能解乏生津,晚上多喝几盏能提神,却不会睡不着,而且用什么水冲泡都使得,也没搁什么贵重的药材。所以奴婢来之前少奶奶特意嘱咐带上了好几罐,给武安侯送去了两罐,给大姑爷送了两罐,如今还剩下两罐。”
  闻听此言,张越就对彭十三笑说道,“老彭你要是喜欢,平日就拿出来冲泡好了。咱们到了这宣府肉食吃得多,菜蔬却稀罕,不多喝茶还真不行。怪不得口外各部最着紧的就是茶砖,若没有茶砖,他们成天除了肉就是奶,哪里消受得起那油腻!”
  “所以说,阿鲁台如今叛心复萌,鞑靼其他部酋怎么会高兴?这一打仗,至少茶砖就少了。如今这鞑靼特使到来的消息既然已经散布出去了,传到口外恐怕不但阿鲁台着紧,其他部酋也会纷纷动作。要是他们四分五裂,那天兵一到必定是横扫,这一仗的结果不问可知。”
  张越倒不担心这一仗会打输,他知道大草原上也是犹如中原改朝换代一样,一茬一茬的部族轮换着崛起。匈奴、突厥、回纥、契丹、女真、蒙古……如今的鞑靼不过是蒙古一部,就算这一仗彻底将其打残了打没了,还有瓦剌三部在旁边虎视眈眈。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一手软,一手硬,就好比后世的世界警察那样一面谈判讲理一面打压制裁,必须双管齐下。
  因此,踌躇了一会,他就对彭十三低声吩咐说:“京营最近集结练兵,再者宣府的要紧大事暂告一段落,所以周百龄明日就要带人回京了。他这一走,在别人眼里,我便失了一条臂膀,要弄什么小动作也就方便了许多。那些商贾明天大约还得来,你不妨装作失口,告诉他们我这几日还要再去一趟张家口堡,而且会向总兵府借一百军士随行。”
  只是略一思索,彭十三登时心领神会:“只要这么一说,那些自作聪明的人就会认为少爷是护送那位特使经张家口堡回鞑靼?”
  看见张越含笑点了点头,彭十三便霍地站起身来,笑嘻嘻地一拱手说:“那好,我明天就好好操练那四个小子,顺带做些安排。总兵府那儿借兵还是我去吧,一定安排得妥妥贴贴!这会儿已经不早了,我就回去睡了,少爷今晚也早点歇息,别折腾太久!”
  这前头的还好,这最后一句话却是牛头不对马嘴。眼见彭十三一溜烟出了屋子,张越只得恼火地丢下了刚刚来不及扔出去的毛巾。感到脚上的力道比刚刚重了一些,他不禁低头瞧了瞧仍蹲在地上的秋痕,却只见她脸上红扑扑的,那红晕从双颊绵延到了脖子根。
  刚刚彭十三的调侃秋痕听在耳里,喜在心里,但却更加不敢抬头。二太太身边的玲珑嫁人了,自家太太身边的珍珠和芍药也都有了主。虽说她们的日子都过得不错,她若是想,也能在小厮或者外头人中选一个好的嫁了,可是,她打小就是服侍张越,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颗芳心就完完全全寄托在了他的身上,眼里除了他,再也容不下别的男人。她知道自己只是个丫头,也知道顶多只能在他心里占一小块位子,可她仍然希望一直留着。
  “秋痕,你这一路上赶得那么急,到了就该早点歇着,还跟着我忙前忙后的。”
  正胡思乱想的秋痕乍然听到这句话,手上顿时停了一停,旋即连忙解释道:“我和大小姐是昨儿个早上出发的,在怀来卫歇息了一个晚上。马车稳当得很,一路上奴婢陪着大小姐说话,倒是没觉得有多累。再说了,走之前太太和少奶奶就算好了时辰,明天就是腊月二十三小年了。要不是奴婢劝着,大小姐还想日夜赶路,一大早就到宣府呢!”
  明天就过小年了?那岂不是说,马上就是大年三十了?
  张越愣了一愣,不由得眯起了眼睛。自打离开了开封,他的每一个年似乎都过得很不同。第一年是在南京英国公府,那时候正为了大伯父张信的事情而忧心忡忡;第二年是在北京英国公府,那会儿是英国公张辅重病;第三年是在青州,他和杜绾灵犀琥珀秋痕一起过的年,那天晚上真是热闹温馨;第四年是在南京一家人团圆,父母妹妹和妻子都在,看一夜烟花绚烂,恰是让人印象深刻;第五年是在北京大宅……不知不觉,如今已经是第六年了?
  还真是应了那句话,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真快……”
  “少爷,什么真快?”
  回过神来的张越见秋痕仰头瞧着自己,便笑着摇了摇头:“我只是说一晃时间过得真快,年年过年都在不同的地方。对了,想当初我教你写字那会儿,我还没有你高,如今我却比你高了一个头。”
  听了这话,秋痕不由得怔忡了片刻,这一愣之下竟是连张越抢去了毛巾也没发觉。等回过神,她连忙去里屋拿了新鞋袜过来。她也不管张越说什么,硬是亲自伺候着穿了棉袜,然后又拿过了那双她一针一线做好的棉鞋,小心翼翼地给他套在了脚上。这一刻,她从来只敢心里想想或是和琥珀说说的那句话一下子冒了出来。
  “少爷,奴婢一直想说,奴婢愿意留着伺候您一辈子。”
  她埋头又拿起另一只鞋子给张越穿上,口中又低声说:“奴婢不要什么名分,只要能留在少爷屋子里,哪怕一辈子当丫头都使得。奴婢是个笨人,没有少奶奶的大见识,也不如灵犀和琥珀解人意,奴婢只知道您就是天,您不在,那天就是灰蒙蒙的……”
第五百二十九章
最是难报亲人恩
  腊月二十三乃是民间的小年,自唐宋以来就有祭灶的风俗。尽管宣府是边镇要地,不能像其他衙门那样早早地封印放假,但总兵府也不会在小年这一天起早点卯。从秋痕那里听说郑亨的那位张姨娘也是今天刚刚抵达,张越更是可以肯定,那位老当益壮的武安侯明天这小年恐怕也要迟些才能出门理事,而他恰好无事,难得可以偷一日闲。
  炕上早就已经烧暖了,秋痕更是在上头铺了新带来的被褥。松花色金线绣鲤鱼的缎面图案在摇曳的灯火下熠熠生辉,给这简陋的屋子颇添了几分贵气。而盘坐在炕上的张越眼看着秋痕犹如变戏法似的从箱子中掏出了好些玩意,忍不住托着下巴直叹气。
  “来就来了,居然还带了这么多家里的用具。出门在外,哪里有那么多讲究?”
  “迟些时候少奶奶也会来,东西自然得备办齐全,好容易皇上有这样的恩典!”想起张越刚刚没好气地笑骂她傻丫头,秋痕这会儿只觉得整个人都轻快了起来,因此笑意盈盈地从箱子中翻出了几样东西,犹如献宝似的递给了张越,“这是少奶奶的信,这是灵犀和琥珀亲自做的荷包,里头一个是从灵济宫求的符,另一个则是从大庆寿寺念过经的佛珠。这是老爷让带来的上好金创药,还有,这是太太特意让带上的长命锁,这是老太太……”
  看到手里一下子便多了一大堆东西,张越虽觉得好笑,却更知道这都是家里人的一片好意。将这些暂时都撂在了炕桌上,他一面询问家里的情形,一面拆开了那封信。展开那满满当当的一叠信笺,看到那个起头的那几个熟悉字眼,他忍不住嘴角一翘笑了起来。
  杜绾在信上并没有什么之乎者也咬文嚼字,一如平日家常俗话,不过是闲适地说些家中琐事。从祖母顾氏身体渐好,到母亲孙氏的入夜咳嗽,就连小静官渐渐喜欢哭闹,张菁常常去逗弄这个侄儿都一一跃然纸上,他哪怕没见着,亦是能想象那种温馨愉悦的情形。然而,当一路看到第四张纸的时候,他的脸上却露出了踌躇之色。
  “因公公回京侍疾,一日中多半都侍奉老太太跟前,只连日下午申正之后时常外出,极晚才会归来。婆婆病中多有疑忌不耐,询问时公公却答出去拜客,因而一日便让我去外头询问跟班,方才得知每次出门都带着两个从南京跟来的随从。为免婆婆焦虑,我未告知此事,然则此事实有蹊跷,原不想使君担忧,为防有事,不得不特意提及。”
  父亲常常悄悄出门?对于杜绾最后提及的这件事,张越自然是关心得很。尽管别人都说张倬父凭子贵,他却从来不这么看。他能走到如今这个地步,即便有机遇和自己努力的缘故,但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尤其是父亲不声不响替他出钱出人,更通过袁方帮着他度过了好些难关,这些都是绝不能忽视的。
  若是说有什么事让张倬这样偷偷摸摸的,那么他能想到的原因只有一个。除非是去见袁方,除此别无可能。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又一个问题就来了——有什么事情需要父亲三番四次地冒险出门去见袁方?莫非是又出了什么事?
  只有这样一条线索,哪怕张越把头想破了,最后仍是没得出一个结论,只得放下了此事。将其余三张信笺折叠好塞回信封中,他就起身下炕将最后一张纸丢在炭盆里,眼看着它烧成了灰烬。转身走回去的时候,他就看见秋痕手中捧着几套衣裳。
  “这些是咱们在家里闲来无事的时候给少爷您做的。”秋痕献宝似的一套套抖开给张越看了,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少奶奶原本也要和咱们一起做,只可惜她刚刚做好了那套给静官的小衣裳,就因为二太太那头撂开手,她要照管家务,不得不暂时搁下了。灵犀得帮着少奶奶,所以最后就是奴婢和琥珀各做了两套。另外两套是太太的手艺,听说少爷您被困兴和的时候连衣裳都破烂不堪,所以太太特意嘱咐,说是一定要把这些新的给您都带来,大过年的穿着也精神!”
  “娘还是老样子,我都这么大了,还当我是孩子!”
  想起自十岁开始,每逢过年孙氏必得在家里准备的之外另给他缝制一套新衣裳,张越感慨归感慨,心里却自是惦记着母亲。由于年轻的时候省开销,张倬张越父子的衣物都是孙氏自己亲手裁制,因此这石青宝蓝两套衣裳都是针脚细密,毫不逊色琥珀和秋痕的针线,而料子更是细密柔软,显然是出自苏松的上好货色。
  “对了,什么衣服破烂之类的话,都是谁胡说八道传的?”一想到皇帝上次封赏的时候甚至也提到了这么一遭,张越只觉得这实在是匪夷所思,“我当时被困兴和,这些情形分明没多少人看到,怎么会传播得四处都是!”
  秋痕哪里知道这些,但此时仍是忍不住心有余悸:“少爷你还说,那时候得到消息,大少爷他们合力瞒着老太太和家里头,就连少奶奶都不知道,倒是陈留郡主常常过来。奴婢还是等到报捷的喜讯传来之后才晓得,一下子就给吓了个半死,后来特意到大庆寿寺去拜了菩萨。至于说您衣服破烂什么的,这是宣府报捷之后满京师忽然传开的,说您亲自出谋划策,冒着箭雨城墙督战,一箭射落鞑子的军旗,一把火烧得他们记飞狗跳,还带领将士大呼皇上万岁万万岁,听人说,皇上那次还在早朝的时候特意赞了您,至于赞了什么奴婢就不知道了。”
  杜绾不知道……她怎么可能不知道!陈留郡主的消息常常是比谁都快,她又是爽利明快的人,一得知这样的大事,必定是要去告诉杜绾的。难为她死死瞒了下来,硬是连秋痕这样亲近的都看不出一丝一毫的痕迹。
  张越一面听一面琢磨,直到听见最后一句,他原本怔忡的面上方才流露出一丝疑惑,旋即便想到了两个字——造势。而且,这造势的水准竟是揪准了朱棣的心理,流传在外的只言片语绝对不会惹得皇帝老子发怒,能够这样把准脉络,除了袁方大概不会有别人了。
  腊月二十二的这个晚上,京师中家家户户也正在为明年祭灶而作准备。此时已经是宵禁的时节,但不少达官贵人的宅第中还是传来了笙歌阵阵。因如今乃是年底,再加上这一天是陈留郡主朱宁的寿辰,周王公馆中便在寿筵之后,难得地摆开了戏台,请来了几位关系亲密的皇族勋戚看戏。
  楼下男客楼上女宾,台上戏子则是装扮得花团锦簇一般,却是一出新杂剧《瑶池会八仙庆寿》。更稀罕的是,整出戏班子都是来自宫中教坊司,朱棣更是因朱宁的生日一股脑儿赏赐了无数东西,起头接旨时那长长的单子让所有人都殷羡不已。
  “周王千岁善医药,世子殿下则是善音律戏曲,果然是虎父无犬子!”
  “听说之前教坊司才刚刚给皇上演过这场戏,皇上盛赞音律极美场面盛大,还说要赏世子殿下呢!”
  “哎呀,郡主,这样盛大的好戏,你怎么还没兴致?今天若不是为了您的寿辰,这教坊司的乐班子也不会全部赶了过来,更不用说这出戏还是世子殿下专门为你做的!”
  被一群诰命贵妇围着,耳畔都是逢迎赞美的话,朱宁着实有些不自在。她自然知道大哥朱有炖这么煞费苦心写了这么一场剧目绝非只为给她祝寿,而是为了贺皇帝登基二十年。只是,这些话却不好当着别人讲,好容易瞅了个空子,她便离席而去。
  到了花园外头,想起今日杜绾不好登门,只是让小五捎带了一盒亲手制作的蜜饯和一块绣帕给她,她不由怔忡了起来。尽管皇帝的赏赐不少,但宾客却请得不多,就是怕到头来有人说什么招摇。父亲年初就回去了,她不管用什么法子也要跟着回去,到了那时候,京师里头的一切就该都断了。当然,开封离着京师不远,到时候也能通通信,小五还能常常来看她……等等,杜绾之前还说过,仿佛有人看上了小五?
  “那个幸运的丫头……不对不对,是哪个幸运的男人竟然能配得上这丫头!”
  喃喃自语了一句,朱宁忽然听到小道那边有动静,顿时有些奇怪。蹑手蹑脚走上前几步,她便认出月亮门那头正在和人说话的乃是父亲朱橚,只是对面那个却仿佛陌生得很。
  “消息打听得快,事后动作得快,上次的造势做得不错,本藩没有用错人!你带话下去,今年过年大伙儿的份例全部加倍!”
  “多谢周王千岁!”
  看到那个人跪下磕头,随即毕恭毕敬地离开了去,朱宁顿时心中一跳。这造势两个字她自然不会不明白,而造势的对象是……越想越不明白的她忍不住往后退了两步,足尖却无意间踢到了小石头,那细微的动静却立刻引来了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6/4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