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校对)第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430

  走近几步,张越见那幅字上钤一方“沈民则”鲜红印章,竟然不是沈度一向擅长的楷书,而是一手圆润好看的隶书,字里行间透着一种厚重质朴来,写的恰是一首卫立中的《殿前欢》。他深知沈氏楷书名动天下,以后的馆阁体就是从此而来,自己不过是因杜桢的便宜占了个先,因此从不敢自诩在书法上有什么造诣,此时听沈度指点笔法气度,自是专心聆听。
  杜桢也知道沈度在教导子孙上极其上心,却很少对外人有什么教导,于是时人即便是临摹沈氏字帖,也鲜有得其神韵的。沈度当初于他有半师之分,而他对沈粲也有半师之分,杜绾还小的时候,留在张堰乡间的沈度之子沈藻还曾经指点过她的学业,两家人乃是真正的世家通好,所以他才会明白沈氏书法的真谛。此时,他免不了也是一面听一面琢磨。
  “我的楷书脱胎于赵孟頫宋克,讲的是方圆相济刚柔兼备,皇上最爱的也正是这种风韵。临帖的人往往讲究一丝不苟雍容端方,却不知道这楷书也有上下品。若是没有一丝灵气没有一丝气势在里头,那自然不过是花架子……隶书和楷书字体虽不同,道理也是一样的……你将来不限于文道,这字写得好固然要紧,但领悟其中气韵则更要紧。有了气韵,纵使是马虎一些,这字仍是有神……世人皆道是我和民愿一正一草相得益彰,其实我这草书并非不能见人,只是草书有草书的要旨……”
  沈度说得兴起,竟是信手拿过一张宣纸,蘸足浓墨亲手示范,这一说就是足足一个多时辰,鸣镝单单磨墨就磨了三砚台。到最后,意犹未尽的沈度直起腰来,这才发现腰酸背痛手腕都抬不起来,再一看书房中点的那支蜡烛,他不禁哑然失笑。
  “年纪大了,竟是不知不觉唠叨了起来,你们翁婿俩竟是不提醒我一声!”
  见沈度揉着手腕,脸上却颇有满足之色,杜桢便对张越笑说道:“当初就是民则兄教导我写字也不曾说过那么多,恐怕连教导儿孙也不过如此。元节,你还不赶紧谢过自乐先生?”
  得了这提醒,张越哪里还不知机,连忙上前一揖到地:“多谢自乐先生指点!”
  年过六旬的沈度半辈子起起落落,自然知道杜桢让张越改口是什么意思。他这个翰林学士其实就是皇帝手中的笔杆子,只管誊抄书写,别说参赞,就是圣旨上头增减一字也由不得他,所以他从不认为天子的宠信便能带挈一家如何。今日固然是一时兴起,也确实是因为他看着张越投缘——这和才学无关,只是纯粹看得对眼而已。
  扶起张越之后,他少不得笑着勉励了一番,又说了一会话便起身告辞。毕竟,他这个御用笔杆乃是朱棣一天也离不了的,今日还是朱棣放了他一日假方才得空,如今在杜家逗留了这么久,自然少不得回去陪陪家人。
  杜桢和张越亲自将人送到大门口,直到看着马车缓缓离去,翁婿俩才往回走。此时大雪纷飞,张越小心翼翼地一手举着一把油毡大伞,一手扶着杜桢,又少不得提醒注意脚下路途。饶是如此,两人来到北院上房时,外头的斗篷上已经都是雪花,脚上靴子赫然湿了大半。
  见此情景,裘氏连忙上来收拾了斗篷,又命丫头去取上了两双旧鞋子。等到收拾停当坐下之后,张越便讪讪地说:“岳父,先前我得赐天子剑之后,瞧着剑鞘和你当初送我的那一把有些相像,所以下江南的时候就随身带了这一把,真正的却交给了几个暗地里去访查的随从。只是我没料到被人盯上了,结果竟是让人一箭射断了……今日出来的时候我将其送去了铁匠铺,但那位匠师说是只能试一试,未必能接起来。”
  “原来断的是那把剑!”杜桢微微一愣,随即就板起了面孔,“既然用上了便是得偿其所,剑是死物,人可是活物!你该感谢人家瞄上的是那把剑,而不是你这条命!有道是一招算错满盘皆输,精于算计者必败于设计,以后好好记着!”
  一旁的裘氏见杜桢摆出了少有的严厉架势,连忙吩咐春盈暂时退下去。因见张越满面惭愧躬身长揖,杜桢紧跟着又是耳提面命一番教导,原本预备出声劝阻的她不禁把到了嘴边的话吞了回去,却是满面慈祥地端详着他们俩,心中愈发觉得自己选对了女婿。
  算起来丈夫重新回到朝廷也已经三年多了,可那脾气却始终不曾改过,登门的人还是早年那些交好的朋友同僚,其他年轻后辈更是一个没有。换作是其他年轻人当了自家女婿,谁能应付这样顽固冷硬的岳父?想到这里,她不禁笑意更深,最后悄悄起身避到了里间。
  杜桢一番教训过后,见妻子已经不在,他也不以为意,遂细细询问了张越此次南下的情形。等张越事无巨细详细说明了一番之后,他便若有所思地说:“要说赋税,我朝远远低于唐宋蒙元,但民间有邪教,商人不惜冒杀身之祸也要出海,足可见单单降低赋税严刑峻法字并不够。迁都北京固然是为了安定北方,但征用徭役工匠实在是太多了……对了,你请开海禁应该只是其一,只怕还有其他想法吧?”
  “还是先生深知我心。”张越一时心有所感,竟又是本能地脱口叫出了先生二字,见杜桢毫无所觉,他便也不改口,细细地将心中所思所想一一道来,末了又说道,“虽说三十税一已经是极其低廉,但难免仍有奸商一心想着避开这些,况且倭寇确实是心腹大患。而且,据我所知松江一带本来就多有小船出海,就连杜家族人……”
  “你管他们做什么!”杜桢没好气地瞪了张越一眼,随即仍是叹了一口气,“我知道你是好心,好吧,此事由你去做,我那些族人也该有个约束。至于你想的这几条先搁一搁,不要趁着皇上还宠信你的时候一下子都提出来,也得有个缓冲。我的安危不用你操心,白莲教那些贼匪若是冲着我来,那是正好,我还就怕他们隐匿不出!倒是你此次回来的职司,杨勉仁曾经对我暗示过,恐怕皇上的想法出人意料……对了,你可知道,你那位在国子监的表哥曾经为了你的事情去找了杨勉仁?”
第三百五十九章
赵王出言试探,天子钦点随从
  由于惦记着朱棣那句三日后到仁寿宫的话,这一天张越起了个大早,洗漱过后吃完早饭,正预备出门赶往皇宫,可才一出院子便有一个小丫头一阵风似的跑了过来,说是宫中派了人过来。满心疑惑的他赶到前头,结果恰是发现一张老面孔。
  “小张大人,咱们可是又见面了。咱家如今已经兼了提督东厂的差事,这传旨的勾当以后恐怕是做不成了,所以今儿个恐怕是最后一次来传话。”人逢喜事精神爽,陆丰终于熬出了头,这会儿自是眉开眼笑。上下打量了一番张越,他便提醒说,“皇上今儿个不在仁寿宫见你,所以着我过来知会你一声。别穿官服,随便找一件能骑马的衣服就成。”
  骑马?今天这是去哪?
  张越没指望能从陆丰这个阉人口中套出什么话来,一路回去换衣裳的时候少不得思量了开来。因此,灵犀和琥珀忙着在箱子里头翻找的时候,他便吩咐道:“不要只顾着找那些绸缎之类的,我记得当初为了方便和老彭一起习武,特意做了一件宝蓝色的云绢箭袖,把那件找出来,然后拿一双鹿皮靴子就好。秋痕,你把我当初练武时用过的长剑和弓箭找出来。”
  这几句话把三个丫头唬了一跳,可看看张越闲适的模样,又不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当下只好一桩桩照办。等到张越利索地穿好了那件箭袖,秋痕把长剑和弓箭捧了过来,又忍不住问道:“少爷,你不是要进宫面圣么,这怎么瞧着像是要去打仗?”
  “有备无患而已。”张越接过长剑往腰中一配,又接过了那把柘木弓,因笑道,“放心,皇上不是一时兴起打算去微服打猎,就是准备去京营看看,我总得预备齐全了。否则皇上若是到时随手给我一把一石两石的强弓,那时候拉不开就丢脸了。放心,等我回来。”
  那边厢陆丰在瑞庆堂中等到了姗姗来迟的张越,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之后,原本到了嘴边的埋怨却化成了一声惊叹:“小张大人,咱家可是一个字没说,你怎么知道皇上今儿个预备出城去京营,顺道去狩猎?”
  张越笑而不答,这么一个小小的插曲便犹如水面上的一个小水花,须臾就没了踪影。他跟着陆丰在北京城里绕了一大圈,足足花了两刻钟方才到了地头,随即竟发现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的朱棣身边簇拥着三四十个健硕汉子,袁方赫然就在随行之列。除此之外他还看到了另两张熟识的面孔——那竟是姐夫孟俊和二堂叔张輗!而在张輗身边,另一个三十出头的瘦高个则是穿着玫瑰紫富贵满堂纹样的锦袍,身披紫貂皮大氅,眼睛一直在他身上瞟。
  见张越要上前行礼,朱棣便摆了摆手:“既然都是微服,就不用多礼了。你倒是乖觉,竟换了这么一身衣裳,可是陆丰对你说了这趟是狩猎?”
  话音刚落,那个三十出头的锦袍人便笑道:“父亲这不是明知故问么?他们一同去青州杀过人,又一起去江南办过事,小陆子提个醒也是正常的。既然人都到了,不如走吧?”
  “赵……三公子您这可是冤枉了小的!”虽说看见朱棣笑呵呵的并未动气,但陆丰哪里肯不明不白背上一个泄露风声的罪名,连忙解释道,“老爷,小的去张公子那儿传信的时候,只是说让他随便换一件能骑马的衣裳,别的什么都没说。只是等他换上这一身出来的时候,小的一时惊叹才说漏了嘴……”
  “好了好了,他向来机敏得很,朕还不知道他?”朱棣没好气地一挥马鞭,随即对张越一努嘴道,“既然有了预备就最好,其他人你都认得,这是朕的老三,要行礼等回去之后再说。老三,别没事情尽挑人刺,既然人都到齐了,那就走吧!”
  因看见那瘦高个穿着一件紫貂皮大氅,面貌又和朱棣有几分相似,因此张越早就猜出了那大约是赵王。但猜测归猜测,觉察到朱棣对朱高燧说话的语气中油然流露出一种父亲对儿子的亲昵,竟不像平日做派,他心中大是惊讶,等众人全都扬鞭纵马飞奔之后方才醒觉过来,连忙打马跟上。他沿途留心了一下,见各处路口等要紧地方都有身着便服的彪形大汉,便知道袁方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早就有所布置,毕竟,皇帝微服出行可不是闹着玩的。
  北京的冬天向来寒冷,因此自从腊月开始,仍在各处营建的就只有从天下征发来的囚徒,工匠和其他徭役人等便是换班轮休。那些从江南之地被抽调出来充实北京的富户也没能逃脱徭役征发,每家必有人充役,于是此时出城缓行的时候,张越就看到城墙处正有好些人顶着凛冽寒风奋力劳作,一分神却没注意到前头有人放慢了马速,正好和自己策马并行。
  “我家老二曾经收容了一房家人,当家的那位是杂犯死罪的囚徒,大冷天的还得砌城墙,他拿了几千贯钱这才赎出来的。张越,听说这一家人和你有些渊源,可是当真?”
  张越这才注意到身边的人乃是赵王朱高燧。三位皇子中,他只见过太子朱高炽一次,虽说没看出什么,但结合他所知的历史,那恰是一位扮猪吃老虎的主儿。而汉王朱高煦则是只学到了和朱棣一样的暴躁易怒,皇帝老子看人看事的冷静透彻却没学到。至于今天第一次打交道的朱高燧,他更是不想和对方有什么牵扯。
  尽管还记着在大相国寺中和那一家三口的话别,还记得那次孟敏一时好心救人,但张越更明白这一家三口已经进了王府。一进侯门深似海,进了王府就更不用说。他不理会他们,他们兴许还能够太太平平地活着;他若是理会了他们,那这一家三口将来的死活就很难说了。
  于是他便有意装起了糊涂:“三公子恕罪,您这说的是……”
  朱高燧微微皱了皱眉,旋即便笑呵呵地说:“贵人多忘事,你不记得也不奇怪。那一家人如今好得很,那个当娘的虽说生了一个小子没养住,但我家老二也正好添了一个男孩,于是就用了她作奶娘,至于那个改名叫翠墨的丫头则是让我家老二送去了给孟家四姑娘。孟贤毕竟跟了我那么多年,如今他丧妻之后家里下人又多有不省心,我总得助他一把。”
  说完这话,朱高燧便笑呵呵地一挥马鞭,追上了前头已经去远了的朱棣一行,而满心吃惊的张越也只是留在原地片刻,这才狠狠地一鞭抽在马股上。朱高燧能够在朱棣眼皮子底下和他说这种话,自然不怕他去告状。事实上,连那样罪证确凿的汉王朱高煦他都奈何不得,更何况是早早收敛了某些本性,学得无比精乖的赵王朱高燧?
  更可虑的是始终放不下的孟贤,这一位难道就不知道什么是自寻死路么?
  既然说了是顺便狩猎,一行人自然是直扑京营。到了门前,袁方拿出锦衣卫关防亲自前去交涉,门前的守军自是乖觉,立刻就去通报了安远侯柳升。不一会儿,一身戎装的柳升便带着几个亲随出来,等看清被重重护卫簇拥在当中的朱棣时,他顿时吓了一跳,连忙疾步冲上前来,却是不敢贸贸然行礼。
  “怎么,你也要学周亚夫的细柳营么?”
  柳升勇猛粗疏,但若是百粗无一细,他也不可能在靖难之役之后从左军都督佥事一路扶摇直上,由伯爵而侯爵。行过军礼之后,他便笑呵呵地说:“别说是军营,这天下都是皇上您的,要想去什么地方去不得?只不过若是您早说,臣一早就会齐了所有人操练,也让您看看我大明的强军如今有什么长进!”
  “你既然这么说,想必是颇有成算。”朱棣当下也顾不得什么狩猎,兴致大动,“今天来的有文有武,你既然夸下了海口,也该让大家看看你究竟练出了什么兵。”
  “不是我练出了什么兵,而是臣按照皇上的法子练出了什么兵。”柳升看了一眼皇帝身后,勉强找出了一个算是文官的张越,目光却不禁在那身云绢箭袖上头转了好几圈,心中甭提多纳闷了,但紧跟着就把这些思量先丢到了一边,“皇上先头说过,神机营所持火器一定要好生改进,其战阵之法也得细细琢磨。臣天天撵在军器局那些人后头让他们改进火铳,最近总算是有了几款新玩意,而且神机营的操练也比以往强多了。”
  听了这番话,不但其他人个个兴致勃勃,就连张越也是起了好奇之心。他当然知道这时候的大明由于有一个爱打仗的皇帝朱棣,因此在用兵上头毫不手软——虽说人道是穷兵黩武,但后期的矫枉过正在他看来却更不足取——他实在很想知道,神机营究竟有什么好东西,有什么好战法。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皇帝在转头打量了一圈之后,却指了他和袁方。
  “张越和袁方带两个锦衣卫随朕去神机营看看,老三带其他人去打猎,中午朕要看看你们的收获如何。”
第三百六十章
嫡庶长幼的奥妙,天子的托付和信赖
  永乐皇帝朱棣总共有四个儿子,除了早夭的幼子之外,其他的三个儿子都是元配徐皇后所生,其余后宫妃嫔即便受宠如权贤妃王贵妃,亦是一无所出。所以,老大朱高炽要学经史明礼仪,老二朱高煦则要上战场拼性命,但作为幼子,朱高燧自小便深受宠溺,唯有他是优哉游哉什么事情都不用干便能坐享其成。唯一的遇险便是靖难之前千方百计从南京逃归,顶多再算上多年前朱棣大怒之下杀了他的长史顾晟。
  但那一回只是掉了别人的脑袋,他最终却是安然无恙。比起一而再再而三犯错却不知悔改的汉王朱高煦,他就乖觉得多,至此之后逐渐收敛,至少那些大错处别人就抓不到了。
  即便善于隐藏,但这会儿憋着一肚子气,朱高燧自是满心不快,瞥见不远处一只兔子窜出来,他冷笑一声便搭弓射箭,只听嗖的一声,那支离弦之箭死死将其钉在了地上。看得这一箭,张輗便纵马上前笑道:“若是皇上在此,看到赵王殿下如此箭法,必定会赞不绝口。尔等还不去为殿下驱赶猎物,好让殿下大显身手?”
  北地的春天原本就来得晚,前几天还刚下过雪,但比起隆冬四处银装素裹的肃杀光景自然好得多,躲了一冬的动物也有不少趁着天气转暖出来觅食的。听出张輗这话别有意味,朱高燧也不想让锦衣卫这些耳目时时刻刻跟着自己,便开口喝道:“还不快去?”
  孟俊眼见一群锦衣卫无可奈何地四散而去,瞅见朱高燧背后还有四名随从,再加上还有一个张輗,便觉得自己在这儿有些碍事。他正预备找个借口开溜去碰碰打猎的运气,却不想朱高燧冲他招了招手。尽管心中极其不乐意,但他仍是一夹马腹上前,脸上异常恭敬。
  “想当初老孟善带着你进宫的时候才一丁点大,如今你却是已经娶妻生子了!”朱高燧上上下下端详了孟俊一番,忽然笑道,“在左军都督府跑腿的感觉如何?早知如此,你爹就该送你入宿卫,至不济到我那王府护卫中厮混厮混,总比堂堂小侯爷做文书功夫强。”
  不等孟俊开口辩解什么,旁边的张輗自也插话道:“满京城的勋戚子弟多了,但成器的却没几个,俊哥儿无论人才还是品行都是一等一的,若不是保定侯压着自己的儿子,早该是独当一面。想当初我进宫宿卫又蒙恩封指挥使的时候,也不过和俊哥儿一般大,哪里像他这等年纪仍是小小的五品官?他可是正儿八经的功臣之后!”
  作为保定侯府未来承袭爵位的嫡子,孟俊一向被称之为老实人。见赵王朱高燧和张輗一搭一档,他只能双手一摊苦笑道:“赵王殿下和张叔叔就不要抬举我了,自家人知自家事,我不过是中人之资,和祖父父亲都没法比,就是在左军都督府里管些小事亦是常常出差错,更何况大用?我这人也没多大雄心,再说了,若是以后继承了爵位便是超品,何必计较如今的品级?娇妻爱儿陪伴膝下,于愿足矣。”
  朱高燧自己乃是颇有心思的人,否则这赵王当得舒舒服服,何必考虑其他?而张輗就更不用说了,一向便觉得自己作为次子吃亏。在他看来,虽说兄长张辅的爵位是一刀一枪打回来的,但若没有战死沙场的父亲张玉,张辅也不至于如此年轻就封了国公。再者,张辅宁可提携堂兄弟堂侄儿,也不想着拉他一把,更不管嫡亲的侄儿,他越发觉得其薄情寡义。
  于是此时此刻,两人心中都对胸无大志的孟俊颇为不屑,张輗甚至在心里埋怨起了当初张辅从中牵线搭桥的那桩婚事。男子汉大丈夫就该三妻四妾开枝散叶,就该把妻子管得服服帖帖,哪里像孟俊那般老老实实对妻子俯首帖耳?等到孟俊笑着说要去试一试运气,带些野味回去敬献父母给妻子尝个鲜,两人再也懒得开口留人,任由他拍马而去。
  “孟贤苦求爵位而不可得,这孟俊小子却只想着安乐度日,老天真是瞎了眼!”
  听到赵王朱高燧这不满的嘟囔,张輗便挽着马头靠上前去:“赵王殿下不用恼,孟瑛本身亦是优柔寡断的怕事人,儿子亦是如此,以后左军都督府那边不足为惧。”
  “不足为惧?”朱高燧轻哼了一声,四下里一看便压低了声音说,“你大概不知道,等到你那位堂弟张攸巡海归来,你们张家就要再出一位伯爵了!”
  “这……这怎么可能!巡海捕倭隔几年就有一回,这算多大的功劳?”
  “父皇要封爵还顾得上这些?想当初永新伯许诚的伯爵是怎么来的?父皇让谭深和赵曦杀了驸马梅殷,随即又授意许诚出首举发两人,于是给了他伯爵,你那位堂弟曾经跟着英国公在交趾征战多年,之后又随丰城侯李彬打过数场硬仗,如今再往海上走一趟,谁敢说他不能封伯?话说回来,张攸若是以庶子封伯,嫡长子的张信却还在交趾窝着……我看朝中那些老不死的还叫嚣什么嫡庶长幼是越不过去的礼法!”
  这边厢两个人在嘀咕嫡庶长幼的时候,那边厢孟俊却已经纵马一路来到了树林边上。今儿个他原本就是恰逢其会让皇帝抓了差,并不想出头,此时不由得寻思起了张輗今天煽风点火的用心。人人都认为他老实,入仕之后的表现乏善可陈,可他们也不想想,有一个那样野心勃勃的大伯父,他要是不老实,皇帝会怎么看?
  正沉思的时候,他忽然感到面前有一条黑影窜过,来不及细想就本能地拈箭上弓猛地射出,等到看清了自己射中的东西,他不禁又惊又喜,策马上前侧身一捞。
  “要是早看仔细就该射它的脑袋,好好一张狐狸皮,这下子只能送给阿晴当坐垫了!”
  他正寻思回头拿着这只狐狸怎么向妻子献殷勤,就只听噼哩啪啦一阵巨响。吓了一跳的他还来不及想这是怎么一回事,身下的骏马便受了惊,竟是猛地嘶鸣一声高高撩起了蹶子。这一突发事件闹得他措手不及,花了好大的功夫方才安抚好了坐骑,辨清那声巨响的方向风驰电掣地奔了过去。半道上,他又遇到了几个锦衣卫,随后是朱高燧和张輗,众人少不得会合在一起慢慢寻去。等到一群人出了树林,看到的却是远处那层层军士戍卫的营地。
  长达百步的空地尽头摆着一排用坚实的厚牛皮蒙着的木靶子,然而此时硝烟散去,只要运足目力就能看到那上头的一片焦黑。安远侯柳升一声令下,立刻便有十几个亲兵奔上前去,很快就将东西推了过来。刚刚远看还是焦黑,如今却能看到那上头的处处伤痕,那一层厚牛皮几乎都被打烂了。
  “好,好!”
  看到这新火铳有这样的威力,朱棣不禁满面红光,重重点了点头。而他旁边的张越则是死死盯着柳升特意挑选出来的那三排三十名神机营军士,或者说,盯着他们手上的火铳。尽管已经见识过明军的火器,但这些人哪里及得上完全火器化的神机营?刚刚这一番快速射击中,他看得清清楚楚,第一排军士分奇数位和偶数位两次射击,第二排军士则是专管传递火铳,第三排军士专司装填火药,刚刚一连六次射击,威力着实非同小可,而且也没有炸膛。
  由于京营本就是中军所在,神机营更是随扈两次北征,因此柳升虽说派出了自己的亲兵将皇帝牢牢保护在中间,却也不担心会出现什么哗变。听到皇帝连道两个好字,他也觉面上有光,连忙对一个心腹亲兵吩咐了几句,不多时,那亲兵就捧了一个盒子上来。
  “皇上,您看,这就是此次军器局新制成的火铳。”
  见柳升连盒子一起呈递了上来,朱棣便信手接过,随即把里头的那把铜手铳取了出来。在手上掂量着试了一试,又查验了一番,他便递给了一旁满脸好奇的张越,因笑道:“这做工倒是比从前精细了许多,拿在手里轻了短了,威力倒是比从前有增无减。有了这样的利器,若是再北征,朕倒要看看阿鲁台往哪里逃!”
  捧着这把极其精巧的手铳,张越少不得翻来覆去仔细端详。铳身一尺有余,最前端的口径却绝不超过两厘米,铳筒从后往前呈圆锥状递减,表面更是打磨得颇为光亮,没有半点粗制滥造的痕迹。点火孔上还有护盖,可防止火药被雨水打湿,他刚刚甚至还瞥见木盒中有一把药匙,想来是用作称量火药的。
  瞧见铳身上镌刻着一行清晰的小字——永乐十七年正月,天字第一百零四号,他忍不住问道:“安远侯,这为何不是天字第一号?”
  柳升正预备对朱棣好好表表上阵杀敌的决心,乍然听到这一问顿时一愣,随即就笑了起来:“军器局每年造办的军器多了,有的是新的,有的是按照旧有的模子造,这新的当然不能立刻就拿出来,少不得要在演练场中一次次试过。你不是问天字第一号么?这天字第一号自然是炸了膛……别说这第一号,就是到五六十七八十号,也几乎都是失败品,直到百号之后方才渐渐成型。话说回来,这火器固然犀利,怕的就是炸膛……”
  他这话还没说完,袁方就走上前来,低声报道:“皇上,赵王他们听到了这儿的动静,担心您的安危,如今正在营门之外等着,是否要放他们进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4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