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校对)第1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430

  袁方欣慰地一笑,口中打趣道:“能听到你这声袁伯伯,我这几年的心思总算是没有白费。上次你成婚的时候我不能去你家吃酒,就连礼物也没法送,这次正好补一份你最需要的大礼给你。”
第三百五十四章
天恩浩荡,洪福齐天
  西宫秀春馆。
  相比早逝的昭懿张贵妃和恭献权贤妃,王贵妃一来没有显赫的出身,二来才艺并非绝顶出众,永乐七年张贵妃和权贤妃双双册封的时候,她不过是昭容,之后才封了贵妃。然而,权摄六宫的权贤妃红颜薄命,张贵妃也是多病多灾去得早,反而是她多年把持六宫大权。即便是坐在这样显赫的位子上,她也不曾骄矜倨傲,皇宫上下人等没一个说她不好的。
  这会儿进暖阁探望的便是永平公主。论年纪她甚至比王贵妃还要年长,但面对这位庶母,她仍是极其恭敬。待得知王贵妃病倒的这些时日颇有头痛眩晕的症状,她便连忙殷勤地说自己带来了得自云贵的天麻,又从匣子里取出一串佛珠,亲自给王贵妃戴在了手上。
  “父皇如今的脾气越来越难以捉摸,平日也亏得娘娘常常从中回护,咱们心中无不感激。这是我从庆寿寺特意求来的开光佛珠,除了辟邪之外更能有佛祖庇佑。娘娘只要好好将养,这病一定是不碍事的。”
  尽管亲王公主都尊称一声娘娘,但其中真心与否却难说得很,王贵妃也素来不计较。此时笑着谢过了,她便露出了一丝疲态,旁边的宫女连忙端着药碗上来,但永平公主却没有告退,而是仍坐在床前的锦墩上,笑呵呵地拿着帕子为王贵妃掩着衣襟。
  “如今天寒地冻的,父皇身体又不好,明儿个上朝也不知道是否会冻着。我今天来的时候还听说父皇派了锦衣卫去通州驿……话说回来,父皇就算再信任那个张越,这样的隆宠也实在有些过分了,总得给年轻人留着以后的上进地步不是?听说他在宁波府的时候强横得很,仗着天子剑在手雷厉风行,屠夫之外又得了个抄家的名声。而且无缘无故还传出了天子剑断折的消息,天知道他在外头怎么招摇。真正算起来,他还不是正经勋贵子弟呢!”
  见王贵妃只是淡淡地笑着,永平公主顿时觉得有些气馁。她是痴长了几岁,她是金枝玉叶,可是在这位出身平民的贵妃面前好似总矮了半截,这种感觉让人异常不舒服。想到自己那回在太子妃张氏那儿见到了杜绾,她索性又把话说得透彻了一些。
  “娘娘,不是我搬弄是非,父皇用人全凭一己喜好,未必一定能看清人的心性。先头我在大嫂那儿居然看到了他的那个新婚娇妻,此外还有成国公夫人。虽然大嫂说那是她请来的,但大嫂堂堂太子妃,怎会屈尊召见一个小小的宜人?肯定是他挑唆妻子说动成国公夫人,又预备攀附大嫂这棵大树,此等居心……”
  “口口声声居心,你又是什么居心!”
  乍听得这个冷森森的声音,说得正起劲的永平公主一下子感到背上汗毛猛地一炸,情不自禁地站起了身子。瞧见朱棣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暖阁门口,她只觉得一股凉气从脚底冒了起来,慌忙跪下行礼,却是连头都不敢抬。好一会儿,双手死死抠着地上砖缝的她方才隐约瞧见一双厚底黑朝靴从身旁过去,紧跟着就听到一声冷哼。
  “不要以为贵妃护着你们就可以成天跑到这里搅扰,没瞧见她都病成了什么模样,还要听你这些别有用心的话?有工夫就好好管你的儿子,不要让他成天飞扬跋扈自以为是,世袭的勋贵要是都像他这样,朕还能指望他们为国效力?”
  朱棣越说声音越高,旋即竟是一脚踢翻了那个锦墩,声色俱厉地说:“你一个公主竟然跑到这里来议论一个外官,难道还想让贵妃在朕耳边吹枕边风?要是下次再让朕听见看见你干这种勾当,以后你休想再踏进宫一步!滚,赶紧滚!”
  一连两个滚字吓得永平公主浑身哆嗦,连忙重重叩首之后就跌跌撞撞退了出去。等到她走了之后,一直没有吭声的王贵妃方才低声说:“公主虽说是为了私心,但说的也未尝没有半点道理。臣妾知道皇上看人的眼光必然是好的,但总得顾忌别人。张越太年轻了,即便少年老成,但别人看到的却是皇上的隆宠,似公主这样想的人只怕不少。”
  “朕用人若是那么谨慎,当初杨士奇杨荣他们几个也不至于骤然得预机密!”朱棣不满地冷笑一声,见王贵妃长发垂肩面色蜡黄,便在床上坐下,轻轻为她掖好了被角,旋即皱了皱眉,“这些朝廷上的糟心事你不要管,好好养病要紧,倘若还有人过来唠叨,直接赶出去!二丫头只知道搬弄是非,也不想想朕的秉性,既然重用了他,怎会没有锦衣卫侦伺?”
  尽管人人都称赞贤德恭谨,但若是单单贤德恭谨而不善于察言观色,不善于恰到好处地进言,王贵妃怎么也不可能劝服喜怒无常的朱棣。此时知道朱棣心有定见,她便岔开话题,笑着提起之前周王妃命人送来节礼的时候,特意在信上问过陈留郡主朱宁的婚事。
  朱棣却只是哂然一笑:“老五的几个儿子朕都看不上,倒是宁丫头教导得不错,就是性子英果完全不像女孩。朕先前还是燕王的时候,可以用武臣子弟配郡主,但如今若是用勋贵配宁丫头,却得顾忌其他。那些寒门出身的如今觉着当仪宾好,翌日妨碍了前途必定会苛待了她。别说朕那个弟妹,就是老五也私底下送了书信过来,说是索性让他自行把宁丫头配了人……笑话,朕要是真能随随便便拉个人就让她成婚,何必拖拖拉拉一直到今天?”
  “有了皇上这句话,臣妾对周王妃可是有交待了。不过陈留郡主蕙质兰心,皇上即便要万里挑一,只怕还是择不出能配得上她的人。皇上既然对这事情烦恼得很,不妨从宗人府的名单里头挑选几个,让周王府那儿也参详参详……”
  朱棣在秀春馆足足盘桓了大半个时辰方才起身离开,从最初的满面阴沉到眼下的笑容满面,看得外头随侍的太监宫人不禁面面相觑,但人人心中都高兴得很——皇帝心情好,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有利无害。然而,等到一帮人簇拥着朱棣上了肩舆,张了伞盖回到仁寿宫时,却早已有人等在了那里。一看清那人形貌,一群随从们不禁感到心头咯噔一下。
  “臣叩见皇上。”
  见到是袁方,心情极好的朱棣便摆了摆手,到正殿前下了肩舆,他便头也不回地问道:“你办事情朕放心,想必人都已经安置好了。有老黄俨留在那儿,料想也出不了差错。先头王贵妃提醒过朕,明日一来是接见使臣,二来是群臣奏事,若是御门听政只怕那些番邦使臣不惯这寒冷。谨身殿既然落成,明日便御谨身殿听政,你到时候布置安排一下。”
  袁方一面答应,一面落后皇帝身后数步进了大殿。此时,除了亲信的太监宫人之外,其余的都各自回值房等候,大殿之内自然是空空荡荡。
  “对了,你先前所奏之事已经都办妥了?”
  “是,臣亦是近日查锦衣卫之前的旧案卷,又翻出了一些老口供,这才发现此事。当初籍没纪纲全家,老少戍边,抄没金银珠宝无数,原本谁都以为这就是全部,谁曾想纪纲抄没已故齐王时,竟然别设密地藏宝。臣已经命人将此中所有珍藏一一造册,粗略估计珍玩不下三百件,各色绸缎更多,有的已经烂了,簿册造好后两日后就能呈上。”
  “这等旧事,若是你不呈报而是私自藏没,别人也无从得知,你果然没让朕失望。”
  朱棣此时只觉极其满意,这些钱对于内库来说兴许不算什么,但若是袁方留着自己使用,则必定是富及数代。想到王贵妃刚刚说过自己看人的眼光好,他更是心中得意,旋即便欣然点头:“你这次几乎不亚于战功,然纪纲之事过去已有数年,朕不欲重提。你入主锦衣卫已经有三年多了,功劳卓著,便与你世指挥佥事。”
  乍然听到这样一句话,袁方顿时怔住了,良久,他才讷讷解释道:“皇上恩典臣感激不尽,不过臣并无子侄,妻室也已经过世,这世官……”
  “你堂堂锦衣卫指挥使,居然是个一直不续弦的鳏夫!”朱棣见袁方仍旧愣在那儿,不禁又好气又好笑,“你若是不续弦,朕不如在宫中选一个良家女赐给你?”
  天子居然一时兴起管这种事?饶是袁方平素沉稳多智,这时候也着实乱了方寸。见朱棣满脸戏谑地瞧着自己,他到了嘴边的话最终又吞了下去。武职世官向来难得,不少封了伯爵的勋贵也只是世袭指挥使,他这个没有丝毫军功的锦衣卫指挥竟然得了世袭指挥佥事,即便当初如纪纲那样得宠,也没得过这样的恩典。
  想到这里,袁方定了定神,再次下拜坚辞,言道是亡妻情重,他早已誓言不娶。心情极好的朱棣看到他这副光景,不禁笑道:“能对亡妻如此,殊为难得,反正朕的世官是给你了,大不了你过继一个或是找一个义子!”
  出了仁寿宫,袁方不禁微微一笑。那处地方的东西看似珍贵,但件件珍玩上头都有皇家印记,恐怕满天下也没人敢收,绸缎也几乎都是御赐之物,纪纲大约就是因为这缘故方才没搬进自己家里。他为了那件紫貂皮大氅恨不得上天入地,结果还是这几个月一直埋在案卷堆里头的沐宁在眼皮子底下找着了。
  好在刚刚皇帝并未逼迫,他总算不用遵从圣旨硬娶一个,还能对得起早逝的妻子和儿子,只是这世官浪费了可惜,他也应该寻个人继承家业了。话说回来,这次的事情,于他来说是天恩浩荡,于张越来说是洪福齐天,恰是皆大欢喜。
第三百五十五章
六部直房中的侃侃而谈
  尽管北京皇城只是初成,但高高宫墙却难掩其恢宏壮丽的气象。由于太子在南京监国,朱棣的风痹症时有发作,行在各官员的早朝也往往断断续续,再加上如此寒冷的天气,露天早朝实在是一件让人叫苦不迭的差事。因此,听说天子御谨身殿听政,久未上朝的大臣们各有各的思量,这一日免不了一个个早早起床。
  于是,尽管天色仍旧昏暗,东西长安街上却是车马不绝,相熟的官员少不得彼此打招呼说话,一时之间尽是嘈杂的人声。等人都到了东西长安门前,这时候便能看出文武官员的差异来,东长安门各军都督府的勋贵们往往都是身披轻裘,鹤氅披风等御寒之衣极尽华丽,而西长安门的文官们则多半是在官袍之外罩着家常的大袄,甚至还有人的旧衣裳上头打着补丁,那种寒酸劲就别提了。在这一片灰暗中,穿着金彩提花绒大氅的杨荣便显得鹤立鸡群。
  一群文官云集左长安门正等着入宫,忽然有眼尖的瞧见正阳门大街上仿佛有大队人马行来,一时间少不得议论纷纷。待到近前,众人方才看清那是穿着大明官服的番邦使节,顿时恍然大悟。看着那些穿着好衣服偏偏还笨手笨脚,站在宫门前左顾右盼满脸好奇的使节们,好些官员都生出了一丝属于天朝上国的骄矜来。
  “咦,那边又有人来了!”
  随着这个声音,众官员少不得又极目望去。这一次来的人却是比先头更多,而且个个服色鲜亮,在宫门前熊熊燃烧的火炬前更显得锦绣辉煌。有得到风声的人不免就指指戳戳地对同僚说:“瞧见没有,就算是文官,人家勋贵之家出身的就是和咱们不同。那身上从头到脚都是御赐的东西……啧啧,就不知道他佩的那把天子剑究竟是真是假!”
  金幼孜看着身旁的礼部尚书吕震,微微皱眉叹息了一声:“皇上一向乾纲独断,为了之前迁都的事情就曾经迁怒于多人,之前雪片一般的弹劾劝谏飞入通政司,只怕皇上是恼了,所以这回才如此大张旗鼓。不过吕尚书也瞧见了,即便不算锦衣卫护送,不算紫貂皮大氅和麒麟服天子剑,到底是世家子弟,只怕他身上的其他服饰也不是我等穷苦文官办得起的。”
  “咱们的俸禄怎么能和人家的家资比?”
  杨荣一向自傲,因此听到金幼孜对吕震说这些,他便轻哼了一声:“既然出身富贵之家,若是沽名钓誉作简朴打扮,那才是伪君子!左长安门已经开了,吕公和金兄不进去么?”
  见杨荣抬手让了一言不发的蹇义和夏原吉,随后便昂首而入,一群正在议论纷纷的文官们顿时觉得没意思,有的撇嘴有的冷笑,一个个跟在后头鱼贯而入。而吕震金幼孜虽然不悦,却也知道杨荣就是这样的性格,只能按捺不满一一进宫。此时,武官们也已经从右长安门入了皇城,文武两拨一遇上,那议论声顿时如冰雪消融一般无影无踪,直到张越等人在锦衣卫簇拥下也进了宫,方才引来了无数目光。
  司礼监太监黄俨此时满脸阴沉,因他不是朝参官,自然懒得跟着这些文武官员一道走。此时盯着张越身上那一袭紫貂皮大氅又瞧了一阵子,他就冲其硬梆梆打了个招呼,竟是扬长而去。两个小太监一时措手不及,竟是隔了一会方才拔腿追上,其中一个还抱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袱。因天冷路滑,没跑出几步远,那个小太监就重重摔倒在地,那包袱一下子脱手,那打好的结不免松开了一些,恰是露出了一角。
  张越一眼就看到了里头流露出的一角深紫色,顿时心中冷笑。今早他就发现黄俨精神不振满眼血丝,仿佛昨夜没睡好,如今想来,这一位大约是等着他去敲门。既然这个老太监和赵王交好,想必里头的东西便是来自赵王府,只可惜到头来却白费了。
  此时还未到上朝的时辰,各官员便按照职司在朝房候朝待漏。右阙门南是锦衣卫直房,下三间为翰林直房,端门内左侧有直房五间,名曰板房,乃是东宫诸官及司经局官候朝之所,如今东宫官皆在南京,自然人就少了。六部和都察院各有其所,原本显得杂乱的人群很快就各自分流。而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不用朝参的陆丰竟是径直入了锦衣卫直房。而张越如今身上还没有正经职官,正犹豫的时候却看到户部尚书夏原吉冲自己招手,于是便跟着其入了六部直房。
  屋子里摆着炭炉,但仍然是难抵寒冷,因此十几个六部官员都是裹紧了衣服。即便是夏原吉这样的二品大员,也只罩着一件旧得掉了毛的老羊皮袄。张越见众人都盯着自己瞧,便目不斜视地静静站在那里等着这位老尚书说话。
  “皇上之前曾经召阁臣和我们几个尚书说过宁波的事情,那时我就向皇上说过,但你年纪轻轻有锐气是好的,只是雷厉风行处置太过苛严了。单纯以德服人固然是纸上谈兵,但也不能一味以威服人,更不能一味投皇上所好。”
  尽管已经一把年纪,但夏原吉仍然是脊背挺得笔直,说话铿锵有力:“开海禁成效如何暂且不提,但你能够想着开源,这份心思值得嘉许。今日朝会上你缴还圣命之后,我拟向皇上请示调你入户部,所以和你说一声。”
  自从朱棣设了文渊阁,从翰林学士当中挑选了一批人参赞机务,六部尚书的地位便渐渐不如洪武朝,但蹇义和夏原吉仍是朱棣登基后最为信赖的人,于是一个掌吏部,一个掌户部,其余尚书几乎都是唯其马首是瞻。此时夏原吉在大庭广众之下不闪不避地说了这么一番话,屋子里的尚书侍郎和各司郎中不禁人人侧目,就连蹇义也有些讶异。
  礼部尚书吕震精干油滑,骨子里却是个挑剔人,先前在西长安门前头看到一众锦衣卫簇拥着张越过来,他便有三分不喜,所以才附和了一番金幼孜。然而,刚刚见张越进门之后团团行礼,也并不自恃宠眷和出身傲视他人,他这才觉得皇帝宠信这个年轻人不是没来由的。于是,此时听到夏原吉这番话,他便有意干咳了一声,又走上前去。
  “自从刘总兵望海埚大捷之后,这次又狠狠打疼了那帮倭寇,你功劳可算是不小!要知道,日本之前上书臣服,又受了朝廷册封,可如今这位新任国王却悍然断了奉表入贡,皇上心里早就极其不满了。这次沿海捕倭之后,肃清了航道倒是其次,东南沿海从此之后就可以安宁一阵子,诸国入贡再无后顾之忧,这才是最要紧的。”
  张越此次在松江府宁波府转了一圈,既有汪大荣这个掌管市舶司多年的太监解说,又和熟悉东洋事务的杨家人打了一番交道,对如今的日本更多了几分了解。由于有成吉思汗东征日本几乎全军覆没的前例,尽管日本在洪武朝的时候多次拒绝臣服,洪武帝朱元璋虽然愤怒,但也按捺着没有出兵。直到永乐二年郑和率领水师亲临,日本方才接受了明廷册封,同时接受了十年一贡的圣命。自然,日本看重商路,这之前的朝贡使何止十年一次。
  然而,大明册封的那位日本国王名曰源道义,那竟然不是日本天皇,而是幕府太上将军足利义满!如今足利义满已死,其子足利义持真正把握了将军大权,中断奉表入贡的理由更是滑稽得很,竟然借神意说日本自古不向人称臣!
  那从前向大唐派出无数遣唐使的国家是谁?先头接受大明册封的又是谁?
  脑海中转着这些念头,他便笑答道:“吕尚书所言极是,震慑外邦需恩威并济,更何况彼等倭寇即便在日本也是罪人。据我所知,日本弹丸小国,如今中断奉表入贡一来是狂妄自大,二来却也有别样原因。别看那位新任国王说得冠冕堂皇,其实他不过是僭称国王,而且之前那位国王的奉表入贡也是别有用心。不说别的,如今的日本各藩割据,真正的国王受制于幕府,幕府又不能完全控制各地的封疆大吏,而即便是下层的武士也敢冒犯尊上。按照他们的话来说,这叫做下克上。”
  吕震堂堂大明礼部尚书,即便也负责四夷往来,但这些蕃国的情况自然有四夷馆和会文馆去管,他一个日理万机的尚书并不知道小小日本究竟是怎样的情况。此时他听张越说到下克上这三个字,顿时脸色大变,到最后不禁怒哼了一声。
  “小国可恶,竟然如此目无君父不遵礼法!”
  尽管屋子里那些官员大多数都不喜张越少年得志,但此时听到他侃侃而谈说了这么一番话,大多数人都留上了心。而就在这时候,张越又皱着眉头说出了一席话。
  “据市舶司与日本朝贡使打过交道的一些书吏说,当初那位日本国王接受我国册封,国内的不少大臣群起而攻之,还说什么‘日本虽小国,皇统相继,独立而为天下皇帝。人皇百会,代为夷国,不受王号。而今源道义代为武臣如斯,似彰日本耻辱于异朝乎’。如此可见,若是给他们机会,举国以下克上也未必可知。”
  听到这一口一个异朝,屋子中顿时一片安静。即便是最初不过随口一问的吕震,此时也铁青了脸。张越情知自己这番话已经说到了点子上,也就不再撩拨。在他看来,堂堂大明派使节几次三番到达日本,那个足利义持竟然敢拒之不见不准进京,难道真以为日本弹丸小国很了不得?一举打过去固然不符合中原仁义道德的法子,但某些动作却可以试一试。
第三百五十六章
天子好名,书法之道亦是大道
  四夷率土归王命,
  都来仰大明。
  万邦千国皆归正,
  现帝庭,朝仁圣。
  天阶班列众公卿,
  齐声歌太平。
  谨身殿刚刚落成便迎来了朱棣迁居北京之后的第一次朝会。钟鼓司齐奏四夷舞曲之中的《殿前欢》,天子安坐之后,几个蕃使在人导引下往这边来时,尽管曾经在会同馆中由礼部侍郎教导礼仪,但在金碧辉煌和丝竹管弦中仍是几乎迷失了方向,束手束脚屏气息声,一个个看上去仿佛是蹒跚学步的提线木偶。
  在两边排班入见的那些乌纱帽纱罗袍的官员当中,披紫貂氅穿麒麟服的张越极其显眼,但更引人注目的却是他腰间的佩剑。别说文官,就是再功勋彪炳的武官,在这种场合也不能佩剑,然而,结合先前的传言,但使聪明人都知道这佩剑恐怕是天子很快就要收回的,自然不会在这种时候提出什么质疑。即便如此,仍不免有人多瞧上几眼。
  由于是在朝会上,文左武右,诸如安远侯柳升和保定侯孟瑛这样的姻亲长辈都是在勋戚班中,在此等场合自然难能打招呼。说是御殿,但文武百官都是在谨身殿下丹墀御道排班,站在相对末尾的他恰是看到岳父杜桢和杨荣等人从身旁走过,在自己上首不远处站定。
  文武大臣一拜三叩头,这朝会就算是开始了。谨身殿规制极大,站在这个位置,张越只能看见那恢宏的宫殿,根本看不到大殿之内的宝座,更不用提看清朱棣是什么样子,因此他绝对相信十年京官不识天子的说法。大殿门前站着无数明铁甲胄的锦衣卫大汉将军,文武两班背后甚至还有执刀校尉,肃杀之气挟着赫赫威势迎面而来。
  第一次上朝的他最初还有些新鲜,但在寒风中站的时间长了,更知道监察御史和鸿胪寺官员都瞪大眼睛准备纠劾失仪官员,他站在那里自然一动不能动。只听得礼部官员在殿内引导蕃使献表陈词,皇帝又口授敕命,他渐渐明白为何明朝皇帝不喜欢上朝。这还是御殿,若是御门上朝,皇帝除了有伞盖之外也是风吹日晒雨淋,谁乐意做这种苦差事?就当他几乎走神分心的时候,耳中乍然听到鸿胪寺官员一声高喝。
  “奉议大夫张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4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