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宫缭乱/锦瑟华年(校对)第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85

  “十九娘!”杨氏眉头大皱,一口截断了武明秀的话,这才对凌波歉然道,“十七娘,看你这行色应当是回长安。我和十九娘也不敢耽误你的行程,只希望你能派个人搭把手,让我们在庭州安然避过这一段时间。”
第二百零一章
人走茶凉的破败的破败
  由于自幼没了爹娘养在深宫,因此凌波对于宗族素来没有多大归属感。都是姓武的人,彼此之间却还得分着贵贱闻达,来往之时都是阿谀之词横飞,前倨后恭更是常有的事,看着怎的不叫人厌弃?因此,即便她和武明秀是嫡亲的堂姐妹,杨氏更是她的嫡亲婶娘,但她往日也就是节庆时见面点个头,送礼不缺礼数不缺而已。
  然而,如今别人可怜巴巴地为着这事情求上了门,她却有些不好推托。想想这母女二人长途跋涉来到了凉州,甚至还打算继续西行到庭州那地方去,她的心渐渐软了。见武明秀拽着自己的手不肯放,两眼水盈盈的仿佛要哭出来,她不由得想到了当初在宫中那个受人冷落的可怜小女孩——从这一点来说,她们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武明秀还有母亲和两个弟弟,她却一无凭恃。
  “庭州也不是世外桃源。”她轻轻叹了一口气,随即解释道,“我此次之所以会离开庭州往长安去,就是因为那边要打仗了。据可靠消息,东突厥默啜大约会起兵攻突骑施,到了那时候,庭州附近必定是烽烟处处不得消停。你们孤儿寡母万一走到半路就遇到战事,那还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而且,这西域一路上多有马贼盗匪等等,你们带的这二三十人很难保得了安全。”
  杨氏听得面容惨变,而武明秀也不禁耷拉了脑袋低声嘟囔了起来:“可十七姐你从西域过来,分明也没带几个人,还不是到了凉州……”
  “十九娘,不要胡说八道,你十七姐是好意!”杨氏猛地从震惊中回过了神,立刻狠狠瞪了武明秀一眼。然而,原以为必定走得通的路一下子被完全堵住,她脸上便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失望,“若是这样,那我和十九娘只能回并州老家祖宅了。”
  见杨氏神情黯然,武明秀却是气鼓鼓的,凌波不由晒然一笑,旋即问道:“婶娘,十九娘如今尚未及笄,按理婚配之事也还早,那些混帐话是什么时候传出来的?”
  “还不是上次人家去曲江池游玩的时候,正好撞见了太子微服出游,就说了几句话而已!”武明秀嗔怒地一跺脚,竟是反身来到了凌波的背后,讨好似的抱住了她的双肩,“十七姐,我不想回并州那个没趣的地方。既然庭州去不成,你又要回长安,索性带着我和娘亲一道上路吧!我和娘亲走得急,昕忠和信忠都还在长安,我也不放心!再说了,十七姐你那么大的本事,只要你回去之后帮我们一把,一定不会有人再敢胡说八道的!”
  “小妮子,我哪里有那么大本事!”凌波苦笑着拍了拍肩头的那只手,见杨氏用乞求的目光望着自己,也就懒得再隐瞒什么,“若非万不得已,我是不想回去的。婶娘和十九娘若是想过太平日子,那便回并州。若是想留在长安……那便搬来和我同住吧。只不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对于你们来说未必是好事。”
  话音刚落,武明秀便兴高采烈地嚷嚷了起来:“十七姐,你真是太好了!你那么聪明,跟着你肯定没错!”
  瞧见杨氏一瞬间轻松下来的表情,凌波心里顿时有一种说不出的荒谬感——长安城是一等一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她拥有的不过是当年长袖善舞积攒下来的人脉和家财。当初那么谨慎选择,几乎没有太大的错招,到头来却葬送了上官婉儿的性命,如今这对母女为何又心甘情愿地把一门荣辱交到了她的手中?
  听到杨氏说已经包下了城西一整座客栈,凌波便索性从眼下住的地方搬了过去。两边并在一起,护卫便有将近四十个人,还有一辆坚实便于行路的马车。闻听不必继续西行,护送杨氏和武明秀的一群护卫都松了一口大气。不少人都是生平头一次走这么远的路,身手是一回事,前途未明又是另一回事,谁也不愿意离开繁华的中原,一头扎进西域那个遥远的地方。
  于是,在丝毫没有惊动凉州都督府的情况下,一行人悄无声息地起行出发折回长安。这一路上,兴致高昂的武明秀执意不肯坐在马车中受那颠簸之苦,而是换上男子的衣衫和凌波并行,兴致勃勃地询问着塞外风光,憧憬之色溢于言表。然而,走了大半个月即将进入雍州地界的时候,她却忽然迸出了一句话。
  “十七姐,那次我撞见太子的时候,曾经见到他身旁还有一个很是漂亮的美男子,那个人叫什么来着……对了,是徐瑞昌!”她丝毫没有注意到凌波的面色一瞬间阴沉了下来,而是兴高采烈地说,“那人似乎认识十七姐,还笑着对我说,我和当初的十七姐很像。他还感慨了一句,说是十七姐决不会一直呆在庭州那样一成不变的地方,一定会回长安来。这下可真是让他说中了!”
  徐瑞昌……
  这个已经刻意淡忘的名字一瞬间浮上心头,带来的却是一种复杂难明的情绪。凌波一直看不透这个人,哪怕这个人曾经用极其卑微的神气试图爬上她的床,哪怕这个人曾经毕恭毕敬地俯首叩拜,哪怕这个人曾经毫不犹豫地听从她的任何一个指派……然而只是倏忽间的不在意,他就忽然飞上了更高的枝头,摇身一变恢复了本性,而且再也看不出一丝一毫过往的痕迹。
  如果说从陈珞身上还能看出贵公子沦落为奴的挣扎,继而又赤裸裸地表现出了向上爬的意愿,那么瑞昌就是一团迷雾,一团根本看不清的迷雾。她实在不明白,这样一个人在李隆基身边究竟想做什么,究竟能做什么。
  通过长安金光门,重新踏上了那条长安第一街,凌波不由得深深吸了一口气。放眼看去还是那种仿佛亘古不变的森严帝都气象,似乎和以往每次归来的时候都没有任何不同,可曾经主宰这里的人却已经换了一拨,掐得死去活来的人也已经换了一拨,甚至是街头上行走的人们也换了一拨。一朝天子一朝臣,时隔一年多再次回来,她又要为自己的命运挣扎了。
  由于事先没有通知任何人,因此她和杨氏母女径直来到平康坊那座依旧光鲜的永年县主第的时候,敲了好一会儿门方才有人答应。那门只打开了一条缝,探出脑袋的人脸上赫然是睡眼惺忪,打量了好一阵方才不耐烦地说道:“我家主人已经去庭州了,请回吧!”
  尽管凌波料到自己不在家,家中人必定会懈怠,但看到这幅模样,她依旧觉得气不打一处来。随口吩咐了一声,后头的武宇和武宙两人便大步上前,将大门完全推开,这才一左一右退到了门前立定。此时此刻,那应门的下人方才觉得不对劲,细细一瞧登时大惊失色,退后两步便转身撒丫子跑了回去。
  “来人哪,快来人哪,县主回来了!”
  主人的归来让这座沉寂了很久的大宅子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由于年迈的楚南已经回了洛阳田庄养老,陈珞陈莞兄妹和朱颜娶妻的娶妻,嫁人的嫁人,紫陌又被凌波带去了庭州,这留守的总管楚山乃是楚南的儿子,原本就不善于事务,哪怕加上曾经在凌波身边学了好几年的喜儿以及熙娘舒娘也是没法照顾齐全,最后索性把大多数仆从遣散,只留下少许十几个人。可以说,这座昔日光鲜亮丽的大宅门,现如今比当初洛阳修行坊那座老宅还要显得破落黯淡。
  武明秀以前只跟杨氏来过这里一次,那时候门前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到处都是衣紫着绯的高官,到处都是遍体绫罗绸缎珠光宝气的贵妇,谁知道一转眼间这里便是如是光景。她虽则年纪还小,但自幼没了父亲,懂事比寻常人都早,眼珠子骨碌一转便醒悟到了此中关键,面色就有些不自然。
  凌波昔日何等风光,离开了长安城之后尚不免如此光景,她不过是个更微不足道的武氏千金,甚至连个县主都不是,将来嫁人之后岂不是更惨?
  四十余人进了平康坊永年县主第,消息灵通的各家权贵很快就得知了这个消息。有些人轻蔑地撇撇嘴不放在心上,有的人若有所思眉头轻皱,有的怒气咻咻迁怒于人,有的却是晒然一笑心有所动……然而,相比这些心思太重的人,当李旦得知凌波连事先通知都没有就回到长安,气恼之余却是笑了起来。
  “十七娘那个丫头,嫁了人还是这风风火火的性子!朕看她多半是和裴郎闹了别扭,私底下悄悄跑了出来找朕做主!若是朕见到她,非得好好教训她一番不可!这不用侍奉公婆立规矩,除了那些公主,天下还有哪个媳妇比她更自在?”
  对于李旦的这种解释,太平公主却只是微微一笑,便拈着棋子轻轻拍在了棋盘上——裴愿那个傻小子得了这样一个媳妇捧在手心里还来不及,又怎么会闹别扭闹到把人逼出了庭州?
第二百零二章
地位的变化
  武后大修大明宫,登基称帝之后又长年留在洛阳;之后中宗李显即位,回长安之后喜爱大明宫奢华,多半时间也都住在大明宫,因此太极宫除了太极殿之外,其他宫宇尽管年年修缮,却都是常常空置。直到如今众望所归的李旦即位,以为大明宫太过奢糜,一力住回了太极宫立政殿,这太极宫方才重新热闹了起来。而入主东宫的李隆基居明德殿,父子之间只隔着数道宫墙,但有了那君臣之别,彼此之间的距离却好似比以往隔着好几条街更远。
  回到长安的第二天,凌波便驱车前往太极宫谒见。然而,俗话说物事仍在人事已非,这把守宫门的羽林军早已是换了一拨,硬是将她拦了下来,道是如今宫禁整肃,亲王县主非召唤不得随意入宫。面对这种情形,凌波昂首看着那安上门上头龙飞凤舞的三个大字,面上露出了几许讥诮。
  她还真是无知,还以为这是以前出入宫禁畅通无阻的时候么?
  转过身正打算吩咐打道回府,她便看到武宇等几个护卫的面上全都是充斥着不忿之色,不禁眉头一挑。就在这时,面前宽敞的春明大街上忽然传来了滚滚车轱辘的声音,很快就有一支浩浩荡荡的车队停在面前。看见那熟悉的厌翟车,她的脑海中一下子浮现出某个艳光逼人不可一世的人影——曾几何时,这厌翟车已经淡出视线很久了。
  从厌翟车上当先下来的是一个道装女子,只见她头戴玉叶金冠,紫褐色的道袍下系着一条绛红裙,肩头披着一袭九色离罗帔,唇不点朱,面不涂粉,那庄重的装束却遮不住天生丽质,犹显妩媚风情。凌波正觉得这一位有些眼熟,仿佛见过,却不想对方看到她更是眼前一亮,竟是撇下其他人又惊又喜地赶了过来。
  “十七姐,你竟是从庭州回来了!”那道装女子一把拉着凌波的手,欢喜地在那脸上瞅了许久,这才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怎么,不认得我了不成?我是阿九,当初的崇昌县主。”
  凌波这才恍然大悟,能够做厌翟车的自然都是公主之尊,昔日那位不起眼的崇昌县主,如今却已经是玉真公主了。只是想不到玉真公主比她还小大半岁,年华正好的时候居然肯出家当女道士,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想的。想到这一位是公主,她原想抽出手来补一下礼数,却不料玉真公主执意不肯,硬是一口一个十七姐的叫着,末了还嗔怒地对那些卫士喝了一句。
  “永年县主可是父皇和太子的恩人,别说出入宫禁,就是父皇看到她也是当女儿相待的,尔等居然敢如此无礼!”
  喝斥之后,她便不管不顾地拉着凌波进了安上门,过桥穿过长乐门,她这才止住了步子,笑吟吟地说,“这一年多不见,十七姐你竟是黑了好些,不过人倒是丰腴了不少,想不到就连性子也更像贤妻良母了。要说那些卫士们虽说司职守卫宫阙,却都是一样狗眼看人低的性子,想当初我还是县主的时候,一样都得看他们的脸色。可是……”
  她略微顿了一顿,这才一字一句地说:“可是对于父皇来说,十七姐你是不同的。雪中送炭永远好过锦上添花,父皇这一年多老是念叨着你,就是我们几个嫡亲女儿也觉得羡慕。你这回既然都回了长安,索性把裴郎君一起调回来吧!西边有什么好,听说如今又开始打仗了,在长安城大伙儿团聚在一起不好么?有你在,三哥也能够多个排遣的地方,你不知道,他现如今连个说话人也没有,心里有多苦……”
  见玉真公主的声调越来越低,最后脸上更是露出了难以掩饰的黯然,凌波不禁心中一跳,赶紧岔开话题问道:“别说我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横竖嫁了人,还不是他说怎样就怎样?倒是公主你怎么会想着出家当女道士?”
  “叫什么公主,多见外,十七姐你叫我阿九就成了!再说,女道士有什么不好?”玉真公主晒然一笑,轻松写意地眨了眨眼睛,“你又不是不知道,那些高门大族之中规矩多,未必喜欢迎一个公主回家供着。再说,如今是公主,天知道异日算得了什么?昔日长宁安乐两位公主何等风光,可现在一个凄凄惨惨戚戚地离开长安,跟随夫婿去某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当她的刺史夫人;另一个干脆是死无全尸。我早就看开了,任事不管逍遥度日,管他春夏与秋冬!”
  “你倒是豁达。”
  玉真公主提到昔日旧人,凌波脸色不禁微微一变,心中也赞赏玉真公主想得透彻。两人一路走一路闲聊,最后她拗不过玉真公主的执意,只好唤她作阿九,及至来到立政殿前头时,玉真公主竟是不让人通报,带着她大大咧咧地闯了进去。
  “父皇,父皇!”
  李旦手拈棋子正思索下头一步该如何走,乍然听到这声音,手中棋子忽然掉了下来,恰是乱了棋局。情知这盘棋是下不成了,他只得对面前的太平公主摇头一笑,气恼地说道:“阿九就是这风风火火的性子,每次都是不让人通报直闯而入,朕说了她无数次她就是不听!以后朕一定得严令外头那些人,不能随便放这丫头进来捣乱!”
  太平公主闻言莞尔,正欲答话,眼尖的她却瞥见玉真公主拽着一个人进来,于是便改口笑道:“这一回八哥可是错怪阿九了,她可是带了一个故人来看你呢!”
  这时候,李旦也看见了凌波,立时眉开眼笑,刚刚那一丁点抱怨顿时扔到了九霄云外。不等凌波下拜行礼便连连摆手道:“十七娘,你许久不回来,什么时候多了这么多规矩!你这一走就是一年多,而且还去的那么远,除了写信也不知道回来看看!快过来,让朕看看你是黑了还是瘦了!”
  “八哥,你这话要是给裴郎听到了,必定会气急败坏。好容易娶到这么一个聪慧的妻子,他必定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十七娘怎么可能黑了瘦了?”太平公主笑着站起身来,上前拉着凌波来到李旦跟前,又添了一句促狭的话,“你该问问十七娘,这一路奔波回来对身体有什么干碍,毕竟她都年纪不小了。”
  被这么两位一取笑,凌波满心乱七八糟的情绪全都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则是又羞又恼。和玉真公主一道坐下,她少不得打叠精神应付问题层出不穷的李旦,间中还得提防太平公主时不时窜出来的古怪问题。等到人家都关怀起了她为何到现在还不曾有一男半女的时候,她更是无言以对。
  这生孩子的事情得看机缘,她有什么办法?
  四个人其乐融融说了一会话,恰有人来报说是东宫太子听说永年县主来了,正离了东宫朝这边过来。闻听此语,太平公主便站起身来,借故说是家里还有几件没办的事情,施施然起身离去。她这么一走,李旦的面色便有些不自然,但很快就笑道:“三郎倒是好快的耳报神,十七娘你才坐下没多久他就知道了。你们俩也好久没见了,待会你也去东宫坐坐,顺便见见你三嫂和武承徽。”
  凌波答应了一声,却觉得李旦这话怎么听怎么古怪,见玉真公主亦是笑得勉强,她就算再愚钝也知道这对父子之间已经有了一道不小的隔阂。果然,不多时李隆基就到了,相比从前父子之间的无话不说,现如今却总好似少了什么,就连她这个外人坐在当中也觉得很有些不自在。等到李旦露出倦色,她便与李隆基和玉真公主一同告辞离开。
  穿过归仁门进入东宫地界,一直沉默不语的李隆基忽然开口说道:“父皇已经下旨追复上官昭容,谥号定了惠文。我知道你必定不肯让上官昭容迁葬定陵,所以只是命人修缮了上官家的祖坟。”
  凌波斜睨了李隆基一眼,没有接话茬。见这两个人中间气氛僵得很,玉真公主屡次想从旁插话转圜,却被李隆基用目光止住。于是,满心郁闷的她来到东宫门口时,却无论如何都不肯进去,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气咻咻地打道回了道观。
  “阿九一向便是敢爱敢恨的脾气,十七娘你以后多多包涵她一些。”
  进了东宫,撂下这么一句话之后,李隆基便借事忙回了明德殿,只命宫人带凌波去宜春宫见王宁和陈莞。当凌波再次见到如今已经是太子妃的王宁时,却发现往日丰腴的王宁消瘦了许多,眼神中更是流露出了深深的倦意。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才说了几句话,王宁就命人去唤陈莞,自己却借口身体不适避开了去。而陈莞一进来便急匆匆地奔到了她的面前,双膝一软跪在了她的跟前。
  “小姐,太子如今岌岌可危,你一定要救救他!”
第二百零三章
翻脸
  “你这是干什么!”
  凌波一下子恼了,当下便狠狠一巴掌拍在了旁边的几子上:“你曾经说过不想嫁人为妾,我答应了你!你说喜欢太子,我虽然不乐意,但还是让你改姓了武氏,把你送入了东宫!如今你已经是东宫正五品承徽,见到旧主就星星念念只记得他不成?陈莞,你以前的聪慧灵巧到哪里去了?你以前的泼辣大胆到哪里去了?你以前的坚韧不拔到哪里去了?”
  陈莞原打算今天无论如何也要求得凌波允诺帮忙,却不料旧日主人陡然翻脸。呆呆地跪在那里愣了一会,她便挣扎着站起身来,却不敢直视凌波的眼睛。当初认定了那个人的时候,她总是认为自己是不同的。然而,自打进入了东宫,自打看到了那些或美艳或妩媚或妖娆或贤惠的莺莺燕燕,她一下子失去了所有的方向。若不是凌波送她的那个武姓,只怕她就连那个潞州的舞姬都不如。即便他流连在她身上的时候极其有限,但她已经陷落了一颗芳心,再也难以自拔。
  “小姐……我知道我错了,可就像是小姐说的,我已经是东宫承徽,他便是我一辈子的良人。在他这个位子上,只能进不能退。自古以来,还从未有废太子能得善终的。小姐可知道,他如今连说话都得小心翼翼,整个东宫中不知道有镇国太平公主多少眼线……小姐,昔日立有大功的那几个人虽然受到重用,但却不及太平公主提拔上来的人,太子凡事都得战战兢兢。若是再这样下去,小姐你昔日的功夫岂不是白费?小姐,哪怕就算是为了裴大人和裴公子,你也不能袖手不管啊!”
  “昔日的功夫?我昔日本就是看错了人,那得怪我自己。”凌波冷笑一声,但一想到自己那个一门心思做官的公公,脑袋又隐隐作痛了起来,但口中却依旧不肯承认,“至于裴氏一门素来是陛下所重,就算出事也未必会受到牵连。”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陈莞猛地下定了决心,口气又冷峻了下来,“陛下只要在一天,裴氏自然会风光一天,但小姐难道就没有想到过异日?小姐当初在那样伤心的时候,也不曾阻过三郎他入主东宫,不就是认为他有足够的才干匹配储君之位么?当初大灾之年小姐尚知道送钱舍粥,眼下看到天下可能再起变乱,难道就真的无动于衷……”
  “别说了!”
  凌波一把将手中那个刑窑白瓷茶盏砸在了地上,怒气冲冲地打断了陈莞的话。然而,看着那张抿着嘴异常倔强的脸,她的后半截话却咽了回去。她当然不是那种大义凛然体察民生疾苦的人,也不是什么能够既往不咎一笑泯恩仇的人,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一个记挂恩情憎恨背叛的女人,一个喜欢一家人能够太太平平过日子的女人,一个希望能够不被强权左右的女人……然而,事实上,面对那迎面而来的汹涌大潮,随波逐流仿佛只是妄想。
  “他眼下真有那么狼狈么?”
  听到这一句话,陈莞又惊又喜,连忙打迭起精神答道:“太子自从入主东宫之后,在大事小事上和镇国太平公主常有争执,公主毕竟是大长公主,是长辈,所以太子自然处于劣势。前些日子姚相公和宋相公好容易说动陛下,让她居洛阳封地,谁知道公主不过是病了一场来信哭诉一番,那两位背了离间皇亲的罪名,险些连性命都葬送了。如今政事堂七位相公,四位出自公主门下,太子要不是有人望,还有薛大人素来心向于太子,只怕这储君之位早就动摇不保了。”
  尽管对太平公主素来忌惮,尽管知道这位女皇之女深藏内敛手段莫测,但凌波却不认为李隆基会真的在太平公主面前全无还手之力。尤其是陈莞说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和李隆基依旧保持着密切往来,就更证明了李隆基尽管被人监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监视别人。她倒是认为,因为李隆基前一次兵谏逼宫太过猝不及防,在某些人心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所以如今为了消除这种影响,某人更像是在蓄意扮可怜。
  于是,再又问了几句之后,她便打发走了陈莞。尽管昔日主仆情深,但如今面前赫然是一个一心只为了丈夫着想的痴心女子,而不是想要和她叙旧情的心腹婢女,所以她着实是意兴阑珊。闷坐了片刻,她起身欲走,却不料刚刚病遁的王宁又折返了来。
  “不管武承徽说了什么,十七娘你都不必放在心上。”此时的王宁虽然脸色苍白,却有一种不容轻亵的气度,“作为太子的女人,要做的就只是侍奉好丈夫,而不是白操心。当初那样艰险的情形三郎都能够挺下来,如今就更不用说了。十七娘,恕我说一句难听话,除了你之外,武家人的名声并不好听,东宫已经有两位武姓女,若是再有,别人会怎么看待太子?”
  凌波以前戏称过王宁是贤内助,而且也知道其对李隆基的一群姬妾一视同仁,所以此时听到这种打着光明正大的旗号,却大违贤妻之道的警告,她忍不住皱了皱眉,心里很是纳闷。
  就算是陈莞,那也是李旦允准李隆基自个喜欢,她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至于另一个姓武的女人就和她更没有关系了。这王宁不阴不阳说这种话,究竟在暗示什么?然而,她很快就得到了一个让她愕然的答案。
  “先头有谣言说三郎看中了已故恒安王的独女,后来又说什么那个丫头为了躲避太子远远地离开了长安,可现如今她又住到了你的家里。太子广纳后宫开枝散叶是好事,但我不希望有人耍弄这样的手段。十七娘,三郎昔日功成是你鼎力相助,这情分我会永远铭记在心。不过,你如今已经嫁人,便应该相夫教子太太平平过日子,别像以往那样冒险。女人终究是女人,先头那么多烜赫一时的女人,如今还不是都成了一颗颗陨落的流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