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攻略(校对)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357


第四百六十四章
替罪羊和出头鸟
  程伯虎是什么人?
  虽说受过李贤数次讹诈,但那也就是李贤,旁人要看他的笑话怎么可能?两船靠近之后他轻轻跳了上来,和李显勾肩搭背商量了一会,李显立马把撺掇着要唱歌这档子事情全都忘了。接下来,李贤就把一船人全都丢给了太子李弘照应,在船离岸两三尺的时候便轻轻纵身跳上了岸,笑嘻嘻朝李弘眨了眨眼睛就溜得无影无踪。
  到了僻静处,程伯虎就把李敬业的信掏了出来,却只见封口完好,显然还没有拆过。李贤接过来三下五除二打开,只看了一眼,刚刚还算不错的心情一下子跌到了低谷,差点恨不得把那信笺丢在地上踩上两三脚,直到程伯虎叫了好几声,他才阴着脸把信递了过去。
  程伯虎匆匆看完,便奇怪地问道:“这新罗失期怎么回事?还有,这和老刘有什么关系,凭什么要找他麻烦?”
  李贤言简意赅地把先前李弘和自己说的那些话转述了一遍,紧跟着便冷笑道:“这新罗自然打着捡现成便宜的主意,只怕他们最希望的就是我大唐和高句丽两败俱伤,他们就能够乘虚而入。最好我大唐元气大伤无力东进,他们就更满意了。如今事情不成,这刘仁愿是协调新罗出兵事宜的最高将领,不把事情推在他身上还怎么办?”
  程伯虎闻言自是更加火冒三丈:“这老刘也忒倒霉了吧?简直是……那个什么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先头我就想着老刘那性子担那样的任务只怕要吃亏,结果还真没错。你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倒是过了,刘仁轨当初举荐多半是出于公义,朝廷也没人想和老刘过不去,但既然要有人负责任,他怎么也跑不了,他娘的,整一个替罪羊!”
  李贤狠狠一拳打在旁边的树上,紧跟着便闭起眼睛沉思了起来。既然是李敬业来的信,也就是说这件事已经得到了李绩的默认,大约老狐狸也没辙了。想当初他让李敬业去辽东,就是想看看能不能保一下刘仁愿,结果倒好,前头一次刚刚蒙混过去,居然又出了一趟更大的事。
  别说刘仁愿只是区区一个右威卫大将军,即便换成了他李贤这个雍王,出了这事也是大大的不妙——关于征海东,别看他老爹李治兴致高,朝中的不同意见还有相当的市场,认为海东弹丸之地,恨不得唐军立刻撤回来的官员不在少数,而且,隋炀帝前车之鉴仍在,谁也不敢小看了高句丽,用失期两个字归罪新罗,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这年头看似没有外交豁免权,但朝廷在番邦的问题上一直都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生怕逼反了人家。态度固然是没错,但这尺寸一拿捏起来,必定是总有一边要倒霉。
  想着想着,他便开口问道:“我记得老刘上回走的时候,似乎还带走了好一帮长安游侠当亲兵?那些人都是巴望着去海东建功的,如今要是老刘倒霉,他们岂不是一起捎带上了?”
  一说起这事,程伯虎也有些印象,但却不像李贤这么在意。这年头,权贵家里光收部曲亲兵最是平常不过,作为刘仁愿这样掌军政大权的方面大员,收十几个亲兵算什么?再说了,这全忠全义不是应该的么?
  作为李绩的长孙,李敬业可以调动李家的大部分资源,甚至还能够假公济私地动用路上的驿站,所以这信送过来竟是只比营州急报慢一丁点。然而,如今正处于炭火上烤的刘仁愿就没这么好运气了,绞尽脑汁辗转安排,他这才派出了三个信使带上自己的亲笔信前往长安,希望能够让朝廷了解新罗失期的真正原因,而这三个信使都是先前新收罗的长安游侠儿。
  一路上,三人快马加鞭,换了三四次马匹,几乎用光了盘缠,最后终于赶到了长安城。进城之后,三人便分道扬镳,一个往报朝廷;一个去见刘仁轨;最后一人则是去找李贤。然而,只有第一个信使成功把文书送进了中书省,可什么时候能呈给宰相或是天子就只有天知道了,至于后两路全都扑了个空。
  刘仁轨还在称病休养,不见外人;而李贤根本就不在雍王府,而是奉驾去了芙蓉园。两人都不肯将书信留给他人转交,自是只能怏怏离开。等到三个信使在一处酒肆碰头之后,俱是满脸沮丧。
  “我花了一贯钱,方才有一个小吏暗地里透露,说是如今陛下不管朝政,大事都是太子和皇后处分,这文书未必能让他们看到。听说大人先前得罪过李义府,谁知道皇后是否仍有芥蒂!”
  “刘相公听说已经病了有一个月了,一直都不曾开门见客。”
  “我本以为必定能见到雍王,谁知这时候雍王偏偏去了芙蓉园!”
  三人坐在那里唉声叹气郁闷不已,却没注意到隔壁坐着的某人正竖起耳朵偷听。虽说人家的声音已经是刻意压低再压低,可哪里难得倒一直混迹于宾客云集场合的米哈伊尔,只是耳朵一动,他就听了个大概,几个敏感性的词更是分辨得清清楚楚。
  太子……皇后……刘相公……雍王……最后这个这不就是如今管他吃饭那位主儿么?
  于是,等四周的闲杂人等走得差不多了,他忽然离座而起,笑眯眯地走到三人那副座头前,拱了拱手问道:“刚刚听说三位提到雍王,难不成是找我家雍王殿下的?”
  三人原本因为有人偷听他们说话而大生警惕,及至某人用极其自然的口气吐出“我家雍王”四个字的时候,他们方才为之一愣,遂上上下下打量起了面前的人。可横看竖看,这家伙也不过是个红毛番子,怎么会和雍王李贤有关系?
  于是,为首的枣红脸大汉急忙问道:“你是雍王府的人?”
  “啊,小可米哈伊尔,虽说不才,如今忝为雍王府典签!”
  米哈伊尔文绉绉地答过之后,此时笑得愈发灿烂,见对面三人闻言全都变了颜色,他不禁更认定了这名义好用。
  不说别的,这些天只要他祭出这个名头,几乎可以在长安城横着走。然而,要不是如今大堆亲贵都去了芙蓉园,否则这时候他肯定还被屈突仲翔和周晓拉过去看打铁!唯今之计,他得赶紧发挥一点作用,否则到时候被人家雍王当作吃闲饭的赶走就大大不妙了。
  “米大人,我们有要紧事面见雍王,你可有办法?”
  虽说被人家叫作米大人让米哈伊尔很高兴,但一听到要见李贤,他不免有些犯难。这平时当然没问题,可李贤跑去芙蓉园了,那地方他也曾经端出李贤的名义想进去瞧瞧,结果人家根本就不买他这个外国人的帐,这次要还是自个亲自出马肯定行不通。
  眼珠子一转,见三人全都死死盯着他,他赶紧打了个哈哈道:“雍王殿下去芙蓉园了,我如今也进不去。”发觉面前的三个汉子一下子都变得极其失望,他这才慢条斯理地道,“不过,我可以带你们先去见见雍王府管事的。”
  雍王府属官里有管事的,也有不管事的——其中,裴炎由于还兼着朝廷官职,自然不可能一天到晚在一个王府瞎混,至于高政的主要任务在于配合贺兰周,竭力发展商业,基本上也看不到人。于是,常驻王府的其实只有四个人,罗处机、姚元之、陆为和杜元中。鉴于后面两个人都是喜欢以文会友的文士,所以也可以剔除在外。
  因此,米哈伊尔把三人直接带到了姚元之和罗处机面前,洋洋得意解说了一番就走了。姚元之和罗处机起先还头痛于这家伙的自作主张,可一听说是刘仁愿派来的信使,立刻就换上了一幅表情,罗处机更是对门子的不负责任深感恼怒。
  “既然如此,你们把信留下,我们立刻设法送给雍王。”
  既然进了王府,三人自然相信了那个红毛番人确实是王府官,此时听到这话,三人面面相觑了一会,那枣红脸汉子就咬咬牙躬身抱拳道:“并非我们信不过大人,实在是这书信关系重大,刘大人亲口吩咐直接送交雍王殿下手中。”
  若是换成别人,兴许会对这样不识抬举的举动火冒三丈,但罗处机沉稳,姚元之机敏,虽说还不知道海东究竟出了什么事,但总归有变故是确凿无疑的。于是,两人紧急商议了一会,姚元之就匆匆出了王府,骑上快马前往芙蓉园求见。等他到了地头,却已经是夕阳西下时分了。结果,这通传固然是通传了,可这一等就足足是一个时辰。
  既然是帝后驻驾芙蓉园,自然是少不了娱乐节目,而这娱乐节目的极致自然就是彩衣娱亲。虽说还不至于七十岁的老莱子学婴儿逗父母发笑,但几个儿女插科打诨或是抽空漏几手总归是难免的。就比如李贤愣是拉着李弘和李显下厨做了一道汤羹,普普通通的一道蛋花汤被他吹得天上少有地上难寻,这一顿饭足足吃了一个多时辰。
  所以,他匆匆一出来迎面就问:“小姚,什么事情这么紧急?”
  姚元之四处扫了一眼,更压低了声音:“是海东刘仁愿将军派了信使来,他们不愿意转交,故而在王府坐等!”
  好嘛,老刘这个替罪羊还真的来找他这个出头鸟了!
第四百六十五章
太子略施小计,彪汉送入芙蓉园
  这明明是来芙蓉园度假的,怎么乱七八糟的事情比外头还多?
  虽说心里头颇有些嘀咕,但秉着和刘仁愿不错的交情,李贤也不能不管。眼珠子一转,他便吩咐姚元之先回去安抚那三人一下,自个则匆匆回到园子中找李弘。他三下五除二把事情原委一说,就只见这位大唐太子殿下也一下子露出了惊愕外加深思的表情。
  “看来此事确实深有隐情,这样,我给你手令,你把人带到园子里头来,我和你一道见一见。”
  这句话大大出乎李贤的预料,他原本以为李弘最多帮他遮掩一下,替他弄一个出门的手令就完了,这不是武后看得紧么?事实上,若是没有什么紧急事态,在这种水清景美的园林中,一群小的早就玩疯了,李弘和李贤难得度假,也不会想往外跑。
  “五哥,你还真是及时雨!”
  “少拍马屁,我现在就让人到中书省走一趟,把刘仁愿送去中书省的奏疏调过来。”
  “调的时候可千万把辽东相关的所有奏章一起弄来,否则别人可是要怀疑的!”
  “知道了,就你狡猾!”
  李弘没好气地白了弟弟一眼,心中却叹服他的外粗内细。他匆匆写好手令盖上印玺塞给李贤,三两下将人撵出了门,便叫来了一个心腹内侍细细吩咐了一遍。而出门后的李贤端详着那份手令,端的是哭笑不得。
  兹调雍王府亲兵五人入芙蓉园,为诸王教习相扑——这年头除了他李贤之外,其他皇子诸王还有谁会练习相扑这种不够高雅的玩意?
  虽说借口看着很滑稽,但在护卫园子安全的羽林军看来,这却很正常——倘若李贤没什么出格的举动,这反而就不正常了!于是,揣着手令的程伯虎一路畅通无阻地来到雍王府,煞有介事地把太子的这道手令展示给罗处机和姚元之看了,然后便嘿嘿笑了起来。
  “你们两位是没看到左羽林军将军魏嘉义理所当然的那副表情,二话不说放行了之后,还神神秘秘地问我,说是羽林军如今也有好几个高手,不逊色于当年的老盛,问六郎有没有兴趣!我当下就回答他说六郎还是老性子,他要是想送人,就直接往园子里头送就行了!人家是收美女,六郎是收大汉,哈哈哈哈!”
  他这一笑,罗处机和姚元之也忍不住苦笑不已。不说别的,这雍王府的小班子实在是什么人都有,连红头发的外国人也领着一份俸禄。也亏得太子急中生智,那刘仁愿的三个信使个个膀大腰圆,如果不是充作相扑力士,绝对弄不进园子。
  枣红脸汉子三人是长安土生土长的人,自幼舞刀弄枪不事生产,也不愿意做什么小买卖,是坊间有名好争强斗狠的游侠儿。
  之前能够结识刘仁愿,又被提挈当了亲兵,他们自然是一直尽心尽责希望能博得一个好出身。所以,换上一身行头的他们跟着另两个货真价实的雍王府亲兵,在芙蓉园大门前下马接受盘查的时候,都在悄悄打量着园中景致。
  这可是御苑,他们平常最多也就在外头看看,万万不敢把偷鸡摸狗的勾当弄到这里来。毕竟,就是胆大包天,也没道理和自己的项上人头过不去!
  虽说此时外头已经是黑灯瞎火,但园中已经挂起了盏盏灯笼,沿路更燃起了不少火炬,在外头也隐约能看到树木葱翠繁花似锦。
  顺利入得园内,就只见花草树木掩映之中,星星点点地缀着一座座殿阁楼宇,那精巧美观绝不逊色于他们刚刚在雍王府的匆匆一瞥。虽说三人记性都算不错,但在前头小内侍一路疾行之下,再加上又是晚上,他们很快就被转晕了头,被带进一处小楼之后,三人同时重重吁了一口气,瞥了一眼那些座椅之类的家俱,都不敢贸然坐下。
  这是李贤如今住的听雨楼,也是整个芙蓉园中,仅次于李治和武后居住的三层惊燕阁之外,三座两层建筑中的一座——不消说,另两座其一住着太子,其二则是住着荣国夫人。至于李旭轮和李令月则是和帝后同住,好热闹的李显则是和一群勋贵子弟住在一起,斗鸡遛马好不热闹。
  正牌亲兵一进小楼就被人带走了,所以三人只得站在那里四处瞧看打量,外表粗豪实则心细的枣红脸大汉甚至还在算计着所有陈设值多少钱。当他把价值计算到一千贯的时候,里头终于有两人走了出来。他抬头一看,立刻觉得左边那人颇为眼熟,再一细想顿时呆了。
  这不是上回在安康楼喝酒的时候,坐在刘仁愿身边的那个年轻人么?
  “刘将军有信让你们带给我?”
  听到人家道出这么一句话,枣红脸大汉登时再无怀疑,慌忙下拜行礼,口称雍王殿下千岁,随即从怀中掏出信函双手奉上。而接过卷轴的李贤并不忙着打开,而是往旁边一递,直到领受了一个白眼之后,他这才笑嘻嘻地动手去除弥封,顺便还嘀咕道:“我这不是表示对五哥你的尊重么?”
  虽然是匆忙之间写就,但刘仁愿的这信写得极其详实。从高句丽内讧之初,新罗王派人入长安请兵,到他和金仁泰奉命从卑列道征调新罗军从多古、海古二道进军,再到大唐辽东方面军最高长官李绩频频移文催促新罗开拓南面战场,再到他屡促新罗进军未果,以至于南北合击高句丽计划落空,甚至直截了当说明了新罗国中对待战事前后一百八十度的态度变化。
  总而言之,用一句通俗的话概括,刘仁愿的意思相当清楚直白——该做的他都做了,他又不可能把刀架在新罗王头颈上逼迫人家出兵,这失期之罪他着实冤枉。
  这一封信两兄弟凑在一起一块看完,那三个信使可谓是心中鼓舞。奉了刘仁愿之命往长安走这么一趟,他们原本也就是希望朝廷能接受这申诉,雍王李贤和宰相刘仁轨能够帮忙说两句好话,可刚刚听那称呼,李贤旁边的好像就是当朝太子!
  那可是监国太子,肯定是能管事会帮忙的!
  李弘和李贤可不像三个信使那样欢欣鼓舞外加信心百倍。刘仁愿这信固然是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这年头打仗看得是什么?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皇帝派你去督促新罗进兵事宜,你没做到,那什么借口理由都是空的!朝中文官的眼睛雪亮鼻子灵敏,哪里那么容易糊弄!
  “太子殿下!”
  随着一声嚷嚷,一个小内侍一阵风似的从外头冲了进来,险些和三个彪形大汉撞了个满怀。从沉思中回过神的李弘见其欲言又止,便吩咐他有话直说。这时,那个浑身上下无处不透着机灵劲的小内侍便赶紧回奏道:
  “小人去了一趟中书省,因为刘相公如今正告病,所以上上下下的事都是李敬玄相公一个人打理。刘仁愿相公的奏疏和辽东其他战报一起,中午就送进芙蓉园了。小人刚刚进了园子又四处打听了一会,听说是陛下忽然又来了兴致要看辽东战报,所以就先送进去了。”
  皇帝老子怎么这么多变,昨天不是还说要惜福养身么?
  这话说得李贤和李弘面面相觑,全都为老爹的善变而感到惊诧,而这个时候,李贤更深深领会到了,所谓反复无常是什么意思。他瞥了一眼正在沉思的李弘,沉声问道:“奏折送上去到现在,惊燕阁中可有什么反应?”
  “这个……小人不知。”
  虽说那小内侍傻了眼似的老老实实回答了这么一句,李贤也没多计较。以他老妈治下的手段,这能让风声流露出来那就是怪事了,除非他亲自出马打听还差不多。看了一眼眉头紧皱的李弘,他遂代为将人打发了出去,可一瞥见苦巴巴等在那里的三个信使,他忽然心中一动。
  这一送朝廷,二送他李贤,按理说只要两个人就够了,怎么会偏偏有三个信使?心里想着,他索性也就问了出来,结果三人面面相觑了一会,那个年纪最轻的就向前跨了一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