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22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53/3147

  不过此举有个好处,那就是杜绝了外界的干扰。
  老夫都辞官了,你们还啰嗦个啥?
  “大郎……”王安石觉得这事儿弄不好老王家就危险了。
  一旦他丢官,王家的前途全完了。
  但老夫不认输!
  “好。”
  王安石拍拍王雱的肩膀,“大不了回老家去教书。”
  他觉得自己教书也能养活妻儿。
  想通了这个后,王安石的心情大好,父子二人就去了前院转悠。
  ……
  第二天,弹劾王安石和杨靖安的奏疏就来了。
  “这是那些人的手段。”
  值房里,有人在嘀咕,“那些人反对新政,这是在火上浇油呢!”
  新政内部在狗咬狗,反对派们自然欢欣鼓舞。
  这等手段瞒不过人,但在这个时刻,却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王安石却安之若素,就在传闻官家砸了东西时,他上书一封,然后潇洒归家。
  “他竟然辞官了?”
  赵曙也没想到王安石会这般刚烈。
  “是,陛下,他说自己愚钝,不堪君王驱使。所以准备回老家去教书,好歹也能养活一家老小。”
  韩琦也有些懵,觉得这是个陌生的王安石。
  这个老王也太猛了吧?
  你见过谁用辞官来威胁官家的?
  可王安石就敢。
  王安石缓缓走出值房,一路上遇到的官吏们都在默然看着他。
  这人真是……一身都是胆啊!
  他缓缓走过这条大宋中枢的街道,然后出了皇城。
  皇城外,沈安负手而立。
  见他出来,沈安微笑道:“一起喝一杯?”
  王安石点头,“甚好!”
  沈安在皇城外接了王安石去喝酒!
  消息一传出去,弹劾的力度马上就少了三成。
  酒楼里,沈安只说了一句话,“安心。”
  王安石只是点头,但依旧不能释然。
  回到家中后,王雱竟然没去书院。
  父子二人站在厢房的屋檐下,气氛有些凝重。
  王雱很自信,但却感受到了父亲的心情沉重。
  他再自信也只是个年轻人,所以渐渐的,心情也沉郁起来。
  “爹爹,若是事败,孩儿会承认这是自己的主意。”
  假如有那万分之一的失败可能,那么就让某来承担罪责吧!
  王安石看着他,看的王雱眼圈都红了,才缓缓的道:“你还小。”
  “可是孩儿都成亲了。”
  成亲就是成人。
  王安石微笑道:“可在为父的眼中,你只是个孩子啊!”
  在父亲的眼中,你永远都是孩子。若是有祸事,父亲会把你推开,用自己的身体去挡住冲来的危险。
  王雱的嘴唇蠕动了一下。
  天气冷了,鸟儿找不到食物,会在屋顶鸣叫。
  一个仆役弄了簸箕来,用小木棍支起簸箕,再用细绳拉住小木棍,下面放些米糠米粒,人就躲在屋子里,手中握着细绳。
  这是孩子都会的抓鸟手段,一旦鸟儿馋嘴进了簸箕里去吃米,仆役只需拉倒小木棍,簸箕就会倒下来盖住鸟儿。
  王安石父子在看着这一幕,气氛渐渐平静下来。
  有鸟儿的轻轻鸣叫传来,接着从屋顶飞下来一只鸟。
  鸟儿落地转了一圈,然后又鸣叫了一声。
  屋顶再度飞下一只鸟儿,落地时踉跄了一下,然后缓缓走动。
  后面的这只鸟儿看着羽毛疏散,身材萎靡,大抵就是只垂垂老矣的鸟。
  而前面那只鸟却很是年轻,身姿矫健。
  前面一只鸟缓缓靠近了簸箕,而老的那只鸟却站在了簸箕外面,不停的鸣叫着,很是焦急。
  可那只鸟还是走进了簸箕里。
  它啄食了一粒米,然后走出来。
  老的那只鸟昂首,年轻的鸟把那粒米喂给了它,转身又走进了簸箕下。
  老的那只鸟依旧在鸣叫,越发的焦急了。
  可年轻的鸟却不知疲倦的往返于簸箕之下,然后带回米粒喂它……
  王安石父子不知不觉的屏住了呼吸。
  他们在担心仆役会拉动绳子。
  不知过了多久,那两只鸟吃饱了,然后飞上了屋顶。
  鸟儿轻鸣,声音清脆,但在此刻王雱的耳中,却多了许多含义。
  王安石不知何时就走了。
  王雱清醒时,发现自己已然泪流满面。
  而在室内,那仆役同样如此,他出了房间,去请见了吴氏,说道:“小人要告假。”
  “为何?”
  天气冷了,家里事多,吴氏觉得这个告假的时机不妥当。
  “小人想回家看看老母。”
  仆役眼睛红肿,吴氏最终还是同意了。
  随后传来消息。
  “他和娘子吵架,说是要拿一贯钱给自家老娘,那娘子不同意,他劈手就抽了她一巴掌,带着钱走了。”
  吴氏叹道:“怎么这么急躁。”
  “娘子,大郎君给您买了新布料呢,真漂亮。”
  有仆妇带了一匹布料进来,看着颜色鲜亮。
  吴氏笑道:“这又不是过节,为何这般殷勤?”
  仆妇奉承道:“大郎君孝顺,您就生受了吧。”
  吴氏笑道:“好好好,我就受了他的孝心。”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53/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