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22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54/3147

  “此事另寻人拟旨。”
  旨意不可能长期搁置,那对威信是个打击。
  于是旨意就给了另一人拟定,随后和文书一起发了出去。
  王安石得知后,只是沉默。
  时光流逝,官家没有免掉王安石的职务,可却也没有召回他。
  吕诲的心情极好,下衙后就去寻了司马光。
  “君实,一起喝一杯?”
  司马光面色红润,“也好。”
  两人一起找了家酒楼坐下,然后缓缓喝酒,聊着朝政。
  “王安石此事做差了,官家恼火,大概会把他下到地方去。”吕诲端起酒杯,微笑道:“他驳了官家的面子,只要官家在一日,他就别想再起来。”
  司马光微微一笑,举杯喝了。
  “不过……沈安并未出来说话。”吕诲皱眉道:“他和王雱交好,此等时候为何袖手?这让某有些迷惑不解。”
  按照沈安的尿性,不该是出手相助的吗?
  司马光点头,“老夫就是想到了这个,这才没有出手。”
  吕诲淡淡的道:“不过王安石辞官归家后,沈安只是请他喝了一次酒,就再也没管了,可见这里面怕是有些不为外人知晓的事,所以……明早某就会上疏,批驳王安石怠慢官家之事。”
  司马光无言,只是缓缓喝酒。
  吕诲笑道:“王安石已然成了落水狗,你我却憋了数日才敢弹劾他,缘由何在?都是怕那沈安有回天之力罢了,嗨!竟然会怕了他!”
  司马光心中苦涩,“那沈安对财政之事造诣颇深,若非是他并未去过益州路,老夫都会劝你别出手,所以……要学啊!你我都要好生学学这些。”
  活到老,学到老,一是无聊了要找精神寄托,另一种就是迫在眉睫的需求。
  之余,也生出了无可奈何的感觉。
  要学习,然后压制他!
  这是不少人的想法,司马光最为强烈,为此刻苦研读相关书籍,就等着破茧成蝶的那一日。
  如今他觉得那一日不远了。
  那么就提前一下吧,好歹把王安石拍下去。
  ……
  第二天,吕诲带着奏疏去了皇城。
  沈安竟然也在皇城外等候。
  两人相遇,各自拱手,然后默然。
  不知过了多久,吕诲说道:“你为王安石而来?可惜却晚了些。”
  他不知道沈安和王安石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但沈安不动窝,显然非同寻常。
  闹吧,你们继续闹,内部分裂之后,所谓的新政自然无疾而终。
  沈安笑了笑,“真理在,永远都不晚。吕知杂没听过一句话吗?朝闻道,夕死可矣。”
  吕诲笑了笑,觉得他这是场面话。沈安补充道:“这话您要琢磨一下才好,否则一旦犯错,脸面就难看了。”
  呵呵!
  吕诲木然看着里面,稍后有人带他进宫,而沈安却是去了政事堂。
  吕诲一路进宫,当朝弹劾王安石。
  这是一发重型炮弹,威力惊人。
  吕诲出手,就代表着那股势力要出手。
  汴梁震动。
  王安石缴还词头之事就让人震惊,此刻吕诲出手,这便是对垒的开端。
  两边要开战了。
  可王安石干的事儿却让新政这边的人没法出手相助,于是王安石风雨飘摇。
  宰辅们回到政事堂,见沈安在,韩琦就没好气的道:“你这几日躲在家中做什么?孵蛋?王安石危若累卵,你精通钱币之术也不知劝解他,致使他做出了蠢事,如今覆水难收,你就算是舌绽莲花也无用。”
  包拯说道:“杨继年才将好,他的娘子又病倒了,沈安是女婿得关照着,家中的娘子也去娘家照看,整个沈家被芋头闹得脑门炸裂,老夫去了一次就败退了。所以别苛求了他。”
  带孩子?
  在座的都没这个经历。
  就算是包拯这等宠爱孩子的老汉,他也只是下衙后教导一番,然后说说话什么的。
  如沈安这等带孩子的父亲就是异类。
  宰辅们面色凝重,沈安说道:“诸位相公,可知百姓最怕什么吗?”
  韩琦说道:“最怕?百姓怕的多了去。”
  “但他们最怕的是变!”沈安说道:“不管如今多艰难,但他们渐渐习惯了这等日子,他们觉着自己能这样过完一生也不错,只要不饿死,只要能养活妻儿,苦不算是什么。”
  华夏百姓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若非是被逼的走投无路了,没人会想着揭竿而起。
  “铁钱是不方便,可很笨重,可它稳妥啊!”
  铁钱的价值有保障,这个才是百姓最看重的。
  沈安觉得宰辅们都该发配到某个村子里去,好生和那些百姓一起生活几年。
  “纸钞是什么?”
  沈安觉得自己是在给他们上课,“汴梁的百姓愿意接受,商人们愿意接受,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益州路那边远离中原,百姓们消息闭塞,接受不懂的纸钞对于他们而言是什么?”
  他微微摇头,“是在冒险!”
  这群宰辅真的不懂百姓的心思,自己坐在政事堂里,就觉得百姓该是这般想的,该是这般做的……
  后来的新政也是如此。
  新政的失败固然有反对派捅刀子的缘故,但王安石等人高居庙堂,不知道底下百姓的真实想法,不知道新政具体实施的情况,就自以为新政大好,实则是坐井观天。
  今日某就把这天捅个窟窿,让你们知道自己只是只青蛙而已!
第1383章
王者归来
  政事堂里,宰辅们或是捧着茶杯,或是拿着毛笔,但都在看着沈安。
  外面有人阻拦旁人接近。
  “……别把百姓想成盖世英雄,绝大多数百姓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们只想两个字,安稳。”
  “有人说他们在仰望天空,是的,他们确实是如此,就像是嗷嗷待哺的孩子,等待着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去拯救。可在拯救之前,你得让他们知道,此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否则……百姓聚集起来的力量将会让汴梁震惊。”
  大宋从立国开始,境内的造反就没停止过,但好歹人数还少,更多像是玩闹。
  “……因为百姓还能果腹,至少饿不死。”
  后来赵佶时,大宋国内的情况渐渐恶化,造反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当百姓感到绝望时,他们会提着菜刀,拎着木棍,甚至用是他们的牙齿和指甲来撕咬,把这个让他们绝望的大宋撕咬出一个口子,一个能让他们填饱肚子的口子!”
  韩琦问道:“废除铁钱,百姓会觉着绝望?”
  “您说呢?”
  沈安想起了前世那些底层的人。
  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过着自己的日子,有些积蓄都存起来,然后美滋滋的想着存够了钱就让儿子娶个媳妇,或是给女儿准备好些的嫁妆……
  但突然有一天上面传话,说以后咱不用纸币了,咱们用那个啥……电子币,会是什么后果?
  而且事情还发生在相对偏僻的地方。
  会是什么后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54/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