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教父(校对)第5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0/775

  没有讽刺没有嘲笑,只是用一种小女孩式的开心口吻告知对方:
  “刘老师,我们卖完啦!”
第727章
当年明月在(四)
  刘新洲捏着茶杯的手微微发白。
  而他的对面,游龙文化总编尹伯乐的脸色也不好看。
  不过比起刘新洲的话,尹伯乐无疑要更沉得住气,他吸了口气,开口道:“刘老师,首日销量算不得什么,《明朝那些事儿》是洛阳第一次涉猎历史题材的实体文学,读者自然有新鲜感,等新鲜感过去了也就没事了。”
  刘新洲的脸色微微缓和。
  他自然是看到了花七艾特自己的消息。
  那句“刘老师,我们卖完啦”,是刘新洲气急败坏的根源之一。
  他从没想过,自己的《大明狼烟》第三部,有前两部人气打底的情况下依然惨败,这让他脸上有种火辣辣的感觉,偏偏对方说的又是事实,没办法和花七争论什么,只能暂时性的当鸵鸟。
  “我会加大宣传力度。”
  见刘新洲不说话,尹伯乐又安慰道。
  他人精似得人物,自然猜到刘新洲此刻的心情。
  洛阳虽然是龙国畅销作家,但在历史小说这个领域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萌新,况且刘新洲在历史在一亩三分地上作威作福惯了,何曾想到洛阳跨领域作战都能给自己一个下马威呢。
  刘新洲抬起头:“只是首日而已。”
  尹伯乐连忙点头:“对,只是首日而已。”
  在出版界,首日销量是能说明一些问题,但并不绝对,所以尹伯乐和刘新洲的心情虽然不好,但还不至于气急败坏,《大明狼烟》势头不错,未必不能够反杀,到时候也能扬眉吐气一番。
  结束会面之后,尹伯乐离开了刘新洲的住处。
  和上次一样,叶红鲤早早的开车等在了门口,尹伯乐上车之后,发现驾驶座的叶红鲤此刻正拿着一本书看的津津有味,而这本书的名字,赫然正是洛阳已经售罄的《明朝那些事儿》。
  尹伯乐开口道:“这本书,你觉得怎么样?”
  叶红鲤闻言,合上了已经看到一半的《明朝那些事儿》,将其放到自己车前玻璃下面,一边发动油门,一边肯定道:“这本书很厉害,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刘新洲输定了。”
  尹伯乐沉默了。
  虽说这个搭档因为一些原因,向来和他不太对付,但对方的能力尹伯乐是比谁都清楚的,当对方认为刘新洲输定了的时候,那刘新洲多半是没什么翻盘的希望了。
  ……
  事实也的确和叶红鲤判断的一样——
  接下里的三天,《明朝那些事儿》的销量根本没有出现丝毫的颓势,图书市场彻底被这部别开生面的历史作品席卷了!
  各大书店里,求购《明朝那些事儿》的读者越来越多!
  而首日里还能勉强与之相提并论的《大明狼烟》,购买者却是越来越少,这一点和《明朝那些事儿》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媒体也不甘示弱,第一时间报道了《明朝那些事儿》的火爆现象!
  首当其冲就是《龙国日报》,他们评价洛阳和刘新洲的碰撞:《对阵刘新洲,洛阳完胜》!
  “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历史作家,刘新洲这次的跟头显然是栽大了,他以为洛阳不懂历史,殊不知洛阳真人不露相,提笔写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已然是对明朝历史烟云了然于胸!更为可怕的是,洛阳把历史和小说的笔法结合起来,以一种谁也没想到的方式上演了一场销售奇迹!”
  而《新华报》和《青年报》等文学读物,则是在解读《明朝那些事儿》火爆的成因。
  “这是一部把明朝故事通俗化的小说,让一些历史盲也能毫无障碍的理解书中的人物和故事。”
  “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洛大以自己的历史观角度对我们介绍明朝历史,不象其他史书,呆板,枯燥,这即像小说的题材,内容又不是小说那样虚构,简直是轻松读物的代表性作品。”
  分析,解构,赞美!
  各大媒体在争相报道!
  无数的读者都在倍加推崇!
  这部《明朝那些事儿》,让给原本沉寂的历史类文学都活过来一般!
  此前为了针对洛阳,刘新洲发过一条微博,他在微博中以戏谑的口吻和洛阳说:“年轻人,不要总想搞个大新闻!”
  当时的刘新洲豪气万丈,准备狠狠教训洛阳一次,肯定没有想到这句话会成为自己最大的黑点,现在刘新洲为自己一时冲动的言论买单了,甭管是不是洛阳的粉丝都跑来打脸。
  “2333,脸疼不?”
  “好像洛大真搞出了大新闻。”
  “大白话写历史,真他妈的好看,您觉得呢!”
  “刘老师,要不用冰敷一敷脸啊,您看这都肿了啊?”
  “刘老师,说真的,您年纪其实也不小了,不要总想搞个大新闻啊……”
  “洛大:不好意思刘老师,玩脱了,我不是故意打脸的啊,我好像真搞出了大新闻。”
  “现在的历史作家啊真是,一言不合就膜起来了,要不咱也看看《明朝那些事儿》,学习一下历史文的新写法?”
  “我就是听说这里有打脸,所以过来看看,嘿嘿,其实我觉得人家刘老师还挺仗义的,换了个没担当的,估计早删微博当鸵鸟了,哪还给你们这群家伙打脸的机会啊?”
  “删微博网友不会截图嘛,刘新洲又不傻,他以后还要继续混呢,大不了不看评论就是了。”
  网友欢乐多。
  洛阳这个当事人倒没有多想看刘新洲出丑。
  换一年前,他说不定还会嘲讽个一两句,毕竟对方挑衅在先,自己言论偏激些都没什么问题。
  但现在洛阳更多从影响方面考虑问题了,作为水木文化的掌舵人,也作为无数读者的偶像人物,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做些表率。
  当然,如果刘新洲还是不依不饶的话,那洛阳的脾气可就不见得继续这么好了。
第728章
当年明月在(五)
  好在,刘新洲最终偃旗息鼓了。
  叫他向洛阳道歉,他肯定拉不下这个脸。
  但是如果继续和洛阳死磕的话,那多数是要给无数人留一个输不起的印象了,所以刘新洲选择偃旗息鼓。
  他《大明狼烟》呃销量不可抑制的迎来了跌落,而同样是写明朝的历史类书籍,《明朝那些事儿》占据所有市场份额,再也没有一合之敌,在这一季的图书市场三进三出,杀的那是好不热闹!
  当然,也并非一帆风顺。
  这本《明朝那些事儿》不可避免的引来了一些争议。
  比如刘新洲那位叫做谭晔的好友,便在微博上堂而皇之的评论道:
  “其实这本《明朝那些事儿》的内容其实相当肤浅,我觉得正是因为这种肤浅才导致了这本书的流行,堂堂洛大的作品竟然有股子下里巴人的味道,说好的阳春白雪呢。”
  除此之外类似的言论还有很多。
  像什么“历史应该是严肃的,不应该如此调侃”啊。
  或者有人说“洛阳的写法太过随性,怀疑其史实契合度”啊。
  还有“这本书的主观情绪太多,内容既不严谨也不可靠”之类的批评等等。
  最严厉的批评则是一位历史研究人员发出的:“这本书因为网络文字的缘故,比较容易读,但我觉得里面胡扯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不适合当孩子的启蒙读物,误人子弟。”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提起这首诗,是因为《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就叫做当年明月。
  洛阳记得,前世《明朝那些事儿》在火遍全国的时候,这本书的作者当年明月就曾经遭遇过一样的争议!
  甚至有些人的言论简直和前世一模一样,可结果呢,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那些事儿》的争议已经没人再提了,它成为了很多人心目当中的经典,甚至有不少中学的老师都推荐自己的孩子去阅读《明朝那些事儿》来感受历史的魅力。
  是的,它获得了认可!
  它成为了历史最好的读物之一!
  而在这本书大火特火之后,图书市场上一些类似于《三国那些事儿》、《战国那些事儿》、《唐朝那些事儿》等等高仿的作品也是纷纷问世,《明朝那些事儿》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所以洛阳原本并不打算理会这些争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0/7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