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教父(校对)第5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9/775

  解铃还须系铃人,因为洛阳而吵架,自然要因为洛阳而和好才是。
  ……
  “爸,你要的《明朝那些事儿》网文买来了!”
  一户天都四合院的人家,一名老者正在树下打盹,忽然门口传来了一名男人的声音,男人手中拿着一本还未开装的《明朝那些事儿》,三两步来到了老者的身前。
  老者睁开眼,接过了书。
  男人颇为健谈,滔滔不绝道:“爸,您还别说,这本书今天刚上市,书店卖的特别火,洛阳和刘新洲的碰撞不论胜负,销量肯定是差不了了,您这个学生,是已经立于了不败之地啊!”
  这名老人是天都大学历史系的教授郑半秋。
  在担任天都大学历史系教授的同时,郑半秋还是龙国有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在职期间完善过不少历史文献,在国内历史学界算是相当德高望重的人物。
  洛阳是天都大学的学生。
  而洛阳这个系的历史课程,全部是郑半秋在负责。
  这也是郑半秋对《明朝那些事儿》上心的原因,毕竟这是自己学生的历史作品,虽说自己这个学生是个逃课惯犯,但名义上总归是自己的学生,多关心关心也是正常的。
  “你先忙去吧,我看书。”
  “得嘞,爸,那我先去公司里啦。”
  男人离去,郑半秋拆开包装,打开了这本《明朝那些事儿》。
  带上眼镜,郑半秋看了起来,阳光的午后在院里看书向来是郑半秋的一大幸福。
  事实证明,《明朝那些事儿》的颠覆性写法,还是十分具备推广性的,总之郑半秋这个天都大学的历史系教授,成功的被里面现代化写法逗笑了好几次,最后竟也是和普通读者一般沉浸在书里面了,哪怕里面的故事他可能比作者本人理解的更为透彻,哪怕朱元璋这个人物他已经了然于胸,看这本书依旧能够给他带来截然不同的感触。
  缓缓地翻页。
  一口气看到陈友谅和朱元璋要决战。
  郑半秋摘下眼镜,揉了揉自己发酸的眼睛,终于停了下来。
  年纪大了,想要长时间看书无疑是件颇为困难的事情,不过此刻的郑半秋心情却不错,琢磨着洛阳这学生虽然经常逃课,但对历史的把握,确实要比自己其他的学生要高出个境界来。
  可以说是大大出乎自己的预料了。
  这样一个对历史有研究的学生,逃几节课应该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吧?
  自己可不像陈杜月那么迂腐,因为洛阳逃了几节自己的课,就在微博上公开点名批评对方。
  休息了一会儿之后,郑半秋慢悠悠的从口袋中拿出了自己的老人机,拨了个电话出去,嘟嘟嘟响完,电话那头第一时间传来了一道声音:“喂,老郑,什么事啊,我在看书呢。”
  郑半秋闻言,不禁笑了。
  “看书?好雅兴啊,让我猜猜,你现在看的应该是《明朝那些事儿》吧。”
  郑半秋打电话的人,正是陈杜月,后者和郑半秋十几年的老交情,同属天都大学教授级人物,曾经经常在微博上公开批评洛阳的逃课问题,不过看完《射雕英雄传》之后,陈杜月对洛阳改观了不少,甚至还特意为《射雕英雄传》写过一篇书评。
  “你咋知道我在看《明朝那些事儿》?”
  电话那头的陈杜月十分纳闷,老郑啥时候这么了解自己了。
  郑半秋哈哈大笑道:“自从洛阳写完《射雕英雄传》之后,你可没少跟我夸奖洛阳啊,现在你欣赏的学生写了本历史类的新书,你肯定是要一睹为快的嘛,刚巧我刚刚也在看这本书。”
  “你也在看?觉得怎么样?”
  “写法新颖,观点独特,值得推广!”
  “有你老郑这句话,看来刘新洲是讨不到便宜了。”
  “恩,刘新洲这两年写书的名气越来越大,写作的内容也越发浮躁了,最近写的《大明狼烟》系列也是写的过于古板了,销量上可能会被《明朝那些事儿》超越,不过洛阳这本书虽然有趣,但风格太过新颖了,木秀于林风比摧之,可能会引起一定的争议。”
  “你觉得那小家伙会怕争议?”
  郑半秋闻言微微一怔,旋即便是赞同道:“这么一说倒也是啊,《明朝那些事儿》的问题不算大,就给他们争议去吧,反正洛阳这小子一路走来,争议从来就没少过。”
  陈杜月哈哈大笑道:“所以啊,我还是对销量更感兴趣一些。”
第726章
当年明月在(三)
  其实业内很多人都在关注销量问题。
  不过读者角度来看,还是书的内容更值得关注一些。
  龙国的豆瓣网上,第一时间出现了关于《明朝那些事儿》的书评,事实上只要是洛阳的作品,网络上总能够有读者第一时间给出反馈,因为他的读者实在是太多太热情了!
  当然,书评这玩意儿也是很有点击率的——
  因为读报告总是太辛苦了,所以书评这种解读性质的文字大有市场。
  放到此处也是这样,不可能每一位读者都是专家,也无法做到这样,所以大多数人都选择用较少的时间赚到更多的东西,哪怕是人家咀嚼过的东西,基于这种情况……
  一个ID叫做“中原五百”的网友就发了个长贴——
  【写这个帖子的我,其实是个初中历史就不及格的渣渣。
  但是这本书,让我对曾经觉得无趣之极的历史,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是的,我坦诚自己也是大多数中的一位,一个对明代历史毫无了解,只是知道宦官当代,皇帝昏庸,权臣横行的一个悲惨时代,却没有想到这一切背后有很多更深入的真相,洛大以幽默乃至优美的文笔将那个时代娓娓道来,使此书不失真实表现以外更便于推广,而内心我确实对洛大敬仰不已,因为在字里行间!
  他传达了一种对于历史,真相,人性,乃至更高的理想追求的刻画!
  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写作的重心不是批判谁也不是想传递什么价值观,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也恰恰如此。这本书让我真正意识到,史书中昏庸的君王,败逃的武官,狡诈的宦官,他们其实都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个性苦衷,他们的人生远远是史书上寥寥几笔无法描述的。
  我一开始觉得这本书在叙说。
  但是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后才发现,《明朝那些事儿》里的调侃和幽默,都没有背离真正的历史,最多只是在空白处加上了自己的思考。
  我觉得传道也不过如此了,不能不说这是非常好的一篇佳作,向所有人强烈推荐《明朝那些事儿》,反正那本什么《大明狼烟》,我是只看了第一章就决定败退了!】
  下面引发的跟帖也很多。
  洛阳有自己固定的粉丝人群,这些人中不乏类似赵心美那种类型的狂热者,他们不论洛阳写的什么类型作品,都会第一时间为其买单消费,好在这次洛阳的作品并没有让他们失望。
  “这本书,可能会是我唯一喜欢的历史类书籍!”
  “我和楼主一样,对历史不感兴趣,但这本书是个例外,因为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笑的肚子疼!”
  “没想到洛大也有如此幽默的一面,今年儿子刚刚两岁,忽然觉得《明朝那些事儿》将来完全可以作为我孩子的启蒙读物啊!”
  “从来不知道历史可以写的这样有趣。教科书上的历史是死板的,它只会告诉我们某某年发生了某某事,某某人是奸臣还是好人。一个两三百年的朝代向来只有几个节点,以及寥寥几个形容词,譬如大唐繁荣、宋朝积弱、明朝黑暗等等。许许多多历史人物被写的单薄而苍白,因为教科书只需要他们身上显现历史性的那一点。”
  “楼上说的太棒了,我对历史很有兴趣,也买了《史记》、《资治通鉴》等作品,可惜受困于古文知识的薄弱,这类书籍则显得晦涩难懂,很难通篇读下去;并且以前不爱动脑思考,对世事人情了解甚少,即便读了,也不过是知道很久以前,曾经发生了这么一件事而已,一直到今天看到《明朝那些事儿》,才发现历史小说真正的魅力所在,感谢洛大让我觉得明朝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名词!”
  ……
  ……
  书越火,讨论越火!
  而一本书的后劲,往往也可以通过读者们的评论来可窥一二。
  这本《明朝那些事儿》,目前为止几乎没有出现任何的差评,每一个为这本书评论的读者,都是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这说明《明朝那些事儿》已然是得到了无数人的认可!
  这一点是极为难得的。
  前世,《明朝那些事儿》是豆瓣读书中历史类书籍评分第一的作品,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明朝那些事儿》的颠覆性笔法实在是太厉害了,它让很多原本对历史无感的人,忽然产生了巨大的兴趣,甚至愿意去主动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
  还有说法称,《明朝那些事儿》让不少已经没有读书习惯的人,重新开始读书了,这点功莫大焉。
  不过尽管《明朝那些事儿》的读者好评呈现百花齐放的姿态,但是游龙文化依旧对《大明狼烟》抱有很大的信心,因为从公司调查员的调查结果来看,各大书店中,《大明狼烟》的销售都相当的不错!
  刘新洲毕竟是历史小说界可以排前几的大作家。
  他前两部《大明狼烟》凝聚的号召力,在第三部也得到了爆发!
  业内有老人道:“图书市场是个唯销量论的地方,不管《明朝那些事儿》爆出多少好评,其实洛阳和刘新洲的碰撞结果,结果依旧是以销量而非评价来决定的,自然是谁销量更高谁说了算。”
  是的,销量才是业内真正的潜规则!
  所以虽然《明朝那些事儿》在网上爆出了无数好评,但水木文化依旧不敢得意忘形,大家的目光都落到了第三方统计的身上,不知道《明朝那些事儿》和《大明狼烟》的首日销量孰优孰劣?
  结果不用第三方公布了。
  因为就在当晚八点钟的时候,首印一千万册的《明朝那些事儿》就宣布售罄!
  全国各大书店向水木文化紧急求购《明朝那些事儿》,差点把洛阳当财神爷供起来,而另一边同样首印一千万册的《大明狼烟》,此刻却并没有售罄的迹象,似乎还库存颇丰的样子……
  水木文化总经理花七在微博上不无揶揄的艾特了刘新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9/7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