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4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6/479


“安排将士准备挠勾和挡拍。”邓文俊瞟了一眼海上,乱麻一般的敌船已经顺着海风急冲过来,如果说一切都很不利,今天的风向算是海盗的盟友,敌方顺风。
战事初起,刘益所在的旗舰已经发布命令,所有战舰按各分舰队摆开成一字形。
大量的舰船在海面上拉开,摆开成一字。
阵而后战,这个宗旨不仅贯彻在府军陆师,骑兵,也包括水师。
一字阵形,受过严格训练的府军将士,制式铠甲,兵器,制式的交战手段和办法,完备的旗语指挥,这些东西也是水师克敌致胜的法宝。
“接近了。”航行中的大船破开海水,形成激流海浪,无数艘大船一并行动,简直是有一种惊心动魄之感。
站在船舷一侧的范尼克和冯科尔尼都是散乱着金发,身上穿着航海者喜欢的短袍,腰间插着短火枪和匕首,加上精制的细铁剑,标准的早期泰西殖民者的打扮。
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等早期的殖民者对这一次的战事都异常关注。
但现在他们的关注点已经不在亚洲的开拓和殖民地上了……他们身处的这只水师之强大,之规范,其后代表文明的高度都令他们无比震惊,也根本不敢起什么异样的心思。
他们关注的是这支水师在战胜天方人之后的打算,令他们庆幸的就是魏国人也就是中国人的进取心似乎不强,就算是在距离很近的南洋诸国,魏国人也就是打算建立牢固的贸易通道,还有少量的驻军和管理各国的大
臣,但一不掠走诸国的人当奴隶,二没有建立殖民官府掠夺当地的财富,只是建立贸易渠道,驻守大臣也就是监督贸易,同时保障当地华人汉商的利益不受剥夺,如果有敢于为难,甚至是杀害汉人汉商的事情发生,那么管制大臣就会派出驻守军队去干涉……
连续几年观察下来,荷兰人和泰西诸国已经得出结论,魏国在南洋地界都无意直接统治,最多是逐渐的将当地归化,形成一个文化和利益共通的大形文化和经济圈,再有就是魏国负责区域性的军事防御,也就是如此而已。
和早期殖民者的残暴血腥相比,大魏毫无疑问是更高层次的文明国度。
这个结论,在泰西诸国也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既然大魏在家门口都不会搞暴力殖民,对泰西当然也不会,并且由于贸易和文化宗教上的冲突,魏国和天方的战事会持续下去,并且相当明显,魏国现在最想做的也就是打通马六甲,确保航道畅通,以使贸易额度成百上千倍的增加。
这并非夸张,在另一个时空的大明和各国的殖民者贸易,天底下三分之一数亿两的白银在几十年间就全部涌入了中国。
贸易的好处之大,获利之丰,也是眼前这一场海战的基本利益点之一,两个荷兰人,还有其余舰船上的观察者们,一边被大魏的水师力量所震惊,另一边也是不乏庆幸。
“魏国人准备很充分。”范尼克看着蜂拥来的小船,船舷边已经有相当多的水师官兵举着长长的长杆,可以将起火的小船推远,有的直接用挠勾把小船勾住,防备的相当严密,在荷兰人看来,对手是一群乌合之众,在准备充足训练有素的大魏官兵之前,这些海盗毫无获胜的可能。
“幸亏我们不会与中国人为敌。”范尼克眼中光芒闪烁着。
“中国人也是文明国度,文明国度有相处的一套法则,只是在这一片地方,我们要低下头,按中国人建立的规则来行事。”虽然不甘心,冯,科尔尼说的话倒是相当真诚,而且也是泰西人的共识。
这时嘶杀呐喊声响了起来,很多小船远远的就点了火,海盗纷纷跳水,着了火的小船在海水中慢慢顺流而下,海盗们如渔群般的在海水里游动着。
这样力度的攻击毫无威胁感可言,在巨舰之前,小船们被推挡开去,少量的撞击过来的也被挡住,根本不足将大舰点燃。
海里的海盗纷纷游走,也有不少身上着了火,在海水中翻滚求救。
更多的天方舰涌过来,这种尖头巨舰也曾经名噪一时,也曾经是大洋上的王者,但此时此刻,和府军水师的这些方头巨舰规制的福船相比,个头明显都小了很多。
福船式战舰不宜远洋航行,迟早会被淘汰,但在此时此刻,却是当之无愧的海上王者。
硬帆水密舱易于操控,不会容易下沉,城楼式的船尾能站立更多将士,更易近舷接战。在火器输出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此时,这支舰队毫无疑问是无敌的存在。
远方传来闷雷般的响声,接着是接连不断的巨响响起。
两个荷兰人面色一变,趴在船舷边观看着。
桔红色的火光接连不断,接着中一号旗舰上的炮手们开始陆续点燃火绳,接着船身震动,火光喷溅,巨响不断,火炮喷射,弹丸飞出,黑色的铁质炮弹落在涌过来的海盗船上,可以看到大量的炮弹落在敌舰之上,打的敌船上血肉横飞,无数白袍刀客被轰成血肉碎片,或是在船身上打出一个接一个的破洞,木屑横飞,短时间内就是受损严重!
府军的火炮毫无疑问口径更大,威力更强,虽然府军列装的晚,但由于技术上的先进,在火炮的功能上,毫无疑问是超过了泰西诸国。
不同之处就在于千吨旗舰上也就只有十余门炮,船首和船尾还有甲板两舷,主要是福船与泰西船形制不同,无法形成二层和三层甲板列装火炮,不能在船上装列几十门或过百门火炮。
就算如此,威势也是足够了。
大量的天方船被击中了,铁火之下无数人惊号奔号,还没有接舷战,整个战场的形态已经是一边倒的碾压状态了。
“这一片海域要异主了。”
最后时刻,两个荷兰人同时划了一个十字,两人眼中都满是激动之色。
“真是历史性的一刻。”范尼克神色庄重的道:“千年之后,会有画家把眼前这大海,这些炮火,这些威武的中国将士,还有落败的天方人的惨状,都记录下来,而我们,有幸处身在这历史性的一刻,这是我们的幸运,也是这个时代的幸运!”
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
“没想到我们在短短几年之后,又能重回辽西。”
“这一次可是完全不同的情形了。”
辽西海边,随着刘益的一声令下,十厢都,五十多个军的府军将士,包括三十多个军的水师官兵,二十多个军的陆师官兵,还有三个军的重甲骑兵,开始在海边登陆。
李星五和董瑞祥两人各领一厢都,田恒与卢四海等诸将,现在都已经是厢都指挥使。
刘益则是为辽西行营总管,地位与大魏的太尉相同,也等于是枢密副使的地位,他的肩膀上已经是一颗硕大的金星,区别于厢都指挥使的银星,这也是府军军衔体系的最高峰,也是大魏秦王幕府将领的最高荣誉。
征辽西的连同后勤工程辎重人员有二十余万,动员了主力舰四百余艘,辅助舰船过千艘,一千五百艘战船携带连同水手的三十万人,还有大量的粮草,辎重,不仅负担着本路兵马的后勤,同时也支应着从山东河北行营过半的粮草供给。
海运实在是太省事,太经济了。
山东,河北行营大总管是秦东阳,这一路也是北伐大军的主力,动员了第一军在内的一百二十多个军,大军人数加后勤人员是四十五余万人,光是大型马车就动员了超过三万辆,挽马,骡子,毛驴数量超过十万匹,人均是三人一匹。
骡马数量看似惊人,其实按唐军规制,每十人一火,每火备马或驴六匹,四十五万人的大军,骡马要近二十万匹。
府军的骡马也是极多,但如果要满足大军后勤还是不足,主要原因一则是由海运运输了大量物资,大军进攻山东后,在山东路几个港口建立了补给点,就近运输,虽然还是要迂回绕道数百里,但肯定是比大军在江南出发就携带要省事的多。
二来便是准备了大量马车,山东河北行营是从江宁渡江出发,渡江并不困难,水师控制长江,扬州近在江岸,东胡人根本未派重兵驻守,只有少量的归降的北方禁军,大军前锋一至,这些北方禁军要么投降,要么溃败逃走了。
从扬州至楚州,再至山东路的徐州,沿途北上,都是走的南北最宽阔,维护也最好的京师至江宁一线的官道。
此外还有征集的大量民船,沿着京杭大运河与大军一同北上。
辽西行营以水师为主,任务是从辽西上岸,打下榆关,宁远,控制松塔诸堡,至锦州,渝水一侧,全部夺取,然后沿渝水驻守。
并未要求直接从辽南上岸,虽然参谋总部的计划是如此,从辽南上岸,直接从辽南攻至辽东,打下辽州等地,端掉东胡人的老巢。
这个计划却是被徐子先给否了。
不得不说那帮子参谋拟的计划相当大胆,也直接有效,但徐子先考虑的是大局,打败东胡人并不难,但要彻底根除这个隐患,非得做好将来持续北上的准备。
沿着辽河,嫩江,黑龙江持续北上,做好稳扎稳打,借着追击东胡残余势力的机会,持续北上,把后世的东北三省地方拿到手,还要继续北上,直抵北方的冰洋,将外东北的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彻底拿到手中。
大片的地盘不光是北极圈里的荒野,还有无比珍贵的林业资源,石油,天然气,矿产,这不是荒漠和没有开发价值的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宝地。
就算以现在而言,可以获得大量的珍珠,人参,干果,鹿皮等珍稀物产,可以沿途建立驿站,在一些合适的地方建立军府,沿着江河道路修造补给点,只要放开开发,不管是松嫩平原这样的瑰宝之地,又或是那取之不尽的原始资源,这些东西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百姓移民至此,开垦种植,繁衍生息。
除了辽西行营,山东河北行军,尚有葛存忠为总管的荆州,河南,河东,秦凤诸路行营。
这一路有八十多个军,主力与后勤辎重人员三十五万人。
三路行营大军九十余万人,是完全真实的百万大军,幕府檄文在江宁发布,由李仪,吴时中,方少群三人把关,诸多的儒者动笔,待徐子先于江宁王宫中批复之后,颁行天下。
然后三路大军陆续出发,沿荆北,江宁,福州等重地动员出发,自崇德十九天燕京陷落,河北,河南,河东,秦凤,山东,诸路陷落,俱陷胡尘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后,徐子先便以大魏开府亲王的身份宣布在江宁为监国,并未在第一时间宣布继任为天子。
百万大军三路北伐,东胡兵在河南路北境与府军交战,溃败,在徐州与府军交战,再败,待刘益率军在辽西登陆,准备下榆关,宁远,切断其主力归途之时,府军已经接连战胜东胡,虽然未败其主力,东胡犹有十五六万骑兵在手,还有十余万归附的北方禁军,但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么一点兵马根本无力镇守大魏北方广袤的地盘,而三路大军,任何一路都有与东胡兵正面交战实力,甚至是堂堂正正将其击败的实力。
水师一路看似较弱,但是从海上直接渡海而至,东胡兵在榆关只有几千人,宁远至松塔一带也是只有数千,这一路大军展开之后,榆关到辽西北部都成锁钥之地,想要破关而出,面对的就是府军二十万大军,根本没有可能,东胡人要走,不仅过不得榆关,连辽西北端的草原都是险地,只能再绕道千里,从呼伦河边的密林处走,没有后勤也没有补给,绕道千里,可想而知要多死多少人。
况且辽西军立稳脚根之后也不会放任其从眼皮底下逃走,徐子先可是给辽西军配给了三个军的铁骑骑兵,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轻骑兵,东胡兵若败逃,已经不成建制,在大量骑兵的冲击骚扰之下,有多少能穿越千里之境,在密林和草泽中逃回辽东,也就是难说的很了。
“大军在榆关下准备攻城。”刘益神色轻松,一脸写意,他对众人道:“几年前咱们在这里接回败逃禁军,那些禁军将士是在尸山血海之中逃出性命,今日的大军中,我大魏岳太尉为我行军副总管,骑兵由岳副总管统率,到时候,便是一报还一报的时候了!”
岳峙到幕府之后,在讲武堂任职年余,然后直接便是统领府军厢都,他在大魏是太尉,在府军这里毕竟是外来客将,幕府对其也算是一视同仁的重用了,毕竟当时还没有一路或诸路总管。
到北伐之时,原本徐子先顾及岳峙的脸面,打算设秦凤路或河东路行营总管,给几个厢都由岳峙率领,前去晋北陕北领兵做战,但岳峙亲赴江宁,面见徐子先坚拒……他惟一的想法,便是能与大军重返辽西,夺回榆关,宁远,松塔,再建渝水,锦州。
“李友德在锦州城破之后,率精骑百余一路往北逃。”刘益看看岳峙,说道:“太尉有意继续往北,可能可以再见故友?”
“惟所愿,但凭天意。”岳峙神色也是异常激动,上岸的地方,他也是说服刘益,特意挑了当初逃走之地,大军主力在更西侧,他们这些将领要多走几十里地,但这一切毫无疑问是值得的。
岳峙忍不住用力踩踏大地,感觉到地面的坚实,甚至过于用力,脚面都有些疼痛。
这些岳峙并不在意,他转身看看大海,又看向宁远方向,一样的山谷和密林,在那里不知道死了多少禁军将士,现在他又回来了,身后是武装到牙齿的二十万大军,还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数的军需物资。
过千万贯的铜钱,完善的福利抚恤制度,高额的俸禄饷钱,极为优质的铠甲和兵器,大量的弓,弩,火器,相当出色的高大战马,还有无数粮食,甚至肉类就准备了过百艘船,在江宁,登州会陆续准备更多的物资,足够百万大军取用数年而丝毫不会感觉吃力。
这支军队,已经超过了岳峙的幻想,身为前线将领时,他想把部下的铠甲补齐,使用更好的长矟,横刀,用更好的神臂弓,数量也想有所增加。
想给禁军将士增发饷钱,想叫弟兄弟吃的更好,但这些都没有做到。
将士们和岳峙也都能体谅,朝廷已经出尽全力,实在是无能为力了。他们的待遇相比厢军,比起普通的百姓已经相当不错,禁军将士也是满足了。
只要在出战之前,能够给一些赏钱,叫将士们寄回家中安顿好家小,那些忠勇的汉子就
能持矟拼命,替大魏,替族群,替自己这些将领去拼命。
岳峙双眼有些潮湿,原本以为这一生不能再踏临这一片大地,谁想不过数年时间,秦王幕府和府军就能强到如此地步,东胡人不仅未能南下,现在想自保都是千难万难。
“大军向榆关进击。”刘益神色坚定,没有如岳峙那般多愁善感,二十万大军会陆续上岸,在他眼前,一辆辆车马从船上运下,载运着大量物资,穿着军袍和轻甲的辎重兵负责后勤运输,大量的工程兵则负责维护道路畅通,也会在战场上帮助修筑工事和兵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6/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