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4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5/479


桅杆如林,舰船密集,只有熟知府军水师家底的人,才知道来了多少艘船。
罗方孝颇为激动的道:“千吨大船三艘,七百吨以上十一艘,五百吨以上三十七艘,三百吨以上三百余艘,水师主力官兵十二万人,水手近五万人,水师主力全部至此!”
在说话时,罗方孝几乎失态,两颗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他的激动可以理解,这位从东藩刚发展时投效,数年时间看到东藩的水师从几十艘战舰发展到如今这地步,不激动才是怪事。
最要紧的就是三艘千吨巨舰全部是东藩自己建造,完全按大魏水师盛时的楼船巨船制造,每艘大舰上都
有过千战士和数十门火炮,不管是火力还是近战能力,对普通的舰船都是完全的碾压!
府军水师,从创立时的几千人,在两年前也就三万余人,征倭之役以后,幕府只将小半的财力用在日常开销上,大半的财力有五成用在水师,两成用在府军,三成用来买马养马!徐子先的决心和意志,真的是远超常人,一旦认准了某件事值得去做,便会倾尽全力!
到十六年时,幕府整个财年的收入已经超过九千万贯,其中东藩一地就超过四千万,五千万是来自独立核算的海防捐税和在福建路,江西路,两浙路,两广,荆南,荆北等地设立的厘捐税卡。
在幕府的主持下,地方上那些多如牛毛的杂税基本上被取消光了……什么板帐钱已经够混帐,还有枯骨税,百姓养死了牛官府还得向百姓征税,简直毫无天理人性可言。还有河渡钱,完全没名义的上贡钱,还有陪钱,地钱,食盐钱,牛皮钱,鞋钱,横征暴敛,很多税毫无道理,就是完全的放纵官吏巧取豪夺,以完成中枢下达的财赋指标,只要将中枢的财赋交足了,地方官吏怎么催逼压榨百姓,只要不弄出大规模的造反和民变,那就可以放手施为。
就算弄出民变,官员了不起被免职,回家之后还是大富翁一个,安心享受自己搜刮来的钱财。很多大魏史上有名的贪官,下场最多就是免职,曾经有在雷州任职的某知州,弄到当地杀婴卖子成风,后来激起民变,死者过万,这知州也就是被免官,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这般宽纵,仁宗皇帝倒是得了一个“仁”字,但在他的治下,一直到今,百姓都承受了不该承受的苦难。
这样虽然维持了大魏一亿贯的财赋收入,百姓付出的最少是好几倍的不该付出的负担,实在是杀鸡取卵,大魏的财政破产,就是因为这样的贪婪和短视!
秦王幕府完全取消了这些杂税,只是保留了海税捐,这是对海商的一种约束,也是双方的共有承诺,收海税保证海上的安全,海商交钱壮大水师,是双方都得益的好事情。
另外就是有牙行契税,这是正常的商业税,不管是工厂还是商行矿山,都要征收。
再有便是田宅契约,百姓交易房产,土地,需要到官府领契交税,这种是官府提供法律背书和服务,收税也是理所当然。
正赋也就是土地生丝捐税这是国赋也是照常收取,还有稻米等实物,这些都是减免了三成之后,照例由海运抵津海,送到三司府库,在北方还在抵挡东胡和平定流寇的特殊时期,就算是徐子先已经掌控南方,赶走的六品以上的官员都有好几百人,两府对现状只能默认,所要求的底线就是南方各路要正常输送国赋和各种杂项物资,对这一点,幕府也是一直有保证。
但所有人都想象不到,在取消了多如牛毛的杂税之后,幕府的收入不仅没有减少,也不是稳步增长,而是大幅度的增加!
其实也很简单,大魏虽然鼓励工商,但还是一直视农桑为国本,这是根本性的认知问题,短时间内难以逆转。
而徐子先却是知道,一旦打通海外商道,受益的绝不止是海商,相关的各行各业都会有大规模的发展。
在水师将蒲行风限制住,消灭了吕宋二盗,并且直接控制了倭国和吕宋,并影响到兰芳三佛齐和暹罗真腊等各国之后,大魏的产品出口量极速恢复,民间的经济总量爆炸式的发展,经济总量的增加,意味着赋税额
度总量的增加,加上对官吏的严格控制,财赋不入私门而均入国库,大幅度的税收增长就是理所应当之事,不增长才是怪事。
除了契税之外,幕府又在官道和各重要关卡加设厘捐税卡,一般的坐商就是交契约,行商加征厘捐,理由是府军将士征剿流寇,出师做战耗费极大,而剿灭流寇,土匪,也是为了行商安全,厘捐税卡所在之处,土匪流寇都被消灭的干干净净,也是为了保护商道,征收厘捐,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这当然是额外给商人加重了一些负担,但总是比搜刮细民百姓要强的多。
况且商人也相当乐意,就象当年徐子先在南安镇设卡收捐,只要保护了那一片区域的安全,剿灭江匪强盗,商人们宁愿交一些钱,也愿意从南安镇走,将货物存在南安仓库,这也是一样的道理。
南方诸路,交纳正赋之余,还有九千万贯的收益上缴幕府,而民间居然感觉日子越来越宽松,原本那沉重的枷锁被打开了,丢弃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上升,官府还在修补官道,义仓,义舍,义庄,慈幼局等福利机构也陆续有拨付款项,虽然在徐子先看来这只是最低层次的民生福利支出,但对普通百姓来说已经是天恩浩荡。
在此之前,他们被官员压迫,被如狼似虎的胥吏欺压,上交多如牛毛的杂税,一年的收入有最少七成被掠走,剩下的也就是勉强维持温饱。
也幸亏南方的工商发达,而且气候温润,若是如陕北河南那样,遭遇灾害,人口密度又大,恐怕南方也早就有大规模的民变和流寇起事了。
就算如此,当李开明在建州竖旗之时,也是短时间内有十万人汇集在他旗下,换了几十年前,这也是不可想象之事,百姓们宁愿流亡逃走,也绝不会委身附逆,成为造反的流贼。
对朝廷中枢来说,南方的事既不可想象,他们亦不知情,但大幅度增长的赋税就形成了眼前的这支庞大的舰队。
水师官兵暴涨到十万人以上的规模,舰队规模更是扩大增长了几十倍!从只有二十多艘二百吨位以上的主力舰,到兼并南洋水师涨到四十余艘,再兼并王直所部达到百艘,康家又提供了百艘,加上南洋诸国和大家族的造舰,还有在东藩和泉州,漳州的造船厂全力开工建造军舰,不到三年的时间,水师已经拥有三百吨以上的主力舰近四百艘,以前的那些百吨和二百余吨的福船,比如当年的中一号,还有福一号等舰船,已经全部改为了商船,不再被视为军舰,成为舰队的一部份了。
至于水师官兵,编制之初只是一个军的兵力,与颜奇刘旦一战时,冒险火攻,由此打出了水师的精气神。
幕府进入福州,徐子先开府为秦王时,水师也迅速膨胀,从一个军迅速到十多个军,征倭之役时水师已经有二十个军六万余人,经历了两年多与蒲行风所部的战事后,福建路和广东南路大量优秀的青年加入水师,南洋各国的移民子弟中的佼佼者也被大量吸纳入军,水师已经拥有四十多个军十二万余人,加上后勤工程辎重人员已经有十五万人,这个数字,也是当年大魏南洋水师极盛时的规模,徐子先用了短短五六年时间,将几乎完全毁灭不复存在的南洋水师,就这么硬生生的又再造了出来!
当这么一支庞大的舰队出现在远方的海平线上,可想而知,包括罗方仁在内的南洋诸国的汉人精英,首脑,家族的族长,长老们会有多激动和震撼!
第五百七十八章
见证
“天不绝我南洋汉商。”
“大魏又回来了!”
“是天不绝我华夏啊,蒲行风得了势,打下南洋,再得大魏南方,信了天方教,以后几百年上千年都不得翻身,我汉人自先秦两汉,薪火相传至今,要是为天方所灭,真是千年之下的罪人!”
“不会了,不会了,有此水师,再有如此多的精锐府军将士,蒲行风不是对手,他死定了。”
蒲行风和吕宋二盗一样,做事完全没有底线和下限,很多海盗只是求财而已,如颜奇那样杀人当乐趣的变态毕竟是少数。但蒲行风就是为了抢夺地盘,推广教义,在他所至之处就完全是血与火形成的地狱,他就是要用杀戮震慑人心,迫使敌国的百姓归附依顺,然后获得土地和大量的奴隶。
在蒲行风纵横南洋的十多年里,死在其手中的南洋土著和汉人不知道有多少,其杀戮的数字怕是自己都记不清楚,最少也是在几十万人左右。
每个蒲行风的部下都是两手染满鲜血,加上颜奇和刘旦这两个打手,南洋各国不分土著还是汉人移民都是被他们祸害惨了。
当看到强大的大魏水师又出现在眼前时,人们的震撼,兴奋,乃至遏止不住泪水,很多平时性格强硬而坚毅的男子们,不分年长还是少壮,都有不少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必胜!”罗方仁带头,过万南洋汉人组成的舰队,开始此起彼伏的欢呼起来。
……
“完了,这下完了……”顾不得四周天方同族的感受,也不再害怕被蒲行风下令斩杀或是直接丢入大海,蒲寿高尖着嗓子,如妇人般的叫喊起来。
四周的天方人其实也是差不多,再强悍凶残的战士也只是藐视他人的生死,视夺取他人性命为乐事,却是不代表乐于被人夺走自己的性命。
蒲行风靠的住的精锐不到五万人,主力战不到二百艘,那些小船看似多如牛毛,战力却是相当令人怀疑。
纵火船上如果全部是天方战士,在教义和宗法加上军法的约束下能够视死如归的拼命,这一战蒲行风还有不小的机会,毕竟是一攻一守。
但那些小船上的将士虽然不少,但多半是附庸势力的杂兵,他们没有逃跑已经算是不错,驾着起火的小船撞击敌舰,冒着九死一生的绝大危险替蒲行风拼命,想想也不可能。
很多天方人都是面色惨白,有人也和蒲寿高一样发出惊呼声。
他们已经知道了敌人的强大,此前的战事他们已经输多赢少,但在此之前他们也是和蒲行风一样,认为是没有集中力量与魏国水师决一死战,只要下定决心,以天方将士的精锐和敢死,面对优势的魏国水师也不是没有一拼之力……这种心理状态并不奇怪,天方人在这一片海域已经纵横十多年,臣服了满刺加这样的大国,这些小国根本没有还手之力,魏国的海域也是一片空虚,在十多年前他们就伙同其余海盗,成功的袭扰了大魏福建路,那可是魏国的海疆重镇,结果还是被攻克一府,杀戮的相当爽快。
广东南路也是被威胁,魏国毫无办法。
曾经的志得意满,骄狂无比,甚至期望在这南洋和魏国地方打造出不逊于天方本土的大片地盘,谁曾料想的到,居然没有几年时间就节节败退?
曾经的各大王者,纷纷被灭,传闻中强大的大魏水师,再度降临?
“完了,完了……”蒲寿高喃喃自语,战舰摇晃着,他有些头晕,不过此时他已经什么都不在乎了。
秦王是什么脾气,蒲寿高太清楚不过了,只要是犯了错的罪人,秦王绝不会宽恕,自己也没有得到宽恕的可能,更没有理由被宽恕。
身为外人被大魏收容,却是一直蛰伏在大魏,损害大魏的利益,心向母国和自己的族群,不惜害死无数大魏百姓。
自己一旦被抓就必定被处死,而且会被押回福州,受到审判,然后在万人的注视和唾骂声中被斩首示众。
一想到那样的惨厉结果,蒲寿高根本没有办法镇定下来,他还有很多财富,在天方老家也有产业,但他回不去,不管是天方还是大魏都没有他的容身之所。
这就是两边下注的下场,蒲寿高一步一步挪向船舷,最终惨然一笑,却是没有犹豫的便投身大海,在众人的惊呼声中,这个在福建路甚至大魏都相当出色和有名的商人,曾经与两府宰执都有交往的大商人,就这么直落下海,如石头一般溅起浪花,然后在起伏的海水中挣扎片刻,接着便是沉入海底。
蒲寿高的结果也如石头一般,没有人在意,更没有人关注。
蒲行
风也是面色惨淡,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结局,这一场会战没有打他已经输定了,对面的府军舰船已经在排开阵列,准备攻击,看到那些健壮的水手调整航行,老练精干,那些披着铠甲的府军,手中的长矟如密林般的排在船舷之侧,那些拿着盾牌和横刀的战士,身上的甲胄亦在熠熠生辉。
一边是正规军人,受过最严格的训练,也在铁和血的战场上捶打过,甲胄坚良,手持锐兵,一边是海盗为主,过半部下心思诡异,根本就时刻想着逃走。
加上舰船数量上虽然蒲行风一方多出很多,但千多艘船都是小船,多的容纳几十人,有一些桨般只能容纳十几人,就是小型的近海渔船而已。
在军舰的总吨位上,在舰船的质量上,还有近战将士的能力上,毫无疑问大魏的秦王府军水师都是处于完全的碾压状态!
蒲行风的脸上显露疯狂之色,他高举双手,大喊道:“真神在上,庇佑我等战胜强敌!”
“庇佑……”
“向神祈祷……”
无数天方人高举弯刀,向天祈祷,身上的锁甲在晃动之下发出哗哗的响声,这是他们最后的办法,也是最后的手段了。
……
“与敌舰迫近了。”邓文俊已经回到自己的舰上,这艘舰上也有舰长和大副等五官五长,负责军舰的运作和对水手的指挥,同时有一个营三百多人的府军将士,由一个营指挥负责指挥这些府军。
在总体上是舰长负责,日常的水手管理,舰船维护,航向,停泊,包括遇敌是否交战或避让,都是由舰长负责。
舰长不光是水师出身,还得到讲武堂接受步战训练,同时到府军的步兵中历练,知晓步兵,方能身为舰长又指挥水师的陆战官兵。
水师官兵,则不仅要精通陆战,也要接受在船上接舷,跳帮等战术技艺的训练,同时要精通水性,知道精浅的操控船只和在船上长期生活的知识,他们的训练期普遍要比普通的步兵长的多。
这也是府军的体系之中,在水师舰船上的炮手俸禄最高,其次是骑兵,再次是水师官兵,最后才是陆军官兵的原因所在。
这其中一些重要的技术兵种,能掌握技能的老兵转为专业军士,所领的俸禄不在中下层的武官之下,甚至更高,这便是原因所在。
在邓文俊身边是两个高大的荷兰人,此外便是舰长,大副,府军团指挥等人,另外便是舷炮的炮长。
大副便是黄来福,他是从某艘小型军舰的舰长调到这艘主力舰上来任大副,其实以他的资格已经够当主力舰的舰长,只是邓文俊这艘主力舰,还有刘益所在的主力舰,田恒所在的主力舰,这三艘大舰都是过千吨,这艘是新的中一号,也是吨位最大,最为强悍的旗舰。舰上配属的官兵就有整整一个团,还有一个营的炮手,船上连水手带官兵超过两千人,是一艘当之无愧的超级巨舰,以黄来福的资历和功劳,当大副已经算是认可了他的实力,舰长则是由更老资格的郑绍来担任,也是最早效力于南安侯府的水师人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5/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