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4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7/479


持矟披甲的将士一队队的出现在这一片大地上,长矟如林,漫长的队伍一眼看不到边,无数面军旗高高飘扬,无数骑士开始策马奔驰,少量的东胡哨骑在地平线上出现,又远远的躲开了去。
这一片土地,将在数天之内再度易手,并且这一次夺回之后,再也没有人能将它拿走!
……
“长安,晋阳一带的驻军都撤回来了。”
彻辰汗已经一脸老态,并且在重重皱纹之中是藏不住的疲惫之色。
东胡人在刘家兄弟攻入京师的同时,誓师南下,直取榆关,榆关守备已经相当空虚,结果一战而下,然后精骑直扑燕京。
燕京下,刘家兄弟等流寇头目都是战死,然后东胡铁骑南下,得河北,山东,河南,然后是晋北,陕北,关中,接着窥视四川,准备在荆北南下。
就在最强盛之时,传来府军誓师北上的消息。
初时,东胡贵族们都是不以为意,府军再强又如何,只要不在舟船之上,南人成军,有什么可害怕的?
可是徐州一战,十几万东胡主力加数万仆从都败于北伐主力,荆北到河南之战,葛存忠稳扎稳打三十多万大军碾压北上,驻守的几万胡骑和十余万仆从根本不是其结手。
消息传开,晋北陕北关中到处都是起事的汉人,东胡新至,以北方汉人族群对胡人的血债来说根本无人真心归附,每战时那些投降的魏军要么溃败,要么直接在战场易帜。
到各处起烽烟时,东胡人发觉已经无处安全,粮草无人供给,赋税无人上缴,官员无人理事,投附将领纷纷逃走,不敢继续替东胡人效力……彻辰汗震惊之余,感受到严重威胁之后,迅速令徐州方面的大军后撤,山东,河南,河东诸路的东胡兵都是迅速后撤。
按彻辰汗原本的打算,魏国府军实力强悍,兵精粮足,如果不能正面对抗,便是由榆关撤回辽东,虽然将来不免被威胁剿灭,但好歹会有几年缓冲时间。
如果还力不能敌,就分散逃至林中,往北方几千里方圆的地盘分散逃难,这样整体来说还是亡国,但可以分散成几百上千的小族群,在冰天雪地里求生图存,静候时机。
汉人隔几百年会衰退一次,再强盛起来,彻辰汗认为此次大魏就处于衰退期中,可能会持续几十年乃至百年,这是东胡人的一次绝好机会,抓住了,最好的结果就是成为中国之主,这是此前千年时间都没有蛮族能到达的顶峰。
彻辰汗不曾想到,这一次汉人王朝的衰退期居然如此之短,实在是令人促不及防。
待大军全部撤回至河北和燕京时,噩耗传来,榆关被府军攻克,据败逃兵马传来信息,来攻打的府军有二十万以上,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根本无法抵抗。
榆关一失,后路断绝,二十万以上的府军不可能就老老实实的呆在榆关一带,留几万精锐守关,十几万的东胡主力也不要想破关,榆关经过大魏二百年的修葺加固,正面硬攻极难成功,若不是此前燕京失陷,榆关主力回师救援京师,东胡铁骑想正面破关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榆关一失,府军一路展开,到渝水锦州和夺取营州,继续北上控制草原都是顺理成章之事,一下,后路算是断了大半,想回辽东,只能绕道千里以上,二十万入关将士和几万家属,能活着回到辽东的,怕是寥寥无几。
这么一想,真是令彻辰汗浑身冰寒彻骨……
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
彻辰汗已经是年近花甲,身体衰弱之至,在听到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之后,彻辰汗已经昏迷几次,咳血不止,现在府军山东河南路行营主力已经迫近燕京,就在卢沟桥的南侧聚集了大量的魏军,双军隔河对峙,魏军已经在上下游多处搭建浮桥,所有人都明白,隔河相峙的时间不会太久,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就要展开。
“惟今之计,只有在永定河北与魏人决战。”完颜德看起来更老,但面部还是很润,须眉皆白,身手还是矫健,比起衰弱之极的彻辰汗,这个老那颜倒还是康健的很。
卢沟桥是在大魏宣宗年间开始修筑,后来宣宗崩逝此桥因造价太高暂时停工,断断续续多年之后,在仁宗年间修成。
此后永定河就有大桥沟通南北,在这条大河之畔不知道爆发过多少次关系王朝更迭,藩镇强弱的大战,所有人都明白,这一次也是关系到东胡全族的生死存亡,相比朝代更迭来更加的血腥残酷。
“你们知道吗,这桥原本叫广利桥,意思就是通渠南北,利佑万方。现在的局面,却是和修桥之人背道而驰了。”彻辰汗骑在马上,语气淡然,眼神也是一直看向桥南。
彻辰汗身上一直在出虚汗,现在是夏初,是汉人最强之时,也是胡骑最为衰弱之机。北伐大军达百万,府军实力之强都令骄傲的东胡人感觉意外,甚至现在族人最藐视汉人的贵族都不得不承认,南边来的汉人府军,意志更强,技艺更精,战阵更固,后勤更丰,铠甲更固,兵器更锐,相比于曾经是敌手的大魏禁军,这些府军明显的更在其之上,东胡铁骑,下马阵战根本不是一合之敌,只能靠骑兵的机动牵扯寻找战机。
更为头疼的就是百万魏军拥有最少十万骑以上的骑兵,往高了估算是有十二万人的建制骑兵,步兵府军,每个军最少也有一个营的轻骑,用来当哨骑警备,塘马传迅,甚至能进行小规模的骑兵战,使胡骑不能轻易的骚扰和侦察。
几个军的步兵就能聚集过千轻骑,胡骑得相当数字甚至更多才能抵御或牵制,还不提那些重甲骑兵,虽然人数不多,但都是骑着令人恐惧的高大战马,人和马都着铁甲,千骑以上冲击就如山崩地裂……东胡也有宫帐重骑兵,但战马相较而言要低矮的多,战术战法上则远远不及,府军的重甲骑兵能如墙而进,当者辟易,东胡重骑,相等人数完全不是对手,何况府军具甲铁骑的数量,并不在东胡之下。
还有大量的铁骑兵,人着胸甲,戴兜鍪,马披软皮甲,攻击时成阵列而进,东胡骑兵根本无法当其正面,在那样可怕的冲击之下,连东胡的重甲骑兵都不是对手,几次大战,宫帐重骑在正面对抗中都是惨败,就是因为宫帐重骑都不是对手,反而促使了完颜德,耶律术,完颜宗树等那颜发觉不对,迅速退兵,借此保存了实力,可是到了如今,身后便是燕京,榆关已失,除非抛弃几万老弱族人和所有辎重,轻骑逃入草原,否则东胡人已经没有退路可言了。
无人知晓彻辰汗的意思,只听得这个衰弱的大汗继续道:“原本我是想好生经营北方,积攒力量,由完颜宗树这个后辈与魏国南方相争,这桥我打算重新改名叫广利,以此叫北方的汉人高层知道我的意思,东胡和北方汉人融洽相处,我们可以尊敬儒学,重修孔庙,只要他们认可我们入主中原,化胡为汉也未尝不可,只要保存我们的淳朴之风,穿胡服,胡骑胡射,将来北方巩固了,以北统南易,以南统北难,我们还有机会……”
一阵风吹拂而来,彻辰汗连咳了一阵,没有在继续说下去。
现在再说什么也没有意义了,二十万东胡军主力在此,其实这支东胡军没有几年前强大,和北伐禁军一战之后,东胡人也是损失惨重,他们把四五十的
衰竭男子,未训练的野人,还有十三四岁的少年都编在军中,这才凑起了二十万人,好在进入大魏北方后得到了大量军需物资,在铠甲和兵器上,是比当年要略强一些,但整体的战力肯定是下滑了。
还有十余万仆从军,是投降的京营禁军和大量的地方厢军,在拉拢和威逼下,也是感觉到大魏没有机会了,才有不少禁军和厢军将领投降。
这十来万人被摆开放在河边,显然是第一波牺牲的炮灰,现在明显的军心不稳,到处都是波动,从有经验的统帅眼光来看,彻辰汗知道这些降军阵列都保持不住,一旦发生战事,必定很难支撑,根本就靠不住。
大量的东胡骑兵分成五部,在战前已经动员过,而且每个东胡人都知道此战的重要性。打赢了,还能在魏地苟延残喘,有一线生机,输了,直接就等着灭族。
想到在榆关和松塔一带的大量府军,知道这边东胡失败的消息,必定会渡过辽河杀到东胡老巢,无数的族人会被如狼似虎的魏军追杀,没有多少人能活下来。
知道这样的结果,也是无需多做动员了。
哀兵必胜吗?
彻辰汗看着大河对岸……黑压压的府军全部着铁甲,这样的豪华装备连魏国禁军也做不到,相差太远了。
如林般的长矟一眼看不到边,还有大量的具甲铁骑,雄浑如山,压迫在彻辰汗的心头。
一面面红色的旗帜,每一面都代表一个军,每一面更高更大的代表一厢都。
三四十万人的大军沿着数十里的河界摆开,重心处在卢沟桥的南端,双方的重兵都配置在此。
无数戴着明亮头盔的士兵在湍急的河水里架桥,动作很快,没有多会功夫已经搭了几十道浮桥在河中。
这样的军队还处于可怕的沉默之中,阵列森严,没有波折,没有异动,沉默着看向东胡人这边,越是这样的军队,就给人越发可怕的感觉。
此前在东胡人心里,在彻辰汗内心深处也是瞧不起魏人,看不起汉人,而现在汉人奋起了,装备起了这样的强军足达百万之数,这时东胡人才突然醒悟过来,什么是最强的族群,最伟大的文明,最悠久的传承?
这个民族,传承超过千年,占据了这一片大陆最肥美丰饶的土地,难道就靠宽袍大油和诗书礼教?
并不然,他们的祖先也是挟刀持弓,奋勇拼杀,这个民族的骨子里,也是坚毅,强悍,铁血,甚至有一些残暴。
只有这样的族群,才能屹立在这样的大地上,成为各族的引领者。
可笑此前自己太过狂妄,终于有灭族的危机降临……
不过彻辰汗还是有些疑惑,为什么魏军要选择在卢沟桥这里与东胡主力交战?
这一次的会战,于其说是东胡军选择在永定河边与府军交手,不如说是府军一直在创造出这样的条件,促使或是诱惑东胡军来此会战。
大河宽阔,河水急促的流淌着,府军工兵搭建浮桥的专业程度令人赞叹,浮桥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速向北岸延伸着。
诸多那颜,万户们已经调集了不少弓手至岸边,准备在府军工兵接近时将对方射杀。
就算府军能架着小船到河中,或是在对岸与东胡弓手对射,其工兵的损失也必定不小。然后就是府军主力渡河,东胡人虽然不能半道而击,但将骑兵提前摆开阵列,待府军过来一小半人时再以骑兵突击……可以想象那样的场面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府军再强,东胡骑兵也并非弱者!
彻辰汗有一些不解,也有一些怒气,更多的便是与生俱有的骄傲与自信!
这几十年来,东胡从弱小部族一步一步的壮大,由来并非无因!
他们比北虏更强悍,更坚韧,更具有勇气。他们骑术不逊于北虏,射术不逊于北虏,甲胄不逊于大魏,阵战之法不逊于大魏。
他们是天生的战士,精通骑术和射术只是基础,残酷的生长环境锻炼出来的无比坚强的意志,无比坚韧的性格,想要改变生活方式的决心和意志,比那些已经沉迷喇嘛教,寄望来生的北虏不知道强到哪儿去了。
北虏在几百年前也是优秀的战士,也异常强大,但当他们失败之后便逐渐沉沦,现在连给东胡人打工的资格都不太有了。
东胡人一步步走到今天,从小部族到拥有关外数千里方圆地盘的国家,百年之前他们匍匐在北虏和大魏天子的脚下,两边为奴,到今天他们已经凌驾于两个大部族之上,差点儿就完成了混元一宇的伟业。
这个部族之主,全部落的大汗,当然有自己的骄傲与自豪,以及强烈的自信。
不管对面的府军有多强,在现在的态势之下,断然不可能赢得会战的胜利,彻辰汗戎马一生,这个判断也不会错。
“大汗。”不远处的完颜宗树已经是一种迷茫的状态,他在扬州,徐州等地都试图阻挡北伐大军,但凭他麾下的实力根本连挡一挡也做不到。大量的府军摆开阵列,长矟如林,从官道,小道,河堤列阵而来,军旗招展之下,是无比堂堂正正的精锐之师,秦东阳的指挥更是无懈可击,不管完颜宗树想用突袭,断粮道,或是侧击之法都是失败,甚至连摆开会战的机会都没有给他,在无比震惊之后,就是无比的沮丧,连愤怒都没有了。
此时这一场会战,也不是完颜宗树乐意,甚至很多东胡大将也感觉没有获胜的机会,但眼下战场的形态却又对东胡极度有利,完颜宗树并未觉得庆幸或是感觉有获胜的机会,他只是感觉这是魏国人的阴谋。
秦东阳那样沉稳的大将,怎么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大汗。”完颜宗树神色阴郁,小声说道:“我看对面魏人骑兵不多,很有可能是骑兵主力绕道北上,试图侧击我从大军背后而击。”
“那没有用。”彻辰汗摇头道:“大军合战之前,主力未得交战,以偏师侧击毫无用处。”
“嗯。”完颜宗树点点头,虽然内心还是感觉不妥,但当着风中之烛般的大汗,却也是无法再说出口来。
眼下的这局面,府军还有三十多万大军入河东,进入黄河上游,沿云州长城一线限制了东胡人往西活动的空间,更是会把与北虏联手的可能给掐掉。
河南,河北西南地方已失,关中已失,现在他们只剩下河北燕京这一隅之地。
榆关已失,辽西不保,营州不保,魏军可以一路推进到辽东。
这一仗不打,抛弃几万老弱妇孺,大军在完全没有粮饷后勤保障的情形下逃入草原,面临身后十万精锐府军骑兵的追击,想想也知道会是什么结果。北虏贫弱,根本没有什么积储,就算抢都抢不到多少东西,几千上万人还能令北虏各部补给牛羊,或是以射猎补充,十几二十万人,仓促间最多带几天的吃食,光是从燕京进入草原就得几天,从草原回到辽东最少得二十多天,甚至一个多月,这么久的时间没有补给和携带大量行粮,就算没有府军追击,这二十万将士又能活下几人?
或许贵族大将们都能活下来,但部民死光了,骁勇善战的将士死光了,剩下他们还有什么意义可言?
完颜宗树在这一刻,突然明白了一袭红袍,持矟冲向长壕的李国瑞等人,或许当最后时刻到来时,他也会做同样的选择。
只是思想起来,短短几年时间,从大胜到如此这种困窘绝望的境地,简直就是一场最为荒诞的恶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7/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