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7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6/819

  剩下凤阳守备太监,孝陵宫监这些也保留,只不过织造撤销了,原本需要向皇宫进贡的物资,统统也由镇南王负责……
  江浙并不只交赋税。
  实际上明朝各布政使司,府之类都有额外的贡品,部分实物,部分已经折银,但数量并不多,以应天府为例一年需要进贡两万斤麻,四百斤鱼胶线,十二万根翎毛。
  不过也有多的,比如苏州府原本要解京料银一万多两,并不是说只有赋税。
  现在统统归杨信。
  最终结果就是杨信需要每年大概向九千岁上交五百万石米,再加上包括盐税,两处关税,各种其他商税及土贡在内,折银大概三百万两,其中最大头是盐税及原本的罚没银,总共约一百五十万两。盐税不多,但每年罚没银很多,九千岁索性跟杨信定了一个笼统的数字,反正他是不能在这方面吃亏的。
  实际上九千岁是占了些便宜的。
  因为过去这些正课也就是田赋之类,根本就没有真正收足过,统统都有大量拖欠,而且会一直拖欠下去,万历的解决方式就是最后抹账拉倒,而九千岁就是按照账面上找杨信要钱粮,最终仅这些,九千岁每年就能增加上百万。
  当然,所有全算上,九千岁最终还是吃亏。
  因为原本江浙这些大小太监,每年在江浙给他以各种方式捞的并不只一百万。
  南京守备太监可是肥差。
  织造太监也是。
  九千岁那里捞的又不是说只有合法的,盐商的利益输送,官员跑官的礼统统都算,这些大小太监通过种种灰色黑色的手段额外捞的银子,大部分还是到了他那里。
  他对这些人那是真正有生杀予夺大权的。
  现在这些没有了。
  不过他不是受害最严重的,毕竟他有足够补偿,首先杨信解京的不是银子而是米,而这就存在一个原本折银和京城米价之间的差价问题,后者是永远高于前者的。所以最终全盘考量他其实还是占便宜比吃亏多,实际上他和杨信之间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杨信还给他贷款,他手头紧张时候还是能从银行贷出款,反正他到期不还杨信就扣解京赋税。
  他俩之间算不清。
  真正最倒霉的是那些文武官员。
  九千岁的损失有补偿,他们可没有。
  尤其是那些地方官员,原本江浙两地为官可都是最重要的肥差,别说布政使之类,哪怕就是一个县官,在这一带做三年,也能带着大笔的银子离开。这两地就仿佛两块肥肉般等着那些官员,尤其是北方那些就指望到江浙做官捞钱,现在他们再也无法染指了。
  也难怪都恨的牙根发痒。
  眼看着这片仿佛宝藏般的土地被杨信夺走了啊!
  “陛下病情真的好转?”
  杨信疑惑地说道。
  “回大王,小的离京时候,陛下已经能够下床走动,说起来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病,就是落水染了风寒,陛下自有天护神佑,这一点小病算得了什么。”
  李实堆着笑容说道。
  “真的?咱们都是老相识,我可是老实人,你可别骗我!”
  杨信说道。
  “大王说笑了,小的哪敢啊!”
  李实笑着说道。
  “一派胡言!”
  突然间一个声音在门外响起。
  李实愕然转头,然后就看见王化贞正站在门前,而且看得出风尘仆仆甚至脸色都很憔悴,他当然不可能不认识老王,后者是杨家医院院长,而杨家医院是京城目前最主要的救命之处,京城有头有脸的人物哪个不认识王院长……
  “简直一派胡言,陛下卧床昏迷不醒,何来下床走动?”
  老王义正言辞地怒斥道。
  “王,王院长……”
  李实目瞪口呆地说道。
  然后老王须发贲张般上前,一脚把他踹翻在地,紧接着向杨信躬身行礼……
  “大王,这阉狗谎言蒙骗大王,其意不过是欲阻大王进京,故意置陛下于死地,老朽离京尚在其后,离京之前就在宫中,陛下病情危重,已然再次昏迷,且咯血不止。
  老朽与医学院诸公皆已无能为力,如今能救陛下者唯有大王,老朽恳请大王以陛下为重大明社稷为重,速速前往京城,迟则恐有不敢言之祸!另外据老朽看来,陛下也并非真的是什么风寒,最初落水之时的确是感染风寒,但在服药之后立刻加剧,甚至出现咯血,这分明是中毒。
  陛下是被人下毒所害。
  大王若不立刻赶往京城,老朽怕那弑君逆贼还会继续下手,那时候陛下危矣!”
  老王正义凛然地跪倒,一边叩首行大礼一边说道。
第622章
勤王救驾
  李实在一旁直接傻眼了……
  老王说的并不假,只不过是略微有点艺术化加工而已,皇帝陛下的确距离病情好转这个词有些距离,但也没到仿佛病危的地步。
  至少他来时候还没有。
  而王化贞南下只能是和他同一天,最多略晚一点。
  他是乘坐水师通讯舰南下,这种新式快船速度极快,从新城起航两天两夜就能到吴淞口,别说是旧式的帆船,就是那些新式纵帆船,也赶不上这种新式通讯舰的速度,所以王化贞肯定也是乘坐这个,要不然他不可能这么快赶到。这些通讯舰依然隶属北洋水师,在新城和吴淞各有数艘备用,说白了就是杨信的,所以王化贞能调用没什么奇怪。
  他可是杨家在北方的主要负责人。
  黄镇否则武力,王化贞负责头脑,两人共同掌管杨家留在北方的产业。
  而王院长前脚后脚追着过来,还危言耸听般说的皇帝就像危在旦夕般,甚至在没有证据情况下,直接说皇帝是被下毒,那这目的就很明显了。
  话说李实也是老狐狸。
  这种小事还不至于猜不到!
  老王是什么人?
  虽然当初的确是镇南王敌人,但自从以一个聪明人的姿态倒戈,并且充当镇南王的恶犬之后,事实上已经成为镇南王的亲信爪牙。
  甚至一定程度上算核心智囊。
  镇南王手下并没有真正谋士级别的,他手下能打的的确很多,但玩勾心斗角的人才缺乏,如果要算的话,老王就是一个,而且是很重要一个,这个老家伙阴险狡诈,就是放到朝廷那些老狐狸中间,也是不输任何一个的。他这种情况下以这种方式突然南下,这摆明了就是来给镇南王送旗帜的,送一杆可以用武力强行进京的旗帜。
  甚至有可能本身就是杨信的阴谋。
  也就是说王化贞是得到杨信命令,才故意在这时候南下。
  杨信的确不方便强行北上,毕竟他对面还有卢象升,卢象升是忠臣,同样不会允许他这样一个身份可疑的家伙进京的,这种情况下他无论是不是忠臣,到京城都是对皇帝的严重威胁。如果杨信强行进京,那就更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卢象升会为保卫天启血战到底的,同样孙承宗也会调动各地军队,重新开始一场大规模战场,以阻挡杨信的北上。
  可以说他强行北上就是重启战端。
  无论他带着兵马还是孤身一人都一样,孙承宗能看清的,卢象升当然一样能看清,甚至各地那些督抚全都能看清。
  这些老狐狸都很清楚。
  但是……
  现在皇帝是被下毒啊!
  现在是有人正在谋害皇帝,皇帝陛下危在旦夕啊!
  现在不是镇南王要北上,而是他必须北上,皇帝陛下正在被谋害,像镇南王这样忠心耿耿的忠臣,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怎样?坐视皇帝陛下被逆党毒害,镇南王怎么对得起神庙的提拔,光庙的栽培,皇帝陛下一直把他当兄长对待的恩宠?
  这种情况下镇南王必须立刻进京,无论谁阻拦都没用,事关皇帝的生死,谁阻拦就是逆党同谋,谁阻拦就是蓄谋置皇帝陛下于死地,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谁阻拦就揍谁,谁阻拦就是逆党,谁阻拦就是谋害皇帝。总之镇南王就可以拎着他的青龙偃月刀,带着一腔赤胆忠心一路打到京城了,甚至忠臣们也会犹豫,毕竟卢象升这些人第一是保住天启。
  如果天启真的正面着临死亡威胁,而杨信是唯一能救他的,那么卢象升这些人会配合的。
  说到底他们并不在乎北方士绅的死活。
  卢象升现在的核心力量主要是辽东军和远江浙团练,他们才不会管北直隶士绅和山西那些盐商死活呢!杨信如果进京不是为了篡位,那么他们真没有血战到底的必要,他如果真是忠臣并支持天启的新政,那么军方将领就不用再担心天启掏不出军饷,至于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关他们屁事。
  他们又不是北方士绅。
  而原本江浙团练那些家伙估计还更幸灾乐祸呢!终于也轮到北方士绅哭了。
  然后镇南王就可以进京了。
  只要他进了京城,那就肯定是一片血雨腥风了。
  直接就查逆党,看谁不顺眼先扔诏狱大刑伺候,话说杨信干这个那可以说是老本行,在他手中还没有不屈打成招的,他会把整个京城官场进行清洗,然后整个官场就被他控制在手。剩下就是拎着四十米长大刀,看谁还敢反对新政,谁反对谁就是逆党,直接进诏狱等着抄家灭门,话说干这个,镇南王最熟练了。
  那么李实该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6/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