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4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4/819

  孙传庭尴尬一笑。
  “你怕的不是那些将领,因为你手中有尚方宝剑,你怕的是自己整顿吃空饷问题,最终激怒了后面那些跟着分赃的人。那些将领的明枪好对付但另外一些人的暗箭不好躲,辽东一连换了三个经略,一个至今还在诏狱一个横死战场,一个罢官回乡,你怕去了以后自己不知道会是什么下场。
  但如今这些人的确过分了。
  我不在乎他们吃多少空饷,可一个底线他们必须得保证,海盖二州被攻破,百姓死亡逾两万,士兵阵亡近万,另外还有两万多百姓被抓去当奴隶。
  他们是不是很无辜?
  仅仅因为一些人要捞钱,要玩寇自重,就害得他们家破人亡,这是不是很过分?
  捞钱可以。
  但一个底线必须守住。
  他们的去保卫辽东的,那么他们就必须尽到自己的职责,连自己的职责都尽不到还想捞钱,这天下没有那么便宜的事。杨某把自己变成天下公敌,人人切齿欲弄死的奸臣,就是为了在不加辽饷的情况下保证辽东的安全。
  但我辛辛苦苦捞钱不是给他们中饱私囊的。”
  杨信说道。
  他就是要借着孙传庭的口,给那些寄生在辽东战场上的寄生虫们一个警告,告诉他们杨都督很生气,杨都督已经到了忍耐的极限,如果再不克制一下,那时候就该杨都督拎着铡刀一样的尚方宝剑上场了。
  孙传庭也无话可说,他当然清楚这些,但作为一个文官,一个这个体系中的成员……
  他也很无奈啊!
  “卢象升怎么样了?”
  杨信说道。
  “他能有什么事,无非就是些御史弹劾而已,要不是他动作快,建奴就追着那些溃兵杀进牛庄了,那里囤积着三十万石粮食,光新运到的红夷大炮就四十多尊,要是落在建奴手中可就麻烦了。
  这次要不是高第战场上丢弃十几尊红夷大炮,野猪皮还不至于攻破盖州,这些人真就像你习惯说的全是猪队友。
  至于卢象升,他是名声太盛,招人嫉恨了,故此借着此事给他抹黑而已,想想就知道他不可能因此受罚,但却可以借此把他描述成畏敌如虎坐视友军覆灭的懦夫,这样也能让一些小人得意一些。”
  孙传庭说道。
  这倒是真的,这一科卢象升打脸的太多,作为南方人他打脸了所有北方士子,作为骑射考核第一他又让后面那些被拋的太远的南方士子更像是笑话,结果虽然他名气的确因此压倒其他所有士子,但却让南北士子一致对他心怀嫉恨。而这些人在都察院都有自己的乡党,怂恿几个御史抹黑他一下发泄自己阴暗的心理,可以说是正常操作了。
  “他是兵部主事,留在那里也没什么意思,倒不如把他也扔到辽东,干脆让他跟着你去赞画军务吧!”
  杨信说道。
  “杨都督,你这属于干涉朝政啊!”
  孙传庭无语地说。
  “哈,你们能像我这样出去半年拉着一船银子回来,你们一样可以像我一样干涉朝政。”
  杨信说道。
第359章
岁月静好
  孙传庭就这样被扔到了辽东……
  他会做好该做的。
  从原本历史上的表现可以确定,这就是一个狡猾,腹黑,而且说杀人时候绝对不会手软,同样也知道该如何安抚将领,但逼急了也敢对士绅下手,总之是个觉得有必要去做就不会犹豫不绝的狠角色。
  他比杨信更清楚到了辽东该如何行事。
  他要的只是杨信给他一把刀,最初他想的应该是让杨信特意告诉曹文诏和赵率教等人,让这两人的军队在必要时候给他杀人镇压,但把新军也给他那就属于惊喜了。这支新军可是被视为大明复兴禁军的希望,无论朝野就连皇帝都对这两万人寄予厚望,尤其是这支新军还是文官统帅的,孙元化举人出身,那也是文官中的一员,江南世家中的一份子。
  总之对此他很满意。
  剩下就是看他敢不敢放手杀人了。
  而杨都督接下来准备他的婚礼……
  其实也没什么可准备的。
  杨都督是一个清正廉洁而且勤俭节约的人,至今在京城就一个小院子,可以说是家无余财,搜遍他那个小院子也找不出超过五千两银子,从不讲究奢华就连奴仆都没有几个……
  好吧,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总之一个像杨都督这样的官员,怎么可能搞奢华的婚礼。
  而且方从哲也不同意,方首辅同样是清正廉洁的,在如今各地不断遭灾的情况下要带头不搞奢华。
  于是就这样,在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一场普普通通的婚礼之后,已经跟杨都督在床上滚成老夫老妻的方汀兰,正式变成了杨夫人,成了他那栋三进小宅子的女主人。然后结婚不到半个月,杨都督就公然纳妾,再把官方身份已经变成寡妇的黄英收入后宅,再加上之前的小喵,和这次带回来的那个婉儿,杨都督也过上了一妻三妾的腐朽生活。
  同样杨都督的财富也骤然膨胀。
  因为杨夫人带回来了之前挂在方家名下的所有资产。
  一家目前完成大半个大明布局的钱庄,最远的分号已经开到了成都,整个钱庄掌握近千万两的存银,不过这些银子并不在京城,而是储存在新城的那座棱堡要塞里面。一家同样完成大半个大明布局的商号,业务范围无所不包,实际上就是与钱庄互为依靠,在各地搜刮钱财,目前最大的业务是粮食,从四川贩运粮食到北方。
  兼营杨信制造的其他东西。
  甚至包括农垦。
  这些商号雇人在地方垦荒,然后种地瓜用来酿酒,再把酿的酒就地出售,甚至包括把地瓜干磨成面粉直接出售,反正背靠着方家和杨信为靠山,这些商号在地方,尤其北方各地还是很有势力的。杨信的目标就是在各地,尤其是那些干旱缺水的地方,不断以商号进行垦荒,种地瓜酿酒,一旦到了饥荒时候,就把这些地瓜转为救荒粮。而一旦有过一次地瓜在别的作物产量锐减情况下,还能保持足够产量的表现,那么当地人肯定会跟着种。
  毕竟他们都看到了这东西价值。
  尤其是陕西。
  关中的沃野良田早已经成为过去。
  这时候的关中除了引泾河灌溉的白渠还能略微发挥点作用,曾经那些灌溉关中大地的水利设施,全都已经湮灭于历史。
  除非杨信有能力将关中八惠建成,否则那里终究不能真正改变,唯一的办法就是推广地瓜,用这种作物的天然优势,缓解即将到来的饥饿时代,虽然地瓜盛世的确很羞耻,但目前这是最现实的选择。不仅仅是关中,实际上北直隶山东河南这些地方,统统都要全力推广地瓜,但土地控制在士绅手中,杨信目前还不具备掀桌子的能力。
  那就只能商业屯垦。
  以商号在各地雇人垦荒,北方未开垦的荒地还有不少,目前整个北直隶加起来就五千万亩,而现代河北的耕地近亿。
  也就是说还有一倍的开垦潜力。
  而这里面不用多了,只要有一千万亩,甚至一百万亩能够开垦出来种地瓜也是一个巨大的救荒粮库,今年杨信在天津垦荒区的收获,高达一百万石谷,这些稻谷脱壳后作为余粮卖到京城的大米,直接把京城米价拉回一两内。虽然天津这样的地方很难有第二个,但地瓜的商业屯垦产量,依旧会大幅拉低北方的粮食价格。
  这就可以了。
  反正在北方那些士绅掀不起风浪。
  杨夫人为杨家带来的就是这两块,而杨信自己的就是目前已经增加到三十万亩的天津垦荒田,另外凤阳的垦荒田也超过十万亩,只不过后者并不能给他带来足够收益。那里的垦荒田以玉米地瓜为主,产量在养活那些山民之外,剩下的数量并不算多,都加工后就地出售,但那些山民的确吃饱饭了。
  除了土地之外就是工厂。
  最大的产业仍旧是渔业和水产加工。
  而且已经搞出了铁皮镀锡,毕竟东欧两百年前就有,而现在欧洲各国也在努力搞自己的马口铁。
  接下来需要解决的是制罐。
  只要能把马口铁罐做出来,他的罐头就可以疯狂生产了。
  这东西多加些乱七八糟防腐材料,估计放几十年都行,英国人隔着半个世纪的罐头都敢给士兵吃呢,几十年的确夸张,十几年总可以了,这些罐头做好后可以囤积起来,这样一旦发生饥荒了,粮食不够就直接运罐头。而且那些罐头也不需要用别的鱼,统统用鲸鱼,这种为救荒准备的油越大越好,重油重盐搞得就跟午餐肉一样,一罐子压得就跟石头一样……
  过些年估计也就跟真正石头一样了。
  但这不重要。
  饥荒中连苍蝇观音土都吃的饥民才不管它是否难吃呢。
  能吃就行。
  更何况这都是高热量,估计一人每天给五两就能吊住命了。
  一克脂肪九卡路里,五两全是油的鲸肉罐头,怎么不也得提供一千以上,有这些就足够了。
  至少饿不死了。
  总之这是杨都督目前最重要产业。
  其他钟表制造,这个也是领先的,因为这时候欧洲的还没有钟摆同样也没有擒纵装置,而他的钟表全都有了。
  玻璃镜子。
  这个同样超越了欧洲。
  军火制造,甚至包括火药,这些也是目前最好的,不过大炮还是铸造,并没有火炮镗床这种高端设备,燧发枪目前也没制造,制造了也没什么用,因为成本肯定高到不可能大规模装备,英国人也是这时候造出,结果一样过了快半个世纪才大规模装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4/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