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4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3/819

  从天启继位开始,杨都督每年罚没就没低于三百万过。
  堪称罚没之王。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罚没之王大义凛然地说道。
  “就算兄要去直捣建奴巢穴,也不急于一时,这眼看着就入冬了,兄也说过冬天不宜在辽东用兵,明年开春再说,明年开春弟送兄出征,眼下兄还是先完婚再说。”
  天启说道。
  既然这样杨都督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虽然他对于成亲什么的并不着急……
  早就在床上滚了那么久,他的确没什么可着急的,要不是他知识丰富,这时候都能见着孩子了,不过这也的确是件大事。
  “还有一事,这高第还是不能留在辽东了,目前看这辽东各军不但没有长进反而比熊廷弼时候倒退,也就是说高第这个辽东经略并不称职。”
  杨信说道。
  “他这也是一时大意了。”
  九千岁笑着说道。
  “既然兄说换就换了吧,熊廷弼在就什么事没有,他接手一年就搞出这样的败仗也的确该换,不过兄之意是换何人?”
  天启说道。
  九千岁笑得有些尴尬。
  “孙传庭如何?他已经是兵部郎中,再进一步就是右侍郎,正好以右侍郎经略辽东,再给他加佥都御史,这样就足够了。”
  杨信说道。
  “准,弟也觉得这个人有些本事。”
  天启说道。
  就这样杨信终于夙愿达成,把孙传庭塞到了辽东经略的位置上。
  虽然孙传庭原本历史上并无对建奴的战绩,实际上他主要在关内对付那些造反的,但他那种狡猾而且杀伐果决的性格,还是非常让杨都督欣赏的,现在辽东已经无事,需要的是一个敢去杀人的,先把高第放纵手下的遗毒扫清,然后明年开春杨都督就去直捣赫图阿拉。
  这些混蛋既然养寇自重,那就让他们没法继续养,接下来这大灾将至,不能再这样不停往辽东这个无底洞填了,必须得把这每年六百万的军费降下来。
  说到底光开源是不够的,还得节流才行。
第358章
糜烂世界的几朵奇葩
  “杨都督,你这是把我往火坑里推啊。”
  孙传庭颇有些忧伤地说道。
  “你这话说的就过分了,五品郎中升正三品右侍郎,原本兵部衙门摆弄文稿变成统帅二十万大军,你这不是应该感谢我吗?”
  杨信说道。
  “守诚老弟,我们既然兄弟相称,那我就说的干脆一些,辽东这场败仗恐怕你很清楚是怎么回事,而且不只是你我,朝廷多数都清楚,包括孙恺阳,那我去了能做什么?
  严肃军纪和熊飞白一样控制吃空饷?
  那我说不定哪天也和熊飞白一样背后挨子弹。”
  此时的辽东众将胆子更大。
  毕竟熊飞白时候他们的实力比如今小的多。
  但目前个个都坐拥数千精锐,贺世贤坐镇沈阳三年多了,手下账面上四万实际上一万,光义子收了几百,全都是除了他的谁也不听的。祖大寿部账面两万实际上七千,全是恍若家奴一般,主要军官全是跟着他爹的那些辽西武将后代,同样也只听他一个人的。
  剩下那些将领哪一个也养着上千家丁,吃着空饷日子过得悠然自在,他们没有人在乎野猪皮出来攻城略地,他们在乎的是野猪皮不出来。
  高第为何纵容他们?
  他也怕自己哪天出去突然遭遇建奴被乱箭射死。
  面对这样一帮骄兵悍将,与其冒着生命危险管束他们,还不如干脆同流合污纵容他们,这样他们还能听话,左右野猪皮也就是出来抢掠一下还得撤回,真正要是野猪皮想在外面不走,他们这些人也不答应。这种事情边镇武将玩了几百年,都是熟门熟路的,咱们大明也不只一个熊飞白死于背后的子弹,敢挡他们财路的无非几个死士而已,他们手中又不缺这样的。
  那么我去岂不是往火坑里跳?
  或者我可以跟高第学,那样倒是能混一个各军爱戴的好名声。”
  孙传庭说道。
  “你可以带着新军去。”
  杨信说道。
  “新军?”
  孙传庭说道。
  “对,带着孙元化那支新军,他的两万新军已经成军,正好该到战场上检验一下了,你去之后先找个吃空饷最狠的开刀,比如说贺世贤,重新对他部下进行整理,他敢反抗就用新军镇压。
  然后要其他各军自己重新上报人数,根据他们上报人数,对各军进行检查,那些临时抓了充数的一概捡出来,最后重新给他们定一个核实后的员额。但也不是非要实数,还是得给他们留出一定余地,吃空饷也不是不让他们吃,可吃到四分之三就过分了,辽东账面上二十万大军,怎么着也得有个十五万才行,最低也不能低于十四万。
  目前有多少?
  加起来过没过十万?
  贺世贤这样一年要上百万,七成进自己腰包的绝对不行了。
  至于你所担心的也好办,你可以明确告诉他们,如果你在辽东出了什么事,那我就向陛下请旨来做这个辽东经略,我会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悔之晚矣,他们应该不会想看到这种事情发生吧?”
  杨信说道。
  孙元化的新军已经真正成军。
  全军两万人,而且包括了三千骑兵,剩余按照杨信的建议,以旅营哨为编制总计四个旅,每个旅四千人,同样分四个营。不过他仍旧没舍得扔掉战车,毕竟他也知道自己的士兵没有荡寇军的勇气,所以这些营还是以战车为核心,每个营就是一个战车方阵。
  实际上他还是向戚家军的战术靠拢。
  戚继光的战术是最适合明朝情况的,孙元化怎么改,只要他足够聪明都得向戚继光化靠拢。
  其他人也一样。
  不只是新军捡起戚继光的兵书。
  就连王象乾,高第这些人,其实也默默捡起戚继光的兵书,把他们的军队改革向戚继光化发展,毕竟他们也看出明军目前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大兵团野战能力的缺失,而戚金的浙军已经证实了,戚继光化是恢复明军野战能力的最有效手段,那当然要把这一套捡起来。
  不过孙元化还是额外训练了这些士兵在没有战车情况下的作战方式。
  以备万一嘛。
  排密集长矛阵和火枪轮射又没多大难度。
  额外训练士兵这样作战以备万一,但真正战场上还得靠战车。
  不过相比起戚继光的战术,孙元化的新军更加重火力化,弗朗机的数量大幅减少了,但略微减小后的斑鸠铳大幅增加,成为最主要的火枪,另外给每个旅都配备了专门的炮队,而且跟杨信学习全是三磅炮,部分从杨信的炮厂购买,部分在工部铸造。
  但在军直属了一支重炮营。
  而且混编了大小两种红夷大炮,大的相当于九磅,小的相当于六磅。
  这支新军除了成本高点,目前来讲没什么毛病了,而且军饷充足士气也还算可以,肯定不能和荡寇军比,但相比起辽东各军来说,差不多也能算中游,但真比起那些家奴,这个是肯定比不上的。
  家奴军的确不适合大兵团作战,但家奴军真打那是真生死与共,这一点上国家军是肯定比不过私军的,单独一个哨对上两百家奴军肯定顶不住,但真正大兵团野战就不一样了。
  他们对上建奴还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但镇压那些骄兵悍将已经足够了,两万新军足够保证孙传庭在辽东想抓谁就抓谁。
  然后逼着这些家伙缩编。
  以缩编来减少军费。
  “那倒是可以。”
  孙传庭说道。
  很显然他就等杨信这个保证。
  他知道去辽东不是好差事,真心整顿各军,那就有做下一个熊廷弼的危险,不整顿继续放任,哪天再有一场败仗也会像高第甚至像杨镐一样至今在监狱。
  “我觉得你也有点虚伪,你只说那些将领吃空饷,却没说那些空饷最终到到了哪些人手中,同样你只说高第多么为难,却不说高第在辽东一年捞了多少。”
  杨信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3/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