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3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1/819

  九千岁说道。
  好吧,杨信闲得蛋疼了也不会去管李倧的。
  再说那里还有戚金呢。
  戚金就是在朝鲜打出来的,他熟悉朝鲜,现在有五千精锐浙军加三千一直配合作战的白杆兵,除非野猪皮的建奴主力压上,否则仅凭李珲手中那些伪军,就算加上绿旗军也没用。全州那地方类似朝鲜的四川,就是一块三面山一面海的平原,地形上最适合自保了,只要有戚金部的增援,李倧在全州撑住毫无压力,这种小事根本不需要杨都督出马。
  那些阁老们估计也清楚。
  他们就是为了把杨信支走,省得他留在这里搞事情。
  但殊不知这样正方便了杨信搞事情。
  话说明年的银子还没着落呢,他和九千岁早就惦记去广州抄家,之前在广州寻找包税商,然后设立广州海关的圣旨早就已经发了过去,但根本就没有人搭理。广州士绅明显脑子很精明,他们目前皆大欢喜一起发财就很好,相反一旦实行包税制,那么不但意味着他们以后得交税,而且包税者自己也未必能得到比目前更多的好处。
  如果有那种实力占据绝对优势的世家豪门的确可以干,但目前广州的世家豪门实力反而很均衡……
  没有谁自认能压倒其他各家。
  这样谁包税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被其他世家豪门视为叛徒而遭到围殴,说不定哪天就被土匪海盗灭门。
  而且还开了个坏头。
  这种包税制一旦真正实行开,那么广州士绅就被朝廷牵着鼻子走了,只要敢包税了,那肯定是要捞钱的,无论多么危险他都会拼尽全力,狠狠在包税期内捞足油水。而一个包税的捞了钱,其他人就会看着眼红,然后就会想方设法夺取下一季包税权,为此他们会出更高的价,最后就变成广东世家豪门为了争夺包税权竞赛般给朝廷送银子。
  不开始好说。
  但一开始就止不住了。
  所以广州士绅很聪明地达成默契。
  咱们谁都不包,看皇帝还能怎么办,惹急了恢复当年的大家都走私。
  总之坚决不让朝廷控制。
  这样是肯定不行的,所以就得杨都督出马,由他去开这个头,由他去建立起真正的海关税收体系,然后通过包税狠狠捞一笔,反正又没说非得本地人包。这样第二季包税权广州士绅就无论如何都不会再让他得到了,最终被迫跳进他的这个套子,从此被朝廷牵着走,让广州海关真正成为皇帝的提款机。
  不过这样就需要动武了。
  “差不多,实际上有我一个人就足够!”
  杨信说道。
  这件事情只能用他自己的人,在当地雇佣肯定不行,至于气候不适应,这个无非就是注意卫生防疫。
  “你办事,我放心!”
  九千岁说道。
  “还有,准备一份斥责葡萄牙人的圣旨,叫刘时敏过来,我告诉他如何写,把龙华民带上,怎么着还不用他捞个一两百万。”
  杨信紧接着说道。
第305章
杨都督的远征
  杨信接下来就一本正经准备他的抗建援朝。
  也没啥可准备的。
  无非就是找孙元化强行要走了一千火枪兵,都是上次参加过镇江之战熟悉和长矛兵配合的,然后又从他自己家的佃户里面招募了一千两百名家丁……
  四个营就这样组建。
  然后再加一个使用八门三磅炮的炮兵营。
  总共两千五百人。
  这是杨都督的亲兵队,这次可不是上次镇江之战,那纯粹就是应急而已,而这次是杨都督真正以方面统帅的身份出征,而且获得了一个总督沿海军务的头衔。大明朝的总督并不是只准文官做,李如松就以武将多次总督军务,杨都督圣眷之隆远远超过李如松,武总督也很正常,而且和上次一样赐尚方宝剑。
  还是上次那柄。
  这柄已经砍了一千多颗人头,以至于严重变形的宝剑,经过重新锻造又可以使用了,据说锻造时候出现过灵异现象。
  毕竟是千人斩啊!
  那上面的煞气都足以辟邪了。
  因为这个灵异现象,这柄宝剑还有了各种传说,虽然不像那些传奇宝剑一样声名显赫,但在民间也已经算得上真正名剑,外号断魂,只是不知道这次随着杨都督出征,又会砍下多少颗人头。
  很快时间进入天启二年。
  元月十五时候,朝鲜使者李贵和沈器远到达京城,在得知是杀了野猪皮两个儿子的杨都督亲自带兵后,几乎是涕泪横流地叩谢天恩。
  不过虽然现代棒子奇葩,但这个时代朝鲜人上层对大明倒是真心的,至于说之前跟建奴不清不楚,那个真没法对他们有什么苛责,毕竟大明自己的官员将领都一堆跟野猪皮不清不楚的。但朝鲜上层把大明当老大的心是真诚的,这次李珲投降建奴后,南逃的李倧立刻获得了全州,罗州,甚至清州等地官员毫不犹豫地支持,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李珲失去了大义。
  利益的确是最关键的,但口号喊的理直气壮也很重要。
  大义。
  这个词很重要。
  而在朝鲜,尊奉大明就是大义。
  大明天启二年二月初二。
  登州。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武毅公若复生,见此军威亦当无憾矣!”
  杨信站在上次相同位置,看着面前的蓬莱水城,不过此刻他面前已经变成了真正的帆樯如林,大明在黄海北部和渤海上绝大多数战舰此刻都齐聚这座水城。最醒目的是二十四艘几乎一模一样的新式战舰,不过十二艘崭新,十二艘历经沧桑,但样式没有区别。
  包括之前给东江水师的,此刻也同样汇聚于此。
  二十四艘巡洋舰。
  杨信给这些新式战舰起的名字就叫做巡洋舰。
  另外则是三百多艘各类大小战舰。
  “都督,戚公并无谥号吧?”
  像上次一样站在他旁边的沈有容疑惑地说道。
  “现在有了!”
  杨信说道。
  旁边再次跟随他的狗腿子杨寰立刻端上笔墨和空白奏折,杨信提笔迅速给天启写了一份追谥戚继光武毅的奏折,然后拿过他的总督沿海军务官印直接盖上……
  “五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杨都督说道。
  杨寰端着托盘躬身退下。
  “都督大恩,戚家一门没齿不忘!”
  另一边戚金一脸庄严地躬身行礼。
  戚继光至今没谥号。
  虽然万历对他的几个儿子的确也算是凑合,但对戚继光却始终没什么表示,原本历史上戚继光的谥号是崇祯给的,不过这次因为戚金所部在战场的抢眼表现,给戚继光追谥的声音早就有了,更何况受杨信影响,天启本来就对戚继光的成就很赞赏。
  这次杨信不过顺水推舟而已。
  “戚公无需客气,戚武毅公之功就是封侯也是应该的。”
  杨信说道。
  这时候沈有容被部下叫走。
  “都督真不去朝鲜?”
  戚金看着已经开始登上一艘战舰的李贵和沈器远低声说道。
  “朝鲜那点破事还需要我吗?”
  杨信说道。
  “要说仅仅李珲部下,末将倒是可保无虞,末将当年也是在朝鲜与倭人打出来的,对朝鲜军的本事还是有所了解,只要末将这一万人到全州,那么李珲是绝无打过清州的可能。
  只是末将怕他再次向建奴求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1/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