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3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0/819

  话说杨都督的请客还是很有气魄的。
  也就在这时候,风尘仆仆的杨寰急匆匆推开门走了进来。
  “叔父,陛下召您立刻进京。”
  他说道。
  “何事?”
  刚刚摘下一个小黄瓜的杨信说道。
  “朝鲜有变,李珲投降建奴,大臣李贵等人拥立绫阳君李倧,奉仁穆大妃意图反正,遭建奴与李珲联手击败,目前率领残部南逃全州,并遣使求救,内阁诸位阁老皆赞成出兵,陛下召叔父回京商议。”
  杨寰说道。
  “呃,这朝鲜倒是还有忠义之士啊。”
  杨信说道。
第304章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李倧是肯定要救的。
  匆忙返回京城的杨信,进宫和天启打了个招呼后直接去了内阁。
  朝鲜的使者这时候还在舟山,因为是冬天,他们从木浦港起航后直接顺风斜插宁波。
  求救的内容是当地官员五百里加急送来的。
  不过内容也有限。
  只知道李珲在野猪皮攻破汉城后,很快就扭扭捏捏地选择投降,正式改成向野猪皮称臣纳贡,将包括平壤在内的平安道,咸镜道献上,另外每年贡献大量的粮食,派自己的儿子去赫图阿拉当人质,而他的军队尤其是水师,以后必须接受建奴的指挥,和建奴共同对明军作战。
  主要对付皮岛的东江镇水师。
  必须承认,朝鲜的水师还是有一定实力的。
  而李珲的选择激怒了朝中的南方系大臣,毕竟以后向野猪皮贡献的粮食肯定得由南方出,以顺天也就是全罗南道人金鎏为首的南方大臣,干脆以大义号召拉拢一批少壮派抢出被软禁的李倧,然后拥立李倧突袭刚刚返回汉城的李珲,并抢出同样被软禁的仁穆大妃试图控制汉城。但逃出汉城的李珲迅速跑到开城叫了一批还没撤走的建奴,后者一出现在汉城外面,李倧一帮就失去抵抗的勇气,赶紧弃城南逃。
  就那么一直逃到全州。
  而全州,罗州等地官员迅速选择倒向李倧。
  目前李倧就是靠着这一带的军队支持,再加上部分反正南逃的水师和李珲隔着山区对峙。
  双方已经多次发生交战。
  不过野猪皮没兴趣管这个,他已经撤到平壤,将朝鲜北部的那些世家大族强行收编并且就像八旗一样,给了他们绿旗作为标志,另外盔甲也是绿色,最终变成不属于八旗,但也是大金军队的绿旗军。
  “盔甲也是绿色的?”
  杨信兴致勃勃地说道。
  “应该是吧?”
  孙承宗说道。
  这时候他已经入阁。
  而韩爌已经辞职,虽然皇帝陛下并没有批准,他却自己封印走人,大明朝官员经常这么干,上奏辞职,然后皇帝不准,然后把官印一封,自己飘然离去,韩爌也是这么干的。
  方从哲只能站最后一班岗,直到皇帝任命新的首辅。
  他不撑也得撑。
  因为明年的山东大地震还得他主持救济。
  他就是主持上次山东饥荒救济成名,有他和他的真正亲信亓诗教,就足够确保明年对山东的救济正常进行。
  后者是齐党首领。
  但内阁引入了孙承宗作为预备的首辅。
  直接做首辅有些过分了,孙承宗的资历差太多,他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目前的阁臣都是万历十几年或者二十年出头的,所以先在内阁熬一下资历,而且还是以兵部尚书兼大学士。虽然不是首辅,但实际上已经是内阁真正的实权人物,同样也让他的名声进一步变坏,已经有人说他是靠献媚阉党才入阁,原本东林群贤认定的忠臣就这样堕落。
  但他也没办法。
  说到底他终究是个北方人,而因为六艺考核事件,北方士绅已经感受到了阉党热情的召唤,开始向九千岁和杨信这个中心靠拢,尽管部分北方籍东林党依旧在垂死挣扎,但也无法改变这个大的趋势。
  尤其是陕西人彻底倒向了九千岁。
  目前陕西士林舆论正在急速转折,甚至已经开始给九千岁唱赞歌。
  不得不说杨信的毒计还是很好使。
  杨都督在那里想象一下绿旗军的风采,忍不住悠然神往了一下。
  “那诸位阁老如何商议的?”
  杨信说道。
  “诸位阁老们的意思是,既然已经到这种地步,对李倧就不能置之不理,该救还是要救的。
  但目前朝廷钱粮窘迫,仅仅维持辽东各军已经不易,更兼陛下还要修皇极殿,故此最好只派遣少量军队,诸位阁老的意思是戚金将军之前参加过平倭之战,所部也都是精锐,而且不少军官也都到过朝鲜,就将他们调往朝鲜,另外辅以部分白杆兵。
  这样五千浙江,三千白杆兵,再配上两千骑兵海运朝鲜。
  但由杨都督亲自统帅。”
  孙承宗说道。
  “让我去朝鲜?”
  杨信愕然道。
  “杨都督,你去最省钱!”
  孙承宗很坦诚地说道。
  的确,杨信去最省钱,别人去很难迅速解决,但杨信去基本上就势如破竹了。
  当然,事情没这么简单。
  阁老们的目的还是把他支开,要不然杨信在京城指不定什么时候又搞出幺蛾子来,这个混蛋只要回来就生事,把他赶到朝鲜去,他就算是生事也只能祸害朝鲜人,如果能在战场被大炮轰死无疑就完美了。总之阁老们真正的目的应该就是这个,不过孙承宗说的也很对,他去是最省钱的,要想少花钱只能他去,而对于大明朝廷来说这一点很重要。
  “行啊,我去就我去吧!”
  杨信说道。
  “不过我有额外条件,把水师都归我指挥。”
  他紧接着说道。
  “这个好说,目前朝廷在北方的无非沈有容部,东江水师,还有葛沽水师营及山海关的水师营,只要你想征用,无论哪支水师都行,这边命令送到辽东,戚金所部准备妥当然后南下,至少也得一个月后才到金州。咱们说是救李倧,又不是说立刻就出兵,他们那边也不是说转眼就覆灭,这样一个月后启程,就连大沽口也解冻你的水师营正好可以开出海了。
  那时候各军汇聚登州再启程直发朝鲜。”
  孙承宗说道。
  这就可以了。
  “唉,我也算为大明东征西讨了。”
  杨信感慨地说道。
  “杨都督已经是右都督,此役之后一个伯爵怕是少不了了。”
  孙承宗笑着说道。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杨信一副大义凛然的姿态吟诵着。
  然后他出门就直接跑去找他大爷了。
  “成了?”
  他大爷笑着问道。
  “成了,那些老家伙估计正开心呢!”
  杨信说道。
  “这些老家伙还想跟咱们爷俩耍心眼,简直是笑话,不过你手下的船不太够吧?我记得之前你给了东江水师十二艘,目前葛沽也是十二艘,再加上你的那两艘才二十六艘,运不了多少士兵,咱们的兵都是北方人,这点人到了广州未必镇得住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0/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