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1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819

  好在武力一向是杨信长处。
  就这样杨信和天启谈妥,不过这些还得找方从哲,因为必须得方从哲拟旨才行。
  方从哲拟旨给九千岁那边去盖章,再由司礼监派人送到六科,那些给事中做审核,如果给事中们认为没什么问题就送通政司,由通政司负责发给杨信,这就是大明朝一道圣旨从诞生到传达的整个流程。
  而这期间京城各衙门会派人在六科廊房等着,六科认为可以公开的就由他们自己抄回去给各衙门看,所以六科某种程度上也是大明最早的新闻审查机构。
  当然,也有民间的在抄录。
  无非就是收买抄录的人,后者多抄一份给外面那些做小报的,这些人再拿回去就成了杨信当初订阅的那种。
  内阁值房。
  “你到底想做甚?”
  方从哲很直接地问杨信。
  “方阁老,您这是何意?”
  杨信说道。
  “老夫当初就跟你说过,不要试图改变什么,一切都自有存在的道理,不要以为你如今可以操纵上意,就能够为所欲为了,真要出了乱子不是你们几个人能对付的。你们想要李家的银子,这个没什么,李三才的那些银子如何来的谁都明白,换哪个新君都少不了惦记一下,陛下真想要也可以,吓唬他一下然后让他交出一些就行。
  一百万两如何?
  老夫亲自去诏狱劝说他!
  但为何非要置他于死地,非要把李家抄家灭门?
  他骂过神宗,他跟神宗赌气过,他也骂过老夫,当着老夫面直斥,但老夫和神宗皇帝都能忍他,不就是怕闹出事情?
  他背后不是一个人。
  他身后是整个南直隶士绅,他身后是势力遍及全国的东林党,他不是杨涟和左光斗,这两人就是冲锋陷阵的小卒,汪文言就是一条狗,他才是前锋大将,东林党在北方的统军,动他就是向整个东林党宣战。
  老夫苦心经营这些年,忍着各种骂名,不就是在拼命维持,让各方能够保持休战,不至于生出内乱?老夫和神宗皇帝维持这些年,被你们一上台就毁掉,你们能比我们更清楚这种休战被毁掉后的结果?朝廷的衣食都在他们那里,没有他们那里的财赋,连这京城的百万军户都吃不上饭,你们想要些银子可以,可你们不能这样,这样会出大乱子的。”
  方从哲说道。
  “乱则斩!”
  杨信很干脆地说。
  方从哲愕然。
  “谁敢乱就斩谁,东林党敢乱就夷平东林书院!
  这大明是皇上的,而不是东林党的,他们必须得接受一个新君,哪怕一个和神宗皇帝,和大行皇帝不一样的新君,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力。这天下是皇上说了算的,而不是他们,他们不接受也得接受,如果他们敢因此而对抗甚至于胆敢造反,那么后果自负,对于造反的只有抄家灭门。
  事情就这么简单。
  但东林党敢吗?
  不是杨某笑话他们,自古岂有造反的士绅?
  士兵敢造反,农民敢造反,但没有士绅敢造反,虽然承平之时闹事最多的就是他们,可他们只敢闹事不敢造反,刀子临头时候退缩最快的也是他们,如果东林党敢因此闹事,那么杨某就敢为陛下去杀个人头滚滚。一群锦衣玉食偎红倚翠的家伙,早就已经在酒色中泡软硬不起来了,他们要是还有这样的硬骨头,那杨某倒是真的对他们刮目相看,可惜事实是我只需要砍不超过一百颗人头,他们就得老老实实的。
  不能再多了。
  再多他们就真的让杨某敬佩了!”
  杨信一脸嘲讽地说道。
  方从哲愕然地看着他,然后深吸一口气挥了挥手,示意他赶紧滚!
  今天晚上还得去喂他侄女的杨信,倒是很给面子地尊重他的权威,紧接着把天启的手谕留下走了。
  他还得去弄李三才的认罪……
  这个很好解决,这种老家伙的确难对付,可杨同知最善于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比如说像对他儿子一样,只是控制点,然后让他处于一种精神恍惚忘乎所以的状态。然后把造好的口供放他面前,再或者刺激,或者哄骗,总之用各种方法让他签名,这年头只要签名就完事,只要签名就认罪,哪怕他清醒过来翻供也没用。
  科学,我们要相信科学。
  他刚走韩爌就从内室出来了。
  “老朽无能为力了,老朽能做的就这些了,你还是跟他们说,咱们这位新君和之前不同,他们也别再闹了,他们就算闹又能怎样?大明的天下终究还是陛下的!他们过去天天骂神宗皇帝怠政,如今好了,他们如愿以偿了,一个不会怠政的皇帝来了,可他们却又受不了了。”
  方从哲缓缓说道。
  “这是要做甚?”
  韩爌拿起那份手谕说道。
  “还能作甚?大行皇帝撤了天下税监,新君当然要想个别的法子收钱,总不能刚继位就改大行皇帝旨意吧?那梓宫还在乾清宫呢!”
  方从哲说道。
第159章
我是不是算恶贯满盈
  杨信当然听到了方从哲的话,实际上韩爌在里面他也知道。
  他就是故意挑衅。
  他就是让这两个老家伙,替他或者说天启,向东林党宣战,后者要么认输屈服,要么咱们就接着斗,看你们有什么本事,如果你们敢造反那我们敬你们是条汉子,如果没这胆量就老老实实接受一个强硬的皇帝……
  这就是战书。
  下完这份战书,他就直接离开皇宫返回自己家。
  黄英的管家婆依然尽职尽责。
  除了还不许他半夜摸上床之外,其他已经完全像个女主人,把这座杨宅管理的井井有条,反正里面也没几个人,杨同知又不喜欢养一堆奴婢,至于防范他摸上床的手段,依旧是带着那两个小女孩一起睡。
  而她弟弟这时候已经去了读书的书院。
  虽然他拜方希哲为师,但后者那时候已经教不了他,就把他转而推荐给自己朋友开的书院,大明这时候遍地书院,平均开每个县都能摊上不只一座。不过他身份仍旧是方希哲关门弟子,所以方希哲的那些弟子仍旧会在科举这一途上照顾他的。秀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举人这个不太好说,但好在随着杨信和九千岁的飞黄腾达,就是他考不中也一样有官做。
  九千岁正大肆划拉亲信。
  包括他那个侄子也已经进京,并且得到了锦衣卫世职。
  九千岁也在培植势力。
  他作为司礼监掌印,同样也已经兼了提督东厂,不过在卢受手下东厂反而很弱势,实际上这个臭名昭著的机构这时候很没存在感。
  东厂权力很小。
  甚至连抓人的权利都没有。
  真的。
  东厂太监没有抓人的权力。
  至少那个太监本人真没权抓人,有权抓人的是他带的手下,他可以下令给那些手下抓人,但他自己没有抓人的权力。
  因为他手下是锦衣卫。
  实际东厂连固定编制都没有,他们也没有自己的监狱,东厂某种意义上说只是皇帝任命一个太监,然后这个太监带着几个亲信小太监,领着一批借调的锦衣卫侦缉抓人。
  抓完也得送锦衣卫诏狱。
  所以东厂抓人实际上就是锦衣卫抓人,只不过下命令的不是锦衣卫掌印而是提督东厂的太监,所谓的东厂番子,其实就是从锦衣卫里面调了一批人而已,只不过调哪些人由太监挑选。既然是锦衣卫那么抓人也得要驾贴,至于抓了人以后东厂也没有自己的监狱审讯,还是得送到锦衣卫的诏狱里,只不过太监过去主持审讯,东厂自己有监狱那是九千岁干的。
  所以这个臭名昭著的机构,实际上某种程度上是依附锦衣卫。
  至于谁强这个也很简单。
  就看厂公和锦衣卫掌印谁在皇帝面前受信任了,厂公更受皇帝的信任,那他说话掌印就得听着,比如像九千岁这样的,甚至田尔耕都得当爹伺候,反之如果锦衣卫掌印更受皇帝的信任,那鸟不鸟厂公就得看他的心情了,毕竟双方根本没有统属关系。
  而骆思恭恰恰是个可以不鸟厂公的。
  他掌控锦衣卫几十年了。
  这期间厂公换了好几茬,他当然有资格不鸟厂公。
  所以在他的时候东厂一直没有太强存在感,毕竟真要抓人的话他自己就下令了,用不着厂公去邀功,再说就凭他把锦衣卫诏狱管理到长草的水平,恐怕也难得抓个人。但还必须说明一点,哪怕是九千岁的时候,厂卫抓人依然要驾贴,而厂卫抓人不用驾贴恰恰是崇祯时候。厂卫可以抓人之后回去补签,这是崇祯开始的,哪怕天启时候也没有,因为最早这么干的锦衣卫是崇祯元年,然后遭到刑科给事中薛国观弹劾。
  但崇祯选择了支持锦衣卫。
  彻底毁了这个制度的人也是崇祯。
  他在崇祯五年下旨,部分特殊的机密案件不用签驾贴,先把人抓起来再说。
  而在嘉靖之前别说得签驾贴,锦衣卫还得把案件详细资料附上,刑科给事中看看这个案子的案情,觉得这个案子的确该抓人才签,嘉靖继位之后锦衣卫才不用抱一堆案情资料,就跟找经理签字的小职员般,去找刑科给事中签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