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1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819

  杨信说道。
  “文官也罢,士绅也罢,看似凶恶,但实际上就是个纸老虎,他们通常也是最怕死的,因为他们都有家有业,享受着富贵荣华,一死那什么都没有了。
  尤其是他们害怕抄家株连。
  李三才不惜跟我以命换命,目的仅仅就是为了避免抄家株连。
  只死他们自己没什么大不了,但彻底毁掉他们子孙后代才是最怕的。
  所以太祖屡兴大狱。
  这最有效。
  这一次南方士绅不是闹吗?
  那就继续挑衅他们,让他们闹,然后臣为陛下去砍百十颗士绅的人头,抄他们百十家,把他们的家人统统流放琼州去开荒,这样一下子就可以让所有士绅全都老实。先把他们震慑住,再逐步推行一些改革,让这些士绅富商交税,一个李家就富可敌国,天下士绅手中多少银子?只要税收充足,那就是重新训练新式军队,就照着戚继光的那套训练,浙军的战斗力陛下也看到了,那还不是真正巅峰时候的戚家军。
  只要大明九边那几十万军队全是这样的,建奴就是个笑话。
  同样有银子可以赈灾。
  哪里出现饥荒就赈济,老百姓吃饱饭没有造反的,相反老百姓吃不饱饭就肯定要造反,一边赈济一边推广新作物,兴修水利,增加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
  外面有战无不胜的军队。
  内部是吃上饭,不用担心会造反的百姓。
  太平盛世就有了。”
  他紧接着说道。
  说白了他就是要天启在这个暴君的道路上走下去。
  事实上他很清楚,天启斗不过士绅,大明目前的局面不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能够改变的,大明朝想真正改变,需要的是另一条路,但目前的杨信还不具备走这条路的能力。不是说他走不了,而是他无法在外敌环伺,内部土司造反在即尤其是天灾即将降临的情况下,以尽量小的代价走这条路的能力,要走就是一片血海滔滔。
  所以他必须先利用天启。
  利用天启去和文臣士绅集团斗,他在充当爪牙时候一边尽可能改变这个国家一边培植自己的势力。
  至于最后……
  最后该怎样已经很多前人做过示范了。
  “可他们要是堵漕运该如何?”
  天启说道。
  很显然他还是有些顾虑。
  “那就再杀,陛下请相信臣,对于这些人来说,只有杀多杀少的问题,但绝对没有杀不服他们的问题,贫民们烂命一条,不在乎,但他们的命可都金贵的很!”
  杨信冷笑道。
  “那接下来抄李三才家?”
  天启说道。
  “抄家,臣有办法让他认罪,最多陛下以其年老为神宗旧臣,不砍他头只是赐死而已,他儿子斩首,他家人男丁流放,锦衣卫在琼州府设立一座监狱,让他们在那里垦荒,妇孺就不用处罚,各自回其娘家。奴婢赐还良籍,所有家产全部抄没,商铺,田产之类拍卖,估计他的家产再加上臣这一次带来的,修三大殿就足够了。
  熊廷弼那里户部的收入足够维持。
  这笔钱在修三大殿同时,允出一部分给徐詹事,让他训练新军,但这支新军不隶属三大营,直接归陛下指挥。”
  杨信说道。
  既然是挑衅当然要抄李三才家,剩下杨涟几个可以继续关着,毕竟他们和王家没有联系,而他们在诏狱里关着,也更容易给江南士绅营救的理由,毕竟死了也就没有必要折腾了。
  只弄死李三才父子也就足够了。
  “你的那支荡寇军是否也一同训练起来?”
  天启说道。
  “那个就用不着了,这些人终究是造过反的,臣也只是想让他们用挖河来赎罪而已,真要当新军训练还是不能放心,等他们挖河完成,就让他们在那一带种田就行了。荡寇军这个编制也没必要保留,本来就是权宜之计,他们就算是臣雇佣的工人,正好要造船铸炮这些都需要人手,真要是有海寇袭扰,臣把海防营整顿一下也就足够。”
  杨信说道。
  他可不想让天启多想。
  再说这些人就算为民也一样是他的家奴性质,平常继续进行这种严格纪律化的训练,军事化编制,再守着私营的兵工厂,以工人身份没事试个炮试个枪也就会用了。事实上军火公司试验武器的,通常都会比士兵更懂武器,只要每出一批枪炮都交给他们试用,最后他们绝对个个都是神枪手。这样等需要打仗时候从仓库拿出武器分下去就行,转眼间一支军队建立起来,至于冷兵器使用那个不值一提,这年头地主家谁还不养着一堆打手。
第158章
宣战
  既然他这样说,天启也就不再提这件事了……
  其实天启还真没多想。
  他这时候年龄还小,对杨信也是当做唯一可靠的依赖,还没到猜疑的地步。
  反正那些人就是劳工,赏给杨信的垦荒劳工,这一点他很清楚,他爷爷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杨信带着这些人挖河垦荒,开垦出来地就算给杨信赏赐。那些芦地本来就没什么用处,每年给朝廷带来的税收加起来未必够扬州盐商摆桌子宴席的,杨信想要当然爽快给他。但杨信也不可能招募足够的人力开垦,正好有这些事实上的战俘罪犯们当免费劳工。
  说白了就是他爷爷吝啬。
  既要赏赐杨信的战功,又不想自己往外掏银子,正好杨信愿意这样,那也就顺水推舟了。
  后来还良心发现,又给杨信赏赐了一笔银子。
  这样事情就确定了。
  杨信以锦衣卫指挥同知提督荡寇军兼管葛沽海防营。
  那里编制本来就有一千多水军,这些年战船盗卖也差不多快没了,由杨信就地建船场建造新船。而大明本身军工采购其实也有民间的,那么他再自己办一家兵工厂铸炮造枪就只是一个许可而已,这个许可由天启以圣旨给他。另外因为荡寇军是皇帝管的,所以不用经兵部直接由天启出十万内孥作为杨信整顿海防营的费用。
  至于杨信原本拥有的那些商业权力……
  这个是万历给的,天启当然要继续承认了。
  此外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因为准许杨信进行海外贸易,所以天启决定设立天津海关。
  但驻葛沽。
  不过不是由朝廷派官员管理,而是直接承包给了杨信,由他负责收税,第一年的承包费暂定一万两,不过这是交给户部的,从明年开始正式施行,但后年看情况再确定长期的承包合同。至于怎么收由他自己负责,海上缉私什么的同样也是他自己负责,反正他管着海防营,这种说不清是官还是民的方式,算是试行之前杨信提出的海关包税制。
  甚至税率税种都由他定。
  总之杨信做试验。
  以后看结果。
  如果可行就向全国推行。
  这可是一桩需要武力解决的事情。
  因为天津海商之前都是走私,这里又没有海关,不存在关税一说。
  理论上天津也没有出口进口,因为那里理论上并不进行海外贸易,海外贸易只有广州和月港,另外福州是和琉球的朝贡贸易,大明只有浙闽粤三省进行合法海外贸易。不过之前泰昌撤了浙江和福建的税监,天启还没重新恢复,剩下只有广州和福建在文官控制下的。
  另外还有登州与朝鲜的贸易。
  原本这条合法贸易线并不存在,明朝与朝鲜贸易都是走辽东,直到前年才开始海上联系,但主要是朝鲜买粮食,实际上也不存在关税。
  而天津海上来的只有江南或者山东的民船。
  这是国内贸易。
  交税最多也就是交在天津的商税。
  但出海后谁知道他们是去登州还是长崎?
  大明目前和倭国没有合法贸易,所有大明商船去倭国都是非法,但只要到倭国就是贵宾,因为德川政府无法获得大明的合法贸易许可,只能竭尽所能地引诱大明商人走私。甚至德川老乌龟都亲自接见大明商人,发给他只有倭国商船才能获得的朱印状,在他们那边欢迎下,每年都有上百艘大明商船到九州岛各大港口。
  这全是走私的。
  天津那些海商肯定有去的。
  因为他们主要就是去登州,而从登州转过半岛南下,有沿岸流推动可以轻松直达长江口外,剩下就是和浙江商船一条航线了,甚至还可以去朝鲜,在对马进行贸易。
  倭国人可有的是银子,有足够的利润海上艰险什么的根本不值一提。
  杨信在那里设立海关,就意味着这些家伙以后都得交税。
  他们肯定是要反抗。
  这些家伙可都是兼职海盗的,比如上次的姜家那种,最后的解决方式还是要以武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