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1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819

  郑芝龙当福建总兵后,他的旗舰装三十多门大炮。
  大明始终在学习。
  就连发现欧洲自鸣钟很好后,南京城里迅速诞生了一堆钟表店。
  望远镜传入不到二十年,大明就已经有人自己制造,并且脑洞大开地装在大炮上。
  当然不是瞄准。
  而是打完后准确观察炮弹落点。
  这是一个对外敞开怀抱,接纳任何新技术的时代,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不是林则徐,而是三百年前的这一代大明人……
  “这个?”
  天启看着那个纯粹属于下脚料制造出来的小模型。
  “这个能造出来吗?”
  他问一个工匠。
  “回万岁爷,这个容易,只要有银子再备齐木料,小人保证半年就给万岁爷造出来,实际上若是在浙江的船场,小人可保三个月造出来,不过这个大炮就不是小人能懂的了。”
  那工匠小心翼翼地说。
  “你不是在大沽口有军营吗?就干脆在那里建造,天津那边有的是造船木料,朕把葛沽海防营调归荡寇军统辖,左右那里也是靠你镇着,再下旨工部给你调一些工匠过去。正好你带回七十万两,从里面拿出十万两,最后能造几艘算几艘,至于大炮,黄克缵在工部倒是造了一批红夷大炮,不过朕根据你给的那些文章看也甚是粗劣。”
  天启说道。
  “那是必然的,咱们大明工部不可能造出质量合格的,偷工减料那是必不可少,这不是黄克缵能改变,他的确算是个尽忠职守的,但整个工部都得捞钱,就是那些工匠也不可能指望那些工食银养家。”
  杨信笑着说道。
  天启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这个还是由臣来造吧,也不用工部了,就算臣开办个工厂,造出来卖给朝廷的。”
  杨信说道。
  天启点了点头。
  他们俩研究战船,主要是天启听杨信渲染了佐渡岛金山,这种好地方哪个皇帝不想抢?不过要想抢首先得有远征能力,既然这是杨信鼓动的,那自然还得他来做这个准备工作。
  接下来就该正题了。
  “这些士子和言官,越来越猖狂,简直欺朕如幼童,朕如今算是明白皇爷爷当年的处境,朝中一帮子这样的言官,民间一群这样的士子,他手中又没个真正能打能杀的,武将也罢锦衣卫也罢,就连宫里都是一帮与这些人勾结的,都靠不住,他真是不得不忍。
  朕这几天感觉自己就像皇爷爷一样无可奈何,索性把事情都扔给方阁老和魏忠贤。
  朕当时真想等你回来索性杀个人头滚滚。
  可南都的这些奏折,又让朕不得不忍着,朕这次算是明白了,这大明说是朕的江山,可朕别说天下,就是这皇宫都未必真能说了算。
  谁知道这宫里还有多少王安?
  谁知道锦衣卫里面还有多少骆思恭?
  皇宫里都如此,出了皇宫这京城里就更别提了,那些言官猖狂地堵在乾清门外时候,那些与国同休的世家勋贵有谁出来帮朕了,再出了京城,离朕才不过区区四百里,就已经有闻香教这样的了,再远是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朕真就如同那孤家寡人。
  也就是你和魏忠贤,才是朕真正能够相信的,可咱们君臣三个,终究敌不过整个天下啊!”
  回到弘德殿的天启一脸惆怅地感慨着。
第157章
他们都是纸老虎
  天启明显有些害怕了。
  这也正常。
  说到底他就是个十五岁少年,不少文臣至今还嚷着皇帝年幼不适宜亲政,应该找个文官看着他呢!原本历史上他蛰伏一年多并且扶植起魏忠贤,才从宫里下手一点点从内向外展开报复,但现在他总共继位才一个月呢!突然遇上这种可以说狂风暴雨式的围攻,他被吓得有些慌了手脚也很正常,杨信没回来时候言官可是天天堵在外面,他一不敢下旨抓起来,二不敢面对他们,只能躲在宫里不露面……
  好在还有魏忠贤。
  九千岁在原掌印卢受,办事的老油条刘时敏等几个帮助下,替他迅速接管并且镇住了司礼监。
  而方从哲这个裱糊匠,虽然说到魄力是一点没有,但当了这些年的首辅终究还是有用,他和那几个中立派尚书维持朝廷的正常。
  但这些人并不能真正解决天启的恐惧,因为他们没有强硬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或魄力。
  九千岁是有心无力。
  方从哲有这个能力但他又没有这种胆量。
  或者他私心太重。
  他怕闹大了自己以后倒霉,他是习惯于明哲保身的,而且他那个弑君嫌疑至今没洗清,尽管这件事是东林党搞的,但小皇帝恃杨行凶,已经引起所有文官甚至勋贵乃至于各地士绅的一致反感。方从哲不想自己变成众矢之的,真要是帮着小皇帝镇压士子,那他也就变成彻底的奸相了,他可不想自己的家族以后被士绅唾弃,总之他就是个维持秩序的,但指望他动刀子是不可能的。
  只有杨信。
  只有杨信才能这样快刀斩乱麻的给天启转眼间解决一切。
  可杨信终究也只是一个人。
  天启需要面对的,是整个帝国统治阶层的一致围攻,南京都察院的弹劾,南京守备太监的密奏,各地督抚那些愤怒的奏折,像一盆冷水浇在他头上,让他清醒过来,让他看到自己面前不仅仅是乾清门外的几十个御史,承天门外的千把士子。
  他需要面对的是整个帝国的文官阶层和士绅集团。
  他是要做皇帝的。
  他不是做一个孤家寡人的。
  所以他只能象征性惩罚杨信,安抚一下这些已经愤怒的文官和士绅。
  他终究是个皇帝。
  “陛下,您能真正做出一个皇帝该做的决断,臣很欣慰,但这并没有什么用,因为他们想要的就是您害怕并且退缩,您退一次他们就进一次,你忍让一次,他们就在您身上套上一道绳索。
  最终越套越紧。
  大明目前的局面就是历代皇帝一次次退缩的结果。
  为君者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维持制衡,维持不能让任何一家独大,任何一家独大的结果就是皇帝权力被架空。
  太祖懂制衡,创立了大明文武并重的格局,以武将对文臣,以军户对士绅,互相制衡,权力始终归太祖,那些文臣士绅只能背地编排太祖,但却丝毫不敢在太祖面前炸刺。
  太祖会把他们剥皮实草的。
  军户会忠实执行太祖的任何一道旨意
  成祖时候就有点维持不下去,开始提高内臣和锦衣卫的权力,以此作为君权的补充,但土木堡之后,武将勋贵集团几乎全军覆没,于谦为首的文官集团通过拥立代宗彻底压倒武将。
  太祖创立的制衡彻底崩溃。
  历代皇帝就只能依靠内官和锦衣卫维持权力,但和坐拥天下士绅为后盾的文臣相比也只是勉强招架,甚至于节节败退,世宗皇帝心计卓绝,但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通过文臣来制衡文臣。但对整个文臣集团的利益他是不敢动的,别忘了他也差点死过一次,文官收买几个宫里人,对皇帝下手或者在药里加些东西并不困难,大行皇帝为何不敢让太医用药?
  武宗皇帝的死真就那么简单?
  这时候实际上皇帝已经输给文臣了,只是依靠世宗皇帝才能在维持而已。
  但神宗皇帝没有世宗皇帝的才能。
  他也清楚这一点。
  最终在发现自己改变不了什么之后,他最终选择了一种对后世子孙很不负责任的方式。
  他选择认输。
  然后轮到陛下时候,就只能面对这种无可奈何的局面了。”
  杨信说道。
  他得好好教育一下小皇帝了。
  “如何改变?”
  天启说道。
  他不会甘心像万历一样,被堵在皇宫一辈子的。
  “一场大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