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1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3/819

  紧接着锦衣卫冲过去,迅速铐起了汪文言。
  “杨同知,王安做的事情,的确是与汪某同谋,只是汪某很好奇,杨同知是如何知晓此事?我们的密谋自认足够小心,除了王安和我之外,就连司礼监那些秉笔都不知道,杨同知如何料事如神的?”
  汪文言说道。
  “你还真是一条忠犬啊!”
  杨信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而感慨地说道。
  汪文言知道自己肯定完了。
  他其实在东林党里面连成员都不算,就是人家的一条狗,尽管他努力做一条称职的好狗,但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东林党不会救他,这种小角色随便抛弃,而且他和王安之间关系也都是尽人皆知的。
  但他还想尽最大努力为主人做些事情。
  他还要努力保护杨涟这些人,尽管此时的他已经做不了什么,但他还是要拼尽自己最后的一点能力,用这种方式为主人做些事情,直接承认他和王安密谋矫诏,反正京城都知道他是王安的谋士。
  但却摘出杨涟等人。
  他是王安谋士的确尽人皆知,但他是东林党在京城的暗桩却没几个人知道。
  然后通过周围这些围观的闲人制造舆论,很快京城的小报就会把这件事传遍全国,而在这件事情上,绝大多数士绅都会支持杨涟,只要牵扯到锦衣卫和文官的斗争,那么所有士绅哪怕不是东林党,也会迅速给锦衣卫盖上反派的戳子。而东林党再推波助澜,一场锦衣卫迫害忠臣的罪恶行径,就会遭到全国上下一致的口诛笔伐,继而形成针对新君的舆论风暴。
  以此逼迫天启屈服。
  而剩下他能做的就是在锦衣卫酷刑中硬扛,咬死了整个矫诏计划就是他和王安策划出来的,与杨涟等人没有任何关系。
  是锦衣卫在栽赃陷害。
  是杨信这些阉党佞臣,故意想陷害杨涟这些忠臣。
  只要他咬死这一点,那么王安的供词就不足,锦衣卫就无法给杨涟等人定罪,案子就会继续僵持,这样南方的东林党大佬们就会保护他家人,甚至作为奖励给他的家人以富贵。
  说到底南直隶是东林群贤说了算的。
  这也是他们最大的依仗。
  “汪某至少还知忠义,知道正邪不两立,知道不能助纣为孽,乾清宫之事无非李选侍欲藏匿天子,欲行武后之事,王公公服侍大行皇帝一生,对大明唯有一片忠心,欲防患于未然,可惜被尔等一帮奸佞坏了大事,杨同知受神宗皇帝厚恩,不及两年以庶民而衣朱紫,却为一己私利助纣为孽,杨同知可知忠义?”
  汪文言就像个怒斥奸臣的义士般说道。
  “忠义?”
  杨信冷笑道。
  “你的忠义无非就是想当一条好狗,然后求得主人施舍的骨头,而我的忠义你还真就不懂。”
  他紧接着说道。
  “难道你就不是了?”
  汪文言冷笑道。
  “我,我还真就不是!”
  杨信说道。
  这时候一队锦衣卫走过来,为首的向他和田尔耕行礼……
  “杨同知,田掌印,李三才不在京城,据说今日午后就已离京,出去游玩访友,临走前还宴请了朝中数十名官员。”
  他说道。
  田尔耕看着杨信。
  “去张家湾!”
  杨信说道。
  “连夜去?”
  田尔耕愕然道。
  “对这个老狐狸不敢大意,这事有些不对头,他才是真正老奸巨猾的,要说玩头脑咱们俩绑在一起都未必玩的过他。”
  杨信说道。
  李三才明显是跑路了。
  如果他不想跑的话,就算知道王安失败也没必要这么匆忙离开京城,他家是张家湾,回去也无非是让锦衣卫多走几步路,既然这样他还匆忙离开,那有百分之八十可能是跑路。
  这个老家伙身份比杨涟更尊崇。
  虽然他已经辞官十年,但门生故吏遍布朝野,九千岁给他起的托塔天王外号没起错,他就是水浒里面的托塔天王晁盖。估算高达四百七十万的家产,让他在全国朋友无数,甚至自己还在张家湾仿效东林书院开办了一座书院,这十年间不知道多少学生进入官场。
  这是真正的耆老。
  实际上锦衣卫连抓他的驾贴都没拿到。
  刑科开出了杨涟等人的驾贴,但李三才的没开,六科都给事中反而联名上奏为李三才喊冤。
  锦衣卫只是奉旨去请他去和王安对质的。
  而他也不是畏罪潜逃。
  那些他宴请的官员会给他作证,人家是出去访友,如果天启以此强行下旨抄家,满朝文武会一起站出来反对,方从哲不会出这个票拟,刑科更不会签驾贴,所有御史科道官一起围攻天启,地方督抚全部上奏为他喊冤。
  那时候会举国哗然。
  哪怕天启也扛不住整个官场的围攻,他是要做皇帝又不是要做独夫,实际上这个小皇帝反而很理智,从今天早上他的表现看出,这个小皇帝并不是无脑蛮干的,他知道对大臣恩威并施,也知道在需要的时候先退一步。
  而锦衣卫抓不住李三才就没法定罪。
  事实上李三才想藏的话,锦衣卫根本没有抓住的可能。
  他真有望门投止的能力。
  而这个老家伙一旦跑到南都,跑到东林党的大本营去……
  “不对,快,调集人手,分头向所有方向追!”
  杨信瞬间明白了李三才想干什么,他带着一丝焦急喊道。
第145章
风起云涌
  杨信的确低估了李三才这种老狐狸的智商。
  李三才当然没回张家湾。
  不仅仅是他,甚至就连他的几个儿子也在昨天下午以外出访友的旗号离开了张家湾,留在家中的只有几个还没成年的孙子。
  至于他们去哪里访友这个就不知道了。
  李前尚书交友广阔,整个大明几乎所有地方都有他的朋友,或许江南或许四川或许陕西,哪怕就是辽东也不是没有可能。他一个辞官在家的老头,现在除了旅行也没别的爱好,总之家里剩下的一帮老弱妇孺们是真不知道他去哪儿了。至于王安诬陷他这种事情,我们女人和小孩是肯定不知道的,你们锦衣卫要是想抓就把我们抓去好了……
  “这个老贼!”
  田尔耕恨恨地说道。
  杨信则看着他们对面,数以百计的双鹤书院学生,正默默包围在门前虎视眈眈。
  不仅仅是这些学生。
  甚至还有张家湾城内的主要士绅和商人,也全都堵在门前,目光不善的看着这些阉党鹰犬,空气中火药味十足。
  田尔耕也有些不安地看着他们……
  “你先回京!”
  杨信说道。
  “如今陛下的安全要紧,其他几个方向的追击继续,绝对不能放李三才到南方,他的目的没那么简单,一旦他到南方,咱们再去抓他的话,东林党会借此挑起民变的。”
  他紧接着说道。
  李三才的跑路根本不是为了他自己的安全,他是在布局营救杨涟这些人。
  这些人肯定不能逃跑,他们都是在职官员,不可能用访友这种借口擅自离开京城,而且一离开就会被算作畏罪潜逃,所以只能等着锦衣卫上门抓。
  但他们只要不认罪这件案子就会僵持下去。
  而他到南方去,直接召集东林党,后者发动南直隶的士绅,形成对皇帝的舆论风暴,先鼓动起民间对锦衣卫的口诛笔伐,然后在南都或者苏州这些地方,等着锦衣卫上门抓他。只要锦衣卫上门抓他,那么他们就会鼓动民变,甚至鼓动南直隶各地的大规模民变,也就是五人墓碑记这样的,最终逼迫天启屈服,天启不屈服就继续。
  反正南直隶是东林党地盘,那里他们说了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3/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