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1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4/819

  而且他们也不需要造反,只要南直隶士绅集体罢市阻断漕运就行了。
  然后天启还能怎样?
  只能向他们屈服无罪释放这些人。
  这样不但李家没事了,杨涟这些人也没事了,甚至还可以借此给这个小皇帝当头一棒,让他知道别以为自己有个好用的打手就能为所欲为,大明朝还不是他一个十五岁小孩说了算的。说到底这场斗争的核心,还是在于大明朝谁说了算的问题,被万历惯得已经习惯了一个不管事的皇帝,又被泰昌搞得心情极为舒畅的文臣和士绅们,突然间换上一个展现锋芒的皇帝,他们不甘心就这样接受,他们想要驯服这个小皇帝。
  就像他们过去驯服那些新君一样。
  如果他们能够借此给天启一个深刻教训,那么接下来这个小皇帝就会收敛他的爪牙,逐渐被他们继续用制度的牢笼束缚住,最终让大明重新回到他们想要的道路。
  “老奸巨猾啊!”
  杨信感慨道。
  “杨同知,他再快也不可能快过咱们的驿道公文,他为显示清白必然不会变装潜逃,肯定会在沿途偶尔公开露面,我派人通知各地锦衣卫拦截。”
  田尔耕说道。
  “若是他不走陆路呢?”
  杨信说道。
  “不走陆路?”
  田尔耕愕然道。
  的确,李三才不会走陆路的。
  他首先得证明自己不是潜逃,走陆路的话他就得偶尔公开露面,在运河沿线找些老朋友聚一聚,那么他会很快被锦衣卫掌握行踪,而在北直隶和山东这些非东林党的控制区,他无法真正制造足以威胁皇帝的民变。只有过了淮河他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个老家伙当了十几年漕运总督,在淮安,扬州这些地方有的是好朋友。
  这些人足以保护他继续南下,最终到达东林书院。
  只要他踏入东林书院,那输的人就是天启,因为天启根本低挡不住南直隶士绅掀起的大规模民变。
  那是朝廷的衣食所在。
  只要南直隶出现民变,影响到了漕运,天启就只能认输。
  所以李三才出海就行。
  葛沽。
  “提督,没有!”
  刚刚搜查完那些商船的荡寇军营长何坤小心翼翼地说道。
  这个原本闻香教的小头目,已经很好地适应了他的新身份,包括那些一起编成这支军队的教徒们,也都在二十座军营里开始新的人生,除了专门负责捕鱼的第二十营外,其他各营都在一边垦荒一边挖河,而地瓜也已经临近收获,实际上已经开始挖着吃了。这种新作物那恐怖的产量,让这些教徒一片欢呼,而且杨信早已经教过他们如何食用,就连地瓜煎饼都出现了,虽然味道的确算不上多么可口,但好在这个年头能吃饱就很满足了。
  再说他们其实主要吃杨信购买的大米。
  另外还有那些拖网排桨船捕捞的鱼,这种新式的捕捞技术让整个荡寇军几乎三分之一的食物变成了鱼,距离近的吃鲜鱼,远的吃自制鱼罐头,用瓦罐装的重盐重香料重辣椒罐头,哪怕夏天也足够运到唐官屯的第一营,不过接下来随着冬季冰期的到来,也就只能吃咸鱼了。
  当然,他们对杨信也是绝对忠心的。
  “没有?”
  杨信疑惑地说。
  李三才出海只能走天津。
  从京城到天津陆路骑马正常得两天,以李三才的年龄就算再快,也不可能低于一天半……
  “已经出海了!”
  这时候黄镇匆忙跑了过来。
  “半个时辰前一艘从天津过来的蜈蚣船出海,据说船上载了一个京城来的贵客,目的是前往登州。”
  他紧接着说道。
  “安排一艘最快的船,追!”
  杨信说道。
  这个六十多的老家伙身体够好的,不到两天时间跑了两百里,还能抢在他前面乘船出海,不过他再快也没用,他终究是要到登州的,这个点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
  很快一艘排桨渔船就准备好。
  这其实是水师的蜈蚣船改装,也就是明朝根据澳门的葡萄牙人所用桨帆船制造的大明版,桨帆并用速度快,但没法航行大洋,只能在近海活动,在没有发动机的时代想要玩拖网渔船,要么有优秀的船员可以使用大型帆船,要么就干脆简单地上这个。
  船上的船员其实都是原本这一带渔民。
  在杨信清理完那些渔霸之后把他们强行雇佣,一开始还不愿意,但很快就非常乐意了,毕竟这些渔民生活很苦,杨信可以给他们提供丰衣足食的生活。以这些渔民为骨干,另外辅以部分荡寇军的士兵,就是杨信的捕捞队,他们的日常就是在渤海湾捕鱼,利用新式的拖网野蛮扫荡,然后把鱼获交给那些专门做罐头做咸鱼的士兵,后者充当水产加工。
  这时候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产业化,吃不了的罐头都已经向外出售。
  而且颇受欢迎。
  也就是因为使用瓦罐,所以保存时间很短,只能在周围百里内出售,不过这已经比过去强多了。
  甚至在杨信指导下都开始捕鲸了。
  不过是小鲸鱼。
  渤海湾也不可能有大的。
  这些小鲸鱼也没有炼油,而是直接被当肥肉做罐头吃了。
  杨信登船后直奔登州方向。
  因为不是捕鱼,他在船上带了多组棹手轮班划船,但即便这样也没能追上李三才……
  当然,也可能错过了。
  总之两天后,他的这艘船到达了登州。
  登州。
  备倭水城。
  “杨同知突然驾临,未及远迎,还望杨同知海涵!”
  一个匆忙走来的红袍武官拱手说道。
  “沈公客气了!”
  杨信还礼说道。
  这是山东副总兵沈有容。
  不过他官职理论上比杨信高两级,这个大明目前海防第一名将的正式官衔是山东备倭都指挥使,或者说备倭都司,杨信是指挥同知,当然,他这个指挥同知是锦衣卫指挥同知,所以别说是沈有容一个都指挥使,就是都督见了也得先自动矮上一头。沈有容还是杨信收拾徐鸿儒时候,匆忙被万历任命为山东副总兵驻扎登州,原本历史上他也是这一年,不过他其实年纪已经很大了,都称得上白发苍苍,不得不说大明朝这些老将太多了。
  两人就这样尴尬地对视着。
  “今天天气不错!”
  杨信指着头顶正在密布的阴云说道。
  “呃,碧海潮生,风起云涌的确可使人叹波澜之壮阔!”
  沈有容说道。
  “哈哈,沈公真是文采风流,不过杨某恐怕没工夫和您一同欣赏这壮观景色了,因为我等的人已经到了。”
  杨信笑着说道。
  而此时在远处水城的入口处,一艘蜈蚣船正在缓缓驶入,而船首站着一个青衫老者正在同样看着头顶的风起云涌,就在杨信说完这话之后,沈有容的脸色同样也变了。
第146章
老狐狸与小坏蛋
  “修吾公,您来晚了!”
  阴云翻卷的天空下,迎着海风的杨信负手而立淡然说道。
  甲板上的李三才一举手,他脚下这艘蜈蚣船缓缓停下,此时的他距离码头还有五丈,而这道很窄的码头另一边就是城墙,杨信和沈有容就站在城墙上,居高临下看着他,已经六十多岁的李三才精神矍铄风度俨然,同样面不改色地看着杨信……
  “阁下何人?”
  他说道。
  “修吾公真会开玩笑,当日您与王安设计欲除掉杨某,难道此时竟然连杨某都不识?”
  杨信笑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4/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