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校对)第8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8/999

  如此,军、政、宗室都成了一盘散沙。
  纵然有人现在猜出了崇康帝命不久矣,也没甚大用。
  翻不起大浪来了。
  关键是,没人能知道,崇康帝到底还能活多久。
  一两个月是命不久矣,一年半载同样是命不久矣。
  暴龙驾崩前,是最危险的时候,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作死。
  正好又可以让崇康帝,顺着心意布置后手……
  而杨养正似乎还确定了,贾琮能够左右未来的朝堂局势,他干瘦的老脸上,眼中的目光却颇为有神,他看着贾琮道:“清臣,新法到了今天这一步,殊为不易,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如今种子已经种下,幼苗已经发芽长出,想要收获,或许要三五年的光景,或许要十来年的光景,但无论如何,一定会有收益。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倒回去。大乾,经不起这般的动荡波折了。老夫希望,你能看顾着新法,继续大行于天下。老夫虽非新党,亦非旧党。曾经赞成过一些新法,也反对过一些新法。但到了这个地步,新法终究是利大于弊……”
  贾琮倒没有虚伪的问杨养正,为何会对他有这般信心。
  不提元春腹中的骨肉是他的外甥,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至少在少年天子亲政前不会变更。
  只看看如今京营十二团营中的指挥使,过半都是和贾琮能牵上干系的开国勋贵。
  镇国公府一等伯牛继宗掌敢勇营、理国公府一等子柳芳掌练武营、修国公府一等子侯孝康掌伸威营、神武将军冯唐掌扬威营、忠靖侯史鼎掌立威营、效勇营则由平原侯府二等男蒋子宁及定城侯府二等男谢琼合掌。
  如此,驻扎京城实力最雄厚的十二团营中,六大团营都与贾家相交匪浅。
  这还不算王子腾手中的力量……
  当然,这些公候府第的勋贵不是贾家的门下走狗。
  但贾家的影响力,却足以影响到他们,这就已经十分可怕了。
  再加上贾琮自身锦衣卫的实力,杨养正期待他能扶持新政的延续,并不能说病急乱投医……
  尤其是等到崇康帝驾崩,朝中强势老人贬走死光后,到那时,贾琮的势力才会真正突显出来……
  这也是,崇康帝认为他能担当得起顾命辅政大臣的原因。
  但贾琮却连想都没想,就断然拒绝道:“养正公托付错人了,朝堂大事,陛下自会安排妥当。新政乃陛下一生心血,新政在,则陛下便万世长存。所以,断不会容新政有失。至于学生……锦衣卫现在不会涉及政堂,以后也不会。学生也早就告诫过南北镇抚司并江南六省千户所,锦衣卫内,谁敢往朝堂上乱插手,我杀谁,绝不留情。因为不管谁出手,到头来背黑锅的一定是我,是贾家。我们会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学生向陛下保证过,锦衣卫绝不干预朝政和军权。这是底线,也是学生自保的根本。故而,养正公的托付,学生办不到。”
  贾琮平静淡然的眼睛看着杨养正,心中一叹:
  这老人,果然是国朝死忠。
  生命临了,还在为天子查辨忠奸。
  贾琮对他的敬意加深了些,但曾经因为照看过自己而产生的亲近之心,却一扫而空。
  他这般变化,自瞒不过人老成精的杨养正的老眼。
  老头儿却没有什么解释的心思,他心怀家国天下,没有丝毫私心。
  且对贾琮而言,能让他明确位置,有自知之明,时刻谨记本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老人唯一希望的就是,贾琮一定不要说一套做一套,或是将来忘记了今日之言。
  否则,必然会被天子留下的后手打落尘埃,化为齑粉,死无葬身之地。
  正当这对曾经的忘年交因一番试探敲打之言情分耗尽,贾琮刚刚起身,想要告辞离去时,忽然,自距离兴化坊不远处的皇城方向,传来一长串连绵不绝的钟声。
  景阳钟响。
  一老一少的眼中,同时浮现出惊恐之色……
第六百五十章
弱干强枝
  皇城,重华宫。
  宗室宗正忠顺亲王刘兹,以及因在义忠亲王谋逆作乱中没有从逆,“德高望重”“深明大义”而晋封为郡王的左右宗人,及其他一些宗室。
  身负重创但依旧被亲兵抬至此的开国公李道林、郑国公屠尤,还有宣国公赵崇、宋国公刘智为首的贞元勋臣,及以荣国府袭一等冠军侯贾琮、镇国公府袭一等伯牛继宗等人为首的开国功臣一脉。
  以林清河、吴琦川、宋广先、娄成文为首的满朝文臣。
  政、军、宗室,三方重臣悉数至此。
  位列三班。
  大殿正中,却跪着百余名身着道破的道士,一个个唬的连跪都跪不稳当。
  御椅上,崇康帝面沉如水的坐在那,等候十数位御医的诊治。
  偌大一个重华宫,除却珠帘后皇太后悲绝的哭声外,再无第二个声音。
  “陛下啊,你是一个苦命的人哪,原就不愿做这个皇帝,却不得不登上帝位……”
  “你说这个帝位害的我叶家差点族灭死绝,愧对于我,可我从不曾怪罪你,只想你高兴……”
  “你喜欢九皇儿,说他比你好,更类高皇帝,你事事依他,早早将大权给他,却唯独不愿让他娶那前朝遗脉为妃……”
  “纵然如此,你也不愿逼他,只听了哀家的建议,待小九儿出征后,行那去母留子之策,却也为此,让你们父子二人反目成仇,是我害了你们哪……”
  “九皇儿血洗京城,攻入大明宫,但他也敬爱于你,只质问你,却不肯伤害你……”
  “你要将江山给他,他却要你赔错,再自尽去寻他妻儿。你不忍他死,怎肯认错?就削发代子死,却也让九皇儿心如死灰。让你父子二人,一个退位归隐,一个自囚龙首原,都苦了一辈子……”
  “你是预感到小九儿要走了,才先一步行到天上看看吗?若非如此,你虽修道,但从不吞食金丹,你说过那是虚诞之事啊……”
  “太上皇!陛下啊……”
  这些话,重华宫内的王公大臣们一个个恨不得拿驴毛塞住耳朵。
  这么多天家的绝密密辛,他们都是第一次才听说。
  更没想到,武王曾经还有一个儿子……
  “太后,太后!”
  直到后面响起董皇后的惊呼声和叶清传御医的声音,始终坐在龙椅上似在接受审判,面色黑沉如铁的崇康帝才起身,赶往珠帘之后。
  一盏茶的功夫后,百官听到太医禀奏声:“陛下,太后乃心力哀绝而昏倒,还是请送回慈宁宫好生休养吧,不然……”
  崇康帝沉声道:“小九儿,送太后回宫。”
  “是。”
  未几,崇康帝坐回御椅,没一会儿,太医院原判带领十数位御医进来,跪奏道:“陛下,经微臣等再三查验,可断定太上皇系玄教中误吞金砂,烧胀而崩。”
  跪在地上为首的几个道士慌忙道:“原是太上皇秘法新制的丹砂吃坏了事,小道们也曾劝说‘功行未到且服不得’,不承望太上皇于今夜守庚申时悄悄的服了下去,便升仙了。这恐是虔心得道,已出苦海,脱去皮囊,自了去也。”
  这等放屁话,自然被满朝朝臣一通厉斥。
  等锦衣卫带着这群注定要被千刀万剐的道士下诏狱后,天子与王公百官议定服国丧三十六日,天下吏人三日释服。
  王公百官之家,百日内禁绝饮宴。
  等宗人府和礼部将国丧诸事议罢,崇康帝忽问道:“元辅何在?”
  王公百官闻言,面色骤然一变。
  林清河、吴琦川二人更是心焦如焚。
  林清河硬着头皮,躬身道:“陛下,元辅身体……”
  只说了这六个字,他自己都说不下去了。
  景阳钟响,原是宣百官上朝。
  然在平常时日,景阳钟响,则意味着有国难之事发生。
  君不见开国公李道林让亲兵抬着病榻上朝,都要急急赶来?
  宁则臣身子再差,昨日还好好的,也没像李道林脖子被箭矢射穿。
  李道林都能来,他不能来?
  眼见重华宫内气氛骤然冰寒,崇康帝反而忽地开口,语气悲悯道:“这些时日,殁去的人已经太多了。既然元辅身子不适,就好生休养吧。太上皇骤然仙逝,朕如今心如哀灰,难理国事,还望元辅早日养好身体,为朕分忧。”
  说罢,又当场派了四名太医,前往宁相府照看,并安排他们就住在相府内,方便随时诊治宁则臣。
  这般做派,让满朝王公百官差点惊掉了下巴。
  看着双目通红、白发如霜、满脸哀绝的崇康帝,林清河、吴琦川等人强按下面面相觑的惊讶心思,只能跪地替宁则臣谢恩罢,又恭请崇康帝保重龙体。
  然而这番话还未说完,就见戴权急急从殿外进来,手中捧着一簪白的木盒,至殿中跪地禀奏道:“回万岁,方才宁相府管家送进宫来元辅大人的遗折,陛下,宁元辅,薨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8/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