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校对)第8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7/999

  若非她身怀龙种,或许崇康帝未必会多看她一眼……
  而她那三弟,便是在御前都不显卑微之色,天子且喜他国士之姿,不强压于他,可见风骨之熬。
  这样的人物,怎容自己喜欢的女人被人惦记?
  哪怕是自己的兄弟也不成。
  元春虽在宫中,却也听说过贾琮的手段,狠辣凌厉的完全不像他这个年纪的少年该有的心性。
  不过她也听说过,贾琮自幼被贾赦夫妇并乳母嬷嬷凌虐之事,心性养成这般,也在情理之中。
  能保持本性不坏,已经是祖宗保佑了。
  念及此,元春同贾母道:“宝玉到底已经长大了,不好总在女孩子队伍里打混。纵不去争取功名,也当和老爷三弟一起,明白些经济之道和接人处事之理。我记得他和三弟同岁,如今三弟已成了连陛下都倚重的重臣,虽人与人不同,但宝玉总要开始长进了。另外,宝玉的亲事老太太、太太都莫急,他还小,不急着早成亲,我会替他在王公之家寻一门好亲事。他是逍遥自在的性子,以后荣国府的家业到底还在三弟手里,给宝玉结一门根基壮一些的妻族,也有些好处。”
  贾母和王夫人闻言面面相觑,虽然对荣国府以后都是贾琮的感到不以为然,可看着元春端起了皇贵妃的身份,近乎下谕旨般说出了这番话,两人却也不好再说些什么……
  ……
  坤宁宫,东暖阁。
  董皇后静静的坐着,身边的昭容、彩嫔都被留在了外面。
  这些人,早已不是之前跟随她多年的老人了。
  那些老人,都已被拷打致死。
  便是她们,供出了她的父兄,使得董氏后族被抄家,灭族。
  据天子推测,她身边的人,怕是被义忠亲王给收买了,或者暗中诱导,故意供出了国丈、国舅。
  天子对她,道了恼……
  至此,她还能说什么?
  换她在崇康帝那个位置,怕也容不得一个谋算了自己三个皇儿的后族。
  可是……
  看着这偌大清冷的坤宁宫,看着这茫茫世间,她的爹娘兄弟,她的姊妹手足,她的子侄后辈们,一个个含冤枉死的面容,似乎在时时刻刻看着她。
  看着看着,一双双眼中,便流下了血泪……
  “唔。”
  心中痛到极致,董皇后面色惨然,嘴角缓缓溢出一抹殷红。
  可她又能恨哪个?
  恨陛下么?可陛下为了揪出幕后黑手,替她报仇,甚至不惜以身犯险,终于拿下了义忠亲王。
  却也身中重伤,仅剩下三个月的时日。
  更将整个家国命脉私下托付给她,让她以后做一个真正至尊至贵的太后。
  她还能如何恨得起?
  义忠亲王等一干私下聚谋造反的宗室诸王,也都已经被不见天日的凌迟处死。
  她竟连个仇人都没了。
  可是,若没一个仇人,她这周身一直存在的怨魂们,又该如何消散呢?
  难道非要将她折磨疯折磨死,才算完结?
  不,她还不能疯不能死。
  她还要为陛下守住这座来之艰难的江山。
  所以,她还得有一个仇人。
  找到他,再杀死他,以祭怨魂。
  这个仇人,又该找谁呢?
  董皇后目光缓缓望向了凤藻宫方向,贾家……
  他家,现在怕是很得意吧?
  便是他家,想要将董家取而代之。
  也是他家的人,查抄的董家……
  只是……
  董皇后眉头心微微蹙起,那位,不用她动手啊……
第六百四十九章
钟声
  兴化坊,杨府。
  内堂。
  贾琮坐在一梨花官椅上,手中拿着一只梨,用一柄小刀平稳的削着皮。
  一张木榻上,兰台寺御史大夫杨养正躺在上面,咳喘着。
  杨家几个男丁守在一旁,躬身侍立。
  杨府家风清正,除了杨养正外,竟再无一人为官,皆以教书为生。
  安贫乐道,颇有古风。
  杨养正年已逾古稀,脸上满是老年斑,清瘦的只剩下一把老柴骨头。
  但眼神却并不浑浊,虽咳喘的厉害,但周身气度不减。
  贾琮将梨削好后,又细细的切成片,放在一个普普通通的瓷碟里,递上前,道:“养正公身子骨都熬成了这般,怎不叫几个名医好好瞧瞧。春发之时,本就容易复犯肺疾。寻几个名医来看看,就算除不了根儿,也不必如此难熬。身子养好了,您老再写几个本子上去,也好为国效力。”
  贾琮说的平平淡淡,可杨家几个男子却无不色变,眼神忌惮甚至难掩恐惧的看着贾琮。
  眼前这位俊秀的不像话的少年,如今都中哪个还敢小觑?
  这些时日,破败在他手上的高门豪族甚至是宗室诸王,双手双脚加一起都数不过来。
  他一言之下,虎狼般的缇骑,可真的能抽筋吸髓。
  然而在杨家儿孙面前都极少露出笑容的杨养正,此刻竟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愈发让杨家儿孙们担心揪心……
  不过当他们看到贾琮上前,动作柔软的帮因大笑而剧烈咳嗽起来的杨养正轻轻抚背顺气,一颗吊起的心又稍稍安了下来。
  杨养正一双老眼看着贾琮,道:“不要怕被人参,也不要怕被人琢磨。你行事素来以大义为先,一桩一件都有理可依,你怕什么?”
  贾琮轻轻一笑,道:“不是怕什么,只是不耐麻烦。这朝廷上的斗争,着实让人瞧着心烦。我为了避免这些麻烦,寻日里连锦衣衙门都少登,凡事都交给韩涛和姚元两个镇抚使去办。只要他们能办好的,我概不过问。已经退让到这个地步了,结果还是没避开麻烦。一个个要么说我心怀叵测,要么说我鹰视狼顾,图谋不轨。养正公,您老说说看,这些人可笑不可笑?朝堂大权在内阁军机处手里,军权也在赵崇那一伙子贞元勋臣手中,小子我连一兵一卒都调不动。他们不瞧瞧自己,怎么我就成了狼子野心之辈了?冤不冤哪?”
  杨养正见贾琮虽说的怨言,但面上一直带着轻快的微笑,知道他还受得住,又咳嗽了几声,便正色叮嘱道:“不要不以为然,此事早先爆发出来,比晚些好。趁着陛下龙体大安时弄出来,有圣眷在,陛下就能帮你压下去。若等后面……这就是你的大劫!好了,老夫不多费口舌了。你先生来信说,你心中丘壑天成,我等老朽不必过多干预。原本是一条绝路,能让你走到这一步,确实了得。”
  贾琮闻言却微微变了面色,回头看了眼杨养正的儿孙们,杨养正微微一扬下巴,杨家儿孙们连忙齐齐施礼,告退出去。
  等他们出去后,贾琮看着杨养正,面色肃穆,眼神凝重,问道:“养正公,您刚才说什么?什么叫陛下龙体大安时?”
  杨养正看着贾琮,眼中不掩赞赏,微微颔首,轻声道:“清臣,你该明白的。若不是陛下龙体出了问题,时日不久,他回京后,第一件事就是重赏你,第二件事,怕就是杀你以平民愤。贞元勋臣至此,你这把刀的用处,已经尽了。也该安抚人心,休养生息了。然而如今陛下非但不赏你,还故意将老夫的折子拿出来,引得军机处诸军机攻伐于你。这是在压你,也是在保全于你。圣意陡然转变,许多事也就明了了。”
  贾琮面色连连变幻,看着杨养正那张苍老的脸,心中既忌惮又震撼。
  这些在朝堂上挺立了一辈子而不倒的老臣们,又有几个能小觑?
  他顿了顿,问道:“养正公,不知……能猜出此事的,有几人?”
  杨养正满是老年斑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怅然,道:“也只那么几个老骨头吧,但都没甚大用了。元辅那边,也到头了。唉……”他颤巍巍道:“谁都没有想到,陛下隐忍十数年后,竟有此大魄力大决心,澄清玉宇啊。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个帝王,能做到这一步。可惜了……再给陛下十载光阴,大乾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盛世。”
  至此,贾琮确定,人老成精的杨养正,确实已经断定崇康帝命不久矣。
  不过,他说的也不错。
  朝廷到了如今这个格局,对皇权有威胁的宗室诸王、贞元勋臣,已经被清理的七七八八,剩余的也已是元气大伤,能不能苟存下去都是问题。
  而等到宁则臣再一去,新党魁首只留下林清河和吴琦川二人。
  这二人一直都是宁则臣和赵青山的助手,存在感并不高。
  宁则臣老去,赵青山被发配河套,林吴二人的威望,远远无法坐镇中枢,让新党群雄封疆大吏们俯首听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7/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