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校对)第8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6/999

  “贾琮,昨日朕与几位军机讨论了半日锦衣卫,因为发现了桩有趣的事,你能否与朕说说,是怎么做到的?”
  回到了最熟悉的地方,崇康帝的面色也不再那么苍白了,吃了碗参茶后,面上还难得多了丝红润,他看着贾琮问道。
  贾琮心头一跳,躬身答道:“臣不知陛下所言何事。”
  崇康帝缓缓眨了下眼,目光一如既往的淡漠,他声音低沉地说道:“还是兰台寺大夫杨养正发现的此事,上奏给朕,以为谏言,倒也不算坏事……”
  杨养正?
  此人是朝中极难得的刚烈正直之人,只是近二年来身体不好,常年养病。
  不知多少次乞骸骨,但崇康帝每回只派御医前去探望,内务府的好药很是送去了不少。
  这个待遇,连排名靠后的内阁辅臣都没有。
  他会说什么?
  崇康帝看了眼面色微微讶然,但并无慌乱之色的贾琮,暗自颔首,又啜饮了口热茶,目光锐利的看着贾琮道:“御史大夫上折子说,你这个锦衣卫指挥使虽然不揽权,将大权悉数下放到南北镇抚司,但却有一个指挥佥事管着财权,还有两个心腹亲随分别掌着镇抚司最有力量的千户。更难得的就是南镇抚司的那个宪卫,让他这个兰台寺御史大夫都汗颜,自请昏聩渎职之罪。兰台寺也有监察之权,但从成效来看,竟远不如你的宪卫。而且听说,你的宪卫内部,竟还有一个风纪司,专查宪卫。层层设防,几无疏漏。如此一来,纵然你这个指挥使看起来颇不恋权,但始终能将真正的大权抓在手中。而且,比事事亲为更厉害。宋广先说,你是一个权术高手,心怀叵测。娄成文说,你心怀利刃,不得不防。宣国公则说,你心有猛虎,鹰视狼顾……贾琮,你自己怎么说?”
  贾琮微微摇了摇头,奇道:“臣何德何能,能得诸军机如此忌惮?臣不过建立了一种规制,让臣能在偷懒之余,还能不让锦衣卫混乱失职。只要南北镇抚司能够妥善的完成好他们的差事,不犯错,不渎职,那臣便会一直清闲下去。再者,御前臣不敢欺君,臣观史书,发现秦之黑冰台、唐时不良人、宋设皇城司以及本朝的锦衣卫,凡是贪权有私心之首领,想将手中力量化为己有者,虽能气焰嚣张一时,但到头来,皆无人能善终。臣比他们的处境还不如,因为臣得罪的人实在太多,盯着臣等臣出错的人更如天上繁星。但凡流露出一丝一毫逾越之意,怕就要遭天下人喊打。这个处境,臣以为明眼人都看的明白,却不清楚为何几位军机大臣会那样说?臣一不接触政务恶,二不接触军权,如何就心怀叵测,不得不防?”
  在外,贾琮说话从来都是不疾不徐,冷静平稳。纵然受了天大的冤枉,也不见他气急败坏,只微微皱眉分说。
  这气度,连崇康帝见之都点头不已。
  原准备的敲打都用不上了,他冷笑一声,道:“你还怪人家?你一点官场规矩都不懂,不近人情,这几日抄家拿人更是得罪了无数人。他们借着御史大夫的折子发难,有什么奇怪?不过御史大夫本意却非诘难于你,而是谏言朕效仿你的宪卫例,扩大兰台寺的权限,并多派御史巡查天下。你以为如何?”
  贾琮想了想,还是摇摇头,道:“臣未执政过地方,也从未参与过政务。不清楚,就不敢乱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但有一事臣不知御史大夫留意没留意……”
  “什么事?”
  对于贾琮的本分和自知之明,崇康帝比较满意,随口问道。
  贾琮道:“锦衣卫目前极缺能干之人,所以南北镇抚司的职权有些混淆。原本北对外,南对内。但现在南北都在对外,然而纵然再缺人手,宪卫都不会被赋予直接参与任务的权力,只能起纠察的作用。否则,宪卫的权力就会太大,产生失衡。而且,臣向来主张各司其职。宪卫就是用来斟茶锦衣卫内部是否有违法违纪者,其余一概不许干预。”
  崇康帝是极明白之人,他立刻明白过来贾琮的意思,扬起眉尖,看着贾琮道:“你的意思是,不该让兰台寺有直接插手政务的权力?”
  贾琮想了想,道:“臣见许多进士补入监察院成为监察御史,但其年岁和阅历,远谈不上熟知政务。然而监察御史虽只正七品,但权限极大,难免有人妄逞威福,是非倒置,风纪废弛,百官视为猛虎。宪卫内就有这等人,不过好在有风纪司的存在,及时将这股歪风邪气打压了下去。陛下,臣见识有限,学知浅薄,所能思量者仅此而已。锦衣卫到底结构简单,事务也单一,和政堂不可同日而语。实在不敢以此类比。”
  崇康帝“嗯”了声,道:“你能有这份见识,已经极为难得。人最难的就是自知之明,一个个都觉得自己了不得,众人皆醉他独醒。你要始终保持这份冷静和谦逊,将来必有福报。不过也不必太过自谦,此事你去和御史大夫说说你的想法,总有可让人借鉴之处。如今兰台寺的权力并不小,但朕也觉得,没用到正经处。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却到处乱咬。如此清贵之地,却成了给某些人摇旗呐喊的走狗,哼!”
  听闻此言,贾琮忽地毛骨悚然,看了眼面色森寒的崇康帝,心中一叹:
  宁则臣的时代,到底要终结了……
第六百四十八章
仇人
  凤藻宫。
  贾母等人并非初次而来,但此次前来,心境格外不同。
  竟隐隐有往女儿孙女家作客的亲家心理,来路上细细打量起来。
  凤藻宫原是皇后所居,皇后平日里并不住坤宁宫。
  元春本是凤藻宫的女史,皇后身边得用之人。
  如今皇后回居坤宁宫,倒把这座之前居住的皇后寝宫,让给了元春。
  母以子贵,不外如是。
  而元春此次的封赐中,便有凤藻宫尚书一职,自此入主此地。
  所以,贾母、王夫人等人,已将此宫,当做是自家之地了。
  不过二人并非轻狂之人,没像王熙凤那般,一路上对着宫中诸殿指指点点,颇为自矜身份……
  “皇后、皇贵妃有旨:传荣国贾家诸内眷入殿。”
  一身着彩衣宫妆的女史出了殿门,对候在门前的贾母等人宣旨。
  贾母等人一瞧,来人不正是自家丫头抱琴么?
  抱琴乖觉,同贾母等人屈膝福了福,又使了个眼色后轻声道:“太夫人、太太,快里面请罢。皇后娘娘和皇贵妃娘娘都在里面候着呢。”
  贾母等人这才又收敛了心思,换上了恭敬肃然的神色,随数名昭容、彩嫔、执事太监入内。
  “臣妾等叩见皇后娘娘、贵妃娘娘。”
  纵然贾母为祖、王夫人为母,可国礼大于家礼,她们也只能恭敬下跪磕头。
  董皇后看了眼神情激动,双眼含泪的元春,此刻自然乐得卖她一个好,温声道:“荣国太夫人,贾王氏,平身罢。”
  王夫人的五品宜人诰命,着实没必要叫出来,掉份儿。
  至于李纨、凤姐儿等服侍贾母、王夫人之人,却连近殿前的资格也没有,落后十数步跪着。
  见贾母、王夫人等人被叫起,才慌忙上前去搀扶,然后再退下。
  这一番折腾,李纨倒也罢,早就认命。
  凤姐儿心里初入宫中的喜劲儿却散了不少……
  贾母却又跪下,叩谢了董皇后宽仁之恩,并天家厚爱贾家之恩罢,方在董皇后的再次叫起下起身,有宫人引着往殿内宫凳上坐下。
  她春秋已高,又身着诰命大妆,这番折腾,额头上已是隐隐见汗。
  董皇后见元春快要忍不住和家人叙亲情,不愿看这一幕,便起身道:“本宫尚有事,还要去慈宁宫皇太后处,便不打扰你们一家人团聚了。只是太夫人需谨记,贵妃如今身子最为贵重,容不得丝毫差池,你为经事老人,当明白严重性。”
  贾母唬了一跳,忙道:“臣妇省得。”
  董皇后便不再多言,在数昭容、彩嫔的簇拥下离开。
  等送走皇后凤驾,凤藻宫内没了“外人”后,贾母等人还想客气,却被早已落下泪的元春喊上近前坐下。
  贾母等人虽也跟着落泪,可还是劝道:“贵妃如今是双身子的人,腹中龙种关乎国本,万不可因我等而激动落泪。若是稍动了胎气,我等虽万死也难赎此罪啊!”
  元春这才控制住心绪,不再落泪,笑道:“看到至亲尊长,心里只有高兴的份儿,断不会有事。老太太、太太不需拘谨,咱们娘儿们好好说会儿子话。家里都还好?之前和三弟见了几回,他是爷们儿,只报喜不报忧。家里如今可都好?这二年来,家里出了那么些事,我在宫里见不得外人,只能干心急。万幸家里出了三弟这等惊才艳艳的爷们儿,当起了家里大事,才让人稍稍安心。只不知老太太、老爷、太太身子骨都还好?家里姊妹们也还好?宝玉如今读的什么书?身子也好些了?”
  说到最后,元春还是红了眼。
  她十来岁入宫,至今已经好些年了。
  这些年来,在这冰冰冷冷的宫殿内,她不知多少次哭到天亮。
  想家,想老太太、想老爷、太太,想家中姊妹亲人。
  想了这么多年,心都快凉了,连家人的模样也不大记得清了,才熬到了今日。
  只盼以后家人能常相见……
  虽然听元春总提贾琮,还夸赞他,让贾母心里有些憋闷,可眼下到底元春身子最重要,哪里会将家里那些狗皮倒灶的烦心事说出来,让她徒增烦恼?
  贾母便笑的慈爱道:“好,都好!咱们家里也算是历经劫波,方得富贵。你也说了,如今外面有你三弟……撑着,家里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混账也都没了,只一家人清清静静的,什么烦心事也没有。我每日里和你姊妹们一道说话顽笑,自在的很。太太也有她姊妹在,过的受用。老爷每日里读书写字,逍遥的很。宝玉如今也爱读书了,咱们这样的人家,也不必去争什么功名,他读书知礼养好身子我们也满足了。一家人都和和睦睦好的很,只盼你在宫里也好,我们这一大家子,才算十全十美!”
  元春闻言,这才放下心来。
  她虽自幼被送入宫来,心里也曾怨过恨过,但终究心中的善良让她期盼,家人能过的幸福安康。
  如今见贾母等人过的果然不错,便放下心来,笑的灿烂起来。
  接着,她又捡了宝玉的事问了许多。
  贾母笑道:“老爷被琮哥儿劝了几回,如今也不强逼着宝玉读书了。老爷连我的话都听不进,到听那孽……你那三弟的。宝玉不被逼着读书,如今看起来比原先好多了。整日里和他林妹妹还有家里姊妹们顽笑,你林妹妹是你姑母留下的女儿,长的极好,也极乖巧怜人。家里那么多姊妹。”
  元春闻言,面色却稍微不自然。
  她当日听了崇康帝骂贾琮是个好色的,问他林如海女儿是怎么回事。
  自然明白贾琮早和宝黛二人都好上了,至于贾琮日后会如何安置两人,她没问过,也想不出。
  但无论如何,宝玉都不好再和黛玉产生什么关系。
  兄弟之间若是祸起萧墙,实为败家之根。
  再者,若是家中平常子弟,贾母、王夫人亦或是她一道懿旨,就能斥退贾琮。
  可如今明眼人都看得出,贾琮在崇康帝跟前何等受其重用。
  孤臣的确难熬,少有善终者,可若能熬过劫难波折,受益也将极为庞大。
  有如此圣眷加身,她这个贵妃都未必及得上,更何况家里人?
  元春亲身经历,她和贾琮同在殿内,崇康帝每每垂问贾琮诸事,对她这个妃子却懒得理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6/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