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精校)第93部分在线阅读
自从进入“改编剧本”剧组以来,埃文·贝尔就生活在压力之中。不是说埃文·贝尔抗不了压,无论是发行专辑,还是挑战演技,哪一次不是压力重重。更何况,“白夜追凶”时饰演威尔·多莫的压力更是巨大无比。但这一次不同,约翰·拉罗歇这个角色带来的巨大压力前所未有,甚至让埃文·贝尔产生了一种荒谬的可笑感。
查理·考夫曼疯了,所以找上一个十九岁的少年演五十岁的老痞子;埃文·贝尔自己也疯了,所以他认为自己完全可以胜任约翰·拉罗歇这个角色。但事实上,任何一个角色,从年龄、外貌这些自身的基本条件开始,到社会阅历、性格这些环境影响造就的条件为止,完全都是不同的。简单来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即使双胞胎也是如此。
埃文·贝尔本身,就算两世为人,心理年龄已经四十九岁了,但依旧和约翰·拉罗歇有着巨大的差距,这个差距让埃文·贝尔在表演过程中承受无影无形的泰山压力。
埃文·贝尔能够理解威尔·多莫的性格,能够揣摩出威尔·多莫的生活履历,出色地完成了“白夜追凶”的任务;但他在约翰·拉罗歇这个角色上,却力有未逮,上一辈子为他人而活,这一辈子自由潇洒,在埃文·贝尔的血液里,就没有约翰拉罗歇身上那种“对一件事物狂热执着”的气质,两世的音乐梦想仅仅只能算是擦到了边而已。
所以,埃文·贝尔知道约翰·拉罗歇这个角色应该如何演,也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甚至包括一些细节部分也都有了生动具体的描绘,但他表演起来依旧十分费力,几乎每一场戏都要耗尽他的全部心力。
演技,不是升级。升级的话,经验够了就可以等级上升;但是演技,就算想通了,就算明白了努力的方向,但要融会贯通,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甚至比想明白问题的症结还要更加困难。
在梅丽尔·斯特里普、斯派克·琼斯等人看来,最近埃文·贝尔的表现已经超出了开拍前期的出色,展示出精湛的掌控力,将约翰·拉罗歇这个角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说服力十足。
但只有埃文·贝尔自己知道这里面的苦,每一场戏都需要他全力以赴、倾尽所有精力才有现在的效果。一场戏,又一场戏,再一场戏,埃文·贝尔的精神已经到达了崩溃的边缘,角色所带来的无形压力几乎要让他窒息了。
越是了解演技,越是清楚角色的个性、细节应该如何把握,越是清楚自己应该如何掌控角色,越是明白“精彩演技”的定义,埃文·贝尔就越清醒,清醒地知道自己当前的处境。
此时的埃文·贝尔,就好像悬挂在万丈悬崖壁上一般,他手中有通往顶峰的绳索,他也知道没有回头之路,因为一回头就是深渊,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会回到原点。但是,此时已经是他的极限了,他每往前一步,都在挑战自己体力和精神的极点,咬牙坚持已经不够,吃奶的力气也快耗尽了。每一步都是一场拉锯战,胜利之后却没有休息的时间,因为他必须踏出下一步。
在“改编剧本”剧组,埃文·贝尔的表现很精彩,很精彩,精彩到大家都纷纷感叹“这十九岁的小子,在屏幕上看来完完全全就是拉罗歇,那眼神那语气……上帝,他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但是,埃文·贝尔清楚自己的情况,约翰·拉罗歇这个角色他想掌控,也知道掌控的方法,但每每,都是在力量的极限才能掌控下来。
所以,埃文·贝尔觉得查理·考夫曼疯了,觉得自己也疯了。这是埃文·贝尔两世为人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如此大的压力,甚至让他一旦产生放弃想法,这才是真正前所未有的。
无论是上一辈子,还是这一辈子,埃文·贝尔唯一消极看待人生的时刻,就是车祸之后到这一辈子的三岁之前,除此之外,再也没有过了。但这一次,约翰·拉罗歇这个角色带来的压力实在太过巨大,这是超出埃文·贝尔目前能力范围的事;还有梅丽尔·斯特里普带来的压力,这是埃文·贝尔第一次彻底体会到,演技确确实实是有高下之分的。
但埃文·贝尔还是没有放弃,万事皆如此,在现在放弃,不仅仅意味着这一次的失败,更是未来长久的失败。第二次机会何时会到来,不得而知,甚至有可能永远都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这一次泰山般的压力之下,如果埃文·贝尔能够坚持下来,甚至能够突破自己,那么他在演技上就不止是更进一步了,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压力之下,不是毁灭,就是进化。埃文·贝尔不会让自己毁灭的。
所以,即使每一场戏再艰苦再困难,埃文·贝尔也都咬牙坚持,即使耗尽全部心力也在所不惜。一步,又一步,埃文·贝尔坚持到了现在。
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也许“改编剧本”也是埃文·贝尔演戏以来最大的机会,不仅是他自身挑战极限,更是因为梅丽尔·斯特里普和尼古拉斯·凯奇两位戏骨级别的人物,让埃文·贝尔有近距离观察的机会。
以前,在片场等戏时总是无聊的,这一次,埃文·贝尔是配角,等戏的时间更是大把大把,但埃文·贝尔却一点也不觉得无聊。他每次都站在距离斯派克·琼斯监视器之后不远处,认真细致地观察着镜头之下演员们的表演,不管是顺利拍摄还是出现了错误,总是可以学到不少东西。甚至包括导演和梅丽尔·斯特里普、尼古拉斯·凯奇的交流,也有很丰富的内容,更不要提鬼才查理·考夫曼在现场对剧本进行阐述时的火花了。
约翰·拉罗歇这个角色让埃文·贝尔面临了几乎要崩溃的窘境,但同时也给了埃文·贝尔在演技上再次取得突破的巨大机缘。机会,想来如此,它的面前人人平等,是抓住还是错过,抓住了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客观因素固然重要,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本人。这个机会,埃文·贝尔一定会牢牢地握在手中!
今年的圣诞节,埃文·贝尔和泰迪·贝尔两兄弟是在迈阿密法喀哈契林带的沼泽里度过的。这里位于迈阿密以西四十三英里处,途经米卡苏奇印第安保留区,然后沿着塔米亚米公路一直往下走,就会看到全世界最大的海滨沼泽。这是由欧基求碧湖的湖水下流到佛罗里达礁岛群时形成的,大约有十九公里长,两到三英尺深。
在布满短吻鳄和水蛇的沼泽里,往里探询四个小时的路程,就可以看到这世界上最罕见的兰花之一,幽灵兰花。“改编剧本”里苏珊·奥尔琳创作的小说“兰花窃贼”,约翰·拉罗歇盗窃的,就是这种兰花。
圣诞节喜庆的气氛之中,“改编剧本”剧组却要在沼泽地里度过这一年一度的节日,这可绝对不是一件浪漫的事。至于凯瑟琳·贝尔,由于海瑟薇一家已经搬去了新泽西,还好还有伊登·哈德逊的陪伴。
原本埃文·贝尔以为在纽约的戏份会延续到圣诞节,觉得大家可以一起度过这盛大的节日,不想结果却是如此。现在看来,邀请了伊登·哈德逊来纽约过圣诞,的确是一个再明智不过的主意了。
“上帝,贝尔,你的身材真的是太好了,这让我们很为难的。”斯派克·琼斯的抱怨让片场想起了一片笑声。
约翰·拉罗歇这个角色很特别,他是中年人,身材不可避免会稍微发福一些,但同时他又是常年在沼泽地工作,身材不仅结实,也有一些肌肉。所以,埃文·贝尔想试图改变身材更加符合角色,却无从下手,简单地增肥可没有任何效果。
所以,现在要拍摄约翰·拉罗歇和苏珊·奥尔琳产生爱的火花,在沙发上激情的场面时,剧组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埃文·贝尔和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沟通问题,而是埃文·贝尔这该死的匀称性感身材。
当然,剧组总是能人辈出,这个问题最后还是得到了解决。埃文·贝尔穿上了背心,里面粘贴了一些硅胶制作而成的肌肉,让他看起来发福了一些,但身材却没有严重走样。然后把原本的果露戏份都删除了,改成两个人太过急迫,没有脱衣服就进入了激情状态。如此以来,对电影本身没有任何影响,也避免了埃文·贝尔和梅丽尔·斯特里普之间的尴尬,反而意外地一举两得。
难得的,埃文·贝尔这次感觉压力轻松了一点,因为要和梅丽尔·斯特里普拍摄激情戏,这个想法让两个人都觉得荒谬好笑,这占据了埃文·贝尔思绪的主要部分。再一次,查理·考夫曼又被大家调侃了一会:选择埃文·贝尔成为约翰·拉罗歇的演员,也许是最明智却又最白痴的决定了。
也许,在多年以后,大家想到查理·考夫曼的这个决定,还是会感叹,无论是褒义还是贬义,也不得不说上一句“神来一笔”,这位鬼才的思绪真是难以捉摸。
第222章
新的一年
圣诞节过后,2001年就没有剩下几天了,而对于所有精力都投入约翰·拉罗歇角色之中的埃文·贝尔来说,2002年在不知不觉之中就悄然来到了身边。按道理说,新年新气象,但埃文·贝尔却没有这种感觉,依旧是不断挑战极限的拍摄,依旧是兴致勃勃的演技学习。
处在迈阿密沼泽里的贝尔两兄弟,注意力都放在了“改编剧本”之上,悄然迎来了新年。但在纽约,或者说在美国,所有媒体都热闹非凡,又是一年的过去,各行各业年终总结的时刻也来临了,从十二月开始的颁奖季,早早就开始将娱乐圈带入了一年之中最火热的季节。
2001年的美国娱乐圈,大事不断,电影和音乐界都有不少趣事,也因为震惊全球的九一一事件,而染上了一丝沉重。
在电影方面,“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部和“魔戒”首部曲的上映,成为了2001年最火热的话题。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于十一月十六日开封,仅仅一个多月,就在北美创造了三亿一千七百万的票房,强势拿下了2001年北美票房的排行榜冠军。这个档期,是一向被美国人忽视的感恩节档期,而这一次“哈利·波特”的成功,也让各大电影公司注意到了,除了暑期档、圣诞节档之外,万圣节之后的感恩节也是一个有可能创造票房奇迹的时间。
同样改编自小说的“魔戒”首部曲,选择了圣诞节档期,上映时间虽然短,在票房方面依旧不容小觑,三亿一千四百万的票房,仅仅落后冠军三百万的数字而已,屈居2001年北美票房排行榜的亚军。
除此之外,“怪物史莱克”、“尖峰时刻”、“珍珠港”、“侏罗纪公园3”、“美丽心灵”的电影也都纷纷创造佳绩,让美国2001年的电影票房排行榜星光熠熠。
值得一提的是,“死亡幻觉”创造了五百万美元的票房,居然在票房排行榜上挤进了前一百五十名,着实惊人,最后位居一百四十三位。这个成绩,也许在很多不了解情况的人看来,实在是一团糟,但知情人却会惊叹连连:太过不可思议了!
事实也是如此,在对2001年的电影进行总结时,各个媒体都无法将“死亡幻觉”忽略,不仅因为这创造了又一部经典的Cult电影,也不仅因为这部电影在票房和DVD市场上双双展现了惊人的潜力,还不仅因为观众们对这部电影倍加追捧,甚至让电影进入了IMDB电影的前一百五十名,更是因为这部电影中带来了理查德·凯利和埃文·贝尔两个天才型人物。天才年年都有,惊艳一闪,还是越发闪亮,只有待时间来证明了。
不过,提到了埃文·贝尔,媒体的感叹声更是不绝于耳,“死亡幻觉”的小奇迹是一方面,更多的方面则是因为这位少年在音乐方面的横空出世,照亮了2001年美国的音乐市场!
2001年美国音乐市场最大的重磅消息,莫过于数字音乐商业化的出现,如果得到顺利地推行,那么这是对传统音乐市场巨大的冲击。
2001年的唱片总销量,比去年下降了八千万张,除去九一一事件的影响,美国唱片行业协会将原因归咎为网络非法下载的横行,以及苹果公司数字音乐商业化的运行。
但事实上,德国“政治经济学杂志”公布了一组调查数据,证明了数字音乐下载——包括非法和合法,对专辑的销售几乎没有任何影响,这与很多公司和业内人士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
这份名为“文件共享对唱片销售的影响:一项实验性分析”,其中对比了大量音乐下载样本和美国音乐销售数据,目的是找到数字音乐下载同实体唱片销售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分析对比2001年八月份到十二月五个月的数据,研究人员预计数字音乐下载对于音乐销售额的影响不超过0.7%,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研究期间包括了八月份暑假学生活动最为频繁的时刻,九月份全球娱乐行业低迷的时刻,还有十一月和十二月节假日众多的期间,最后的结果如上所述,数字音乐的下载并未给唱片销售情况带来太大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与此同时,华纳唱片、苹果公司,以及独立音乐人埃文·贝尔公布了他们通过数字音乐商业化获得的盈利情况。
苹果公司通过iTunes的运行,今年的九个月之内,盈利五百万美元;华纳唱片在数字音源的销售上则获得了四百万美元的盈利,这还不包括因为网络下载所带来的实体销量收益;而埃文·贝尔,五张单曲、一张专辑,仅仅在数字音乐上的盈利居然达到了六十万美元,这让音乐界业内一片哗然。
虽然,这一系列数字都不算多,在动则上千万的大公司眼中更是蚊子腿般大小的利益。但盈利的多少不是重点,而是:居然盈利了!数字音乐商业化居然盈利了!
更重要的是,因为率先提供了数字音乐的下载,华纳唱片和环球音乐两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差距居然缩短了两个百分点,虽然环球音乐依旧领先华纳唱片两个百分点,但这对于环球音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噩耗,他们的2001年成绩可不容乐观。
一直以来,大家都觉得数字音乐商业化是亏本买卖,而埃文·贝尔若没有将音乐放在iTunes上进行销售,在公告牌上的成绩肯定会更加出色,不少专业人士都感到可惜。但事实是,数字音乐商业化不仅没有受到非法下载的剧烈冲击,反而一步一步走过了大半个年头,结果居然实现了盈利!
如果再加上德国的那份研究报告,那么结论就显而易见了:非法下载对于实体唱片的销售影响微乎其微,而对于数字音乐下载的影响相对来说大一些,但依旧在可接受范围。那么,数字音乐商业化现在看来,不仅仅是利大于弊可以形容的,即使用“未来发展趋势”来表达也是不为过的。
年终统计出来之后,想必音乐界的业内人士都必然会有一番激烈的讨论和争辩,2002年音乐市场的走向,谁都无法预测。
在数字音乐商业化的浪潮之中,埃文·贝尔成为了带头的表率作用,在过去九个月iTunes的榜单上,埃文·贝尔个人的五张单曲几乎包办了近三分之二的单日下载冠军,而专辑下载榜上“一”更是一骑绝尘,展现出了强大的统治力。
当然,受到了网络的巨大影响,埃文·贝尔的单曲和专辑在实体销量上也表现十分出色。
年终单曲销量排行榜上,新人乐队生命之屋(Lifehouse)首张专辑之中的第一张单曲“停在这一刻(Hanging.By.A.Moment)”以两百万的销量,问鼎了最终的冠军。
这个成绩比去年单曲销量冠军的四百万足足少了一半,不可否认,数字音乐商业化在其中还是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而九一一事件对唱片市场的冲击也显而易见。
在年终单曲销量排行榜的亚军位置上,依旧被新人占据,埃文·贝尔于四月一日发行的单曲“只是一个梦(Just.A.Dream)”,以一百九十万的销量力压群雄!而“只是一个梦”也是这个榜单前十名之中,唯一没有拿下公告牌冠军的单曲,它在公告牌上最好的成绩仅仅是亚军而已,但凭借这持久而稳定的销量,还是在2001年年终的榜单上取得了一个耀眼的位置。
季军同样来自于新人,艾丽西亚·凯斯的“坠落(Fall’)”的一百八十万销量,同样不可小觑。
单曲销量的前三名都由新人包揽,也是2001年新人辈出现象的缩影。
珍妮·杰克逊、火车乐队(Train)为老歌手们挽回了颜面,分别位列年终单曲销量排行榜的第四和第五。而第六名,则是由2001年最闪耀的名字占据,“今晚今晚(Tonight.Tonight)”,来自埃文·贝尔,以一百六十万的销量再前十名再占一个名额。
其后珍妮弗·洛佩兹、格温·斯蒂芬妮、黛朵(Dido)、真命天女将销量排行榜前十名的剩下四个位置都填满了。
但这仅仅是前十名,“海阔天空”一百四十三万的实体销量,拿下一个十二名的位置,比第十名仅仅少了十万而已;“最后(In.The.End)”一百二十万的销量则挤进了前三十名,位列第二十七名。
“疯狂的世界(Mad.World)”发行时间较晚,再加上销量走势一直比较平和,没有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不过一百万的成绩依旧在前一百名中有一个席位。
埃文·贝尔在2001年发行的五张单曲,全部挤进了年终销量排行榜的一百名,其中前二十名有三首,前十名更是有两首。称其为最强音乐新人,的确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如果总体来看,五张单曲创造了超过七百万的销量数字,这还仅仅是单曲的部分,而且不包括iTunes上六百多万的累积下载量。埃文·贝尔在2001年的音乐市场上,的确是翻云覆雨,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霸气之势。
销量的惊人,再加上口碑的强势,一月四日公布的第四十四届格莱美颁奖典礼提名名单上,埃文·贝尔成为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223章
销量排行
第四十四届格莱美颁奖典礼,这个全世界最盛大的音乐颁奖典礼,最受瞩目的歌手有许多,其中新人部分,无疑就是埃文·贝尔和艾丽西亚·凯斯了。这两位从出道之初,在音乐口碑和销量两方面,就被媒体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一次,年终数据统计上的较量也延续到了颁奖典礼上。
在年终数据统计上,单曲方面埃文·贝尔强势胜出,前后五张单曲首首叫好,而艾丽西亚·凯斯则以一首“坠落”打天下,也丝毫不落下风。在专辑销量的统计数字上,这两位新人的竞争也延续了火热。取代了暑假之前沸沸扬扬的埃文·贝尔和忧郁心境之争,成为各大媒体年终统计中最瞩目的竞争对手。
提到忧郁心境,自从五月份奥普拉脱口秀播出之后,被扫到台风尾,就销声匿迹了。原本还在媒体之间喧嚣了好几个月,现在居然连一点消息都没有,这也是娱乐圈里优胜劣汰的残酷了。其间,克莱尔·戴斯倒是提过一次,说现在环球音乐正在重新打造这支乐队,毕竟作为一支偶像乐队,他们首张专辑的反应还是算不错的,只要定位好,还是有发展潜力的。
不过,媒体总是健忘的,消失了大半年的忧郁心境,之前建立起来的基础都已经消失不见,再次出现,事情会如何发展,就一切未知了。
虽然曾经一度,埃文·贝尔和忧郁心境之间的二三事是媒体八卦的最佳话题,但现在已经是过去式了,埃文·贝尔和艾丽西亚·凯斯这两位强势新人:实力、口碑、人气都能够形成相抗衡的对手,就成为了媒体笔下的新宠。
2000年十月份,林肯公园发行的专辑“混合理论”在2001年焕发出惊人的生命力,一直都停留在公告牌专辑排行榜的前五位之内,最后以七百万的销量,一骑绝尘,强势拿下了年终专辑销量排行榜的冠军宝座。
林肯公园和生命之屋一样,都是2000年下半年出道的歌手,前者占据了专辑榜的销量冠军,后者占据了单曲榜的销量冠军,两者都算是新人,所以2001年的音乐市场,的的确确是新人当道。
在林肯公园之后,以突破六百万的销量拿下年终销量排行榜亚军的歌手,赫然就是艾丽西亚·凯斯,这位惊艳了2001年歌坛的新人女歌手,虽然在单曲方面略逊埃文·贝尔一筹,但是她专辑的销量却是成功的压过了埃文·贝尔的风头,占据了专辑销量排行榜的亚军位置。
埃文·贝尔的“一”这张专辑,在2001年也算是照亮了一方苍穹,无论是销量还是点播量,都创造了一系列出色的成绩,最终销量也成功跨过了六百万这个数字,拿下了六百一十一万的成绩。不过这个数字,不仅不敌艾丽西亚·凯斯的六百四十万,也输给了信念乐队(Creed)的六百二十万,在年终专辑销量排行榜上,拿下了第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