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精校)第8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6/940

  可是埃文·贝尔却没有如此仁慈,当瑞恩放弃了自己的背包理论,想要将亚历克斯装进背包里,放弃生命之轻,但残酷的现实却重新把他送会了云端。可此刻,在云端之上,他再也没有那份潇洒惬意,眼中的落寞带着一丝迷茫。
  一千万英里的独自飞行,却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那一缕淡淡的生活光芒,穿透厚厚的云层绽放开来,却无法照耀在每一个人身上,这一份轻飘飘的希望,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把握住的。”
第2200章
寂寞飞行
  “在云端”这部被期待为后“朱诺”时代埃文·贝尔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作品——“一天”可不是典型的艺术电影,所以进行点映的时候,其实想要看笑话的人绝对不少,看看首映式上那些记者屡次提到十一工作室现在在圈内受到排挤的情况就略知一二了。
  事实上,娱乐圈内的利益哪有那么简单,从当初“莎翁情史”击败“拯救大兵瑞恩”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开始,韦恩斯坦公司就是好莱坞许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但这些年也没有看到韦恩斯坦兄弟被真正排挤,所谓的嫉妒、埋怨、排挤,其实也就是一种负面情绪的代名词罢了。最主要的体现,绝对不会是小学生那样简单说一句“我不和你玩了”就结束,而是用更加挑剔的眼光去对待。
  十一工作室和埃文·贝尔目前面临的就是这种情况,每一次的作品都势必会遇到更加苛刻的审视目光。而这一次,“在云端”在挑剔的影评人眼光之中,埃文·贝尔依旧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威廉·伍德为埃文·贝尔的作品撰写影评,这不是新鲜事,但威廉·伍德这一次对“在云端”史无前例的专业生动解读,却是十分难得的,毕竟威廉·伍德不是专业影评人出身,他更习惯于用观众的视角、用摄影师的视角去对埃文·贝尔的电影进行阐述,而不是解读。但这一次,威廉·伍德的感触显然是再深刻不过了。
  “‘荒野生存’上映时,有人说那是埃文·贝尔的真实写照;‘一天’上映时,又有人说那是埃文·贝尔的故事折射;‘在云端’上映时,还是有人说这就是埃文·贝尔的人生轨迹。真的是这样吗?
  不管真相是否如此,但却没有人会否认,埃文·贝尔的镜头依旧是如此深入人心,轻而易举地就摧毁所有心理防线,让人缴械投降。这一次也不例外。
  故事里的瑞恩是一个生活在云端之上的人,把机场当做客厅,把酒店作为休息室,在贵宾卡、会员卡的包裹之中,迎来人生每一天的起承转合。当然,身为裁员专家的这一份工作更使得他的身份特殊起来,这样的生活当遇到试图改革他工作的娜塔莉时,发生了改变。
  埃文·贝尔选择的视角一如既往的独到,对于故事的特殊解读更是贯穿始末。瑞恩这份四处裁员的工作,成为了电影前半部分的最大看点之一,让观众们在承受着裁员这个过程痛苦的同时,却也对瑞恩工作产生了好奇。而散落在故事各个角落里的幽默,延续了‘朱诺’时那种让人嘴角露出微笑的戏谑风格,也将整个观影过程变得十分愉快。
  当然,如果仅仅只有幽默感,这是不足以支撑‘在云端’成为年度最佳惊喜的。这一次埃文·贝尔十分意外地煽情了一把,不过这种煽情放在整部电影的节奏里,却有别样的特殊意义。
  埃文·贝尔雇佣了大量非职业演员的普通人采用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将裁员这一行为无比真实地呈现出来。失去工作的人在镜头前的真实情绪甚至有些夸张,在侃侃而谈之间,观众们就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世界支离破碎。此时,瑞恩的种种理论和劝解,听上去都是一堆狗屎。
  要知道,这种最为真实甚至有些刻意煽情的宣泄却恰恰是来自于生活的残酷,这不仅给了电影表演气场上一种无法捉摸的贴近感,更关键的是通过普通人最直接的反应,将瑞恩那看上去很完美的终结者式工作反衬的冰冷和荒谬,进而引发瑞恩这个人物的矛盾感,并且逐渐从瑞恩的身上发现问题:帅气的外貌、潇洒的行为、优雅的气质,在这之后也隐藏着冰冷的寂寞和生活的无奈。
  所以说,从电影一开始那一丝与埃文·贝尔电影风格格格不入的气息就直接进入了大屏幕,原本我们都以为这是埃文·贝尔对自己电影风格的一次巨大颠覆,但事实上却是埃文·贝尔的又一次伎俩,将不安的情绪悄无声息隐藏在了每一个观众的心里,或者准确一点来说,就是将每一个观众都从电影院这个世外桃源代入了外面那大雪纷飞的现实之中。然后在埃文·贝尔的镜头引导下,所有观众的情绪从冰冷到温暖、再又从温暖回到现实的残酷之中,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
  于是,当电影中的背包理论出现之后,观众会先注意到埃文·贝尔饰演的瑞恩的谈吐风趣和幽默睿智,在很长一段时间,观众都会沉浸在他的无穷魅力之中,认为他所讲述的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温情流露,然后转过头来才会发现这一切是如此冰冷如此无奈。瑞恩不仅仅是沉迷甚至是受困于这一切了。
  埃文·贝尔通过华丽的镜头轨迹、精彩的画面剪辑,用流畅的镜头把一组装行李、穿衣、出门、登机、安检的程序演绎得酷劲十足,却也带来了这个人物无处落脚的暗潮汹涌。当新进职员娜塔莉提出了视频会议的新型工作方式,与其说是改变了工作方式,不如说是改变了瑞恩已经成为体系的生活方式。因此,这才看到了瑞恩的第一次失态,较劲、幼稚却又认真。
  到这里为止,电影呈现出了两种思想,一个是特殊职业背后不为人知的生活,一个则是瑞恩为代表的一类特殊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除了瑞恩,还有亚历克斯。
  当亚历克斯、瑞恩和娜塔莉对面而坐、侃侃而谈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两代人的谈话,也不是一个代沟就能够解释的问题,这更多是观念的差异,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的碰撞。即使将瑞恩和亚历克斯的年龄减去十岁,将娜塔莉的年纪增加言论,这两种不同类型群体的生活,依旧是平行线,很难有更多的交集。
  亚历克斯和瑞恩无拘无束,从步入社会就在工作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家庭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人生的重点,酒店、机舱、租赁汽车都可以成为他们停泊的港口;娜塔莉则是早早地将人生做好规划,另一半并不是所谓的爱情产物,而是相辅相成、携手到老的伙伴,他们制定计划,将孩子房子车子捆绑在命运的绳索上。前者的行为彷佛永无落脚点的无足鸟,飞行到死疲惫的刹那绚烂坠落,后者地人生犹如被人安排好的剧目,看着乏味却不断在我们的生活里上演着。
  但问题是,我们都不知道前者的精彩可以维持多久,就连当事人自己也不知道,他们的人生理性占据了主导,是数字,是各种卡片,是漂泊的自由,但是这种快乐他们也知道,不但难以一生维系,他难免是要孤独终老的,当落地的那一刻,也就是死亡的时刻。因此,瑞恩在他妹妹的婚礼上有了迟疑,在一场看上去精彩却自知乏味地理论灌输演讲中卡壳,在奔向亚历克斯寻找幸福的道路上,其实他就已经开始选择了与娜塔莉相似的人生。只是可惜的是,瑞恩没有能够找到正确的道路,他依旧无法停泊。
  当心动的刹那,那个将足迹遍布全球的瑞恩就宣告消失了,无足鸟的坠落令人惊叹,但是无法落地的悲哀在亚历克斯身上也是一样的,只是她更加灵活罢了,她知道如何在天空、海洋和陆地之间寻找平衡点,让自己得到短暂的喘息。她的一半人生和瑞恩一样似浮萍般随意而快乐;她的另一半人生却依旧现实,其乐融融的芝加哥民宅内,儿女嬉戏奔走、丈夫温暖体贴。而在这两半人生的衔接之处,瑞恩这支无足鸟就是亚历克斯的短暂栖息之地,等她休息够了,就继续飞翔,而瑞恩则冰冷刺骨跌入谷底。
  瑞恩终究没有能够结束无足鸟的生活,他想亲情、友情和爱情敞开了拥抱,但是代表友情的娜塔莉辞职了、代表亲情的家人依旧在密尔沃基远离他的生活、代表爱情的亚历克斯永远消失在他的生活里,所以,他知道梦醒了,他知道自己还是需要继续飞翔,独自一人。而当瑞恩一直梦寐以求的目标实现了,遥不可及的一千万英里就在最不可思议的时刻到来,这能意味着什么吗?什么也不是。
  所以,在故事的最后,无足鸟瑞恩又继续开始飞行,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前行,因为如果不动摇这一切,瑞恩的故事只不过是猎奇而已,展现了特殊职业的世界,却无法深入人心;但如果动摇了这一切,观众看到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这会是十年前的俗套爱情戏路,如今已经不复存在。
  因为在现在这个社会里,时代已经变了,电影中的温情被掩藏在细节之中,生活的真相开始浮现。埃文·贝尔彷佛在告诉你:没有那么多钻石王老五的改邪归正故事,只有一只在云端上寂寞飞翔的无足鸟的故事在反复上演。
  这种寂寞的飞行,彷佛电影里石墨材质制作而成的贵宾卡一样,在需要时,手握起来温润贴心;但是远离的时候,却只是一张被废弃的卡片,冰冷普通,随处可见。
  无足鸟的一生,永无停歇,当它落地的时候,就是生命的终点。瑞恩就是如此。”
第2201章
呼声领先
  关于“在云端”的争论,一如既往的激烈,一方面主流影评认为埃文·贝尔这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反思,正如电影里台词所说,“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副驾驶”,这是人生意义的一种解读;但另一方面却有一种微小的言论认为,埃文·贝尔这是对所谓的“人生意义”进行的反讽,因为思考了人生意义的瑞恩最终还是拖着行李箱,站在航班信息屏幕面前,重新踏上了云端的旅程,这对于那些思考人生意义的人来说,是一种悲哀,更是一种讽刺。
  这就是埃文·贝尔电影的最大魅力,你很难斩钉截铁地说:这就是埃文·贝尔想要表达的内容,因为在不同经历的观众眼中,电影总是会有不同的解读,这种反思太过私人,也太过深刻。
  “在云端”引发了主流媒体的一阵狂赞之声,评论界的疯狂甚至一瞬间将这部作品推到了颁奖季第一热门种子选手的位置,这倒是和所谓“学院排挤十一工作室”的传闻完全相反,由此可见埃文·贝尔对于电影的把握是多么刻骨铭心。
  “幽默与情感的巧妙安排聪明绝顶的剧情喜剧、似曾相识却又异乎寻常的主人公们的魅力难以抵挡,人生的喜悦与哀叹不期而至又捕捉痕迹的速度感令人恍若翱翔,欲罢不能”、“明亮与阴暗,喜感与悲情,虚构与现实等对立要素几乎不可能地彼此增益、交相辉映”、“反应当今时代的最佳故事,故事与执导的最下面是几乎麻木的现代人真实清晰的‘痛感’,多么完美的切入”、“优美的镜头云烟与缤纷的群像演技之华丽,让观众流连忘返”……
  “埃文·贝尔把缺点一箩筐却又聪明绅士的优雅事业男的魅力展现无遗,布莱克·莱弗利为作品吹来一阵清新刺激又散发着可爱和年轻的春风,查理兹·塞隆用近年来十分罕见的‘傲慢的浪漫’迷人双眼征服了大屏幕”、“在导演的位置上,埃文·贝尔日趋成熟的镜头语言和充沛的画面色彩,勾勒出震撼人心的深层反思,沉重、冷酷、残忍,却又不失阳”……
  包括“娱乐周刊”、“好莱坞报道者”、“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综艺”、“华尔街日报”等超过十八家权威机构都给予了满分一百分,虽然有“首映”这样站在反对立场的杂志给予了六十五分的超低评价,但是主流媒体几乎达成了“好莱坞黄金时期作品才有的高艺术性与完成度”的共识。
  媒体综合评分达到了八十八的高分,烂番茄网站的新鲜度则就百分之九十二,所以毫无疑问的是,影片在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两个女配角、改编剧本等重要奖项的竞争力都瞬间成为了2009年的颁奖季头号种子。
  事实上,两周之前,十一工作室今年颁奖季的第一部作品“弱点”就率先在三千家院线登场,从十一发行的策略就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一部主打在颁奖季有所作为的作品,更多是希望能够在票房上取得佳绩的作品。
  “弱点”是十一工作室今年和桑德拉·布洛克合作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假结婚”成为了今年最闪耀的黑马之一,而“弱点”虽然仅仅投资两千九百万,但橄榄球的励志题材,也被不少人看好是今年的“永不妥协”——这部现实题材的励志电影为茱莉亚·罗伯茨赢得了奥斯卡影后提名。
  “弱点”上映之后,媒体六十三分的综合评分和烂番茄的百分之七十三的新鲜度可以看出,好评还是占据了上风,对于电影的整体评价止步不俗,但对于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来说,却赢得了职业生涯最高水准的赞美,“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在冷静之中隐秘着极致热情的表演,令人怦然心动,堪称其演技的巅峰”,这也让桑德拉·布洛克在颁奖季里赢得了不少的呼声。
  但问题在于,“弱点”整体质量的软肋比去年“蕾切尔的婚礼”还要明显,而且“弱点”是一部以票房为目标的作品,所以票房表现也左右了其在颁奖季的进一步表现。
  “弱点”是“暮光之城:新月”同一周进行首映的,“暮光之城:暮色”在去年首映取得了格外出色的成绩之后,今年第二部“新月”上映时,将粉丝们对偶像电影的支持发挥到了极致,打破了无数的历史记录,首映周末一亿四千两百万的数据让不少人都跌破了眼镜。
  但是在“新月”的压迫之下,“弱点”的表现却十分不俗,首映周末三千四百万美元的成绩,不仅力压之前一周的灾难大片“2012”赢得了亚军,而且仅仅是一周的票房,就在将纸面上的成本都赢了回来,这实在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随后一周,“新月”暴跌百分之七十的票房数字,而“弱点”的票房居然上升了十八个百分点,在这种对比之下,“新月”以四千两百万力压“弱点”的四千万,蝉联了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的冠军。
  进入十二月之后,“在云端”在十五间院线进行点映,而由于本周新作缺乏有力的票房之作,所以“弱点”和“新月”的榜首之争也陷入了白热化。
  票房跌幅百分之五十的“弱点”成功力压票房跌幅高达百分之六十五的“新月”,在上映第三周时,逆袭上位,拿到了十二月第一周的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冠军。虽然“新月”创造了无数历史记录,但“弱点”的表现还是让被影评人骂声淹没的“新月”黯然失色。上映三周,“弱点”的累积票房已经来到了一亿三千万美元!
  “弱点”的票房爆发不仅刷新了“洛奇4”在1985年底创造的影史体育剧情片最高票房记录,而且成就了桑德拉·布洛克在一年之内的两度崛起,正式宣告了票房女王的回归。从这样的数据就可以看出,虽然影评方面没有更多惊艳的评价,但是观众们的口口相传,还是让电影在票房上取得了格外出色的成绩。
  “弱点”一方面拥有感人的故事和在美国人气绝高的橄榄球题材,另一方面电影也准备了足够多且视听效果相当出色的运动场景,观赏性与娱乐性的平衡点找得十分准确,这也使得电影上映三周票房就直接破亿,并且显示出了朝着两亿门槛大步迈进的朝气。
  “弱点”的逆袭,“新月”的暴跌,这都是本周北美票房排行榜上的亮点,而“在云端”的点映成绩更是引发了整个北美无差别的瞩目。单馆票房八万五千美元的数据,成为了埃文·贝尔个人作品之中仅次于“断背山”、“改编剧本”、“朱诺”三部作品,单馆票房的最佳表现,这又再一次刷新了真人电影的单馆票房历史排行榜。
  “在云端”在十五间院线上映,拿下了一百二十七万五千美元的周末票房,这个成绩悍然地跻身了本周北美电影票房排行榜的前十五名,位列第十三。
  虽然说埃文·贝尔的作品一向都拥有十分出色的单馆票房成绩,但是“在云端”傲然成为了本周单馆票房冠军的出色表现还是成为了本周北美电影市场里足以与“弱点”、“新月”相提并论的作品,让埃文·贝尔“话题之王”的头衔再一次得到了证明。
  在赢得专业影评人的一片好评之后,“在云端”又在票房上取得了格外亮眼的数据,一个良好的开局,这也让影评界里对于这部作品的推崇更是达到了一个高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头号种子选手。
  过去几年时间里,其实十一工作室有数次都拿到了所谓的“头号种子”头衔,比如说“香水”,比如说“血色将至”,但这些推崇都是相对而言的。“香水”那一年是遇到了“无间行者”,再加上“阳光小美女”的逆袭,所以整体局面是十分混乱的,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头号种子;而“血色将至”那一年则是遇到了“老无所依”和“赎罪”,头号种子前半程是属于“赎罪”的,后半程则是“老无所依”和“血色将至”共享。
  但是今年却不同,“在云端”上映之后,对于十一工作室的“排挤”似乎一夜之间都消失不见了,整个圈内都将“在云端”推上了头号种子的位置,呼声遥遥领先于昆汀·塔伦蒂诺的“无耻混蛋”、李·丹尼尔斯的“珍爱”和彼特·道格特的“飞屋环游记”,一夜之间成为了今年颁奖季的领跑选手。
  这并不稀奇。埃文·贝尔如今已经是圈内实力最强的导演之一,“血色将至”和“朱诺”实现了奥斯卡最佳导演蝉联之后,他也成为了颁奖季里最需要重视的狠角色。
  而这一次“在云端”的质量丝毫不逊色于埃文·贝尔的任何一部作品,群像演技的高超水准也是绝对的奥斯卡级别,甚至还因为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使得作品赢得了前所未有的超高呼声,自然而然地,“在云端”就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头号种子选手!
第2202章
圣诞票房
  十二月第二周,“在云端”在八十间院线进行了扩映,单馆票房五万五的数据,让电影的周末票房来到四百四十万美元,这也使得“在云端”顺利地跻身北美票房排行榜前十名,战胜了灾难大片“2012”,位居第八位。
  本周占据北美票房排行榜冠军的是迪士尼久违的二维动画“公主与青蛙”,“弱点”继续着自己神奇的表演,高高占据了亚军位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马特·达蒙、摩根·弗里曼合作的“成事在人”本周上映,在两千间院线进行了放映取得八百万美元的票房,来到了季军宝座。
  除了创造奇迹的“弱点”和单馆票房闪耀的“在云端”,本周十一工作室还有一部小成本作品进行电影,那就是汤姆·福特的“单身男子”。
  “单身男子”作为汤姆·福特这位时尚大师在电影圈的处女作,同时又挂着十一基金赞助的第一部作品名头,这使得电影在制作阶段就吸引了不少目光。虽然今年十一工作室并没有出席威尼斯电影节,但是“单身男子”还是作为间接代表前往了水城威尼斯。在水城,“单身男子”赢得了一片好评,还为男主角科林·费斯赢得了水城影帝的称号,延续了十一工作室在威尼斯的出色表现。
  以威尼斯为起点,“单身男子”以七百万美元投资的黑马身份,开始了自己在颁奖季的征程。可惜的是,这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虽然好评不断,但因为整体内容太过压抑沉闷,而且又是“小家子气”的爱情戏码,这与后经济危机时代的黑暗气息太过契合,以至于没有电影公司拿下发行权,最终“单身男子”的北美发行权还是落到了十一发行的手上。
  “单身男子”赢得了七十五分的媒体综合评分和百分之八十四的烂番茄新鲜度,总体评价甚至超出了“弱点”一个档次,但是由于电影的小品气质和同性恋题材的局限,还是让作品在票房方面缺乏竞争力。
  要知道,“单身男子”的小品可不是“朱诺”、“贫民窟的百分富翁”那种类型,这个故事本身就是锁定在一个丧偶的教授决定自杀之前的二十四小时,小格局、小题材、小故事,再加上汤姆·福特赋予了作品浓厚的王家卫式艺术气息,确实是很难在票房上有所作为的。
  事实也是如此,单馆两万四千美元的票房在九间院线拿到了二十二万美元的周末票房,这个成绩说不上太过亮眼,但也已经十分不俗了,在榜单上排名第二十一。
  目前为止,十一工作室今年在颁奖季上映的三部作品,“弱点”、“在云端”、“单身男子”都分别上映,从整体就可以看出今年十一工作室确实是“不在状态”。
  “弱点”在三千间以上院线上映,票房表现出色,而出色的口碑更多是集中在桑德拉·布洛克身上;“单身男子”则是彻头彻尾的小品,虽然好评不断,但也是男主角科林·费斯的光芒更为耀眼。唯一表现最为出色的则是“在云端”,在各个方面都展现出了杰出的竞争力,虽然说“在云端”目前是最大热门,但十一工作室在过去两年时间里的集团优势却不那么明显了。
  但其实这也只是相对其他公司而言的,“弱点”和“单身男子”除了在主角方面拥有强劲实力之外,电影整体水平目前也是收到许多肯定的,在颁奖季中依旧占据了一个十分有优势的位置。而“在云端”就更不用说了,全面开花、延续不败记录,当仁不让的颁奖季头号种子选手。
  所以十一工作室目前佳作云集的水准,始终还是好莱坞一流。
  将视线重新回到圣诞期间的北美票房上,“在云端”在票房方面的出色表现,让人们都开始期待,“在云端”是否会创造“阳光小美女”、“朱诺”这两部独立电影的奇迹,拿到一周北美票房排行榜的冠军,但埃文·贝尔知道是不可能的,因为十二月第三周,“阿凡达”上映了。
  虽然说在“阿凡达”上映之前,圈内有冒出这部电影彻头彻尾失败了的传言,但埃文·比尔对此却再了解不过了,“阿凡达”的辉煌。
  在埃文·贝尔曾经尝试的两个剧本中,一个是“国王的演讲”,这是埃文·贝尔主动放弃的剧本;另一个就是“阿凡达”了,但这个剧本却是埃文·贝尔被迫放弃的,三维技术的发展限制以及詹姆斯·卡梅隆长达十年的筹备,都让埃文·贝尔没有进一步接触这个剧本的机会。
  要知道,詹姆斯·卡梅隆是带着“泰坦尼克号”的出色战绩去筹备“阿凡达”的,即使如此,他已经承受着整个圈内不信任的目光,不仅因为五亿美元的超高预算,更因为他坚持想要使用三维立体技术,这使得他在筹备的过程中举步维艰。其实在“阿凡达”之前,三维立体电影早在1952年就诞生了,但是一直都没有能够得到业界的认可,即使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三维电影还是没有能够成为主流,大电影公司始终不认为三维立体电影可以成为主流。
  “阿凡达”就是三维立体电影进入主流的历史转折点,虽然在此之后关于三维立体技术的使用依旧有着不少争论,但三维立体电影的数量还是在进入2010年之后急速增加起来。
  所以说,“阿凡达”是一部十分特殊的电影,埃文·贝尔也知道这部电影创造了一系列的历史新纪录,北美票房七亿六千万,全球票房二十七亿八千万,这都刷新了“泰坦尼克号”的历史记录,再一次成就了詹姆斯·卡梅隆“世界之王”的名号。
  即使是“在云端”再逆天,埃文·贝尔也相信,“阿凡达”依旧是不可逾越的大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6/9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