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9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8/1095

  这些宦官多是高大孔勇者,他们是皇帝最贴身的近卫。
  出巡路上,沿途地方的卫府还要负责接送护卫。
  浩荡的队伍,十分壮观。
  好在多数人都是自费旅行,所以倒不用操心朝廷花费太大。而且罗成也要求过了,尽量不要骚扰地方,队伍所需要,全由内侍省包办,由皇家这边全权负责,提前沿途就各好了住宿营地、饮食消耗等等。
  全由皇家出钱采买,禁止地方进贡什么特产方物。
  出了洛阳门,带个队伍足有十几万人,好像整个洛阳的军民百姓都要跟着皇帝去泰山游玩,像极了一个巨大的旅行团。
  皇帝罗成骑在一匹白马上,身穿一件白袍。
  虽然有官员劝说过皇帝,认为皇帝出行在外,当以安全为重,应当乘坐在轮宫或龙舟之中,两边还要派侍卫隔绝百姓。
  但罗成倒认为没有必要,安保措施当然是有的,因此罗成就算骑着马,百姓也仅能远远观看着,并不会有什么威胁,想威胁到皇帝也不太可能。
  太子也是骑马,皇后则是坐着马车。
  “盛世景象啊。”
  魏征笑着对皇帝道,他也骑了匹马,穿了身道袍。
  “这话不当是你说的啊。”皇帝道。
  “臣也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这么庞大的队伍出行,虽说有许多将军们负责指挥,但也确实还是显得很嘈杂。
  “后面还跟了许多商队,甚至有许多歌妓舞姬,许多杂耍优人。”
  “只要不骚扰地方百姓,不耗费国库,百姓们愿意跟着,这是他们的自由。说不定,这趟东巡,还能促进下沿路的消费,给百姓们带去不少好处呢。”罗成笑着道。
  “有陛下的那些严令在前,臣以为倒没有人敢犯事乱来。想一想,这十余万人东巡,一路穿郡过县的,大家吃喝玩乐,确实耗费巨大,只要不把这些耗费摊派在沿途郡县百姓头上,而是拿钱买,那么所过之处的百姓,确实能得不少好处。”
  “洛阳城里确实有许多不用操劳之人啊。”皇帝回头看了看后面,虽然目光所极,也只是看到一队队骠悍的军队,但他也知道能跟着队伍东巡的,多数还是那些贵族官员士子豪强富商们,当然也还有许多是藩国使团。
  这些人又不用干活做事,多数都是自费随驾东巡。他们不但自己自费跟着去,甚至还带上了妻妾儿女,又带了许多侍婢奴仆。
  这么远的出巡游玩,要维持自己的舒适可不容易,得备上车马,还要带上车夫草料,又得把自己的衣服器物等带上许多。
  当然,也有很多聪明的洛阳商家,也早早发现了巨大的商机,于是带着自己的商队跟着后面,随时提供各种商货给那些随驾的贵族官员们。
  据说队伍后面,甚至跟着三千多个青楼女子。
  罗成知道这些后,并没有制止,只是再次重申所有随行之人,不得骚扰地方。
  因为皇帝把太子也带上了,故此现在洛阳留守的是宰相侯莫陈乂以及大学士温彦博,再加上枢密使张须陀,以及御史中丞长孙无忌,由他们四人组成了留守班子,负责留守洛阳。
  太上皇和皇太后因为年纪大了,不想车马劳神,因此也都留在洛阳。
  太子外的其它皇子也俱留在洛阳。
  骑在马上,能够看到路新垫过土,还洒了水,以避免坑洼不平尘土飞扬。
  “这路新修过,没有驱使百姓吧?”
  魏征笑道,“这刚出洛阳,陛下把地方官召来一问便知。”
  地方上当然不敢驱使百姓,事实上他们想驱使也够不上资格,因为皇帝出巡的这条路线一经确认之后,内侍省那边立即就安排下去了。
  由皇家内库拔钱,沿途雇佣当地百姓修补道路,黄土垫道净水洒街,甚至沿路还修理了排水渠、加固加宽了桥梁,又新增了许多沿路公厕,增打了许多水井等。
  这些都是出钱雇佣当地百姓做事,而且工钱给的很优厚,所需要的一应物资,都是掏钱采买,没有强征当地一文钱,也没有免费征用一个百姓。
  等皇帝过后,这条路和路两边修的这些,也一样还是留给当地百姓们使用,算是给百姓们造福了。
  罗成很满意,只要不扰民,就足够了。
  虽然这些需要由内库承担,要花费不少钱,但罗成自己出巡泰山,没理由让地方百姓来负担。皇帝内库有钱,出巡一趟花个几百万贯也负担的起,可若是要让沿途百姓承担这些,那就可能让百姓们破产。
  “盯紧点地方,朕不希望好经让歪嘴和尚给念歪了。别朕内库拔了钱,专款用做雇人买料,结果到最后,钱没到百姓商人手中,却全进了某些贪官污吏的口袋,最后还是让百姓承担,甚至还层层加摊。”
  罗成是很清楚有这种可能的,尤其是到了地方基层,这种事情更多。虽说眼下是王朝初年,但也架不住会有这种胆大贪婪之辈。
  “请圣人放心,谁敢连这个钱都贪,那么绝不轻饶。”
  “朕不要事后追究,朕要的是防范于未然,所以要监督好。”
第1387章
皇帝万岁
  偃师。
  县令早早带着县中官吏在城外二十里迎接等候圣驾。
  在他们后面,县中的豪强地主士子商贾们也都全都装扮一新站着等候,而在他们的后面,则是几乎整个偃师县的百姓都来了。
  丁家台的丁老三今天也特意换上了一件新袍子,这件袍子还是秋收后媳妇刚给他做的。丁老三甚至还特意把头发也请村里的老黑头给修过,刮了脸掏了耳朵修剪了胡须,来前还把牙又给刷了一遍。
  他旁边站着自己的婆娘和母亲,身后是几个孩子。
  一家人全都穿上了新衣服。
  没有人要求他们来迎接圣驾,但是居住于邙山北,黄河南岸丁家台的老三,却和全村的乡亲们一样,早早就都梳洗打扮沐浴更衣,然后一家老小前出县城二十里,站在官道边迎接等候。
  老三看着那修的高大的风雨亭,还有这宽阔笔直的道路,心里很自豪,这路也有他的一份力呢。
  为了迎接皇帝车驾路过,偃师县令要求全县动员。家家户户大扫清,清理垃圾,修理道路,路边的沟渠也都清过了,田间地头甚至都还又忙碌了一遍,刚种下的地,把杂草都清光了。今冬休耕的地,甚至都要求翻耕一遍。
  家家户户不仅要求大扫除,甚至房屋也都修整了一遍。县里甚至还特意拔下了一笔钱,让村里百姓出工,县里出钱买材料,然后修理村路,整修房屋。破烂的危房拆掉,赶紧新抢修了新房。
  脏乱的厕所也都整改过。
  老三家的那矮土墙就给扒了,重新垒了新院墙,甚至家里的屋顶也重新掀了,换了新的茅草树皮。
  还有家里的茅房也改建了,另新建了三间关牛养羊养猪和放柴草的屋子。
  老三家里改造这些,花了不少钱,但县里发了一笔补贴,虽然没自己花的多,但本来自家也打算要干这些,现在村里人相互帮忙,人工钱就省了,县里又拔下一笔补贴钱,还给了不少盖屋材料,算来也是为家里节省了不少。
  对于县里的这些行为,老三倒是觉得挺好的,不管怎么说,他活这么大年纪,以往可没见过,都是官府征税收租,什么时候还免费帮百姓办事,给百姓发钱啊?
  老三忙完村里家里的事,还到县里报名参加修路之事,每天管三顿饭外,还能赚绢布粮食,折算起来,一天能有几十个钱呢。
  其实老三他们都以为,就算不要钱他们也愿意干,毕竟这路是给圣人修的。今年夏天大旱接着蝗灾,可是有圣人的救灾防灾之策,丁家台今年虽然夏天颗粒无收,可没有一家外出逃荒的,更没有一家饿死人了的。
  过去,隋朝三十来年,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就算是号称开皇盛世之时,黄河边的丁家台村,也经常要外出逃荒要饭,运气好点也就是吃点苦,运气差,那肯定得有人饿死。
  但今年,一个都没外出逃荒,一个也没饿死,朝廷不仅免了今年的两税,大家挖蝗卵捕蝗虫都还换了不少粮食,更别说入秋后,县里还给每户发了不少救灾粮。老三他们从夏天到秋后,也参加了不少县里以工代赈的工程,赚了不少粮食。
  如今家里地窖粮仓里还有不少粮食呢,一家人脸上甚至都没有菜色。
  他那六十多岁的老母亲,在家得一天念叨圣人的好百多遍,家里甚至早就立起了圣人的长生牌。
  村里的老村长说每五百年必有圣人出,以前曾有人说隋文帝是三百年一出的圣人,说自汉末后三百年,他是新圣之圣人。
  但现在看文帝算不得圣人,当今才是真正的大圣人。
  听闻皇帝要东巡,封禅泰山,大家都很高兴,觉得圣人确实当封禅泰山,若圣人都不封禅泰山,谁还有这个资格呢。
  站在路边已经等了足有一个多时辰。
  可老三却并没有半点不耐烦,路边上站着的数万百姓,排出十余里地去,但大家都在静静的等待着。
  终于,一支骑队驰来。
  骑士身披着金甲,披着血红披风,跨下马清一色的白马。
  人如龙马如虎。
  骑队里旗手高大魁梧,掣着红色大旗。
  县令连忙迎接上前。
  “圣人将至,请县令准备迎接圣驾。”
  没一会,更多的骑兵出现,他们身着锃亮的铠甲,手持着马槊,腰佩弯刀。
  丁老三有些敬畏的看着这些兵。
  他的二儿子黑娃看着这些禁军,羡慕的道,“阿爷,我将来也要报名投军,就要当皇帝的金吾卫!”
  老三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这黑黑瘦瘦的哪当的上金吾卫,好好读书,将来考中贡士,也能金殿面圣呢。”
  一队接一队的兵马到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8/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