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9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7/1095

  而价格最低的当属卖到草原上的黑茶砖,这些茶是用最次的茶叶制成,有的甚至直接就是叫刀子茶,就是好的茶叶采完后,最后拿刀直接把茶叶梢连茎带叶甚至带枝割下,然后加工制成茶砖,这种茶砖,最便宜的要十六钱一斤。
  而这个十六钱还只是茶园的价格,这是还没有上税的,而茶税此时是十税二,茶园出场得收税三文二,加税就成了十九钱二。商人们再层层转手贩运,最后运到草原上去,价格已经翻了数翻。
  这样的低档黑茶,便宜的十六,贵的都要六十出园价。
  而好些的茶,更是每斤三四十文到上千文不止,至于更高档的茶,那就是一茶难求,价格再高都有人要。
  现如今朝廷对于茶的控制力是越来越强,直接实行的是专卖制度,茶政如盐政一样。
  实行的是民种官收商卖,百姓种茶,只能出售朝廷的茶务衙门收购,各种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收购价格。
  茶叶收到了官府手里之后,茶商们再来购买,茶商买茶得先交税,就是先取得茶引,茶引就是完税证明,每引茶多少,凭引才能买到茶,然后再任由他们贩卖销售。
  茶商们虽然取得茶引,但交的只是茶专税,因此他们在贩运过程中,该交的市税关税等还是不能少的。
  当然也有如皇家内侍省这样实力雄厚的皇家茶商,不但有大量自己的茶园,还有大量技术高超的茶叶工加作坊,茶叶在他们的手里经过加工后,凭着皇家招牌,能增值许多。
  盐税降了,但茶税酒税都大增,现在甚至还有糖税、车马舟船税等。
  “去年制订的财政预算,原本还预留了几百万做备用,可是现在离过年还有几个月,可朝廷国库已经亏空严重了。这荆湖水利是个无底洞,以后每年得投入数百万贯甚至是上千万贯进去。”
  魏征也有些担忧朝廷的财政,虽说现在朝廷开源的能力挺强,可花钱的本事更厉害。
  “好在今年在西域和西山还有荆湖的用兵,都没有亏,还有些赚,要不然,压力更大。”
  程咬金当初在安西用兵,一下子灭了鼠尼施和龟兹,鼠尼施部被屠光,但他们的百万牲畜还是多数落入了朝廷的口袋,其中还有大量的战马、武器等,另也有不少帐篷等部落的财产,这些是笔不小的数字。
  “太仆寺已经陆续出售了大部份的牛马羊群骆驼等,尤其是其中的数十万匹马,是笔大进项。”
  马向来珍贵,就算是在牧人家,马也是珍贵的,一个牧民家庭也许会养上几百只羊,几十头牛,但他们的马绝对不会多,马消耗多还难养。
  “不过相比起来,还是灭龟兹国收益更大,虽然杀了数万龟兹人,但剩下的几十万龟兹人皆沦为奴,这就是价值千万贯以上。此外,城池、田地、房屋、商铺,金银、牲畜等也很多。”
  一个西域强国,直接被灭掉,还没有受到战火损失多少。
  之前,朝廷一直没有把这些纳入国库收入,一是还没理清,二是这笔钱还是预备他用的。
  毕竟战争收入,不是常规收入,不是年年有的。
  “那些龟兹奴隶,全都发卖掉,一部份用做赏赐军中将士,这样朝廷也不用再拔钱赏赐。另外,龟兹国的一切都可以发卖,田地、宅院、商铺、牲畜等等,都可以卖掉,把这些发卖所得,转入国库之中。”
  “魏征啊,朕觉得安西这一战,倒是个不错的思路啊,你看这一战,都只是安西本地驻军出动,朝廷也没有多少额外的军费支出,甚至事后的赏赐抚恤都是自战争缴获所出,这是干赚不赔的买卖啊,如今朝廷开支大,朕倒是想再干这样几票了。”
  魏征忙提醒皇帝,“安西之战也只是个例外,打仗往往只亏不赚,就如去年的西北之战,朝廷调动数十万大军,动员百万民兵民夫,最后耗费数千万啊,把国库都打光了。”
  “当初是不一样,但如今这样的对手毕竟没了,朕准备给苏定方多增派些兵马,给他更大的行动自由,让他多发起一些攻势,对西山境内的羌人,尤其是那些蛮横不服王化者,狠一点,来个秋季攻势!”
  罗成尝到了战争的甜头,程咬金安西一战,灭了一国一部落,而其收益甚至相当于朝廷两三年的正常赋税了,而开支却能几乎忽略不计。
  “陛下,谨慎啊。”
  “朕倒觉得,该出手时就出手,如今安西是稳定了,趁着吐蕃还内乱,这个时候不把西山诸羌收拾了,回头只怕就没这么好的机会了,此时用兵扫荡西山,还能配合下云南的存孝和杜伏威他们。”
  西山诸羌很穷,穷山恶水,这些羌人还不是游牧的,他们喜欢修碉堡,但罗成依然认为该打还是要打,而且诸羌就算穷,可是捕羌为奴还是很值钱的,而羌人们虽没啥家当,但他们的牛啊羊啊马啊,也一样挺值钱。
  只要苏安方按之前的打法,朝廷绝没有亏本的道理。
  对于那些不服王化的西羌,罗成也从没什么好感,他也根本不把他们当成什么子民,得有大秦户籍的归化蛮夷,才能算是秦人,其余的,只是蛮夷也,算不得人。
第1355章
双头蛇
  手里握了点闲钱,罗成便忍不住要花。
  荆湖水利每年得投入上千万,这个钱罗成没省。但他也没有马上把多余的钱全投进去,有钱也还得考虑到其它,比如百姓有没有这么多时间等等,故此最后罗成没有改变荆湖三十年计划。
  他先是与枢密院和兵部商议后,决定给西山道的苏定方增加一千万贯的军费开支,给他增派一军,新派一万二千府兵移驻西山,加筑城堡、烽墩、驿站、巡骑。他还要求苏定方抓几个典型,狠狠的打几个硬仗。
  不要求打大仗,但得打胜仗,而且不要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但不能亏本。总体思路便是要对那些不服王化的羌人实行秋季大扫荡,说白了就是去抢劫。能抢就抢,不好抢就不硬上。
  主动权掌握在苏定方的手里,就得跟以前四方蛮夷入侵扰边一样,趁你不注意跑过来打打秋风,过去中原是以防御为主,修长城啊,屯军堡啊。
  现在罗成要苏定方改变策略,主动出击,也学学那些人,这次轮到他们出击了。什么羌人啊、牛羊啊,能抢就抢,抢到了就是赚到了。
  一旦羌人敢脱离他们的碉堡山寨来战,那就更好,寻找机会,包围他们,聚歼他们,一旦他们的主力被灭,那么就可顺势把他们的碉堡寨子也一起拔了,到时一锅端。
  枢密使张须陀和副使周德威、宋老生几个看着皇帝的计划,很有些担忧,倒是程咬金比较赞成。
  “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这边境之上,本就地广人少,又偏远落后,要防守总不如进攻,陛下不是长说,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吗,咱们就进攻。我朝不修长城,数十万将士们就是大秦的长城!”
  一千万贯,这可是好大一笔钱,能够修许多堡垒,新增许多装备。老程都有些羡慕了,这些钱可都是他在安西赚回来的,现在却要交给苏定方去花,自己只能在后方干看着。
  他主动请求,想前往西山指导。
  “你就老实呆在洛阳城吧,你这枢密副使跑到西山去了,那西山道的兵马将士们,是听苏定方的还是听你的?苏定方在西山有时间了,对那边摸熟了,你突然过去,不合适。”罗成很不客气的驳回了程咬金的请求。
  苏定方在西山,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过去兵马那么少,条件那么差,也一样打开了局面,现在没理由却让程咬金跑去摘桃子。
  “给苏定方一千万军费,再给他增加一万二兵马,我看西山这边足够了,就看他能不能给朝廷多赚点回来,现在还有些钱,我看可以给朝鲜的徐世绩,之前他跟百济、东瀛也打了段时间了,可他手上兵力有限,因此一直遵照朝廷的旨意,防御为主,没有出击。我看现在,可以给徐世绩也增加一千万贯军费,并给他新增一万二兵马,再新增一军,他就有实力反击了。”
  “要我说,早就该增兵朝鲜了,让百济和倭人上蹿下跳那么久,早就想收拾他们了。”之前朝廷也有人想提议增兵朝鲜,可皇帝一直按压住了。
  之前西北局势未稳,而且朝廷也没钱四面开战。
  可现在有笔横财在手,虽说救灾花了许多,这还刚上马一个大工程,可罗成并没有单纯的把用兵当成是花钱的事,有安西的先例在,他认为,只要朝廷增加朝鲜和西山的兵力,增加军费,多投些本钱进去,那么完全是可以赚更多回来的。
  理由就一个,朝廷的实力远比两处的对手强。
  “对倭国和百济的反击,也可依照对西羌的办法,不求如对龟兹一样,直接一战灭国,可以先反击入境,扫荡做战,先把本钱赚回来,等把对方的实力消耗的差不多了,到时再打大战决战,灭国。”
  上来就打大战攻城战,罗成认为没必要,这种战事有时围绕着一座坚城,可能得打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消耗太大,不划算。
  要打就机动灵活些,袭扰抢掠为主,这一样能削弱敌人实力。若是敌人离开坚固的城池来战,那时还可以找机会围歼他们,然后再去打那些没有大军把守的大城。
  “圣人这用兵之思路,还真是别出心裁呢,把打仗跟做买卖一样,厉害。”
  罗成呵呵笑道,“打仗不赚钱那还打什么?咱们现在占据主动,所以这仗就更得打赚钱的仗,不能跟杨广征辽那样打仗,光图面子好看讲排场,排兵布阵就几个月,一次派出一百多万大军,这仗还没打呢,就亏到姥姥家了,仗没这么打的。”
  杨广那种打法,前期投入太大,资金链容易断裂极易崩盘,而且就算真打赢了,杨广那种打法,也是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罗成就算给徐世绩增兵一万二,可朝鲜也总共才两万四千的兵马,这个数量的兵马,对后勤的要求小的多。
  秋末。
  安东朝鲜。
  徐世绩接到来自洛阳的圣旨诏书,也见到了乘船自中原渡海而来的增援府兵。
  一万二千兵马,皆为南衙精锐,此番全都要移驻朝鲜,将来还要把家眷带来,永驻安东。
  随旨意送到的,还有皇帝的一封长信。
  在信里,皇帝就比圣旨诏书上说的清楚明白的多了,皇帝很直言的说明了此次增兵安东的原因,甚至还再三告诉徐三绩,要打灵活仗,要打赚钱仗。
  “洛阳城里一个百济青壮奴可是值钱四十贯呢!”
  罗成提醒徐世绩,不要总想着一战灭人国,再战擒贼王这些,与其想着攻城掠地打大仗,不如想着先多掳点百济人倭人回来卖,现在各地对于奴隶的需求居高不下,有多少中原都消化的了,毕竟大量的百姓都被朝廷授了田地,成了自耕农,哪还有余力去给地主们种地。
  田少的地方,也迁了许多百姓到边疆去授田,这就导致地主们极缺种地的人,而商人作坊里极缺工人,汉人百姓多成了自耕农,当然就只能买奴隶来做事了。
第1356章
利益
  秋雨绵绵,天渐转凉。
  亿岁殿里,罗成看着皇城司送上的奏报,“马周这新官上任三把火,烧的还是挺旺的。一到衡山,烧的第一把火,就是剿灭了三千多衡山贼,又挖出了衡山县的大柱虫。紧接着第二把火,全郡剿匪,剿匪大小盗贼三十七股,擒获降服贼人万余。第三把火,拆毁衡山郡中淫祠一千余,又清理整顿了全郡的佛寺道观,僧道还俗五千余众。”
  御史中丞长孙无忌笑着对妹夫道,“年轻人嘛,血气旺。”
  “马周可是比你还年长些。”罗成笑道。
  长孙无忌哈哈一笑,如今官位越来越高,虽还未拜相,但已经正式进入了宣政殿御前会议,人居于高处,有时气势都变了,似乎连着年龄也成熟多了。
  “大秦就需要一些马周和你这样的有年有为,敢打敢拼的官员。”罗成合上奏折,对于马周和李纲在衡山郡的这几把火,表示很满意。
  大秦不缺少聪明的官,但最需要的还是马周他们这样干实事的官,如封德彝一样,聪明是聪明,可聪明过头,整天只知道揣摩圣意,喜欢曲意逢迎,甚至总想着得失利弊,想着如何往上爬,这种官不是好官,没人用的时候罗成会用一用,可一有了更忠心能干的官员,肯定就要把他踢一边去。
  “无忌啊,最近朕读书,常想一句话,三思。”
  长孙无忌愣了一下,三思,思危思退思变,皇帝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曾听皇城司奏报,说封德彝跟自己的几个儿子曾经说过这三思,说做官当三思,知道了危险就躲开叫思危,躲到人家不注意你的地方叫思退,退了下来再慢慢看慢慢想,想想自己以前哪错了,往后怎么做,这就叫思变。朕觉得封德彝这几句话说的还是很对的,虽然透露着他狡诈本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7/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