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9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0/1095

  左中书侍郎、平章事侯莫陈乂便站了起来。
  “仰苍天庇护、仗圣人洪福,此次西域战事,事起突然,然而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击败了叛乱的龟兹与鼠尼施,未从中原征召一兵一卒,也未征召一个民夫,仅仅以安西三郡,和周边几郡的兵马,就成功打赢这仗,确实了得。说实话,刚接到安西情报的时候,我们还担心这场战事会不会使得西域动荡,会不会阻塞丝路,会不会导致西域诸国、突厥诸部大叛乱,会不会影响到朝廷休养生息的大决策,担心会耗费大量钱粮,劳累无数兵将百姓,所幸,担忧的这一切没有发生,战事起的突然,可结束的也迅速,这一切,负责指挥战局的安西左都督程咬金是有功的。”
  侯莫陈一上来就给程咬金摘责,引的翰林院的大学士们不满,不比政事堂中还会有武人宰相,翰林院里的三殿六阁大学士,可是清一色的文臣出身,而且多是名士。
  他们对程咬金许和尚这种不禀朝廷,擅自开启边衅战争,甚至直接屠城灭国的行为非常不满,认为武夫跋扈,骄横不法,早就决定要好好弹劾治他们的罪,以振国法朝纲。
  开元殿大学士温彦博缓缓开口,他说话很慢,可却有一股内敛的气势,虽不是侯莫陈乂的那种外放的气势,可依然不弱侯莫陈乂,“圣人,我们翰林院最近也十分关注西域战事,对于西域之战的前因后果也是仔细研究,政事堂那边对这场西域之战的战后处置做了票拟,我们看过票拟的处置,有些我们认同,有些我们无法认同,所以我们有些签字批红了,有些没批红,要退回政事堂重新票拟。”
  皇帝坐在那里,对今日宣政殿议事可能出现的争议,早有预料,所以此时他丝毫不惊讶翰林院对政事堂票拟的驳回。不过皇帝倒是有些意外,政事堂九位宰相,居然能够这么快达成一致,却是很令人惊讶的。
  侯莫陈乂问温彦博,“请问大学士,哪些又是签字批红了,哪些又没批红呢?”
  温彦博缓缓道,“程咬金有罪、许和尚有罪、阿史那弥射有罪、阿史那社尔有罪……”
第1301章
府院之争
  殿中气氛似乎凝固。
  随着温彦博那一连串的有罪,圆桌上一下子剑拔弩张。
  皇帝伸手端起了茶杯,新泡好的大红袍散发着沁人香味。
  兵部尚书、平章事秦琼忍不住出声质问,“程咬金追随陛下以来,每战先登,功勋无数。此前,率领铁勒等诸军破射匮、平西域,此后坐镇安西,保西域诸国臣服,保丝路畅通。”
  “此番龟兹王子劫丝路,许和尚出兵擒拿并无过错,龟兹起大军叛乱,程咬金事急从权,调兵平乱,也无过错。”
  秦琼与程咬金关系不错,但他现在站出来为他说话,并不仅是私情。
  军人统兵在外,紧急之时,必须得有用兵特权。
  “程咬金屠部落灭国家,在安西杀人三十余万,岂不是罪?他纵兵抢劫,岂不是罪?”温彦博质问。
  “程咬金虽屠灭叛乱之鼠尼施,可本身并无取一文钱一头羊。”
  温彦博却不肯这样放过,“没取一文钱,可也改变不了他人屠嗜杀的事实,改变不了他屠城灭国的事实。三十余万人,未经请示朝廷,直接屠光,跋扈嚣张!有罪!”
  本来安静的大殿,被温彦博陡然拔高的声音震的回声四起。
  枢密院的张须陀也出声了。
  “以事论事,许和尚擒龟兹王子,虽越防区,可龟兹王子所犯之事严重,巡骑营出界擒拿事急从权,无责。首错在龟兹王子,胆大狂妄劫我丝路秦商,二错在龟兹大将羯猎颠,龟兹有错在先,他却还敢起兵拦截攻击我大秦之军,这便是不宣而战!许和尚此后反击,合情合理,毫无问题。”
  又一位大学士虞世南加入战团,“安西军上下,都是跋扈惯了,许和尚擅越防区,他一巡骑营指挥使,结果不请示上级,不但直接调动了整个巡营,甚至还把城傍蕃子、巡营子弟、屯田民兵也都召集了起来,直接召集三千人,大摇大摆的跑到顿多城,越界擒拿龟兹王子不说,还把顿多城给屠灭了,几千人呢。”
  “许和尚越界、擅调、屠城。程咬金也是一样,他一安西左都督,直接就敢把军令传到河西、青海,还有伊丽封国了,还敢调突厥封侯,没有请示朝廷,调了数道几万兵马,谁给他的权力?虎符呢?调令呢?”
  “他们完全有其它的解决方案,要抓龟兹王子,就非要这样越界强抓吗?就算越界强抓,不能先请示朝廷吗?抓了人之后,非要屠城吗?”
  “他们就是故意挑起战端,然后好博军功!”
  枢密副使宋老生道,“这如何是故意挑起边衅战端,以取军功呢?安西前线,不比中原内地,形势要复杂的多,故朝廷以都督兼太守,以武将任太守职,便是使得他们遇突发紧急事务,能够有最大的便宜从事之权,可以迅速反应。程咬金、许和尚他们的反应迅速,正是有朝廷的制度许可,这次安西之反击十分漂亮,迅速的歼灭了叛乱,若是事事如大学士所言,请示朝廷,这相距八千余里,一来一回,路上就得半月,什么战机都延误了,难道要让事情迁延变大才好吗?”
  御史台御史大夫封德彝终于也下场。
  他弹劾程咬金、许和尚等一干安西将领数十条罪名,比之前温彦博提的还要多,而且他提的每一条罪名,还都是有根据有出处,比如擅调兵马、出防越界等等。
  几大衙门吵做一团。
  皇帝却还能悠然喝茶,对于天子来说,若是下面的大臣都是一团和气,也是相当危险的,那皇帝就极有可能被架空。
  吵一吵,有不同的意见,这才是议事的样子。
  他允许有不同意见,只要最后能够达成一致便好,达不成,能够接受服从也一样。
  他只是余光瞧了瞧张仪臣又瞧了瞧封德彝。
  封德彝是御史台的副手,张仪臣才是主官,可现在张仪臣没表态,封德彝倒是反应迅速。
  再加上之前封德彝上的密折,说御史大夫张仪臣和兵部尚书平章事秦琼乃是丈婿关系,理应避嫌,丈人不当做监察女婿的官。
  这明显就是说张仪臣应当避嫌他调,由他来当这御史台的长官了。
  左中书侍郎侯莫陈乂盯着封德彝。
  “封中丞,若是事事只按律令,那今天就没必要非要开这宣政殿御前会议,安西军平乱是有功的,你们现在却要盯着那点条条框框问罪,岂不寒功臣将士之心?前线将士还等着封赏呢,这马上就过年了,到现在没出个结果,你们却还想要治人罪名?”
  “本官是御史台的御史中丞,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纠违非纪,安西军有罪,我自当指出弹劾,否则就是我之失职。”封德彝丝毫不肯退让。
  “你难道不知道前线带兵打仗,有时是要事急从权吗?有经有权。经者,常也;权者,变也。经与权不可偏废!”
  围绕着安西军在此次战事中的功过争论,其实最后争的还是对武人集团的一个态度。
  以翰林院为首的文臣,以及御史台的御史们为主,他们这次集体弹劾安西军将,就是对朝廷越来越高地位的武人集团的不满。
  而枢密院自然是支持武人的,政事堂中有半数是武将出身的宰相,自然也一样支持武人正当权益。
  皇帝这个时候终于放下茶杯。
  茶杯在桌子上发出很轻微的声响,但大臣们的争执立即都停了下来,都望向皇帝。
  罗成笑笑。
  “这快过年了,大家有异议归有异议,但火气都别这么大。首先,朕先问两句,西域一战,是大捷,是扬我国威,镇压宵小的一战,当肯定。”
  皇帝这话一出,无疑就是要定基调了。
  “先不说有争议的程咬金和许和尚,朕先说一说此次的那些安西将士们,第二巡骑团的士兵们,乌垒、泥师两郡的突厥兵,还有伊丽封地的诸侯们,他们都是忠于王事,出兵平乱,有功!”
  有功两字,很直接。
  “有功则当赏,兵部负责军政,这五品以下武人的晋升黜陟都归兵部,因此这次兵部当尽快核对士兵功勋战绩,给出功勋评定,该授勋的授勋该晋阶的晋阶该升职的升职,民部呢,则等这评功一出,立即给予勋赏兑现。五品以上军官们的升赏,由吏部负责,你们也尽快评定落实。”
  皇帝几句话,就把这件事情拆分开来了,要争议的也只是程咬金和许和尚等几人,不关下面兵将们的事情,兵将们有功勋。
  该升则升,该赏则赏,且不能再拖延。
  “对朕的提议,诸卿有异议的吗?”皇帝目光扫过众人脸上,缓缓问道。
第1302章
圣心独裁
  “安西道新设龟兹、姑墨、鹰娑三郡为正郡,朕以为可。”
  宣政殿中,皇帝朗声道。
  秘书监王珪便把那份政事堂的票拟挑出,送到温彦博面前,“本旬轮到温大学士当执翰林院笔,请代执朱笔批红。”
  温彦博明显有些心气不平,本来早决定今天的议事上,一定要与政事堂、枢密院好好的争一番,甚至已经得到了御史台的表态支持,可谁料到,皇帝却还是偏向了那边。
  “请批红!”
  温彦博最终伸手接过了这张票拟,提起笔蘸上朱砂,在票拟上写下照准二字,只是平日里代天子写过无数遍的这两字,今天未免有些大失水准,字有些难看。
  王珪把批过红的票拟直接呈到天子面前,“圣人。”
  罗成扫了一眼,点了点头,秘书监王珪便为皇帝取来玉玺,皇帝盖印,这三郡便算是正式通过朝堂,成为大秦正郡了。
  “接下来是不是议下这三郡之任官?”中书左侍郎侯莫陈乂问。
  政事堂今天的进攻凌厉无比,丝毫不肯给翰林院半点喘息之机,明显是要乘胜追击,一股作气夺得胜利了。
  罗成问,“吏部有何人选?”
  吏部尚书、平章事屈突通奏道,“安西左都督程咬金战时权授巡骑第二团都指挥使刘黑夫任龟兹郡太守、锦衣卫指挥使赵成为郡尉、驻龟兹裴大使为郡丞。”
  “另权授许昆为姑墨太守,权授萧劲为鹰娑太守。”
  “吏部意见呢?”
  太守为四品官,按制度,五品以下官员由吏部铨选,但四五品官由宰相任命。三品及以上,就是由宰相荐举皇帝选拔任命。
  太守人选,吏部可以先推荐人选,最终由宰相们决定。
  “安西情况特殊,以武将任太守,故此臣以为,程都督所权授几位检校太守可用,可先检校观察,若才堪任用,则可正式除授太守之职。”
  皇帝便又问政事堂其余诸相,“你们的意见呢?”
  “圣人,我们也已经票拟同意屈突相国之意。”
  “翰林院呢?批红通过了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0/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