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9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1/1095

  这次回答的依然是温彦博,“圣人,翰林院未批红通过,盖因刘黑夫先前只是一团长,如今却要任其为太守,这不符合官员升迁任用制度,而许昆更原只是一营长,至于那萧劲,仅仅只是一队正,让他们担任正郡太守,岂不儿戏?”
  温彦博难拟心中的愤愤不平,认为那些武夫们太过跋扈儿戏。
  队正不过正九品官,却一下子要提为四品郡太守,这不是儿戏是什么?
  “那萧劲本是萧铣之异母弟,是萧瑀之从子,龟兹之战,立有战功,可也不至于如此升迁。”
  封德彝立马道,“朕要弹劾萧瑀,弹劾程咬金、弹劾屈突通,他们将国家公器,私相相授,臣怀疑里面有利益勾连输送,当派人立案严查。”
  皇帝笑笑。
  “萧瑀致仕宰相,岂有那么大的本事让当朝宰相屈突相国如此?又如何能驱使的动安西都督程咬金?这话严重了,其实对于萧劲,朕虽未见过,但也知道他不少情况,确是萧铣异母弟没错,可早就与萧铣割裂,加入我秦军数年,也从未隐瞒过出身,他也从未攀附过萧瑀这门亲戚,一步一个脚印,全是凭战功上来的,这次龟兹之战,更是表现极为出色。尤其是他以一队巡骑驻防大石城,最后却硬生生的将周边百余城攻占劝降,此功不可谓不大。”
  “鹰娑郡原是朝廷羁麼鼠尼施部所设,如今鼠尼施亡族灭种,那里成为一个空地。”
  “陛下,就算是空地,可鹰娑郡既然置为正郡,那萧劲一个队正也无此资格担任。”
  “萧劲龟兹之战前确实是巡骑营队正,但龟兹之战中,火线升迁,接连因功晋升,先后任大石检校县令、拔换城暂编第一厢都指挥使、姑墨郡都尉等职,都尉升太守,倒也没那么突出。”
  可明显温彦博等人是不能接受这种飞升式升迁的。
  皇帝手指着敲打着桌子。
  “朕倒是有一个想法,给阿史那弥射和阿史那社尔换封,弥射的乌垒羁麼郡改为乌垒县,并入龟兹郡。社尔的泥师郡改为泥师县,也并入龟兹郡。将二人改封鹰娑郡,以鹰娑川为界,川东为弥射的弓月部,川西授给社尔,以川东为弓月县,川西为鹰娑县,鹰娑川下游设淡河县,郡城驻于川西,由阿史那社尔为鹰娑太守,以阿史那弥射为鹰娑郡丞,授萧劲为鹰娑郡都尉兼淡河县令。”
  “你们以为如何?”
  乌垒和泥师皆处于龟兹东面边境,一南一北,之前安置的是东西突厥两部人马,可如今既然龟兹已灭,朝廷把龟兹国一分为二,设立龟兹郡与姑墨郡两正郡,则大秦疆土西扩,自然不能再由两个突厥羁麽州再分隔秦土,使之为飞地。
  鹰娑川这一块地方,处于天山东部山脉地带,夹在丝路北线和中线之间,这片地区不算很重要,但比之前乌垒和泥师城要大,故此迁他们过来,既可算是此次立功的奖赏,二来也可以使得中线丝路的龟兹和焉耆之间,再无阻碍。
  “圣上,阿史那弥射本是太守,又是西突厥兴往昔小可汗,如今却让他为郡丞,还只占据半郡之地,只怕未必肯。”大学士禇亮道。
  “这有什么不肯的,半个鹰娑郡也比乌垒郡大的多,鹰娑川的牧场可是好的多,至于太守变郡丞,朕相信他能理解的,为表彰二汗之功,朕将晋升二人为县公之爵。”
  社尔是皇帝义子,本是东突厥处罗可汗之子,如今给他改封到鹰娑川为太守,他肯定不会有反对意见,而且让弥射与社尔同处一郡,还能互相监视。
  温彦博也料不到皇帝还有这一手,那个萧劲原本他认为是最有把握驳回的,可现在萧劲从鹰娑太守变成鹰娑都尉兼淡河县令,他怎么都觉得,皇帝似乎原本就是这个安排的。
  可现在皇帝已经退了一步了,他也不好再咄咄逼人。
  “请政事堂票拟。”
  本旬轮值政事笔的是中书右侍郎房玄龄,他当即票拟。票拟好,递给温彦博,温彦博再次无奈的在上面批红二字,照准。
  “政事堂票拟,翰林院批红,圣人同意!”殿中监冯力士高声喊道,这件事就算又解决了。
  “许和尚初战顿多城,奇计夺城,兵不血刃,再战换拔河,以五百破羯猎颠万余大军,三战拔换城下,以五百巡骑大破那利一万三千步骑,又以巡骑营守拔换、大石等不失,力拒六万龟兹大军,功勋着著,镇守西域,就须如此勇将智将,边疆之地,朝廷当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朕认为许和尚可为姑墨郡太守。”
  “刘黑夫智计夺龟兹都城,夺城之后安稳城池,有勇有谋,且老成持重,可为龟兹太守。”
  皇帝发话,便算是拍了板。
  当下,冯力士请政事堂票拟、翰林院批红。
  不管翰林学士们如何不满,可也无可反驳了。
  他们现在唯一还死抓着不放的,就是程咬金了。
  在许和尚和萧劲等的问题上,他们退让了,可对于程咬金,他们不想再退。再退,今天就真的一败涂地了。
第1303章
负重前行
  “朕有些饿了,一大早起来先是遛了圈马,又练了一通箭。冯力士,让准备些茶点上来,诸公议事半天,估计也是口干舌燥,肠饥肚饿了。事要议,但也不能饿着了。先休息半个时辰吧。”
  殿中气氛凝重,皇帝却突然在这个时候要吃早点。
  冯力士便笑着应下,然后到殿门口打开门,让外面传进茶点。
  不过片刻的功夫,已经有宫人将一笼笼的早点端了上来。
  冯力士笑着站一边向皇帝介绍着。
  “圣人,这是香满园的香芋卷,主料是云吞皮和荔浦的芋头,又加了高昌的葡萄干还有岭南的蜜糖。”
  罗成瞧着,发现这道小点心,制作的很精致,这其实就是一道油炸小吃,芋头蒸熟去皮后加入了葡萄干为馅,用云吞皮包成小卷,然后用油炸至金黄,再浇上蜜糖。
  刚炸出来的香卷,确实极香,外表金黄微焦,咬一口很脆,里面的芋头馅却很粉糯,又有葡萄干的甜味。
  皇帝几口吃了一个,点头赞许。
  而秦琼这样的武将,更是一口一个,一碟四个香芋卷结果一下子就吃光了,还抹嘴呢。
  连温颜博这样的大学士,此时虽然吃的斯文,却也是赞口不绝。
  “圣人,这是金牌葱油饼,有两咸两甜,咸的是加入了金华火腿蓉,甜的加是加入了三亚椰蓉。”
  罗成夹了一个也尝了几口,外表如年轮般烘的金黄的葱油饼,外层松脆香口,内里则柔软烟韧,吃完一个,也不觉得肥腻,确实精致又好吃。
  第三样上来的则是琥珀核桃花枝饼,却是以核桃肉、墨鱼和鸡蛋做成,最后也是油炸,味道不错。
  接着又上来了皮薄肉厚的水晶虾饺,还有香滑软嫩的豆豉烧凤爪,凤凰流沙包、叉烧蛋挞。
  “最后这两个是汤和粥,汤是虫草花炖鸡汤,粥是双腰保健粥。”
  各式各样精致的小点心摆了半桌子,最后还来了粥和汤。好在看似多,其实每样都很精致,但量较少。
  如秦琼这样的当打之年的武将,一碟子四样,还不够凑一口的。
  来一样吃一样,要是最后没这两盅汤和粥,还真不够看的。
  皇帝倒是吃的不多,每样只吃了一点。
  “这些赏赐给殿外当值的侍卫们吧,他们也辛苦了,让他们趁热吃,这些小吃茶点冷了就不好吃了。”
  冯力士道,“陛下也太过恩赏他们了。”
  吃完茶点心,再来一杯热茶,确实舒坦。
  “诸公啊,朕今日能与诸公在这里品尝着这美食,其实也多亏了守疆卫边的那些将士们啊。这宫里的墙壁地下都有烟道,使的这里温暖无比,可是在边塞之地,就算是天寒地冻,他们也得照常巡逻守边,将士们不仅辛苦,甚至是拿命在搏。这次龟兹之战,虽然打的漂亮,可安西报上来的伤亡数字,却也过了千。”
  “三十余万龟兹、鼠尼施人的命是命,但难道这一千多位将士们的命不是命吗?”
  “若是这仗没打好,那可能死的就是上万条命,想想当年杨广征高句丽,前后三征,死了多少将士、壮丁?数十万将士命丧他乡,魂漂异地啊。”
  “诸位也都是隋乱里过来的,当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代我们负重前行。”
  “所以朕向来以为,对于边疆的这些将士们,当优待当宽厚。这次的安西之战,程咬金所为,有人说他越权,但朕认为这是在打仗,打一场大仗,所以事急从权,因此不能算是越权,也不能说他擅调兵马。”
  “唯一一点,他杀了几十万人,该不该杀,要不要杀那么多?确实,其实现在看来,不用杀这么多人,尤其是对鼠尼施的妇孺老弱,对龟兹的事后清洗,本来都是不必要的,但是,若从长远看,程咬金的选择也没有错。”
  “朕当年在高句丽,杀的比程咬金多多了,高句丽人称朕为人屠、杀神,朕后悔过吗?不后悔,朕背负了这人屠之名,但却换来的是朝廷对辽东的控制,是关外再无战乱不止,流血不停。值得吗?值得!再来一次,朕还是会当这个人屠!”
  “因此朕以为,程咬金屠灭鼠尼施部,没有错,他清算龟兹,也没错。大秦当初入西域,败射匮,鼠尼施和龟兹都曾经出兵与我秦交战,最后败了,败了。可这才过了多久?就又起兵叛乱,若是我大秦不严惩,那么以后西域永无宁日。”
  “三十余万人杀了,数十万龟兹人被发卖为奴,狠吗?狠。可是要记住,他们不是秦人!他们都是大秦之敌,对于敌人,不要讲什么仁慈,对敌人的仁慈那就是对我们的残忍。程咬金屠城杀人没错,可他杀的皆为我大秦之敌,你们要记清楚这一点。”
  “朕知道,士大夫们不喜欢武人,尤其不喜欢杀人的武人,可是若没有武人守边卫国,这天下虽大,也未必能摆的下你们的一张书桌,不论武将还是文臣,都是帝国之臣。什么是朝廷?”
  “朝廷是皇帝治理天下的班子机构,治理天下不能光有文臣,少不了武将,但同样,治理天下也不能光有武人,没有文臣。文武相济,便有如阴阳交融,不可偏废。不同的只是职责的不同,各有本职而已。”
  “程咬金为了大秦,自己背负人屠之骂名,这是忠臣。”
  罗成目光转向温彦博,“不用再争争吵吵了,事情可以争,但忌讳因反对而反对,讲清楚说明白了就好。程咬金是有大功的,召程咬金入京,授其为枢密院副使!”
  “陛下,枢密院副使并无空缺之位!”温彦博道。
  “大临啊,没空缺就加一个,朕以为枢密院现在一正二副有些少,可设一正四副。程咬金召入京师,升任从二品枢密院副使之职。”
  皇帝没说第四位副使要授人,也便没有人再问。
  皇帝这个时候又瞧向了封德彝。
  “大战后要稳,程咬金回京后,可由薛万彻任左都督、裴行俨任右都督。再由萧瑀出任安西左布政使,以封德彝任左按察使,再由长孙无忌接任御史中丞之职。”
  封德彝怔住。
  他怎么也没料到,自己突然就被逐出朝堂中枢了,御史中丞虽只是御史台的副长官,可是却职位重要。隋时,御史大夫不过从三品,中丞只有正五品。可是如今皇帝把隋朝三台皆归为御史台,下设三院。御史大夫是正二品,与中书侍郎等是一个品级,御史中丞也是从二品职,比六部尚书还高一级。
  虽不加平章事,可也得入宣政殿议事,为御前会议大臣。
  可现在,直接被贬去安西任按察使,这只是正三品职,与御史中丞的权职比起来,还是差远了。
  这明显就是贬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1/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