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9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9/1095

  宣政殿外。
  内侍监冯力士站在廊下,手笼在袖中,他不时的瞧瞧天色。
  “明个可就是大年三十了,后天就是大正旦大朝会,马上就是开元六年了,可这天怎么到现在都还没下雪呢。”
  旁边一名内给事宦官忙道,“也是啊,今冬一场雪都还没下呢,确实奇怪。”
  “外面最近不少各种传言呢,说什么的都有,甚至听说那国子监里都有监生把这不下雪跟程都督在安西屠城杀降联起来的呢。”
  冯力士冷笑一声,“瞎扯淡,程都督西域之战,才打了多久,这天开战前就早入冬了,可不也一场雪没下过。”
  “是啊,那些书生,总是喜欢夸夸而谈呢。”
  “议事的时辰也快到了吧,不说那些了,都给我打起精神来,一会可得侍候好了。我去向圣人请安,恭请圣人移驾过来。”冯力士道。
  作为殿中省的长官,他一个阉人,可因为能够协助皇帝处置密折,因此使的他权力大增,虽然这处置密折之权并不是他的专属,秘书监和内侍监也一样有权,可毕竟也是能接触机密,比起以前只管做些宫廷里的杂碎活,自是不可同日而语,他们三监现在也有半相之称了。
  天还只是蒙蒙亮。
  但宰辅们已经陆续抵达。
  能参加宣政殿议事的,都得到皇帝特赐的宫中骑马的资格,而如张须陀这样的老臣,甚至得到了宫中乘辇资格。
  冯力士去见过了皇帝,然后又回到了宣政殿前,看到宰辅们到来,便对两位少监和几位内给事们道,“我们过去迎迎吧。”
  最先到来的是秘书监王珪以及内侍监韦伯匡。
  这两位与冯力士一样,都是皇帝近臣,但两人终究是文臣,因此不比冯力士宫内当差。
  “冯公早就来了?”
  “嗯,咱家就是管杂务的,自然得早点来,两位大监倒是也来的好早。”
  王珪,太原王氏名门出身,南朝尚书令王僧辩之孙。韦伯匡,名将韦孝宽之孙,也是皇帝新纳的韦尼子之父,同时还是新纳的韦珪的叔父。
  京兆韦氏、太原王氏,皆为名门,如今虽说不比从前,可两人名门出身,本身也确实很有才干,又因王氏女和韦氏女皆皇帝后宫,因此如今两人都担任了这大监要职。
  “殿事皆已经为议事做好准备了。”冯力士笑着对二人道。
  “有劳冯公了。”
  “都是我份内之事,应当的。”冯力士笑道。
  韦伯匡道,“今日议事,主要还是关于西域战事的,不知道这次会议是什么调子啊,冯公可有见过陛下,陛下有没有透露?”
  “刚才咱家却给圣人请安,圣人在练箭呢,只说一会准时来议事,并没说其它。”
  王珪道,“我看这次会议只怕不太好开,最麻烦的还是对程咬金如何处置问题。陛下不开口,很难有结果啊。”
  冯力士轻声道,“最近程都督可是惹的满朝争议,不过陛下还从没有对此事表过态,咱家以为,这其实就已经是表明了态度了。”
  王珪若有所思,“多谢冯公提醒。”
  “咱们三监也都是陛下近臣,一会的会议上,咱们可不能跟陛下的意思拧反了。”冯力士道,他们作为内三省之首,自然不能跟府院相比,但既然是皇帝近臣,自然得跟皇帝是一致态度,甚至得为皇帝冲锋陷阵的。
  “其实不管怎么说,西域这一战,也确实打出了我大秦的威风,震慑了那些蠢蠢欲动者,更别说,此战后,我大秦在西域还又添三郡呢。这都是好事,朝廷开疆拓土,扬威西域!”
  “是啊,程咬金也没有让朝廷调动兵马,增派粮饷,仅凭他们自己,就把叛乱的龟兹和鼠尼施给灭了,这是大功一件呢。”
  三人也都是人精,皇帝近来确实没对程咬金弹劾奏章表过态,可皇帝不表态,其实也一样表明了皇帝的一种态度。作为皇帝近臣,尤其是能替协助皇帝处理秘密奏折的内臣,他们其实算是对皇帝想法比较了解的人了。
  “好,那一会会议上,咱们就先来定个调。”韦伯匡道。有些话,皇帝不好一开始就自己站出来说,但他们可以。
第1300章
有罪
  御史大夫张仪臣、御史中丞封德彝相伴而来。
  三位大监上前迎接。
  “张院长、封院长来的早啊。”
  封德彝笑道,“我们御史台干的都是得罪人的事,每天都睡不好啊,自然就起的早。”
  他边说边解下身上的披风,自有小宦官上前为他接过。冯力士眼睛扫了一下,发现他这披风不简单,用的好像是自流鬼国那边过来的皮毛制作,全是极上好的料子。
  “你们也是为陛下监察,辛苦了。”
  说话间,枢密院的张须陀和副枢密使宋老生与周德威也到了,张须陀老当益壮,虽得皇帝特旨可皇城乘辇,依然是骑马来的。
  他们到来后,翰林院和政事堂的宰辅们也浩浩荡荡的到来,二十多人一下子涌进来,尽是紫袍金銙玉带,好不晃眼。
  众人寒喧,相互见礼。
  冯力士笑着请众人入殿。
  殿中,一张巨大的桌子摆在中间,这是一张巨大圆桌。
  这与传统的议事方式完全不同,传统是皇帝居于首位,下面左右各一列,每人一席。
  可是如今宣政殿议事,却是一张大圆桌。
  皇帝依然是在首位,但已经不再是与众臣们隔的远远的,也不再是居高临下,而是更接近。
  “请!”
  虽然宣政殿议事改用圆桌,可席次却丝毫不会含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谁左谁右,谁前谁后,是马虎不得的。
  皇帝位置的左手边,是政事堂平章事,九位平章事的顺序是左右中书侍郎、左右门下侍郎、左右仆射、吏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侍郎。
  三省虽本各有长官,称尚书令中书令侍中,但朝廷皆不实授,并不真拜。固此,以两侍郎加平章事衔为宰相,为区分主次,故又设左右,左为长,右为佐。
  皇帝并提升左右中书侍郎、左右门下侍郎和左右仆射,皆为正二品。而三高官官的尚书令等皆为从一品。
  加平章事衔,皆为宰相,俱为正二品。
  三师三公为正一,而三孤为从一。
  皇帝左手是九位政事堂宰相,各按本职排序。
  右手则是九位翰林院三殿六阁大学士。
  左边政事堂宰相后面,是御史台。右边翰林院大学士后面,是枢密院。
  然后在皇帝的对面,是内三省的三监。
  二十六位大臣,围坐一圈。
  冯力士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然后马上换上了一副严肃认真的面孔,他目光扫过众人。
  “诸位,明个是大年三十,后天就是正旦大朝会,最近朝野对西域战事议论纷纷,好多人都在评论西域战事,圣人每天都要看许多关于此的奏章,本来西域之战是大捷,我大秦威镇西域,开疆拓土,可一道道弹劾奏章,却让圣人心情不太好。西域之战,当先论功,再论过,总不能将士们在前线流血流汗,结果打了大胜仗,最后还要受处置吧,那岂不寒了将士们的心?”
  “还是圣人常说的那句话,天大的事情一起抗!”
  冯力士这个殿中监虽只是从三品,可在座的人中,却没有一个比他离皇帝更近,因此很多时候,他的话,尤其是在御前会议开始前说的这番话,无疑是大有深意的。
  左中书侍郎侯莫陈乂点了点头,武将出身的他,对于西域之战是持赞成表扬态度的,哪怕出了屠城杀降这种事情,他也认为过不掩功。
  大学士们互相瞧了瞧,明显是不太接受冯力士定下的这个调,有人甚至轻笑。
  会议还没开始,可已经有一股子硝烟弥漫的感觉了,冯力士心里感叹,今天这会估计想太平也难。
  皇帝还没到,但茶已经奉上。
  茶香袅袅,大学士们都只在那喝茶,一句话也不肯多说,摆明了是要等皇帝来了再说。
  “皇上驾到!”
  殿门被推开,皇帝身着龙袍进入。
  他一边解下披风,一边跟众人打招呼,最后走到上首主位坐下。
  “开始吧。”
  罗成目光扫过这二十六位御前大臣,笑着道。
  殿中刚才还侍立的内侍宫女等,这刻便全都退出大殿,殿门被关起,千牛卫的御前侍卫执千牛卫站立守卫,任何人不得靠近。
  王珪站了起来,他是秘书监,本来只是负责皇家图书这块的,但在如今,却是皇帝重要的私人秘书,御前会议,照例都是由他来主持。
  “今天宣政殿议事,先议一下西域战事,如今战事已经结束,也该总结一下了。有功的述功,有过的论功,该赏的赏,该升的升,该罚的也罚。今天,都得定下个基调来,这样兵部吏部那边也好照章办事,总不能一直拖延下去。”
  “侯莫陈相国,你来先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9/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